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泌尿科预约:《搜孤救孤》成广陵绝响 孟小冬:人生如戏 和宝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24:27

《搜孤救孤》成广陵绝响 孟小冬:人生如戏

和宝堂

  随着电影《梅兰芳》的拍摄,孟小冬与梅兰芳当年的婚恋往事再度浮出水面,而且由于章子怡在电影《梅兰芳》中扮演孟小冬,孟小冬则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孟小冬到底是何许人?当年,她与梅兰芳经历了怎样一段惊天动地的美妙而悲怆的婚姻?在她70年的人生中都有过哪些一波三折?

孟小冬

  历时六年的悲怆婚姻

  早在80年前,孟小冬就被京津沪的舆论界誉为“冬皇”。当时代表正统京剧的三大贤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可谓炙手可热,而刚刚从南方来的、年仅18岁的花季少女孟小冬于北京前门外大栅栏三庆园,以《四郎探母》首次亮相后不到一个月,北京第一舞台盛大义演,梅兰芳、杨小楼合演《霸王别姬》蹲大轴,余叔岩、尚小云演压轴《打鱼杀家》,而孟小冬与裘桂仙合演的《上天台》就排在倒数第三的位置,几乎与杨梅余平起平坐。10天后,孟小冬与梅兰芳就并挂头牌合演《四郎探母》了,接着他们又合演了《游龙戏凤》。就在孟小冬19岁那年,经一位银行老总撮合与梅兰芳喜结良缘。他们一位是“梨园冬皇”,一位是“伶界大王”,一举一动都是新闻,其轰动情景可想而知。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两位京剧界的泰山北斗那一段惊天动地的美妙而悲怆的婚姻却不再有人提起,时而有人问起,人们也是三缄其口。但是1933年9月5、6、7日三天,天津《大公报》头版连续登载了“孟小冬紧要启事”,给我们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启事称:……窃冬甫届八龄,先严即抱重病,迫于环境,始学皮黄。粗窥皮毛,便出台演唱,藉维生计,历走津沪汉粤、菲律宾各埠。忽忽十年,正事修养。旋经人介绍,与梅兰芳结婚。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虽经友人劝导,本人辩论,兰芳概置不理,足见毫无情义可言。冬自叹身世苦恼,复遭打击,遂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抑冬更有重要声明者:数年前,九条胡同有李某,威迫兰芳,致生剧变。有人以为冬与李某颇有关系,当日举动,疑系因冬而发。并有好事者,未经访察,遽编说部,含沙射影,希图敲诈,实属侮辱太甚……

  “启事”中所谓“李某”即一位年轻的追星族李志刚,早就开始追捧孟先生,由于爱屋及乌,得到梅、孟结婚的消息,受到刺激,于1927年9月14日持枪往见梅兰芳,开枪打死了从中斡旋的《大陆晚报》经理张汉举,军警则把李志刚乱枪击毙后枭首示众。此事均有第二天各报刊的“军警布告”和枭首示众的照片为证。

  其实,类似李某这样疯狂变态的追星族在今天已不鲜见。“启事”中关于“祧母去世之日”一说所指系梅兰芳的大伯母逝世,孟小冬前往奔丧。但是作为“名定兼祧”的另一位梅夫人,将孟小冬拒之门外,梅兰芳无法兼顾而成为遗憾,此纯属家庭内部事物,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也。而始作俑者,就是当时梅兰芳身边的所谓“智囊团”。他们出尔反尔,让梅兰芳与孟小冬不知所措。但是经过枪杀案和戴孝奔丧两大风波后,经过梅兰芳的努力都又曾破镜重圆,足以说明孟、梅感情非同一般,最后终因“智囊团”的倒戈而酿成了婚姻悲剧。不过,孟氏作为性格高傲的花季少女不顾封建的妻妾等级,毅然嫁给梅兰芳完全是出于单纯的情感和爱慕,这在一夫多妻制的社会中是无可指责的,同时也无须指责梅兰芳的另两位夫人王明华与福芝芳,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她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在家庭内部进行角逐也是出于无奈。

  五年深造修成正果

  从1938年开始,孟小冬开始拜余叔岩为师。每天傍晚,都会有一辆包月车从东四牌楼三条26号驶往宣武门外的椿树三条,一连五年不辍,这就是孟小冬在拜师余叔岩后到范秀轩学习深造的情景。因为当初孟小冬从上海到北京来就是为学习到正宗的谭派和余派老生艺术,由于她与梅兰芳的婚事以致多次拜师未遂,所以在而立之年得以拜师,实现了她北上求学的心愿。鉴于余先生每天傍晚才起床,所以孟小冬每天是下午请余先生的琴师王瑞芝给她吊嗓练唱,然后分别在晚7时左右到余府用功,但是往往要等到余府的门客畅谈到午夜才开始上课,至凌晨下课返家。当时拜师余叔岩的学生不少,但是能够坚持下来的不多,惟有孟小冬一心要学习到老师的艺术真谛,所以除每学完一出戏后有一两场实验性演出外,基本放弃了一切业务演出,就这样一出一出的学习了30多出戏。仅仅是《武家坡》和《击鼓骂曹》,孟小冬就曾经向仇月祥、孙佐臣、陈秀华、言菊朋、鲍吉祥等名家多次学过,早在1920年就灌过唱片,却依然跟余师恭恭敬敬地从头学起,直到实验演出以后得到老师批准。其中有一出《法场换子》,是余叔岩精心之作,她学好后曾经许诺在余师寿辰时露演,由于余师旧病复发而不治,于53岁早逝,这出戏便成绝响。她晚年在香港和台北课徒传艺,每当学生请她传授此戏,她总是严肃地说:“余师有言,没有演出过的戏切不可教人。我不敢违背老师的遗愿。”她就是以如此惊人的毅力和虔诚得到了余叔岩的真传实授,受到京剧界广大同行的尊崇。

  《搜孤救孤》广陵绝响

  1947年,南北的京剧演员为庆贺杜月笙60大寿齐聚上海演出,而最后两天的最后的大轴戏就是孟小冬主演的《搜孤救孤》。按说,这出戏并不像《珠帘寨》、《失空斩》那么繁重,又没有旦角衬托,一般挂头牌的老生很少演出。如果演出也很少放在大轴。但是孟小冬不但选了这出戏,放在大轴演出,而且连演两场,场场爆满。据当年身临其境的谭元寿先生说,那两天,台下是满坑满谷,舞台两侧也全是来观摩的南北名角,塞得水泄不通。那天四大须生之一的马连良先生与后来香港《大成》杂志主编沈苇窗是合坐在一个凳子上看完了这出戏,而且连连给孟小冬喝彩。据当时尚在少年的著名科学家王选教授说,那两天的上海滩是家家打开收音机,户户收听孟小冬的演出实况。这出戏,孟小冬每个腔都唱得让人回味无穷。这并非后人杜撰,幸有现场录音传世,足以让人领略一二。四大须生之一的谭富英先生看完戏后连声称绝。遇人便说:“小冬把这出《搜孤》给唱绝了,反正我这出戏是收了。”收了,就是再不唱了。马连良先生后来没有唱过,也没说什么,但是他把《搜孤救孤》改成了《赵氏孤儿》,难道不是服输吗?

  遗憾的是,这位梨园冬皇创造了这一京剧历史上的奇迹后就真的偃旗息鼓,谢绝舞台了。后来嫁给了海上闻人杜月笙,辗转香港,逝世于台北,终年70整寿。今年是她的百年诞辰,凡是听过她演唱录音的,没有不怀念,不敬佩这位奇女子的。为纪念孟小冬先生百年诞辰,北京戏曲艺术发展基金会与长安大戏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将于3月15日晚在长安戏院举办专场演出。由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女须生王佩瑜、姜培培、孙惠珠、周梦梅、杨淼、由奇、曾纯、哈福丽、王文端、杨双赫等演唱孟小冬的经典作品《搜孤救孤》、《洪洋洞》等。

  孟小冬简历

  孟小冬,1907年生于上海,著名京剧老生,本名令晖,艺名小冬,原籍北京宛平。祖父孟七和父亲、伯、叔均为京剧演员,她5岁学艺,7岁登台,先后向姑父仇月祥和谭鑫培的琴师孙佐臣学习须生,12岁在无锡正式挂牌公演,14岁在上海、浙江、济南、汉口、福建以及菲律宾等地与粉菊花、露兰春、姚玉兰等同台演出,1925年,孟小冬北上深造。先后向陈秀华、陈彦衡、言菊朋、苏少卿、鲍吉祥、杨宝忠等人请艺,钻研谭、余派须生艺术并与梅兰芳合演《游龙戏凤》等戏,1927年与梅兰芳结婚,1933年离异。1938年拜余叔岩为师,直到1943年余叔岩病逝。1949年春离沪赴香港定居,1950年与杜月笙结为夫妇,1951年杜病逝后在香港课徒传艺。1967年,移居台北,1977年与世长辞。孟小冬14岁开始在“百代”、“丽歌”和“长城”等公司灌制唱片,并有1947年演出实况录音和在港台教学录音传世。1978年后台湾出版了她的《凝晖遗音》,上海出版了《冬皇妙音》,天津出版了《孟小冬唱腔及为钱培荣说戏录音集萃》等录音专辑。

(摘自 《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