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爱群男科收费:致富第二步给自己的 账户开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03:00
 
  

  致富第二步给自己的账户开荒

  “王小二”的“抠门经”

  ●抠门不是减少“投资”,而是降低“非必需消费”。

  ●不要以为抠门很没面子,实际上抠门不是该花的钱不花,而是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

  ●投资是为了长远的幸福,钱该花。抠门是抠消费的钱,是合情合理的省钱方式。否则,即使你工资再高,也休想搞到理财的原始资金。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个穷光蛋也照样可以合伙理财。

  ●不想让银行偷走你的钱,首先得跑赢CPI。跑赢CPI,就得从赚取高额利息开始。

  “王小二”的“抠门经”

  如果你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上个月工资没到手,下个月的工资就已经花完了的人,是不是就该死了理财这条心?没有原始资金,谈何理财?

  我相信,80%以上的兄弟姐妹们会说“Yes”,但有个人会说“No”,他就是我实习时遇到的一个“带头大哥”,人称“王小二”,比我大学同学小潘更会精打细算,经历也更为传奇。

  他相貌平平,刚工作时与大学的两个兄弟合住在一个单间里。工作两年后,他就买了一套价值20多万、面积80平方米的房子,讨了个漂亮老婆,这段经历在我实习的那个单位被传为佳话。大家经常开玩笑说他一定中了彩票,而且是二等奖的,因为如果中了一等奖,估计会买大房子和好车子了。

  “王小二”的绰号是有来历的。他刚到公司时,经常和同事出去吃饭喝酒,每次吃完,同事一喊“小二,算账”,他就能准确无误地报出数字来,末了还要加一句:“不要发票,少零头,可以吗?”

  有一次,他带着我去出差,在火车上聊起这一绰号的来历时,不小心抖出了他的“致富秘诀”,实际上就是“抠门经”。

  他说:“别看我那句口头禅‘不要发票,少零头’看似只是占点小便宜,实际上我每月都可以节约几十元呢。这点钱,对现在的我不算啥,对月薪五六千的人也不算啥,但对刚刚参加工作时的我来说,却是一个星期的生活费。”他工作前半年时,每月只有1000元工资,扣除各种费用,几乎没有剩余。

  话匣子打开后,他开始显摆了,把他珍藏多年的抠门绝技一一摆了出来。

  首先,他给我从观念上洗脑,说抠门不是减少“投资”,而是降低“非必需消费”。

  他说在他们村里有一个和他从小玩到大的结拜哥哥,从小学到初中,两人都是班里的尖子学生,成绩倍儿棒,是其他孩子的学习榜样。要说脑瓜子,他自认比不上那位哥哥,但现在他已经在城市里安居乐业了,而那位哥哥只能在暗无天日的煤矿里赚着辛苦钱。

  他盯着我问:“你知道为什么吗?”我大概能猜出来,因为这种情况在我们老家也经常出现:“他家没钱,供不起他读书!”

  接着他又问:“你知道他家为什么没有钱,而我家有钱吗?”

  这话问得让人摸不着头脑,有人聪明,有人笨,有人路子广,有人门道窄,这谁知道啊!

  我只好老实地摇摇头,他有些得意地说:“你是不是觉得这话三言两语说不清?”我红着脸点点头,不过内心有些不屑地想:“如果我想透彻了,不早就发财了?难道你想透了?那怎么也就这水平!”

  他倒也老实:“我也没想透,要想透了,早就大富大贵了!不过我倒想明白了一点——过上衣食无忧的小 康生活并不难,关键看怎样合理地抠门!”

  他说,不要以为抠门很没面子,实际上抠门不是该花的钱不花,而是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如果是请客户吃饭,置一套笔挺的西装当工作服或上个技能培训班之类的,那都是投资,投资是为了长远的幸福,就该花。抠门是抠消费的钱,是用合情合理的方式省钱。如果只知道死抠,不该花的钱不花,该花的钱也照样不花,这种人永远也积累不了多少钱,因为他们的资源和能力无法增值。

  接着,他介绍起了抠门的技巧,抠门要总量控制,提前预算。

  他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笔记本,里面是一堆账务。每个月的开头,他都会做预算。他套用一句名言:“钱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会有的。”还特地翻开买房前的账单给我看,并着重对如何预算进行了讲解。

  他当时的收入情况是:每月固定工资2800元,扣掉保险每月到手2600元左右,每年年底会有1万元左右的奖金。

  消费方式如下:

  1.除了工资卡外,另找一家银行办了一张储蓄卡,做了零存整取。每月固定往里存工资的30%,雷打不动,工资发放的第二天就先存固定的部分。

  2.一旦有奖金和过节费,固定拿其中的70%来理财。用30%犒赏下自己,70%买股票或基金定投。

  3.尽量自己做饭,一顿饭,如果在外面吃至少要多花3倍的钱。咱缺的是钱,而不是时间,没钱的时候自己做饭,等于是在给自己挣钱。

  4.衣服一定要有一套品牌的、能拿得出手的,这是为了工作应酬的需要。日常买衣服的原则是重质量不重数量,而且基本是不打折不买。通常在一些品牌衣服打折的时候买,很划算,尤其是冬天的外套类衣服,800元钱的衣服,春天打折的时候两三百元就可以拿下。

  5.淘打折促销日用品:家里的洗发水、油盐酱醋等日用品,80%都是从商场的促销品中买回来的,一旦有折扣就多买点,反正迟早要买,特别是那些品牌促销品,质量还有保证。

  6.选一些无须付费,环境好,可以学习知识或者增长见识的地方休息消遣。例如,在不愿待在家里却又想出门时选择去图书大厦看书,找一些或理财或励志的书,一天下来能学习很多东西,感觉非常好。

  7.通信费,尽量选择便宜、适合自己的套餐,手机就是发发短信,接接电话,基本不打。想煲电话粥,就直接约好在 QQ上语音视频,方便得很。而且充话费也有小窍门,在淘宝慢充每100元可以节省7元钱。还有每年年底通信公司都会搞活动,像“充200送100”、“充300送150”,他通常这时一次充好一年的,相当于话费约打了7折。

  8.办两张信用卡,一张对账单是10号,一张是25号。充分利用信用卡50天的免息期周转资金,能刷卡的绝不付现。凡是需要到稍微好点的地方请客的,一般都会选择能够用信用卡打折的地方,一顿饭200元,有时可以省近40元。不仅如此,家里很多瓶瓶罐罐、拖鞋、雨伞等,都是用信用卡的消费积分换来的。

  9.热衷网购。只要是不急着用的东西,买之前都去淘宝上查一查,只要网上的价格比实体店的便宜,就选择网购,毕竟快递还可以送上门呢!

  听完他这九大省钱法宝,我真是大开眼界了,没想到“抠门”还有如此多的窍门。按照这种消费方式,他每月只需要消费1000多元,两年后他就能拥有近5万元存款了!

  我心里还有一个疑惑,近5万元的存款,也不够付一套20多万的房子首付(当时只能首付三成以上)啊,况且他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买了房,而且还装修好了,这笔庞大的支出哪里来的?

  三个臭皮匠共挖一桶金

  当我把疑惑提出来后,他笑了笑说:“我确实是一年半左右就买了房的,不过那时的房子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大家的!”

  他有些神秘又得意的诡笑,让我觉得很奇怪。我好奇地问:“难道你那时候就找了老婆分摊你买房的费用?”

  “那倒没有!不过,我们大学里出来一直租房住的三个兄弟,毕业一年半后,所有的存款加起来,也有了10多万元,10多万元买套20多万元的房子,并装修好,还不够吗?”

  三个大男人合伙买房子住?以前听人合伙做生意、开面馆,但合伙买房子住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王小二”的理论又来了。

  他说,除了 炒房之外,我们太多的人把人生中第一套房子看成“家”的代表,所以第一套房就一定是买来住,买来成家的。这种思维定势,让很多人去追求买房子一步到位,房款最好能一次性结清。

  但是“王小二”和他那帮兄弟不同:房子老是涨价,自己的工资涨幅肯定跟不上,即使租单间也花费不少,为什么不合伙买房子住呢?

  当然,他们的这个想法最初遭到了家里人的一致反对。在农村,有谁是跟别人合伙住的?不都是自家独门独户的吗?况且几个大男人住一间屋子,成什么体统!

  不过,他们想来想去,找到了理论支撑:既然买房子住说服不了家里人,那就干脆说成投资吧!

  就这样三人家里也都同意了,而他们自己也真把合伙买房子当成了生意:“我们三兄弟现在都有房子了,知道为什么吗?”

  他眯着眼睛,顿了顿,用手指着脑瓜子说:“这就叫思路决定出路!”从三人租住单间,到三人合买一套房,再到每人各买一套房,不过就三四年光景,这一过程确实很值得玩味!他摇头晃脑地开始讲了:“告诉你吧,我们说服爸妈的同时,自己也想通了把买房当生意的思路!”

  原来,他们只是合伙买一套房一起住,但是后来想,既然买房可以看做做生意,那么他们就应该用投资的眼光来看这件事,要利用房子的增值滚动投资。

  打定了主意后,他们三兄弟一起凑足了15万元现金,合伙买了一套总价20万元, 首付只要8万元(含税)的房子;然后他们又合伙买了一套总价18万元,首付只要6万元(含税)的房子。这样两套房下来,每月的按揭有2000多元,余下的一万元当做流动资金,缴一些手续费。

  刚开始,他们的压力也挺大,平均每人每月要增加近1000元的按揭。如果说以前精打细算,每月能存上1000多元存款,那么现在基本上发了工资,还了按揭,就只剩下生活费了。

  那么他们为什么不一次性付款,买一套全款15万元的房子呢?

  这似乎是很多人理所当然的选择,因为如果这样,还按揭的压力就不会那么大了。但“王小二”他们贷款买两套房,自然有他们的道理。

  他说:“当时的房价每年涨幅都在30%左右。我们贷款购买,要付银行每年7%左右的利息,看似不划算,但是相比那30%的涨幅,只是很小的部分。而且,首付三成,就意味着从银行贷款七成来投资,试想一下,以我们这些穷光蛋的身份,除了房子,有什么生意能让银行入股七成、贷款七成帮忙做投资呢?”

  所以他们没有想付全款,而是大着胆子,用15万元付了两套房子的首付。

  他们以前生活本来就挺节省的,现在也没有多少差别,只是心理上感觉银行没有了存款而已。

  等两套房子交房之后,他们就轻松了,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不是分开住,而是把那套小房子租了出去,租金刚好够每月按揭还款,还款压力就小了。他们三人搬到大房子里住,原来的租金又不用付了,差不多又省下了大房子的按揭!

  一番折腾下来,除了首付,他们现在每月的按揭几乎跟买房前的租金差不多了!两套房子解决后,第三套怎么买的呢?

  由于三兄弟各自都有了女友,带着女友住在一起总有着这样那样的不方便,只有再买房!但他们的钱几乎全用在两套房的首付上了,如何才能做到三全其美呢?

  讲到这,“王小二”像讲评书的一样,两手一拍说:“我们没有想着分配房子,而是想出售房子!”

  “为什么要出售,这样不就谁都没有房子了吗?”我有些好奇了!

  “笨蛋!”他敲着我的脑袋说,“卖了房子,我们马上就可以得到一笔现金,而这笔现金是整套房子的增值。如果再去买房子,虽然其他房子照样增值,但是首付只要三成,我们用整套房子的增值去付三成的增值,你说我们付得起吗?”

  他们去中介挂牌试探了一下,原来两套总价38万元的房子,两年后出售时几乎翻倍了,价值70多万元。这时候即使把银行剩余的贷款全部还了,他们还获得40多万元现金,这样平均每人就有13万元现金。仅仅凭着这些钱,就都能买得起他们原来价值20万,后来价值30多万元的房子了!如果当初他们只付全款买一套的话,那他们最多也就赚15万元,总资金也就只有30万元左右,根本不够买同样的三套房子。

  从这点,他总结出来一个道理:“对于我们这些穷小伙子来说,刚毕业手中确实没有多少积蓄,干任何事情,做任何投资,几乎连起步都难。如果只是靠自己慢慢去积累,将错过很多机会。”

  人们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投资也如此。三个没有钱的穷小伙,各自凑点钱可能就够付一套房的首付了,再凑点,第 二套房的首付也出来了。等房子增值了,把两套房子全部卖了,三套房子的首付就出来了,这不是很好的投资方式吗?

  千万别只想着自己没钱,就不去想理财的办法,只要我们懂得合作,钱就能积少成多,至少能迈出理财的第一步。

  从投资房产来说,“王小二”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没有 限购令,也没有贷款限制。到了2011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典型的就是每人只能购买一套房子,在某些地区可以购买第二套,但是首付提高到了六成,增加了很多操作的难度。

  不过别灰心,规则既然是用来保护自住房的购买者,如果仅限于自住性质,合伙购房的模式在今天照样行得通,只是需要增加一个条件:合伙购房不能再像“王小二”当年那样,把所有购房人的姓名都列在房产证上面,只能列一个人。为了避免日后的纠纷,大家投资的投入比例、分配方式,以及后续购房的安排,需要通过其他协议来约定,也可通过中介或其他制衡手段来弥补,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合伙购房人的诚信。

  第二步给自己的账户开荒 别让“第一桶金”死在银行里

  我当时恰好在为房子犯愁,看“王小二”那副得意的样子,气就不打一处来:“你就知道 炒房,都是你们这些 炒房客,搞得房价暴涨!”

  他被我激得有些不好意思,旁边的一位朋友帮他解了围:“这不能怪他,现在物价上涨这么快,钱存在银行里,完全是在贬值,你如果存银行10万元,一年就要亏损近3000元。”

  3000元?几乎相当于我那时候一个月的工资呢!银行不是有利息的吗?

  旁边那位朋友,似乎是位理财师,他说现在的物价上涨幅度已经超过银行的存款利率了,并清晰地给我算了一笔账:

  年初存10万元,到年末还能买年初价值10万元的东西吗?一般都不能!看看每年的CPI涨幅就知道了。

  最明显的莫过于房价,比如在中等城市,2007年年初10万元能买20平万米(每平方米5000元),到了年末可能只能买16平方米(每平方米6000元)。其他产品价格也基本都是在上涨,只是幅度问题,比如猪肉,年初8元一斤的猪肉,到了年末就可能涨到11元一斤了。

  当然年初的10万元,到年末也能值10万元,比如我们买数码电器类产品,它们的价格都在下降,但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钱都用来买这些东西。

  为了证明他的观点,他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用一个通用的公式计算了起来:

  一年后的剩余资金=本金+利息收入-利息税-CPI指数×本金

  一年后的盈亏资金=一年后的剩余资金-本金

  根据这些公式来计算一下,10万元存入银行一年后会值多少钱?

  10万元一年定期的利息是4140元,利息税207元,以2007年的CPI为例,2007年CPI是6.90%,也就是说每10万元一年后的价值变为:

  100000+4140-207-6900=97033元

  97033-100000=-2967元

  亏损2967元!盈亏率为2.967%!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当时正值CPI月月高企的时候,看来存钱真不是个好主意!

  不过CPI不可能老是超过银行利息啊,不然谁往银行存钱呢?况且中国在银行存钱的人这么多,难道大家都是傻子?总有些年份是正利息的吧?

  我把疑问说出来后,那位朋友笑话我说:“你跟大多数中国人一样,都是‘死脑筋’。”

  他解释说:“在过去,物价上涨幅度很小,一般人不会注意,更重要的是根本没有其他理财工具,老百姓有了钱只能存到银行。正是因为这种思维惯性,大家有了钱,都自觉不自觉地往银行存。几年后看到绝对值是增长的,以为赚了,实际上拿到市场上去买东西,才知道亏了!到底亏多少,很多人没算过,我这里有个统计数据,说明负利率绝不是偶然,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常态。”

  统计显示,1980年以后的30年中,1年期存款利率年均为5.8%,而年均CPI为6%,实际存款利率为-0.2%。分年份来看,其中有14年实际存款利率水平为负。但在1997年以前,中国实行储蓄存款保值政策,当存款利率低于通胀率时,商业银行要对储户贴补存款利率低于CPI的差额部分,即实际存款利率至少为0而不会是负数。但2003年再次出现负利率后,我国储蓄存款保值政策并未恢复实施,这几年我国实际利率水平为历史低点。

  关于以后是否会恢复储蓄存款保值政策的问题,他说:“我可以告诉你,基本不可能。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储蓄国家,而且现在国家也不像以前一样缺少建设资金了,国家现在头疼的是如何把这么多储蓄变成消费。你说,国家还会补贴通货膨胀的损失吗?”

  旁边的朋友给我算的这个小账,大大长了“王小二”的志气,他又开始滔滔不绝了。他说他早知道这个原理了,发现这个原理也是因为他的一次“抠门”。

  2002年时,他刚参加工作,手头很紧张,所以每次买日用品都是趁打折的时候买一大堆储备起来。有一次,他一次性买了几大桶食用油,当时5L的调和油价格是50元,一不留神吃了半年,等他再去买时,价格就上涨到了60元。他对价格非常敏感,开始还以为超市标错了价,仔细一问,原来所有的食用油价格都上涨了15%左右。

  这让他想到,如果把钱存在银行,利息都不够物价上涨,存银行还不如多买几桶油划算!

  于是,他决定留心如何跑赢CPI。手头钱不多,就更需要跑赢CPI,否则钱会越来越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