征服帝国美女系统: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33:44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信息来源:《郭尔罗斯文化论文集》(一)  作者:阿尔斯楞  发布时间:2011-05-04  点击数:145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及各族人民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蒙古民歌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蒙古族民歌随之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可以说,蒙古族民歌的历史,就是蒙古民族的历史;民歌是感情的升华,生活的提炼,取生活酿酒,就是歌。
    一、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的源流
    吉林省西部地区,在15世纪是蒙古族兀良哈人居住的地方。明代称为兀良哈之卫。16世纪,嫩科尔沁部占据了嫩江、洮儿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后来又分为科尔沁,郭尔罗斯,杜尔伯特,扎赉特四部,共10个旗,俗称“诺恩10旗”。郭尔罗斯、洮南、镇赉、通榆、乾安、农安、长岭、德惠、长春等地都是从嫩科尔沁4部分化出来的。当时的郭尔罗斯是科尔沁10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哲里木盟盟府所在地(现在前郭县哈拉毛都乡所在地),在这里蒙古族各民间艺术高手云集,名人辈出,他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这使得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的产生、发展、兴盛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郭尔罗斯,分前旗和后旗,故有“嫩科尔沁文化色彩区”之称。据有关资料考证,流传在这一带的蒙古族民歌《天上的风》、《雁》等最为古老,歌词语言古朴、雄壮;曲调高亢、缓慢,具有一定的震慑力,是13世纪的产物。
    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清朝政府向全国颁发了“新政”,它的实施,对内蒙宣布解除蒙地封禁令,准许东北设官局,支持各蒙地出荒,安置难民,鼓励汉人移居蒙地,开荒和租佃。这一“新政”的实施,历史上称之为“移民实边”。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居住在大凌河沿岸具有较高文化的原卓索图盟人(客喇沁旗、土默特旗人),因当时的战乱和生活窘困所致,北移到了西拉木伦河、洮儿河、松花江、嫩江流域。这样,他们把先进的文化也带到了这些地方,特别是蒙古族民歌。这种现象史称“文化北移”现象。随着清朝政府“移民实边”政策的实施和“文化北移”现象的冲击,蒙古族农业人口的不断增加,促进了蒙古族从游牧到定居,从毡房到土木房。这时,蒙古族民歌也随之从室外音乐进入室内,“长调”变“短调”,这种变革是这一时期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的一大特点。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泛指吉林省西部地区蒙古族聚居地方所产生和流传的蒙古族民歌。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多数产生于二十世纪初至40年代,以其丰富的内容,优美的旋律,精辟的诗句,艺人和民歌手动听的演唱,深深地印于蒙古族人们的胸中,藏于心灵之中,成为生活伴当,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或憎或爱,缓解情绪,抒发内心情感,靠着民歌慢慢地梳理,最后,终能成为宴席上的醇酒,奶茶中的咸盐。自古以来,习以歌唱的马背民族,历来都有尊重“巴格希”(老师、师傅),“道沁”(歌手),“潮尔沁”(马头琴手),“乌力格尔胡尔沁”(说唱蒙古族琴书的艺人),“贺勒莫沁”(祝赞词家)的优良传统,远远近近,老老小小的蒙古族民歌手和艺人们,跟着勒勒车的辙印,随着月圆月弯,祖祖辈辈,年年岁岁淘金似的筛选着搅动情肠的民歌;跟随着畜群的影子,随着新的传闻,新的民歌也不断地产生。每当时逢节庆日和夜幕降临,人们请来民歌手演唱蒙古族民歌,一人唱来万人合,歌声传向云天外,以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岁岁年年平平安安,其乐无穷。
    草原上习以传唱,不便传抄的蒙古族民歌,虽然牢牢地挂在歌手的琴弦上,满满地吞在肚子里,但是往往随着歌手的殁世,有的民歌和重要的唱段也随着白云飘飘而西去了。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艺人和歌手,如:那音太、青宝、白音仓布、金桑吉扎布、宝音达赉、拉玛扎布、乌拉、白?包日布扎木萨、吴文清、巴根那、五十六、阿拉塔、灵月……,他们中间绝大多数人已离开人间,有的已花甲之年,但他们创作和演唱的蒙古族民歌,时时都打动着人们的心扉,久唱不衰,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和精神财富。这一时期经艺人和歌手的创作和传唱,在郭尔罗斯产生了许多蒙古族民歌,在几代人几十年的抢救、挖掘、整理的近几百首流传在吉林省的蒙古族民歌中,有百余首是土生土长产生在郭尔罗斯。歌中唱述的都是发生在人们身边的真人真事,经艺人创作和艺术加工而成。像《英雄的陶克涛胡》、《龙梅》、《高小姐》、《八月》、《水灵洪格尔》、《金姐》、《铁秀英》、《三月》和一套完整的蒙古族《婚礼歌》等,都是这个时期产生的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所以“一人一骑一琴,就是个演出队,就是一台戏”。随着艺人歌手的走村串户,走南闯北,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随着他们的足迹,也展开双翅飞进千家万户,飞向天涯海角,飞入了蒙古族群众聚居的每个角落,因此,每一个蒙古人都会哼唱几首蒙古族民歌。都会讲述几首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的历史。
    《龙梅》是一首叙事情歌。是姑娘的名字。龙梅,姓罗,属羊。1919年出生在郭尔罗斯前旗努图克花淖屯(今前郭县乌兰敖都乡杨家围子村花淖屯),父亲,名嘎达,是个专治红伤的大夫。原籍是蒙古贞(今辽宁省阜新市)人。其父对龙梅自幼就有良好的教育。龙梅长到15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漂亮了。人们说:“花淖湖的莲花逢春就开了。”龙梅不但人长的漂亮,而且心眼好,贤惠,邻里姐妹无人不夸她。龙梅长到17岁,已经有了自己的心上人,但是母亲把她许配给了她根本不爱的人。花淖屯附近有个黑帝庙,是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修建的,庙名叫德寿寺。庙里有个庙奴叫艾力乌贵的年青人,他在偷偷地爱着龙梅,他用蒙古族琴书曲调《赞山水》,给龙梅编了一首歌,后来这首歌被别人听去了,一个传一个,慢慢地就唱开了,至今还有人知道艾力乌贵是《龙梅》这首民歌的第一个作者。1938年,从瞻榆(今吉林省通榆县,是过去的开通和瞻榆合拼而成)的地方,来了一位民间艺人叫努拉,他听了《龙梅》这首歌,又见到了龙梅本人。努拉说:“画龙梅,就得比龙梅鲜艳;唱龙梅,就得比龙梅好看。”经努拉重新创作翻新的《龙梅》,曲调格外优美,动听;唱词格外感人;《龙梅》这首民歌就这样最后形成了。1942年,龙梅24岁,由于婚姻的悲剧而忧伤地死去了。《龙梅》灌制了唱片,并在十几种不同的刊物上发表。1990年被国家重点文化科研项目三套集成《中国民族民间歌曲集成?吉林卷》所载入。这首蒙古族民歌,经人们的传唱已飞遍了蒙古族聚居的每个角落。是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铁秀英》是个讲述爱情的叙事民歌。歌中姑娘的真实名字不叫铁秀英,而叫白淑桃。家住郭尔罗斯前旗浩特芒哈屯(今前郭县浩特芒哈乡浩特芒哈屯)。一次在小庙子广庆寿(今前郭县查干花镇伯音花村所在地)赶庙会上,白淑桃与孙家窝棚(今前郭县查干花镇伯音花村所在地)的青年人叫孙老嘎达的相遇,二人一见钟情,产生爱情。但是由于受封建婚姻的制约,最终二人未能结成百年之好。白淑桃被迫嫁到米力屯(今前郭县乌兰图嘎镇米力屯)姓赵的人家,男人叫赵榔头。艺人以他(她)们的爱情故事为素材,创编了这首蒙古族民歌,共50段歌词。白淑桃已故,她的后人都已成家立业。
    1990年,我们在采集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叫灵月的老大娘,原籍是前郭县哈拉毛都乡后蒙屯人。姓关,1930年搬迁到了前郭县查干花镇五井子屯。她现在已年过花甲,身体健康,嗓子好,具有原生态的音色,会拉四胡,会演唱的蒙古族民歌近200首。当我们采录她演唱的蒙古族民歌,唱到一首蒙古族民歌《水灵洪格尔》时,灵月老大娘问我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歌唱的是谁吗?”我们说:“不知道”。她说:“歌中唱的水灵就是我呀”!说完灵月大娘哈哈大笑起来,当时使我们惊喜不已。随后,老人讲述了这首民歌的产生历史。灵月自幼有一个好嗓子,酷爱歌唱蒙古族民歌。长到14岁,人已非常漂亮。每当有艺人来屯子唱蒙古族民歌和乌力格尔,她场场拉不下,把艺人演唱的技巧和歌词曲调牢牢地记在心中。
    有一天,蒙古族著名民间艺人胡尔沁青宝,来到了灵月居住的前蒙屯说唱蒙古族民歌和乌力格尔,看到了灵月,也听了灵月演唱的民歌。青宝艺人非常赏识和高兴,又教了灵月不少民歌。并取灵月名字的灵字,编创这首蒙古族民歌《水灵洪格尔》。水灵,姑娘的名字,洪格尔,系蒙语,是对姑娘的爱称。这首民歌主要以赞美的角度,以抒情的手法讲述了灵月姑娘的聪明伶俐,美丽漂亮,心地善良,以及年青人对灵月的爱恋之情。全曲30多段歌词。蒙古族民歌《水灵洪格尔》和灵月老人演唱的20多首蒙古族民歌已被载入了《中国民族民间歌曲集成?吉林卷》中。至此,又一首蒙古族民歌史,被我们挖掘收集到了。灵月老人也是目前在前郭县仅健在的一位民歌老艺人了。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以它独特的风格特色和生命力,从产生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在蒙古人的心中是粮食,是美酒,是伴当,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忧伤,一旦民歌唱出口,便是心情舒畅,一切烦恼烟消云散;一旦适逢婚宴喜庆,便是民歌唱出口,亲朋团聚举杯畅饮,其乐无穷。所以,每一个蒙古人都能会唱几首或十几首蒙古族民歌。一人唱万人合,一歌止一歌起的场面,经常出现在节庆佳日,婚宴祝寿的集会上,这就是蒙古族民歌,久唱不衰,源远流传的缘故吧。
    二、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分类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也非常丰富,无论是农牧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事件等,在民歌中均有体现。按演出的内容可分为好日民道(婚礼歌)、玛克塔林道(赞歌)、苏日嘎林道(教诲歌)、聂勒音道(宴歌)、依那嘎道(情歌)、萨那林道(思念歌)、高木达林道(怨恨歌)、嘎斯楞道(苦歌)、呼和特音道(儿歌)、太嗨梅林道(祭祀歌)、博道(蒙古萨满教歌)、安代道(安代歌)等。但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按曲调分类;也称之为音乐分类。按曲调分类可分为“乌日图道”即长调,“宝古音道”即短调;但是产生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中长调极少,短调甚多;叙事民歌极多,抒情民歌甚少;每首叙事民歌都能叙述一个故事,有的完整,有的片段,等等不一。所以,短调民歌占有很大的数量,这也是与聚居在郭尔罗斯的蒙古族民歌,从游牧到定居,从毡房到土木房屋,自然环境,人员结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发展所至吧。但是在搜集到的一整套蒙古族《婚礼歌》中,也能捕捉和听到当年长调的音律和痕迹。如《塞北之歌》、《美丽艳珊丹》、《长尾巴的红马》、《河边的柳树》、《呼和湖畔》、《唱给妈妈的歌》……。但此类民歌都由当初的专业歌手(好日民道沁)在婚宴上演唱,它有一定的专业性,一般人演唱是困难的。随着专业婚礼歌手的故去,能唱《婚礼歌》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也就是说长调蒙古族民歌也就越来越少,这也是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的一大特点。
    二是按文学分类;也称之为歌词分类。按歌词分类可分为“图林道”和“育林道”两种。
    “图林道”即雅乐,也称正歌。它是在正式的庄重的场合演唱内容严肃的歌曲。古代,蒙古族各族部落对吉祥语、祝福语都很重视,凡王公即位、官员升迁、庆贺战功、士兵训练,以及其它公众集会和庆典活动中,常常朗诵诗情庄严而优美的韵文祝词,并演唱赞颂歌曲,后来流传到民间。这也是图林道的历史渊源。由已故民间艺术家、故事家青宝、白音仓布胡尔沁,根据尹湛纳希著《大元盛世蒙古青史演义》五箭训子的故事,编创出来的套曲(五首)《折箭同义》,就是此类民歌。它吸收了蒙古族说唱艺术 —— 胡仁乌力格尔的音乐特点,曲调婉转动听,叙事性强,唱白兼顾,转调自然,因此,在民间流传甚广。再有《英雄的陶克涛胡》、《赞马》、《嘎达梅林》、《成吉思汗之歌》等都属于赞歌类。“好日民道”即婚礼歌,在1978年秋,由宝音达来演唱,特木尔巴根翻译,苏赫巴鲁整理的《蒙古族婚礼歌》,共7章,2000余行。是目前在郭尔罗斯搜集到的较为完整的蒙古族婚礼歌。
    “育林道”即俗乐,也称副歌。是与图林道相对而言的,除在庄严活动的正式场合演唱的歌曲以外,都属于育林道,可分为“依那嘎道”、“耿西乐道”、“聂勒音道”、“萨那林道”等。这类民歌,在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中,数量最多,而且叙事情歌占主要地位,如《龙梅》、《高小姐》、《金姐》、《铁秀英》等。还包括《波茹来》、《十二属》、《祝酒歌》等。
    所以,产生在郭尔罗斯的蒙古族民歌,只有按照音乐曲调和文学分类,才能分得清楚一些。
    三、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1.文学特点。
    章法。分单段体,复段体和多段体。凡每首以四句组成的民歌,可称单段体。它的手法多用白描,夸张。以四句为节组成的2段或4段的结构形式,称复段体。4句以上称为多段体。
    结构。分平行式,因果式(果因式),归结式等。平行式其结构是喻体与本体相同平行并列。因果式是因果和果因关系并列。归结式是把提炼出来的最概括、最典型、最有意的语句,作为每段的开头和结尾。
    表现手法。产生在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和内蒙古以及其它地区的蒙古族民歌一样,章法严谨,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如:比、兴、喻,包括直喻,暗喻、借喻。即“比方与物,托事与事”。还有排比、旁描、排序、复唱、衬托等。都以时间、地点、方位、年令、由远而近,层层深入,把故事情节有秩序的铺展,使人一听,便犹如身临其境。另外,它都以对仗的副段体出现。如果上一段是金,下一段必须以银对仗,天地、红绿、三五、山水、花草等是对仗的素材,形成了蒙古族民歌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2.音乐特点。大部分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是由每段四个乐白,以及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中间加以衬语的民歌。不论唱词与音乐在音程,节奏和逻辑方法的结合上,都有自然语音的表现规律和特点。无论歌中出现多少人物,无论讲述多复杂的故事情节,无论演唱多长时间,只用一首曲调来完成。
    前弱后强。发音一般是从低向高,从弱到强。所以,表现民歌的思想感情和塑造音乐形象上都综合了这一特点。
    同度进行。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具有东蒙民歌的所有特点,叙事性强。所以音乐同度进行,不平淡音乐效果。在四二、四四拍节的小节内容,往往不是强弱关系,而是弱强关系。
    同音相对。这个特点是两个同音相接,造成了一种特殊旋法,改变了原来的节奏关系。
    大跳音阶。这与蒙古族的发音特点有关,从舌根到舌尖,由于节制体距离长,就自然产生了大跳音阶,有可跳八度、十度……
    调式。蒙古族民歌普遍采用五声音阶,也有五声音阶基础上的六声。大部分是微调式和羽调式。
    曲式。民歌的曲式,大部分是由两个乐句或四个乐句构成的单段体。其中,长调的句法结构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性和不对称性。
    唱白结构。艺人和歌手在演唱时,都要采取唱白结合的方法,叙述剧情,道白的语言往往是韵味很强,是故事情节的延续。
    衬语。蒙古族民歌的衬语“啊哈嗬咿”,是常用的衬语,是在曲中的托腔音,在曲头、曲中、曲尾都可能出现,这样更加增添了民歌音乐的色彩性。
    装饰音。在曲子的最高音和高潮处,都能打出个“波音”来,而且,在每个乐句的尾声部位都能出现前倚音,增添了民歌的音色。
    节拍。多用四二、四四拍节,四三和自由体拍节很少。这是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的一大特征。
    伴奏。歌手和艺人演唱时,绝大多数是用四胡伴奏,自拉自唱。目前,民歌搬上舞台演唱,已经使用多种乐器伴奏了。
    四、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的价值与发展思路
    郭尔罗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游牧文化、渔猎文化、农耕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魅力的郭尔罗斯的地域文化和多元文化,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成了其中的一大亮点。她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尤其在那个文化匮乏的年代,艺人们一人一骑一琴,走村串户,在牧人们的牧铺毡房中,唱上蒙古族民歌,把欢乐和歌声带给常年劳作的人们,使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和启迪,同时,艺人们在演唱时,又发现了发生在人们身边的新的素材,新的蒙古族民歌又在酝酿产生中。也就是说,民歌取材于民服务于民,形成了自己良性循环的链条,走到了今天。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在整个郭尔罗斯文化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古老郭尔罗斯艺术和优秀文化的遗存,其价值主要有三点。
    1.民间文学价值。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是生长于郭尔罗斯蒙古族地区并深深扎根于民间,富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每一首民歌都是一首诗,已融入了居住在郭尔罗斯蒙古族的斗争历史和经历,产生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宗教信仰。随着世人的传唱,艺人的加工,润饰和提高,已形成艺术精品。
    2.民族特色价值。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章法严谨,表现手法丰富。一般要求每段四个乐句,为抒发情感中间可加以衬语,善用比兴、排比、复唱、衬托等。同时,要求以对仗的复段出现,因此,在修辞手法和抒发感情方式上极富民族特点价值。
    3.实用价值。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音乐语言,曲式结构简洁精练,不仅达到形象和意境,人和自然的完全统一,同时给人以辽阔、豪放的阳刚之美,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独特意境和神韵。由于蒙古族民歌,唱的是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人和事,使人们听之如临其境,看得见摸得到,对于家庭和睦,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对民族团结和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构建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的价值也就决定了存在和延续的必要性,向我们提出了如何保护传承,弘扬发展的重要课题。虽然我们作了许多挖掘、抢救、继承、弘扬工作,出版了书籍、光盘、举办了民歌演唱会,但仍存在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近几十年来,受时代进步,科技发展、文化生态变迁的影响,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渐处冷落状态,传承人日渐稀少,老艺人年迈已高,根据调查采访得知,在郭尔罗斯现有的老民歌手也就那么1、2名,歌词内容急剧减少,随着老艺人的故去,许多曲目已面临失传状况,有的已经无法搜集到了,所以,挖掘整理抢救,保护传承、弘扬发展的各项工作刻不容缓。
    要全面系统地保护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艺术形式以及文化表现形式,从总体而言,保护内容分为保护人、保护作品、保护文化表现形式三方面,其中,保护有重大影响的代表性传承人是第一要务,同时,要加强对传承人、继承人的培养,并注重在青少年中形成自觉的学习风气。另外,要对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口传文化进行全面普查,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方式,建立完整的档案,用蒙族文学,国际音标记音、录音、录象、数字化、多媒体手段等,对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口传吟唱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要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等进行广泛宣传,使其更加深入人心。
    要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一要保持艺人人数持续增加。二要提高民歌演唱艺人的业务技能。三要保障艺人的待遇。四要保障经费的投入。五要制定关于弘扬和发展民歌艺术的倾斜政策。要选定一两名中青年传承人做为接班人,接受老艺人以师带徒的传统方式加以培养。由中青年传承骨干到民族中小学传授蒙古族民歌的演唱技能和传唱曲目。建立以文化广场为平台的展演基地,建立研究机构,举办培训班,对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进行全方位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绝大部分是叙事民歌。讲的是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发生的有关人和事。每首民歌,本身就是一本故事,一台歌剧,一部电视剧,可唱几十天,有的时间更长一些。民歌手和艺人就是这台戏的导演、编剧、演员和伴奏员。民歌是流传在蒙古族人民中间的口头文学,是祖国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从民歌中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斗争历史和经历、生产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宗教信仰。虽说产生的历史不太悠久,但它已经深深地植根于草原人民群众的心中。长期以来,他们以轻便的演唱形式,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以精湛的演奏技巧,以久唱不衰的音乐语言和形象生动的面部表情,服务于广大群众,满足了蒙古族群众对音乐、对文学、对艺术表演的渴求心理和艺术享受的愿望。随着世人的传唱,艺人的加工、润饰和提高、终成了艺术精品。愿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这朵草原上的萨日郎花,更加鲜艳夺目,大放异彩,让美丽和芳香永驻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