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啫喱后护发素:保险人才匮乏难题待解 缺陷与优势同时存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22:21:55

保险人才匮乏难题待解缺陷与优势同时存在

 

  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推动保险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根据西南财经大学的研究预测,到2015年,我国保险高级管理人才需求将超过5.8万名,保险精算人才需求将超过700名,保险核保人才需求将达到1.3万名,然而,到2015年,高等院校的专业保险人才供给不到1.3万名。当前,无论在人才总量、总体素质还是人才结构上,保险人才的成长速度仍然低于行业的发展速度。面对“十二五”时期行业对各类人才的广泛需求,保险业在人才教育培养方面将面临新的挑战。

  面对这一挑战,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保险学会和西南财经大学日前在成都举办了“中国保险业人才培养研讨会”,旨在进一步提高保险人才培养水平和保险高等教育适应行业发展的能力,加强保险企业和各高校保险系(所)在保险业人才教育培养方面的经验交流。在此次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就保险人才培养与保险业发展、保险业人才需求、国际化保险人才培养、保险精算与保险会计人才培养、保险专业学位与保险人才继续教育以及国民保险教育与保险知识普及等主题进行了交流。本刊特别策划保险人才培养专题,与读者分享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建设适应保险业发展的管理人才队伍、技术人才队伍、营销人才队伍和监管人才队伍,夯实保险业科学发展的人才基础,实现人与事业和谐发展。”日前在成都召开的“中国保险业人才培养研讨会”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治超如是说。

  按照《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2015年,全国保险保费收入争取达到3万亿元,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2100元/人,保险业总资产争取达到10万亿元。从2005年~2010年营销人员数量与实现保费收入具体情况推算,营销员年均销售能力为23.5万元,若达到“十二五”规划3万亿元的目标,2015年需要保险从业人员约1000万左右,而截至2010年底,我国保险从业人员为330万。处于重大机遇期的我国保险业,如何能够将这一巨大的缺口保质保量地填满?为此,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保险学会和西南财经大学日前联合举办了“中国保险业人才培养研讨会”。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人才培养与人才储备机制是保险公司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人才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集中于核心竞争力的较量,而构成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人力资源。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各保险公司如何将公司拥有的人才转变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优势的源泉并予以开发和培养,成了摆在保险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

  “保险业作为金融业中开放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的行业,面临的人才竞争也最为激烈,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推动保险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但是,综观我国保险业的人力资源现状,无论是在管理机制上,还是在人才总量、结构上,与金融业其他行业相比还相对薄弱,保险业人才成长速度总体上滞后于保险业的发展速度。保险产品的复杂性要求从业人员应具有较高素质,但目前市场环境和运行机制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来自中国人寿人力资源部的经理吕鑫如是说。

  与会专家提出,目前,中国保险业正在努力实现向内涵式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保险公司间的竞争已经转变为人力资源的竞争,加快保险业人才培养已成为保险业做大做强的根本保证。

  事实上,监管层早已意识到人才资源的匮乏已经成为保险业未来发展的隐忧,因此,《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建设适应保险业发展的管理人才队伍、技术人才队伍、营销人才队伍和监管人才队伍,夯实保险业科学发展的人才基础,实现人与事业和谐发展。

  缺陷与优势同时存在

  “十一五”期间,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在保险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通过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力度,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保险人才队伍总量上不断扩张;另一方面,保险人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学历稳步提高,年龄结构更趋合理。

  不过,尽管我国保险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保险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不相适应的地方。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卓志认为,当前我国保险人才发展问题可简单概括为九个字,即“不够用、不适用、不被用”。

  卓志表示,我国保险人才发展存在以下缺陷:首先,人才法律法规的体系结构和立法机制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如人才立法的内容不完备、层次较低、质量不高、滞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未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及不适应对外开放的需求等。其次,国内大多数公司对员工的职业关怀及生涯规划不足,缺乏对人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绩效考核系统和薪酬福利体系建设不完善,应对人才流失问题缺乏良策。另外,教育培训制度较为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公司员工培训制度不规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闭门造车的嫌疑。最后,应届毕业生缺乏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对自身评价不够客观,定位不够准确。

  尽管缺陷显而易见,但是我国保险业人才发展的优势也不容小觑,卓志分析,一是近些年来,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和大众对保险认知度加强,保险从业人员地位普遍得到提升。国际国内已建立的精算师、风险管理师、理财规划师、理赔师以及寿险管理师等各种资格考试为越来越多的保险从业人员提供了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通道,“金领待遇”及其社会地位吸引着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保险业。二是我国总体经济发展呈现出高速而稳定的良好态势,保险业及其人才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与我国保险有效需求相比极具发展潜力和空间。三是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不少国际金融公司相继裁员,已引发金融业人才向我国转移,我国保险人才虽然面临来自外籍人士和海归人士的竞争,但是本土优势也得以凸显。四是鉴于保险经营的特殊性,要求人才既要专、又要宽,这既是对人才供给的一种挑战,同时,也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拥有的竞争优势,在异业竞争中他们会为保险业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最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为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学界与业界缺乏互动

  高等院校是培养保险人才的主阵地。高等院校保险专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适应并有力地支持了保险业的改革与发展。据了解,目前我国开办保险本科专业的院校已有近百所,每年为保险业输出人才大约5000~6000人。其中,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金融学院设立了专门的保险学院。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复合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培养划分不明确,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于综合性高等院校的教育理念中,而保险学科其应用性特点决定了院校保险学教育定位应该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保险业的发展既需要通才,更需要专才。”多位长期从事保险教学工作的专家表示。据记者了解,目前,保险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进入保险公司后,往往需要进一步接受公司内部的专业培训才能上岗。

  不过,针对以上问题,很多高校正在积极做出改善。如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针对保险人才的实用性培养,建立了“顶岗实习”制度,让保险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到保险业务部门进行“顶岗实习”,以克服高校中保险教育长期“理论脱离实践”的状况。

  记者从研讨会上保险公司代表和学校代表的交流中发现,尽管培养保险人才的两大主要基地都已经意识到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从目前现状来看,二者并没有将各自的优势相结合从而形成合力,而是按照各自的培养方式孕育人才。而保险学界与业界沟通不及时,也成为造成保险人才供需失衡现状的原因之一。因此,保险学界应与业界应加强合作,同时举全行业之力,共同推进行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共同提升保险行业人才的整体能力与素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