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仁济医院北院孙赟:法官妈妈詹红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8:16:56
本报记者 章文秀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11月25日   第 03 版)
法官,通常给人的感觉是威严。在福建南平却有一位法官,不仅守护着法律的尊严,而且时刻传递着温情。在从事少年审判的9年间,这位法官帮助315名失足少年重返课堂,为70多名重获新生的青年找到工作,挽救了70多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她审判过的不少失足少年,都亲切地称呼她“法官妈妈”。这位“法官妈妈”就是全国模范法官、南平市延平区法院少年庭庭长詹红荔。
“没有坏到骨子里的孩子”
“让每一个不慎迷途的羔羊找到回家的路,是我最大的心愿。”詹红荔始终坚信,没有坏到骨子里的孩子,只要有耐心,加上正确的方法,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变好。因此,在办案过程中,她总是告诉自己,不要过早地评价一个孩子。许多事实说明,爱是迷航时最亮的灯。
你给孩子们“妈妈”式的爱,他们总能给你带来惊喜。
在一起故意伤害案件中,詹红荔了解到被告人小沈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从小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性格孤僻。事发当天,小沈得知邻居砸毁自家家具,故将已停止侵害的对方打伤。到看守所送达起诉书时,詹红荔用温和的语气和小沈沟通,但小沈丝毫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犯罪,抵触情绪很大。谈话中,詹红荔发现小沈面颊发红,就下意识地摸了摸小沈的额头,感觉很烫,便关切地询问是否发烧,并请来狱医为其诊治。这个小小的细节,使从小没有得到父母呵护的小沈十分感动,他觉得眼前这位温柔的法官阿姨并不是把自己当作犯人,更像是一位母亲在教育犯了错的孩子。詹红荔趁热打铁,向其解释相关法律,要求他正确对待审判,小沈低下了头。
詹红荔总结出“三不”工作法,即阅卷后对关键问题没有梳理清楚的不开庭;对被告人成长经历、社会背景没有调查清楚的不开庭;没有和被告人见面进行心理疏导的不开庭。这“三不”工作法,化解了少年犯罪背后存在的种种不和谐、不稳定因素,把一个个少年犯从社会上的“问题人”转变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法官应当像医生一样”
今年6月29日,一群曾经的失足少年来到延平区法院,参加一场主题为“责任在我心”的联欢会。作为晚会的组织者和策划者,詹红荔格外忙碌,以至于忘记了当天也是自己女儿填报高考志愿的日子。
几曲歌舞过后,詹红荔拉着小陈的手,走到舞台中央,在她的鼓励下,怯生生的小陈向台下的爷爷道出了肺腑之言:“爷爷,我辜负了您的养育之恩,我发誓一定好好改过。”此时的陈爷爷老泪纵横,他做梦也没想到入狱前还是桀骜不驯的孙子,几个月后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
像小陈这样的失足少年,詹红荔每天要面对五六十人。为了摸清他们的情况,詹红荔为每个审理过的少年犯建立了个人小档案,详细注明他们的生日、犯罪原因、家庭状况和性格特点,以便对症下药开展帮助。詹红荔说:“失足少年是得了病的孩子,法官应当像医生一样,想尽办法把他们医好,让他们重新有个健康的肌体和纯洁的心灵。”据统计,詹红荔近年来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失足少年重新犯罪率几乎为零。
每次走近詹红荔,探寻她与失足少年间的故事,耳畔不禁响起诗人臧克家的诗:“当你以自己的心,去温暖别人,你会觉得心的太阳,到处向你照耀。”正是凭着这一颗充满爱的心,詹红荔为每个失足少年铺就了一条朝向光明的希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