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爱民男科医院:浅谈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及应对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31:44
  作者:于   涛…    文章来源:威海一中    点击数:704    更新时间:2009-2-13    
    

摘要:本文为笔者根据课堂教学实际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无效现象和行为进行剖析,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以习题讲评课为例子来阐述,分为课前习题精选、课前准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教师点评、作业布置等方面存在的无效性行为。  

     高中施行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至今,教学必得有效,实施“有效教学”已经深入人心,但回顾我们的教学行为,不能都称之为“有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无效、低效行为”比比皆是。何为“无效教学”?无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脱钩,从而导致效率极低甚至是零的教学。这种无效的教学行为浪费了教师和学生的精力,而实际取得的教学效果很差。下面我以习题讲评课为例来阐释我们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无效、低效教学行为,敬请同仁们批评指正。  

“无效、低效”行为一:习题选择的“盲目性”  

      习题课的载体是习题,习题的选择非常关键,既要巩固新授课所学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和技巧,习题的选择依据应该是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而在实际选题时,往往注重量的要求而忽视了质的要求,一份题中题型重复的很多,偏题怪题不少,考察学生耐心的题多,考察学生思维的题少,就怕学生能顺利的将题解出来,往往这套题既难坏了学生,又愁坏了讲评的老师。这样的试题既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来做,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讲评,耽误了教学的进程,收效甚微。  

应对策略:出题前一定要全面研究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并紧密结合本堂课的知识要点和学生的现状,将题目分层。例如:可以将题目分星级,一星级的题目紧扣课本知识点,考察最基础的知识;二星级题目对知识点的简单应用;三星级的题目对知识综合应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要求。重复重要知识点的题目应该以不同的题型出现和不同的角度体现。  

“无效、低效”行为二:课前准备的“仓促性”  

     课前准备的仓促性分为学生准备的仓促性和教师准备的仓促性。  

学生准备的仓促性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前准备,学生下课后在教室和室外进行各种活动,在高兴和兴奋时很少关注时间,往往听到上课铃响才气喘吁吁的跑回座位,且情绪难以短时间内平静下来,我们有时需要花费好几分钟来维持课堂纪律,且你开始布置任务或讲课了,相当多学生无法跟上你的节奏,尤其对年轻教师经常遇到此类情况。  

教师准备的仓促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否通过批改掌握了学生对于习题的掌握程度,是否对于出差较多的试题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和准备了变型练习,是否清楚如何解决个别学生在典型试题上出现的错误。二、课堂环节的把握和时间的掌控。三、教师上课迟到。在教师未进教室之前的学生的学习几乎是无序的,很少有学生能按照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在你进教室之前他能非常安静的复习上节课所讲内容和预习本节课老师要讲述的内容。  

应对策略:对于高中学生很难有自觉性自己提前准备好下节课所需,最好的办法是教师提前3分钟进入教室,对于习题课更应该提前将你批改完的试卷提前发给学生。你提前几分钟进入教室,很多学生也会自觉安静下来准备你上课要用的东西,也督促了在室外的学生能及时返回,同时你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个别学生的工作,我们称之为“候课”。仅对于习题讲评课而言,上课一定是在完成了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之后,全面掌握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无效、低效”行为三:“小组讨论的低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学习形式,它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我们很多情况下的课堂小组讨论只是一种让课堂“热闹”的形式,远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表现在:一、小组合作学习时经常出现小组内的分化和重组;二、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成为一个或两个成绩好的学生的表演舞台,大多数学生被边缘化;三、小组学习过程中由于组际差异,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有长短,在学习活动的后期教师一般忙于对未完成学习任务小组进行指导。这时,已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便会进入无序的状态。我们听过的好多公开课,可以看到讨论的后期有的同学仍然有好多问题没有解决,而有的学生之间已经开始有好多小动作了。  

应对策略:教师所选择的题目一定是适合讨论并且出现错误较多的题目,通过小组的讨论能够解决的题目,对于某些学生做错很多的题目或因为我们某些知识点或技巧没有讲到导致学生做错的题目不应该由学生讨论完成;要在学习小组中设立小组长,最好根据学科成绩设定,并对小组长经行必要的经常的培训,首先要他们明白如何合理的安排和调动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小组的组成要合理,通常5个人一个小组,学生组成要有A、B、C三类学生(A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B为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C为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小组讨论完成后要经行小组间的交流,要合理的利用奖惩机制来鼓励解决问题好的小组,惩罚解决不好的小组。  

“无效、低效”行为四:课堂提问的“无效性”  

     新课程大力提倡教学互动,师生对话,于是现在有好多教师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教师整堂课都不停的问“对不对呀”、“是不是呀”等琐碎无意义的问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说上一节地理课,有一个老师将一个地球仪放在讲台上然后问学生:“教室里多了什么东西呀”,学生左顾右盼,发现教室里有来听课的校长,就回答:“校长”,教师生气的矫正和启发说:“我说的是东西,校长又不是东西!”这些形式上的提问显然没有任何意义,更谈不上对学生的思维有任何的启发或引导作用。另外提出的问题不能太模糊,让学生不知从何下手。例如:“实验室制备氯气应从那些方面考虑?怎样进行考虑?”这样的问题显然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如果改成:“一、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中,那些反应可以制备氯气?二、根据反应原理制备氯气可以选择怎样的试验装置?三、根据装置和反应原理分析反应制备的氯气中可能混有什么杂质气体?”这样问就会清晰的多。另外有些老师习惯先叫学生再提出问题,这样其他的学生就不紧张了,感觉这个问题与他无关,也就不会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了。提出问题立刻叫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考虑时间。  

     应对策略:课堂上提的问题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提问的问题要清晰。提的问题一定要清晰明了,学生一听就知道你问的是什么,以及期待何种回答;(2)问题要提的有价值。只有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引发正确的思考和探究,才能对所学内容引起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把握;(3)问题要有趣味性。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引入入胜,深入浅出,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4)问题应具有“大众性”。问题应该引发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共鸣,不能仅仅局限提问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5)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广度和开放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不同角度的思维,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就强。(6)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对于回答的不完整的答案要追问或补答。  

“无效、低效”行为五:课堂练习或课堂小测的“低效性”  

       课堂的练习或小测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巩固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检验学生对于重点和难点的掌握程度,在实际的课堂上,由于课堂练习或小测设计的内容不合理,就会出现有的学生很轻松的按规定的时间完成,而有的学生拖拖拉拉,一直到下课打铃也完成不了。完成完了的同学会无所事事,甚至干扰其他同学,做的慢的学生则养成拖拉的习惯。  

应对策略:最好将课堂小测的试题也分层,按星级分层,根据本堂课所讲授的重点和解决的问题设计合理的变型题,一星主要针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二星对于中等学生,三星针对优秀的学生,一星和二星的题目要求所有当堂完成,三星要求优秀学生完成,并且要有时间观念,出的题目量要适中。  

其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无效和低效的行为,例如:课堂环节衔接的不自然,课堂整体时间的控制不好,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不得当等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整堂课的有效性,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改进。总之,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离真正有效还有一段距离,这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课堂质量和效率,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课堂会变的越来越有生命力和质量!  

参考文献:肖成全 【有效教学】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