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起障碍胶囊药:作文教学:从混沌走向有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37:50

作文教学:从混沌走向有序    

我曾将中学作文教学称为“三无行为”,即:无序、无招、无效。

无序。目前作文教学随意性极大,各类语文教材中在作文教学上均缺少系统的安排,教师日常作文教学更是常无章法。一个学期随便安排几个题目(认真些的教师或许会在书报杂志上筛选一番)交学生写作即算应付过去。这样的作文教学大概禁不起如下追问:本学期为什么要布置这些作文?这些作文何以一定要在这样的学期与这样的班级中布置?

教学是高度复杂的行为系统,但我们如此即兴随意的“作文教学”还有一点章法和程序可言吗?任何一项活动,如果不具备较为明确合理的程序就说明它还处于前科学阶段。

无招。张志公先生曾以一个笑话来批评语文教学:一人为臭虫所苦,一日忽闻所谓除虫秘方,喜而求教,却只得两字秘诀—勤捉。我们的作文教学是否也堕落到这个层次了呢?我不敢妄下断语。但在急切渴望提高作文水平的学生面前,不是确乎有许多语文教师只能提出“多读多写”之类的建议吗?但是,读什么?写什么?读多少?写多少?如何读?如何写?我们有多少语文老师能够面对这样的追问给学生一个稍微合情合理的答复?

当然,语文教师也为学生提供了不少写作“方法”,但是这些所谓的“方法”大多限于一般的行文技巧层面:如何拟题,如何开头,如何起承转合,如何增加文章的文采等等。这些知识当然有作用,但是,这些内容组合起来真的就能够形成作文能力吗?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些最根本的东西?作文教学应该教给学生哪些最基本的东西?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答案。

如果希望作文教学能够更加科学化,那么我们必须为作文教学确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知识(内容与方法)系统。

无效。由于以上原因,作文教学之低效(或无效)早已成不争之事实。经过数年语文学习,最后还写不出一篇中规中矩的文章,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而少数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又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自己作文能力的提高很少得益于学校的作文教学。这些现象不能不令人深思:作文教学出路何在?

为回答这一问题,我以为,以下两点我们注定无法回避:合适的作文教学内容,恰当的作文教学序列。

一、作文教学内容研究

指导学生写作,可教的内容很多: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从选材立意到文章风格等。但是,如果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视角看,能够成为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知识必须具备以下特点:本学科最基本的核心元素,适合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的元素,能够对学生日后的人生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元素。能够同时具备以上三元素者必然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不二选择。

据此标准,我们可以大致确定作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1.书写

书写是写作的第一步,虽说层级最低,但高中生未达标者仍不计其数,因此也必须认真解决。这是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班级有大半学生连书写都不能过关,教师就必须将这断裂的链条补上而不能超越实际提出过高要求。将写字教育作为高中写作教学内容之一,与其说是经验,不如说是悲哀,因为这一目标其实在小学、初中阶段就应该实现的。但问题既然出现,教育者就必须面对并设法解决。为此,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将书写作为写作教学的第一环节并开展了扎实的教学活动,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况且,书写也绝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技能,它还具备极为丰富的教育内涵,其价值尚有待教育者做充分的发掘。

2.范文

写作能力的养成需要一定的图式。巴金将自己学习写作的经验归结为“能够熟练背诵《古文观止》中所有文章”,他认为自己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能力均是在背诵过程中自然习得的。无独有偶,张志公先生也曾总结了古人语文学习的类似经验:“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至少要教他们读熟二百来篇古文,再少不够,过多也不必。”(《传统语文教育初探》第126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但现实状况是,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除了能够背诵若干文言文章外,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完整背诵一篇白话文章。许多学生虽然读过不少文章,但几乎没有一位学生能够琅琅成诵哪怕非常简单的白话文章!如此焉能形成基本的写作能力?

因此,必须精选一些适宜学生水平的文质兼美的文章令学生反复诵读直至烂熟于心,必须使这些文章的语言风味、表达方式完全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表达习惯。根据笔者的经验,中学生形成最基本的写作图式至少需要十篇左右范文做基础。笔者多年来为学生推荐“必背精粹现代文十篇”,要求学生自高一至高三时时诵读,务求烂熟于心,并要求在写作中注意仿照、化用、借鉴直至创造性运用其中的文句及章法。具体篇目如下:

1.蔡育曙《学会珍惜》;2.冰心《笑》;3.邓虹《汉字是我家》;4.史铁生《秋天的回忆》;5.彭程《停止与开始》;6.方叶《泊》;7.王剑冰《绝版的周庄》;8.周涛《大树和我们的生活》;9.陈荣力《流浪的二胡》;10.吴克诚《熬药》。(可根据实际调换)

另外,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几篇“个性化背诵文章”,亦按这一要求熟读成诵并做到灵活运用。如此,学生便有十余篇体裁不同、风格各异并且文质兼美的现代文积累,教师的写作指导也有了坚实的着力点。

没有渗透到学生心灵的文章为底子,就没有语言感觉,就没有写作的图式,写作教学就缺少最起码的基础。

3.段落

段落是文章中的关键部件,它上接篇章,下联词句,对阅读理解起着重要作用。能够理解一个段落,就大致可以理解一篇文章;同样,能够写好一个段落,也就很容易写好一篇文章。段落既是语句整合的产物,又是篇章的基本要素,它是写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段落因为篇幅短小而又具体而微,既可训练语言,又可训练思维,特别适宜读写训练。事实上,当年张志公先生就曾经极力赞许介绍过北京四中姚德鑫先生的“段落教学法”。我们在实践中也真切地体会到:以段落为写作教学的抓手,确实是一条写作指导的捷径;段落指导法简单易学,便于操作,效果良好。因此,段落写作理应成为写作教学内容。

4.思维

思维是作文的灵魂。作文实质上就是运用文字来表情达意,进行交流。要交流,首先得有内在的思想,必须想得清楚,合理有序;然后才谈得上如何具备相应的表达形式。因此,我以为,如果不重视培育思维而一味强调表达手法那就是舍本求末。

目前为数不少的充斥华丽辞藻而缺乏思想感情的学生作文,其实多半是只重表达而忽略思维这一作文教学指导思想的结果。因此,作文教学必须致力于培育学生的内在思想,使学生能够想得清楚,想得有条理。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重大工程,需要写作研究者和语文教师深人研究实践,这里无法详论。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能够思考,而如何使得学生高效思考、善于思考并且乐于思考却需要教师的培养与指导。笔者有一些作文思维训练策略,运用多年,亦颇有效,现简述如下供同仁参考:

首先,设法“让思维充满乐趣”—从生活中选取鲜活有趣的事例来激发学生思考;其次,通过一些制度性的要求(如要求写‘旧思录”),强制学生每天思考直至养成习惯;第三,通过教授一些思维方法知识为学生的思考搭建平台来帮助学生思考。(详见拙文《抓住作文教学的根本》,载本刊2006年第8期)

经过一年有效的训练,可以养成学生基本的思维能力与思维习惯。

5.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内容

此类知识多有方家详论,兹不赘述。

二、作文教学序列研究

任何活动要保证效率,就必须形成一个基本的操作程序,作文教学亦不例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之说,只能让大多数一线教师无所适从。我们固然不必拘泥于序列,但总结若干流程与序列对于教学实践确实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文教学的序列研究应该着眼于两个层面:整体序列与微观流程。

整体层面上,一位语文教师或一个教研组,应该根据作文能力形成的规律以及本校学生实际作文水平,制定一个基本的作文教学规划。以高中教学为例,至少应该对三年的作文教学有一个通盘考虑:高一、高二、高三分别教什么,如何教?

微观上,每一次作文指导应该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流程,“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这一传统的流程尽管不尽完善,但实际教学中真正能够将这些环节落到实处者也为数不多。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充实内容,使“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等教师辅导系统更有操作性,更加切实有效。

基于这一认识,我与我的同事拟定了一个“校本作文教学指导纲要”用以规范指导全校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具有较好的效果。

高一阶段

任务:大作文每学期4篇,小作文与随笔结合;能在60分钟内完成800字的较复杂的记叙文或简单的说理文。

要求:卷面整洁,语言清通,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主旨明确。

操作:开设书写教学课,全员达标;重点进行思维训练,以撰写“日思录”和开展“课前3分钟口头作文”为平台;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段落写作;作文教学以少量、多做、选批、全面浏览、重点讲评为原则,采取教师选批或部分面批、学生自改互批等方式。

高二阶段

任务:大作文每学期6篇,小作文与读书心得结合;60分钟内能写800字以上、高考标准中等水平以上的作文。

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语言流畅、结构合理。

操作:重点进行篇章写作指导,每次作文重点讲评一篇例文;口头作文要求达到审题正确、思路清晰、表达流利;阅读推荐书籍,撰写读书笔记。

高三阶段

任务:高考作文训练每学期8篇(含月考),片段或专项作文训练10次;60分钟内写800字以上、高考标准中等水平以上的作文。

要求:审题准确、构思灵活、内容充实、语言有味。

操作:分阶段按专题(审题、结构、语言、材料等方面)进行指导;每周开展“作文短平快”活动(快速构思、拟写列提纲)。作文讲评:选取优秀作文,师生讨论其长处并汇编《优秀作文选》;解剖作文中的病例,确保消灭不合格作文;加强面批,注重个别指导。

三、结论

加涅说过:“教学是一组经过精心设计的用以支撑学生内部学习的外部行为。”作文教学自然如此。教师所有的努力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外部行为(当然,这些行为应该经过精心设计与组织),这些行为最后是否有效都要看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内部学习,是否促进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与作文水平的提升。当然,作文教学内容与序列也都是变动不居的,应随学生、教师的不同而有所调整,绝对不能凝固僵化。

对作文教学内容与教学序列的研究体现了我们对作文教学效率的追求,本文介绍的教学内容与序列也许不少地方有待讨论,但是,这种诉求与努力是作文教学研究的正确方向。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同仁加人到这一研究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