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医院排名有哪些:妇科疾病的内治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4:50:10

中医对妇科疾病的治疗,着重整体的调治。但当病变局限而全身症状不明显时,也可以采用局部治疗,或整体治疗的同时兼用局部治疗。在临证时,必须运用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妇科生理、病理的特点,分清寒、热、虚、实,在表、在里,属阴、属阳,在气、在血,属何脏何腑,然后定出治法。如属全身病变,应以内治法为主,如属局部病变,可兼用外治法治疗,凡妇科疾病,均可辅以饮食疗法,务求疾病的及早痊愈。

内治法

妇科内治法是根据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而立的。根据肾、肝、脾的功能失调,而立滋肾补肾、疏肝养肝、趁脾和胃的治法。根据血气失调而立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理气行滞的治法。根据易感的热、寒、湿邪而立清热凉血、温经散寒、利湿除痰的治法。妇科常用的是这九大治法。但临床上,往往多种病因夹杂、多个脏腑受累,或脏腑、气血同病,故立法当全面兼顾,如肝肾阴虚者,治宜滋养肝肾。脾肾阳虚者,治宜健脾补肾。肝郁脾虚者,治宜疏肝健脾。气滞血瘀者,治宜理气活血。湿热者,治宜清热利湿。寒湿者,治宜散寒除湿。诸如此类,灵活运用,方能奏效。

(一)滋肾补肾
滋肾补肾是针对肾虚而立的治法。偏于肾阴虚者,治宜滋养肾阴;偏于肾阳虚者,治宜温补肾阳;肾气虚者,治宜补益肾气;肾阴阳俱虚者,治宜肾阴阳并补。
凡肾阴不足或肾精亏损者,治宜滋养肾阴,填精益髓。常用药有女贞子、旱莲草、熟地黄、桑寄生、山茱萸、枸杞子、阿胶、黄精、首乌、桑椹子、岗稔等。代表方有二至丸、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左归饮等。如阴虚生内热,出现肾阴虚有热诸证者,宜在滋养肾阴的基础上,加入干地、知母、黄柏之类养阴清热药。如阴不敛阳致阳失潜藏,出现阴虚阳亢诸证者,可在滋养肾阴的基础上,加入龟板、龙骨、牡蛎、鳖甲之类滋阴潜阳药。如肾阴不足而不能上济于心,出现心肾不交,心火偏亢诸证者,宜在滋养肾阴的基础上,加入五味子、远志、夜交藤之类养心安神、交通心肾药。因肝肾同源,肾阴虚无以涵养肝木,或肝血不足以充养肾精,均可致肝肾阴虚而出现诸证,治宜滋养肝肾,调补冲任,代表方有二至丸、调肝汤、一贯煎、养精种玉汤等。

凡肾阳虚衰者,治宜温补肾阳。常用药有熟附子、肉桂、补骨脂、淫羊藿、鹿角霜、菟丝子、巴戟天、川续断等。代表方有右归丸、右归饮、肾气丸等。如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阳,或脾虚日久伤及肾阳,而出现脾肾阳虚者,治宜补肾健脾,可在以上温补肾阳的基础上,合用四君子汤、举元煎、补中益气汤等方。

凡肾的功能虚衰,影响月经、生育及伴有其他肾虚之证候者,概称为肾气虚,治宜补益肾气,一般从肾阴肾阳两方面加以调补,避免使用过于滋腻或过于温燥的药物。常用药有菟丝子、川续断、杜仲、桑寄生、女贞子、山茱萸、首乌、枸杞子等药。代表方有寿胎丸、归肾丸、补肾固冲丸等。

凡肾阴阳俱虚者,宜肾阴阳并补,上药可参合使用,代表方如二仙汤、肾气丸等。
滋肾补肾法是治疗妇科疾病的一种常用治法,临证时除正确选用滋肾药或补肾药外,还须注意调节肾阴阳的平衡,做到滋阴不忘阳,补阳不忘阴。因滋阴药多腻滞,故滋阴方中,宜少佐温阳行气之药;而补阳药多温燥,故补阳方中,宜佐以益阴之品。正如《景岳全书·新方八略》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则泉源不竭。”

(二)疏肝养肝

疏肝养肝,是针对肝的功能失常而立的治法。常用的有疏肝理气、清热舒肝、清利肝胆湿热、滋养肝阴、平肝潜阳及镇肝熄风等治法。

凡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冲任失调者,治宜疏肝解郁,理气调冲。常用药有柴胡、香附、郁金、川楝子、青皮、白芍、素馨花等。代表方有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开郁种玉汤等。

若肝郁化火,火热扰于肝经、冲任,治宜清热舒肝。常用药有川楝子、丹皮、栀子、夏枯草、菊花、柴胡等。代表方有丹栀逍遥散等。

若肝经湿热下注者,治宜清利肝胆湿热。常用药有龙胆草、夏枯草、柴胡、栀子、黄柏、车前子、川萆薢、绵茵陈等。代表方有龙胆泻肝汤等。

凡肝阴亏虚、肝血不足者,治宜滋养肝阴。常用药有女贞子、旱莲草、白芍、枸杞子、桑椹子、首乌、岗稔等。代表方在二至丸、一贯煎、杞菊地黄丸等。

若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者,治宜滋养肝肾,平肝潜阳。可在以上滋养肝阴的基础上,加入钩藤、天麻、龟板、龙骨、牡蛎、石决明等平肝潜阳药。

若阴虚火旺,肝风内动者,治宜镇肝熄风,常用药有羚羊角、钩藤、代赭石、白僵蚕、地龙等。代表方有羚角钩藤汤。

疏肝理气之药多辛燥,用量不宜过重,且应适当配伍清润平肝之品,如白芍、干地之属。育阴养肝药多滋腻,宜稍佐以行气药物,如砂仁、枳壳、木香之类。肝郁气盛者,容易横逆犯脾胃,“见肝之为病,当先实脾”。故疏肝方中,宜佐以健脾之品,如逍遥散配伍白术、茯苓即是此意。若肝气挟冲脉之气上逆者,治宜平肝降逆,引血下行,常用牛膝、代赭石、白芍、丹参之类药。

(三)健脾和胃

健脾和胃是针对脾胃功能失常而立的治法。常用的有健脾益气、补脾举陷、补脾摄血、健脾化湿、和胃降逆等治法。

凡脾虚者,治宜健脾益气,常用药有人参、党参、黄芪、白术、淮山药、炙甘草、茯苓等。代表方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如脾虚中气下陷者,治宜补脾举陷,宜重用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等,少佐以升麻、柴胡,以升举阳气,常用方如举元煎、补中益气汤等。若脾虚失于统摄,治宜补脾摄血,宜在上述健脾补气升阳方中,加入首乌、阿胶、祈艾炭、赤石脂、五味子、金樱子等收涩止血药。若脾虚湿盛者,治宜健脾化湿,宜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的基础上,加入陈皮、法夏、苍术、薏苡仁、砂仁、藿香等燥湿健脾药,代表方有完带汤、白术散等。

凡胃失和降者,治宜和胃降逆。常用药物有陈皮、法夏、砂仁、藿香、佛手、生姜等,代表方有香砂六君子汤、苏叶黄连汤等。如偏于胃热者,可加入竹茹、黄芩、黄连之类清热和胃药;偏于胃寒者,可加入吴茱萸、干姜等温中和胃药。

若心脾两虚见月经失调,或崩中漏下,面色白、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心悸怔忡、失眠少食者,治宜健脾养心,宜在健脾补气药中,加入酸枣仁、远志、龙眼肉、五味子之类养心安神药,代表方如归脾丸。

临证用药时,应注意对脾胃的调护,补益不宜过于滋腻,温脾不宜过于辛燥,更不宜妄用克伐之品,以免耗损中气,影响运化之功。

(四)补益气血

补益气血是根据气血虚弱的病机而立的治法。

血虚者,以补血为主,佐以益气。常用药物有当归、川芎、熟地、阿胶、首乌、黄精、鸡血藤、大枣、龙眼肉等。代表方有四物汤、胶艾汤等。

气虚者,以补气为主,佐以养血。常用药物有人参、黄芪、白术、党参、太子参等。代表方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举元煎等。

妇科临床中,气血两虚是常见的证型,治宜补益气血,且气血互相资生,补气足以生血,养血亦能益气,故上述补气与养血药常合并使用,代表方有八珍汤、当归补血汤、圣愈汤等。

(五)活血化瘀

活血化瘀是针对血瘀病机而立的治法。常用药有当归、川芎、赤芍、丹参、桃仁、红花、牛膝、益母草等,代表方有隔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生化汤、宫外孕Ⅰ号方、桂枝茯苓丸等。

若瘀阻冲任,新血不得归经而导致月经过多、崩漏者,治宜祛瘀止血,常用药有三七、蒲黄、五灵脂、益母草、血余炭、地榆、茜根等。代表方有失笑散等。

若瘀结成症,胞中有症块,如异位妊娠、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肿瘤等病,治宜活血化瘀、消症散结。常用药有三棱、莪术、大黄、水蛭、土鳖虫、穿山甲、鳖甲、穿破石等。代表方有宫外孕Ⅱ号方、大黄魔虫丸等。

若气滞血瘀者,宜在上述活血化瘀方中加入香附、木香、枳壳、乌药之类理气行滞药。若寒凝血瘀者,宜加入桂枝、吴茱萸、干姜、小茴香之类温经散寒药。若热的血瘀者,宜加入赤药、丹皮、丹参、生地之类清热凉血药。若气虚血瘀者,宜加入黄芪、党参、白术之类补气益气药。

(六)理气行滞

理气行滞是针对气滞病机而立的治法。常用药有香附、木香、枳壳、乌药、厚朴、大腹皮等。代表方有乌药汤、小承气汤等。

理气行滞法应用时常配伍疏肝药,以增强理气之效;配伍活血药,血行有助于气行;配伍健脾药以促进运化的功能。

(七)清热凉血
凡因热伏血分,扰于冲任者,治宜清热凉血。而血热有实热、虚热的不同,泻实热常用药有黄柏、黄芩、黄连、栀子、大黄等,代表方有清经散、保阴煎等。清虚热常用药有生地、地骨皮、赤芍、丹皮、青蒿等,代表方有两地汤、知柏地黄丸等。
若热毒炽盛,治宜清热解毒,常用药有银花、连翘、蒲公英、败酱草、鱼腥草等,常用方有五味消毒饮。

热为阳邪,易伤阴分,故清热之中,应注意养阴。且妇产科疾病,即令有热,亦以虚热居多,故应慎用苦寒之药。即使应用苦寒清热药,亦应中的即止,或佐以养阴之药,以免耗损真阴。

(八)温经散寒

凡寒邪客干胞中,治宜温经散寒。常用药有肉桂、熟附子、桂枝、艾叶、吴茱萸、小茴香、干姜等。代表方有《金匮要略》温经汤、《校注妇人良方》温经汤、艾附暖宫丸等。

寒证有实有虚,但在妇科临床上以虚寒居多,故宜配以温肾补阳药。若寒凝血瘀之实证,则应配以活血化瘀药。

(九)利湿除痰湿有湿热与寒湿之分,若湿热互结者,治宜清热利湿,常用药有茵陈、栀子、黄柏、泽泻、车前子、川萆薢、木通等药,代表方有止带方、萆薢渗湿汤等。若寒湿内蕴者,治宜温化水湿,常用药有苍术、白术、茯苓、生姜皮等。代表方有苓桂术甘汤、白术散等。

若脾虚不运,痰湿内留者,治宜燥湿化痰。常用药有法夏、陈皮、茯苓、胆南星、苍术等药,代表方有苍附导痰丸、二陈汤等。

查看更多关于 妇科 妇科疾病 用药 肝肾 脾虚 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