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美丽生殖美疗的好处:傅抱石书画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1:32:56

   《傅抱石书画集》


 傅抱石(1904-1964)江西新喻人,早年留学日本,攻东方美术史学。由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对解放后的山水画,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其人物画,线条劲健,深得传神之妙。解放前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教授。解放后,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研究》、《中国山水人物技法》、《中国绘画理论》、《石涛山人年谱》、《罗马尼亚写生集》、《捷克斯洛伐克写生集》、《东北写生集》、《浙江写生集》等。又精篆刻,并有《印谱》行世。其代表作有《兰亭图》、《丽人行》、《九歌图—湘夫人》、《江南春》、《待细把江山图画》等。一九六五年病逝南京,卒年六十二岁。

傅抱石,我国著名画家,“新山水画”代表画家。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1904年10月5日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少年家贫,11岁在瓷器店学徒,自学书法、篆刻和绘画。1925年著〈国画源流概述〉,1926年毕业于省立第一师范艺术科,并留校任教。1929年著〈中国绘画变迁史纲〉,1933年在徐悲鸿帮助下赴日本留学。1934年在东京举办个人画展。1935年回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抗日战争期间定居重庆,继续在中央大学任教。1946年迁南京。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并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1952年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1957年任江苏省中国画院院长。由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对解放后的山水画,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其人物画,线条劲健,深得传神之妙。1965年9月29日病逝南京,卒年六十二岁。
  傅抱石在艺术上崇尚革新,他的艺术创作以山水画成就最大。在日本期间研究日本绘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会日本画技法,受蜀中山水气象磅礴的启发,进行艺术变革,以皮纸破笔绘山水,创独特皴法-----抱石皴。他的人物画受顾恺之,陈老莲的影响较大,但又能蜕变运用,自成一格。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大多以古代文学名著为创作题材,用笔洗练,注重气韵,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人物以形求神,刻意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虽乱头粗服,却矜持恬静。傅抱石先生人物画的线条极为凝练,勾勒中强调速度、压力和面积三要素的变化,不同于传统沿袭画谱的画法。他还把山水画的技法融合到自己的人物画之中,一改清代以来的人物画画风,显示出独特的个性。傅抱石是开宗立派的一代艺术大师。 为了缅怀傅抱石同志,新余市人民在新余市建设路西端的龙虎山修建了占地面积29.13公顷的抱石公园,用以对这位新余籍的画家的最好纪念。
画作理解
  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是位博大精深的学者,毕生著述二百余万字,涉及文化的各方面。他对古典文学与艺术的研究是同步的,于文学中尤钟情于诗,历代佳作无不熟稔,体现在他的画中。大致有三重点:首先是他最崇仰的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心仪其品德情操,同情屈子“抱石怀沙”自沉汨罗江的悲壮结局,因而自号“抱石斋主人”,先生所作《九歌》图早已斐声遐迩。另一个重点是石涛。先生青年时期编着《石涛上人年谱》,从上人的生活到作品,考据精详,故在艺术上受其影响也最深,且以石涛诗入画,随手拈来即成佳品。
  作为重点中的重点,抱石先生取材最多的还是唐诗。唐诗在创作的当时就深入民间,即至今日,历朝士子必读的《四书》几乎尘封,但唐诗中的名篇却依然孺子能背。古代典藉中有关哲学、道德等内容能在一定条件下保存,而政治、社会的理论会随着时代变化而被人淡忘,只有诗的艺术魅力却永葆青春。画家取材唐诗有其普遍性的一面,然而先生创作的唐人诗意画却有不同一般的特殊性。
  画家运用古诗有二种不同方式。一是以己意去凑古人的诗,譬如李白的《清平调》系藉芍药写大真,而有人只画花,却把诗句全部抄上,其实画面离主题甚远。另一种是根据古人的诗立意,或从中汲取灵感,抓住其精神实质进行艺术再创造,无须题诗而诗意盎然。抱石先生可称后者之典范,他的古人诗意画既有宏景钜制,又有小品点晴,虽在有些画中题上诗句,但不占重要位置,有的只写题目,有时仅题款,可是读者一目了然是哪首诗。臻此化境,绝非偶然。先生所有的绘画作品都是转化为视觉形象的诗,他本身就具备诗人的气质。除了标明为诗意画的以外,凡写“胸中丘壑”或写生作品,都是撷取大自然蕴蓄的诗意。描写古人形象或其轶事,就是歌颂某一古人或吟咏某一场景的诗句。画的语言即诗的语言,画的意境即诗的意境。区别于一般所谓的“诗配画”,而是诗即是画,画即是诗。
  抱石先生对古人从深切理解达到思想感情的共鸣。笔者曾多次提到,先生“思接千载”(刘勰《文心雕龙》语),屈原、李白、杜甫、石涛等古人,不仅是他研究的对象,还成了挚友。抱石先生以绝代天才与古人息息相通,使他笔下的人物不同于穿古装的现代演员而是真正的古人。因而他的古人诗意画既体现了诗人的三昧,又是与作者灵魂的默契。不论相隔多少个世纪,先生与古人感情的相互碰接,就会激发出强烈的闪光。这是先生古人诗意画卓绝千古之处,我们从《唐人诗意画册》可以略窥端倪。先生巧妙地以最少的笔墨表现最多的内涵,也是在最小的空间赋予最大的容量,非“大手笔”不能。十六幅册页取材于先生酷爱的四家——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第一幅李白《将进酒》是一首较长的“乐府”,教李白与“岑夫子”、“丹丘生”(指李白好友岑勋和元丹丘)同饮。画面只有四个人物,点缀背景的弄夙为大写意,略妇数笔似示上面有画。诗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以及“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这些感情和议论,目的是抓住时机饮酒。画家塑造人物时设计了李白的挥手动作——“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一句话点出了诗的主旨,显示了李白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气派和豪情。诗人对面的一位已经微醺,另一位也有些拘谨,而李白却意兴愈高,没有钱也不在乎,不管什么值钱的东西都可拿去换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一醉方休。李白的这种性格与抱石先生又何其相似乃尔!先生也无愧为“酒中仙”,好象他也参与了这次饮宴,才有此神来之笔。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与两大幅《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后一幅题字作“下了襄阳便洛阳”,或许另有所本,也可能偶然笔误),题材相同。巫峡烟云,长江浩淼,正是先生最得心应手的景色。大幅气势雄浑,小幅咫尺千里。在这幅册页中,笔势飞动,重峦叠峰,若龙蛇腾舞,令人目不暇给。不论大幅小幅,都表现出舟楫在峡谷中顺流而下,瞬息千里之势,其精意就在一个“急”字,这正是杜工部当年闻家乡收复,急欲返回的迫切心情。
往事略集
  ▲第一师范的"印痴"
  1933年时的傅抱石与罗时慧在踏上艺术道路的初始,傅抱石首先把用于谋生的刻字转移到了艺术状态的篆刻上,一本赵之谦《二金蝶印谱》成了他最初的范本和教科书。他不断模仿使之习赵印章真伪难辨,连教他刻字的师傅也为之赞叹。从此,南昌城里不断有"赵之谦"的印章出现,好事者常常津津乐道,而傅抱石也多了一条养家的生路。第一师范中的"印痴"成了南昌城里的知名人物。
  在第一师范的这段时间,他不断地去旧书店,开始读一些古代画史画论方面的著作。当他读到记述石涛《瞎尊者传》(陈鼎著)中的一句"我用我法"时,傅抱石顿开茅塞,并对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的思想欣赏不已。为了表达自己对石涛的情有独钟,他不仅刻制了"我用我法"的印章,还开始用"抱石斋主人"作为自己的别号。他用很多的时间去读史论著作,并开始研究画史画论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从顾恺之的《魏晋胜流画赞》到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他都一一涉猎。1925年,年仅22岁的学生傅抱石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国画源流述概》。
  1926年,傅抱石从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并留校任教于附小。他又开始了《摹印学》的写作,把自己多年来治印的体会融于其中。显然,傅抱石对史论的兴趣,为他未来在绘画上的成就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表明了他艺术人生中的一个显著的特色。
  1929年,傅抱石为编写教学讲义又完成了《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一书。在主本书里,傅抱石提出了"研究中国绘画的三大要素--人品、学部、天才",还提出了"提高中国绘画的价值"和"增进中国绘画对于世界贡献的动力及信仰"的思想,反映了他对于中国艺术的一些独特的思考。
  一个偶然的机会,傅抱石结识了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徐悲鸿,在他的鼎力推荐下,傅抱石获得了公派赴日留学的机会。1933年3月,傅抱石在上海登上了赴日本的轮船。
  ▲留学日本
  而立之年的傅抱石为到了东京帝国美术学院,拜于史学泰斗金原省吾的门下,从翻译金原省吾的《唐代之绘画》和《宋代之绘入手》,开始了对中国绘画史的更为专业和系统的研究。这一时期,傅抱石抓住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总是,对东晋顾恺之这一个案进行深入的探讨,同时针对日本史学界中某一专家对这个问题的曲解,完成了《论顾恺之至荆浩山水画史问题》。接着,他开始撰写关于石涛的评传,以期通过此连接中国绘画史的发展脉络,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这位著名画家的景仰。不久,傅抱石又完成了《中国绘画理论》和《论秦汉诸美术与西方之关系》的研究和写作。这一时期,傅抱石在美术史论方面的成就,在许多领域都填补了美术史论研究中的空白,同时这方面的成就又反作用于美术创作,为他形成独特的画风奠定了基础。
  在日本留学时,傅抱石专门拜访了因"四一二"政变而流亡日本的郭沫若,彼此建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友谊。早在任职一师附小的时候,傅抱石就就聆听过郭沫若的抱告,印象深刻。傅抱石在史论研究中经常向郭沫若请教,在绘画创作上也不时得到郭沫若的批评,而郭沫若也在这种交往中不断地发现傅抱石的艺术天分和才华,每见傅抱石的得意之作都为之题咏,并为傅抱石在日本的首次画展题写了展名,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可以说郭沫若广博的学识和在日本的影响,为傅抱石在日本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这种亦师亦友的深厚友情又一直延续到抗战,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傅抱石的个人画集《傅抱石画集》出版,郭沫若为之作序,并在序中提出了"我国绘画,南北有二石。北石即齐白石,南石即傅抱石。"郭沫若还手书"南石斋"赠予傅抱石。而这本画集的出版,也使傅抱石在中国画坛上奠定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地位。
  1934年5月10日,在导师金原省吾的帮助下,傅抱石的首个个展《傅抱石中国画展览》在东京银座松板屋举行,著名画家横山大观、篆刻家河井仙郎、书法家中村不折以及日本文部省大臣、帝国美术院院长正木直彦等都参观了展览。金原省吾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这个期待了这么久的展览会终于成功了!"而这个成功的展览在傅抱石此后的艺术之旅中对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久,傅抱石的篆刻《离骚》又夺得全日本篆刻大赛冠军,使他的事业发展锦上添花。
  正当傅抱石在日本一帆风顺并筹备第二次展览的时候,家中传来了母亲病重的消息,傅抱石像许多以孝为先的中国人一样,不得不于1935年6月24日返回中国。但当他回到南昌的家中时,母亲已病故,傅抱石悲痛万分。
  ▲重庆岁月
  1937年,抗战爆发后,傅抱石应郭沫若之邀,于1938年进入国民革命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后随三厅撤至重庆。在重庆,傅抱石迎来了他艺术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
  1939年4月,傅抱石携全家来到重庆,住在沙坪坝金刚坡,此后他常在画上题署"金刚坡下山斋"。在初到重庆的一年里,因为政治部的工作没有展开,傅抱石有了一个全力画画的机会,并利用这一时机,创立了自己的画风。同时,他又开始了美术史论的研究,以期通过学术研究来论证"中国美术的精神,日本是不足为敌的",从一个侧面鼓舞了抗战时期国人的信心。这一年,傅抱石看到日本的《改造》杂志上发表了横山大观的一篇题为《日本美术的精神》的文章,对其中有"圣战"的言论十分不满,撰写了《从中国美术的精神上来看抗战的必胜》,鲜明地提出"中国美术是'日本美术的母亲'",并指出中国美术有三种伟大的精神:"第一,中国美术最重作者人格的修养;第二,中国美术在与外族、外国的交接上,最能吸收、同时又最能抵抗;第三,中国美术的表现,是'雄浑''朴茂',如天马行空,夭娇不群,含有沉着的、潜行的积极性。这三种特性,扩展到全民的民族抗战上,便是胜利的因素。"这一时期,傅抱石还编著了《明末民族艺人传》,同样表达了傅抱石胸中的民族气节。 傅抱石在重庆时期的作品,分为人物画和山水画两部分。人物画主要表现历史上的影响的人物和人物故事,如屈原、苏武、石涛,同时也以古代优秀诗篇为创作的题材,如《琵琶行》、《长干行》、《唐人诗意》。
  1942年6月,傅抱石创作了《屈子行吟图》。画面上,面容憔悴、形容枯槁的屈原行走于浩淼的烟波上,似乎可以听到屈夫子惊天地、泣鬼神的吟咏,表达了"百代悲此人,所悲亦自己。中国决不亡,屈子芳无比"的主题。郭沫若称这幅画和历史剧《屈原》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为此画赋诗,成为一时的美谈。
  1944年9月,傅抱石又以诗圣杜甫的代表作乐府诗《丽人行》为题,创作了世纪名作《丽人行》。徐悲鸿赞此"乃声色灵肉之大交响",一语点出此画真谛。后,张大千题此画:"开千年来未有奇,真圣手也。色勒衣带如唐代线刻,令老迟(陈老莲)所作亦当检衽。"作品表现了杨贵妃家族三月三外出郊游时的盛况,"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真远淑且真",反映了君王的昏庸和时政腐败。无疑,傅抱石此时此地的表现,所指是显而易见的。
  傅抱石重庆时期的人物画以形求神,刻意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虽乱头粗服,而矜持恬静。他凝练人物画的线条,勾勒中以速度、压力和面积三大要素的变化,区别那种沿袭画谱的画法,同时把山水的画法融合到人物画之中,一改清代以来的人物画风,显示出独特的个性。 与人物画相比,傅抱石的山水画则以现实生活题材为主。表现金刚坡下、成渝道上的秀美景色,反映巴山夜雨的情景意趣,成了傅抱石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创作的主题。他继承宋画的宏伟章法,取法元人的水墨逸趣,畅写册水之神情。而他的画法也一变传统的各种皴法,用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的结构,形成了独特的"抱石皴"。这种皴法以气取势,磅礴多姿,自然天成,也了傅抱石"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
  1945年8月15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曾经蹂躏了中国人民八年的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傅抱石举起酒杯,用他特有的方式庆祝民族的解放。当年10月,他和全家离开了居住了近七年的重庆"金刚坡下山斋",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
  ▲50年代的探索
  1949年11月26日,文化部部长沈雁冰批准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新中国从新年画工作中开始了改造旧美术的第一次运动。在当时,各个画种的画家都在画新年画的现实中,傅抱石也未能免俗。他也有心加入到时代的艺术潮流中去,但是一幅用朱砂重彩表现海陆空三军的新年画,虽然歌颂了人民解放军,却失去了傅抱石自己的风格。为此傅抱石在很短的时间内重新审视自己在新社会的作为,寻求自己艺术的方向。
  傅抱石开始研究毛泽东的诗词,并用他那惯用的表现文学作品的方法,将毛泽东诗词中那些激动人心的篇章移入到自己的画面中。他创作了《七律·长征诗意》、《沁园春·雪》、《清平乐·六盘山词意》。在《清平乐·六盘山词意》这幅作品中,虽然画的是毛泽东的词 意,却看不出有多少新的气象,仍然是傅抱石一贯的风格。那独特的"抱石皴",那改良石涛的树的画法,都表明了傅抱石创作毛泽东诗意画的始初,基本上没有改变原来的画法,只是那压得很低的山坡上若隐若现的红军长征队伍,和远处的一群南飞雁,点明了一个新的符合时代潮流的主题。但其题材上的突破为他获得了新生,也显示了傅抱石的过人之处。这与当时的流行的"新年画"画法相比,其淡化题材的处理方法,成了一个过渡时期的特色。尽管傅抱石的作吕在当时没有引起广泛的社会注意,但是他的作品开毛泽东诗意画创作的先河,使之成为后来"新山水画"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样在现代美术史上作出了贡献。从史学上来研究它的意义,可以说超过了他此前的贡献。因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他给那些面对画什么和怎么画而徘徊不前的人们树立了一个榜样。而从傅抱石的艺术而论,这一贡献仍然和他的史论、篆放慢以及人物和山水一样等量齐观。
  1950年,新创刊的《人民美术》创刊号上发表了李可染的《谈中国画的改造》和李桦的《改造中国画的基本问题》,此后有关中国画的改造问题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53年,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的画家开始了山水写生活动,此后全国仿效,山水画家都希望通过写生完成对旧山水画的改造,此后山水画也确实出现了一些新的面貌。可是这种写生的山水画以及反映新生活的山水画与传统的山水画之间在审美上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全国性的"关于国画创作接受遗产问题"的讨论。傅抱石抓住这个机遇,要求学生在学习技法的同时要提高理论水平,并鼓励同学积极参加到这场全国性的讨论之中去。为此,在傅抱石的辅导下,四年级的同学集体写作了《我们对继承和发展民族绘画优秀传统的意见》一文,发表在1955年第8期的《美术》杂志上。文章指出"我们民族绘画技法是科学的、写实的,继承发展其优秀部分,是会指导我们今天的绘画实践的。当然,仅仅满足因有技法,故步自封是不对的,我们对于那些不够的地方应予以充实和发展。"这一论点反映并代表了傅抱石的观点。
  在探索中变革,在变革中探索,是傅抱石50年代创作的主旋律。他以毛泽东诗意或毛泽东诗词中提到的重大的历史事件作为新题材,突破了传统题材的束缚,同时在绘画技法上探索新技法与新题材的结合,创作了《抢渡大渡河》、《更喜岷山千里雪》等作品。1954年创作的《四季山水》四条屏,即以传统的形式表现了四季山水中的新生活,其意境已与他往日所画的兰亭、赤壁等有很大不同。1956年,创作的代表作《鸡鸣寺》则把他所探索的表现新生活的山水又向前推进了一步,那种古典的精神,已完全被一种现代的风情所替代。
  ▲欧洲写生
  1957年5月,傅抱石以新中国第一个美术家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率领其他画种的五名团员赴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进行友好访问,并写生作画、举行画展,受到了两国艺术家的热烈欢迎。
  当中国艺术家到达布拉格的时候,罗马尼亚文化部负责人在接见代表团的时候,提出要求中国画家用自己的画笔表现他们国家的美丽景色。当傅抱石等到达捷克首都时,对方要求把这座位于多瑙河畔的美丽城市画下来,以便在当晚的电视台播放。主人用游艇把傅抱石等中国画家送到对岸,傅抱石在几部摄影机的镜头前选景、落墨,一切从容不迫,最后题上"一九五七年六月九日傅抱石"。这不仅是傅抱石第一次在异域写生作画,而且也是傅抱石平生第一次写生作画。
  自1935年从日本回国后,傅抱石一直没有迈出过国门,20余年后来到欧洲,一切都感到非常新鲜。面对异域风情,开始思考如何用中国的笔墨表现外国的风景,并尝试在发挥中国工具材料和笔墨形式特长的前提下,充分表现外国山川的特色。傅抱石的这些努力为中国的画家开创了一条前人从来没有走过的道路,同时通过对国外风景的表现,使山水画在新题材的表现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傅抱石的欧洲系列写生中,为了突出欧洲风光的特色,一般都在画面中安排教堂、城堡以及尖顶或红瓦的建筑,并把国人认为不入画的电线杆、火车轨道等搬上了画面,应该说傅抱石的这一努力抓信了欧洲风景中的一些主要的特色。在表现上,傅抱石舍弃了国画中常用的构图方法,特别是在一些空白的处理方面不以国画中的奇险取胜,而是以一种比较平实和自然的画面处理,突出写生中的自然性,由此区别于那种人们所熟识的中国山水画的构图程式。《斯摩列尼兹宫》、《将到西那亚为车中所见》、《罗马尼亚风景》、《捷克风景》均表现了一种新鲜的感受,与傅抱石同时创作的山水画有明显的不同,但是这些作品又一眼看出是出自中国画家之手。 在国外100天的日子里,傅抱石共完成了49幅作品,其中在布拉格和布加勒斯特先后举办了观摩展览,对宣扬中国的绘画艺术作出了贡献。后来这批作品出版了画集,其中的部分作品还参加了展览,给当时的画坛带来了一阵清新的风气。
  ▲从韶山到北京
  1959年6月6日,傅抱石应湖南人民出版社的邀请来到毛泽东主席的故乡韶山。他参观了毛泽东故居和韶山学校、文化馆、卫生院等单位,还浏览了韶山八景,欣赏了南岳七十二峰的韶峰。在韶山的九天时间内,傅抱石完成了《韶山组画》和《韶山全景》,后来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这批作品的出版,为当时许多画家开启了一个挖掘新题材的思路,引发了后来众多山水画家表现韶山的热情,从而也为现代美术史增添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论题。
  两个月后,傅抱石来到了北京,和关山月一起为人民大会堂作画。从韶山到北京,是傅抱石艺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历程。后来,傅抱石在他的《北京作画记》一文中叙述了当时的心境--"记得还是解放以前,在重庆金刚坡下,一个雪花漫天的日子,我第一次读到毛主席的名篇《沁园春·咏雪》,心情无限激动。那气魄的雄浑,格调的豪迈,意境 的高超,想像力的丰富,强烈地感染了着我。"这幅高5.5米、宽9米的大画在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因此它的出现本身就已经具有特殊的意义,何况它又是表现毛泽东诗意的作品,所以得到了当时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9月27日,毛泽东为这幅画题写了"江山如此多娇",更为这幅画奠定了在现代美术史上的历史地位。
  也就是在傅抱石为韶山和北京作画前后,他的《四季山水》、《罗马尼亚一车站》、《春到钟山》、《水乡吟》等一批作品先后参加了国内外的多次展览。1969年3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一书。同年8月,他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9月,美协江苏分会成立,他又当选为主席,同时还当选为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此时,傅抱石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地位已经完全确立。
  ▲旅行写生
  1960年9月,傅抱石率领"江苏国画工作团"开始了二万三千里的旅行写生,并由此推动了新山水画在二十世纪中期的发展。在长达三个月的旅行写生期间,这批生长于"草长莺飞"的江南画家相继走访了河南、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六个省的十几个大中城市,瞻仰了革命圣地,参观了祖国建设成就,游览了风光名胜,达到了"开眼界,扩胸襟,长知识和向兄弟省市画家们学习"的目的。而对于傅抱石来说,此行的最大收获就是确立了这样的观点--"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二万三千里的旅行写生,将50年代初开始的以写生带动传统国画推陈出新的运动推向了一个历史的高潮。 在旅行写生之后,傅抱石以旅行写生中的题材创作了《待细把江山图画》、《西陵峡》、《黄河情》、《枣园春色》等一批代表作品,这些作品后来和"国画工作团"中的其他画家的作品一起组成了《"山河新貌"画展》。1961年5月,《"山河新貌"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得到了广泛的社会好评。后来其中的部分作品又集结出版了《山河新貌》画集,进一步奠定了这次写生与展览所具有的历史地位。
  几乎是在《"山河新貌"画展》展出的同时,傅抱石在有关方面的安排下又得了一次东北旅行写生的机会。从1961年6月到9月,傅抱石先后到长春、吉林、延边、长白山、哈尔滨、镜泊湖、沈阳、抚顺、鞍山、大连,然后渡海由青岛回到北京。傅抱石的后来感叹这次旅行是"兹游奇绝冠平生",可见这次旅行写生对傅抱石的影响。
  傅抱石的东北旅行写生,将自然和社会两种题材的运用发挥到了到了极致。以《煤都壮观》为代表的社会性题材,在山水融合工业题材方面,已经明示了现代山水画的一个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规律。而以《镜泊飞泉》为代表的自然题材,则是北方山水在傅抱石心灵的震撼和映现。应该说傅抱石是一位具有北方气质的南方画家,他嗜酒行为中的豪爽,助长了他用笔的奔入不羁。而以镜泊湖为代表的北方山水恰恰吻合了他的才情,所以他在画上题道:"此情此景,我能忘乎,我能不画乎?"
  从历史的角度看,傅抱石自欧洲写生至东北写生的过程,其意义已经超出了艺术自身的范围。如果说欧洲写生表达的是一种新鲜的感受,那么二万三千里和东北写生则是一种主观的探索,是把已有的知识渗透到新鲜的感受之中,使那经过几十年磨练的笔墨适时的在新的景致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反映画家思想的巨大变化。而这一切则双说明了一个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论题--传统笔墨能够表现新的生活。这三次旅行写生使傅抱石确立了几种前无古人的代表性题材,这一意义反映到特定的历史时空中,成为傅抱石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事业的高峰 生命的尽头
  60年代初,傅抱石的事业达到了新的高峰,同时他的生命也走向了低谷。1962年,病臂使他竟夜难寐,饮食不安。10月,浙江有关方面安排他全家到杭州休养。然而在杭州的半年时间内,傅抱石并没有停止创作,从后来出版的《浙江写生集》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勤奋。
  1963年,他专程赴井冈山、瑞金,革命圣土这行虽然时间短暂,但《井冈山》等一批作品的出现,才让人们理解了他此行的真正意义。从这批作品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生活中的政治背景。"文化大革命"的前夜开始酝酿一个更大规模的政治运动,艺术家作为一个人首先面临的就是生存的选择。
  这一时期,傅抱石又集中创作了《冬云》、《咏梅》、《登庐山》等一系列毛泽东的诗意画。与50年代相比,这些毛泽东诗意画已经失去了那种早期朴素的情感,一种装饰化的倾向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但是傅抱石在时代的感召下,以其不懈的努力和不间断地创作,使毛泽东诗意山水画在新山水画中获得了特殊的地位,新山水画也因毛泽东诗意画的表现而在国画中得到了少有的重视和广泛的影响。
  1965年9月29日,傅抱石因脑溢血在家中辞世,享年61岁。此前他应上海市委的邀请赴上海,准备为新落成的上海虹桥机场大厅绘制巨幅国画,也许这一创作会是傅抱石艺术生涯中的又一巅峰,但他生命的结束却给世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从历史的角度看傅抱石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贡献,一方面是他自己在中国画创作上和美术史研究中的杰出成就,另一方面是在他的带领下出现了江苏国画家的创作群体,推动了整个事业的发展,使山水画的面貌在20世纪中期焕然一新。而由他开辟的毛泽东诗意山水画创作,又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表现题材和表现方法,这也是他在特定的历史时空内对中国现代美术史的重要贡献。
傅氏画论
  中华民族美术的建设是在先负起时代的使命,而后始有美术的可言;是在造成统一的倾向,而后始有"广大""庄严""永远"的收获。——《中华民族美术之展望和建设》,《文化建设》1935年5月;《文集》第100页
  美术是民族文化最大的表白。若是这句话没有错误,我们闭目想一想,再过几百年或几千年,有些什么东西,遗留给我们几百年几千年后的同胞?又有什么东西,表白现时代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美术史上的这张白纸,我们要不要去写满它?这许多疑问,为中国美术,为中国文化,换句话,即是为民族,岂容轻轻放过!
  ——《中华民族美术之展望和建设》,《文化建设》1935年5月;《文集》第102页
  美术家,是时代的先驱者,是民族文化运动的干员!他有与众不同的脑袋,他能引导大众接近固有的民族艺术。——《中华民族美术之展望和建设》,《文化建设》1935年5月;《文集》第103页
  中国绘画的精神,乃源于广大的国土和民族的思想,它最重要也是最特殊的世界各国所没有的一点,便是对作者"人品"的极端重视,这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已发挥了鉴戒的力量,再从此出发,逐渐把画面的道德意识融化了作者个人,把画面所再现的看做作者人格的再现。因此,不管花卉也好,山水也好,工笔的也好,写意的也好,总而言之是点"也"线"交织而成的心声。——《中国绘画在大时代》,《时事新报》1944年4月25日;《文集》第296页
  中国人的胸襟恢廓,我看和这山水画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大自然界给予我们的教育是活的,伟大而无异议,而以南京为中心的江南山水,更足以洗耳恭听涤身心。绘画思想上,写实和自然的适切配合,再根源于前期传统,就非常灿烂地开辟了另一境界。——《中国结画思想之进展》,1940年;《文集》第231页
年谱简编
  1904年——十月五日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
  1911年——入私塾附读,原名傅长生。
  1915年——在瓷器店学徒,开始自学篆刻、书画。
  1917年——14岁,考入南昌江西省第一师范附小,插班进四年级,改名傅瑞麟。
  1921年——高小毕业,升入江西省第一师范学校,开始美术创作和研究工作,自号“抱石斋主人傅抱石”。
  1925年——完成第一部著作《国画源流述概》。
  1926年——于江西省第一师范学校艺术科毕业,留校任教;著北伐军攻克南昌,聆听北伐军政治部主任郭沫若的演讲。
  著《摹印学》,全书分总论、印材、印式、篆法、章法、刀法、杂识七部分。
  1929年——著《中国绘画变迁史纲》,该书于一九三一年出版。
  1931年,任教于南昌省立一中。夏,得黄牧夫印谱,以半月的时间整理出四千余方。《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由上海南京书店出版。
  1932年——获江西省政府资助,以考察和改良景德镇瓷器的名义公派赴日留学。
  1933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帝国美术学校研究部,攻读东方美术吏,兼习工艺、雕刻;译日本梅泽和轩著《王摩诘》。
  1934年——五月,在日本东京举行“书画篆刻个展”,作品有《渊明沽酒图》、《瞿塘图》、《笼鸡图》及书法篆刻等一百七十余件。六月,译日本金原省吾教授著《唐宋之绘画》。
  1935年——三月,所编《苦瓜和尚年表》在日本发表。五月,论文《中华民族美术之展望与建设》发表。七月,学成返国,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八月,所著《中国绘画理论》一书出版。十月,发表论文《论顾恺之至荆浩之山水画史问题》。
  1936年——二月,编译之《基本国案学》一书出版。七月,在江西南昌举办书画个展,展出作品一百余件;论文《论秦汉诸美术与西方之关系》及《石涛年谱稿》发表。八月,译作《郎世宁传考略》发表。十一月,编译《基本工艺图案法》。
  1937年——三月,《石涛丛考》发表,《中国美术年表》出版。五月,《汉魏六朝之墓砖》一文发表。七月,著《大涤子题画诗跋校补》;发表《石涛再考》、《民国以来国画之史的考察》及译文《中国文人画概论》。十月,完成《石涛画论之研究》、《石涛生卒考》、《六朝初期之绘画》诸论文。
  1938年——1940年,在郭沫若先生主持之政治部三厅任秘书。经常往来于株洲、衡山、衡阳、东安、桂林等地,做抗日宣传工作。
  1939年——四月,辗转到达四川重庆,寓居西郊金刚坡下,自署居处为“金刚坡下山斋”。五月,所编《中国明末民族艺人传》出版。六月,完成《中国美术史——古代篇》,作《关于印人黄牧父》。
  1940年——四月,发表重要论文《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之研究》。作《云台山图卷》,郭沫若先生为题四绝。八月,政治部三厅改组,随郭沫若先生退出,回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时该校已迁重庆沙坪坝。九月,著《中国篆刻史述略》;《木刻的技法》一书出版。
  1941年——一月,发表《读周栎园“印人传”》一文。四月,再画《云台山图卷》。五月,完成《石涛上人年谱》。
  1942年——三月,作《大涤草堂图》,徐悲鸿先生为之题塘:“元气淋漓,真宰上诉。”八月,郭沫若先生为《屈原》、《陶渊明像》、《龚半千与费密游诗意》、《张鹤野诗意图》等作品题诗。九月,在重庆举办“王午个展”,展出作品一百件。《大涤草堂图》、《对牛弹琴图》、《初夏之雾》及郭沫若先生题诗之《屈原》、《陶渊明像》等作品均在此次个展中展出。
  1943年——在重庆举行个展。在成都举行个展。
  1944年——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办“傅抱石画展”。在昆明举办“郭沫若书法、傅抱石国画联展”。
  1945年——二月,作《掌阮图》、《晋贤图》、《石涛诗意图》、《大涤草堂图》等画;参加民主运动,在中国文学艺术界“对时局宣言”上签名。三月,作《萧清暮雨》等图。十月,作《金刚坡麓》、《虎溪三笑》及册页《九张机》等画。
  1946年——十月,迁回南京,继续执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在南京与徐悲鸿、陈之佛等举行联展。
  1947年——八月,演讲稿《中国绘画之精神》发表。十月,在上海“中国艺苑”举办“傅抱石画展”,展出作品一百八十余幅,且多钜制,人物、山水各居半。
  1948年——一月,精心之作《石涛上人年谱》一书出版;在南昌举行个展。
  1949年——开始以毛主席诗词为题材的国画创作。作品有《七律·长征》、《沁园春·雪》、《清平乐·六盘山》等。作品参加“南京市第一届美术展览会”。
  1951年——六月,当选为南京市文联常委。七月,著《初论中国绘画问题》。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
  1953年——七月,发表论文《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的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的重要性》。九月,“全国第一届国画展”在北京举行,《抢渡大渡河》、《更喜岷山千里雪》参加展出。
  1954年——四月,为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作《东方红》。
  1955年——三月,在江苏省文联举办的“星期文艺讲座”上,主讲《中国古代绘画》。在北京“第二届全国美展”上展出《湘君》和《山鬼》两幅人物画。
  1956年——一月,增补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八月,在北京“世界文化名人雪舟等杨逝世四百五十周年纪念会”上,作《雪舟及其艺术》学术报告,后全文发表于《人民日报》。十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南京分会筹委会成立,被推选为主任委员。
  1957年——二月,开始筹建江苏省国画院,为主要负责人。五月至八月,率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作画五十余幅,后出版写生画集二种。七月,《写山要法》一书出版,该书根据日本高岛北海原著《写山要诀》编译。八月,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纪念美术展览会”上,展出与亚明合作之军史画《大军南下,横渡黄泛区》。十二月,所著《山水、人物技法》一书出版。
  1958年——四月,《白石老人的艺术渊源》一文在《文汇报》发表。七月,所著《中国的绘画》一书出版。十二月,《傅抱石画集》出版,郭沫若先生作序并题签。自选一九四二年至一九五七年作品《桐荫读画》、《万竿烟雨》、《兰亭图》、《丽人行》、《平沙落雁》、《西风吹下红雨来》、《暮韵》、《抢渡大渡河》等四十幅;在北京举办“江苏省国 画展”,展出新作《蝶恋花》、《雨花台颂》。
  1959年——六月,“中国画展”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开幕,展出山水画《春》、《夏》、《秋》、《冬》及《罗马尼亚一车站》;到湖南长沙、韶山写生,后出版写生画集《韶山》,收入《韶山全图》、《毛主席故居》组画。七月至九月,在北京与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绘制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毛泽东主席亲为题句。
  十月,参加全国先进工作者群英大会。
  1960年——一月,《春到钟山》、《水乡吟》、《新松恨不高千尺》在南京展出。三月,江苏省国画院正式成立,任院长;《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一书出版。四月,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正式成立,当选为主席。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成立,任副会长。八月,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文联委员。九月,率江苏省国画家在国内六省十几个城市旅行写生,行程二万三千余里,画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后举办了画展,出版了《山河新貌》画集。
  1961年——二月,于《人民日报》发表论文《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三月,于《人民日报》发表《白石老人的篆刻艺术——齐白石作品集·印谱序》。五月,“山河新貌画展”在北京举行,《待细把江山图画》、《西陵峡》、《黄河清》、《枣园春色》、《陕北风光》、《红岩村》、《山城雄姿》等名作展出。六月至九月,到我国东北地区旅行写生,作《镜泊飞泉》、《天池林海》、《林海雪原》、《煤都壮观》、《松花湖》等图,后出版写生画集。
  1962年——二月,《郑板桥集》前言《郑板桥试论》在《人民日报》发表。八月,在“南京市美术展览会”上展出《天池飞瀑》。十月,在“江苏省肖像画展览会”上展出《屈原》、《杜甫》两幅作品。十月至次年四月,赴浙江休养、写生,后出版了《浙江写生画集》,收入《新安江印象》、《三潭印月》、《虎跑》、《九溪》、《龙井初春》等作品。
  1963年——一月,与何香凝、潘天寿合作国画多幅。三月,为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作大幅《华山图》。十一月,回江西,访井冈山、瑞金等革命老根据地,以后陆续创作了《黄洋界》、《茨坪》、《长征第一桥》、《革命摇篮叶坪》等画。
  1964年——一月作《井冈山》。三月,著文《在更新的道路上前进》。九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大会。
  1965年——一月,“全国美展”华东地区作品在京展出,大幅《虎踞龙盘今胜昔》参加展览。九月,去上海,拟为上海虹桥机场大厅作画。同月二十九日,脑溢血,病逝寓中,享年六十一岁。
著作年表
  《国画源流述概》1925
  《中国绘画变迁史纲》1929 本馆索书号:J20/315
  《摹印学》1926
  《论顾恺之至荆浩山水画史问题》1934
  《中国绘画理论》1934
  《论秦汉诸美术与西方之关系》1934
  《明末民族艺人传》
  《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1969 本馆索书号:J20/22
  《中国美术史》1953年
  《中国美术年表》本馆索书号:J12/13
  《石涛上人年谱》
  《明末石涛上人朱若极年谱》
  《中国的山水画和人物画》
  《苦瓜和尚年表》
  《石涛年谱稿》
  《石涛丛考》
  《山水人物技法》
  《木刻的技法》
  《中国绘画之研究》
  《中国山水画人物技法》
  《壮游万里话丹青》
  《美术创作经验谈》
  《中国的人物画和山水画》
  《怎样欣赏艺术》 1944年出版
  《文天祥年述》 1940年出版
画家画作
  傅抱石桐阴读画立轴
  《策账携琴》、《竹下骑驴》、《秋林水阁》、《松崖对饮》、《山水》、《云台山图(局部)》、《大涤草堂图》、《初夏之雾》、《临石涛山水》、《山水》、《万竿烟雨》、《丽人行》、《将进酒》、《潇潇暮雨》、《大涤草堂图》、《山水》、《擘阮图》、《阮咸拨罢意低迷》、《晋贤图》、《金刚坡麓》、《虎溪三笑》、《山水》、《山鬼》、《山阴道上》、《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词意》、《抢渡大渡河》、《九老图》、《屈子行吟图》、《观瀑图》、《九歌图——湘夫人》、《九歌图——湘君》、《九歌图——少司令》、《九歌图——国殇》、《四季山水——春》、《四季山水——夏》、《四季山水——秋》、《四季山水——冬》、《平沙落雁》、《风雨归舟》、《阳朔诗意》、《秦淮小景》、《山水》、《兰亭图》、《西风吹下红雨来》、《深秋》、《龚半千与费密游诗意》、《初春》、《比加兹列宁水电站》、《古文化城克罗什》、《大特达山麓饭店》、《克罗什古城堡》、《布拉格教堂》、《毛主席《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意》、《雨花台颂》、《毛主席《清平乐·会昌》词意》、《拟朴渊》、《关公桥》、《韶山》、《杜甫像》、《漫游太华》、《枣园春色》、《陕北风光》、《红岩村》、《梅花山》、《黄河清》、《月落乌啼霜满天》、《全家院子》、《呵!长白山》、《天池林海》、《镜泊消夏》、《镜泊飞泉》、《待细把江山图画》、《雪景》、《二湘图》、《虎距龙盘今胜昔》、《镜泊飞泉》、《三峡图卷》、《虎跑》、《满身苍翠惊高风》、《不辨泉声抑雨声》、《天竺》、《雪山》、《西陵陕》、《李太白像》、《少陵诗意》、《听泉图》、《听泉图》、《湘君》、《钟馗》、《井冈山》、《芙蓉国里尽朝晖》、《乾坤赤》、《长征第一桥》、《毛主席《七律·登庐山》词意》、《毛主席《泌园春·长沙》词意》、《湘君涉江图》、《中山陵》、《游九龙渊诗意》、《渭城曲》、《竹里馆》、《过香积寺》、《终南山》、《琵琶行》、《自河南内乱》、《问刘十九》、《后宫词》、《客至》、《登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佳人》、《庐山谣》、《怨情》、《长干行》。
  拍卖价格
  由国画大师傅抱石完成的
  《山水八开册页》300万元
  《眉锁章台》350万元
  《青枫欲赤》500万元。

傅抱石    

  • 傅抱石(1904—1965)山水


傅抱石 陶穣赠词 立轴


  • 傅抱石(1904—1965)隐士图

  • 傅抱石(1904—1964)二湘图

  • 傅抱石(1904—1965)观瀑图

  • 傅抱石(1904—1965)二湘图

  • 傅抱石(1904~1965) 谿山幽遊圖

  • 傅抱石 三高士图 镜心
  •  

  • 傅抱石 丽人行 镜心

  • 傅抱石 山涧高士图 镜心带框

  • 傅抱石 观瀑图 立轴

  • 傅抱石 观瀑图 镜心带框

  • 傅抱石 琵琶行 立轴

  • 傅抱石 山水高士(四帧) 镜心带框

  • 傅抱石 拟石涛笔意山水人物 立轴

  • 傅抱石 人物 手卷

  • 傅抱石 卧雪图 立轴

  • 傅抱石 金陵四景图 镜心带框
  •  

  • 傅抱石 观世音菩萨 立轴

  • 傅抱石 打起黄莺儿 镜心


傅抱石 观瀑图 立轴


傅抱石 二湘图 手卷


  • 傅抱石 疑是银河落九天 立轴

  • 傅抱石 七贤图 立轴

  • 傅抱石 松荫闲话 立轴

  • 傅抱石 丁亥(1947)年作 坐观云山 立轴

  • 傅抱石 人物 轴

  • 傅抱石 山水 册页(四开)

  • 傅抱石 高士图

  • 傅抱石 山水 镜心

  • 傅抱石 山水 镜心

  • 傅抱石 人物 立轴

  • 傅抱石 人物 立轴

  • 傅抱石 灵山图 横幅

  • 傅抱石 观瀑图 镜心

  • 傅抱石 人物 立轴

  • 傅抱石 主席词意 立轴

  • 傅抱石 1961年作 虹飞千尺走雷霆 镜心

  • 傅抱石 观瀑图 立轴

  • 傅抱石 老虎滩渔港 镜心

傅抱石


  • 徐悲鸿 傅抱石 书法 立轴

  • 傅抱石 虎溪三笑 立轴

  • 傅抱石 1945年作 兰亭雅集 镜心

  • 傅抱石 1962年作 秋涧瀑泉 镜心

  • 傅抱石 仕女

  • 傅抱石 1963年作 镜泊飞泉 镜心

  • 傅抱石 泛舟图 镜心

  • 傅抱石 1963年作 观瀑图 立轴

  • 傅抱石 1962年作 湘夫人 立轴

  • 傅抱石 瀑泉图 镜心

  • 傅抱石 钱松嵒 红叶幽雀 镜心

  • 傅抱石 幽谷鸣泉图 立轴

  • 傅抱石 1964年作 韶山 立轴

  • 傅抱石 白岳黄山两逸民 立轴

  • 傅抱石 1962年作 假日千山 镜心

  • 傅抱石 1957年作 玄武湖 立轴

  • 傅抱石 1957年作 策杖访友图 成扇


傅抱石 春风杨柳万千条 镜心


傅抱石 1964年作 双瀑图 镜心


傅抱石 高士图扇面


  • 傅抱石 山水(画稿) 镜心

  • 傅抱石 山水(画稿) 镜心

  • 傅抱石 癸未(1943年)作 雪溪图 立轴

  • 傅抱石 丙戌(1946年)作 渊明沽酒 立轴

  • 傅抱石 关山月 1961年作 华岳千寻 立轴

  • 傅抱石 1964年作 毛主席《登庐山》诗意 镜心

  • 傅抱石 丙戌(1946年)作 溪上清话图 立轴

  • 傅抱石 癸未(1943年)作 东坡诗意图 立轴

  • 《人物》立轴

  • 《山水》片

  • 傅抱石 乙酉(1945年)作 琵琶行 立轴

  • 傅抱石 甲申(1944年)作 巴山烟雨 立轴

  • 傅抱石 1947年作 松亭图 成扇

  • 傅抱石 罗家伦 松阴叙旧 纪游诗十首 成扇

  • 傅抱石 乙酉(1945年)作 山水 立轴

  • 傅抱石 1943年作 山阴图 立轴

  • 傅抱石 1962年作 蜀山寻仙 镜心

  • 傅抱石 1943年作 看山图 镜心

傅抱石 关山月 谢稚柳等 集锦册 册页(十二开)


傅抱石 1960年作 松阁观瀑图 立轴

傅抱石


  • 傅抱石 癸卯(1963年)作 山水扇面 镜心

  • 傅抱石 山水三人物

  • 傅抱石 三湘女

  • 傅抱石 1956年 山水人物

  • 傅抱石 高仕图

  • 傅抱石 山水

  • 傅抱石 山水 成扇

  • 傅抱石 人物 立轴

  • 傅抱石 山水 立轴

  • 傅抱石 雨花台颂 横幅

  • 傅抱石 人物 立轴

  • 傅抱石 山水人物 立轴

  • 傅抱石 人物 镜心

  • 傅抱石 风雨归舟 镜心

  • 傅抱石 柳下抚琴图 立轴

  • 傅抱石 云中君和大司命 立轴

  • 傅抱石 吟松图 立轴

  • 傅抱石 山水 镜心

  • 傅抱石 1944年作 观瀑图 立轴

  • 傅抱石 1954年作 湘夫人 镜心

 


傅抱石 主席词意 立轴


傅抱石 1957年作 山水 成扇


  • 傅抱石 1945年作 赤壁雅聚 立轴

  • 傅抱石 1963年作 春光烂漫图 立轴

  • 傅抱石 1957年作 玄武湖畔 立轴

  • 傅抱石 1963年作 观泉图 扇面

  • 傅抱石 1962年作 烟雨行舟 镜心

  • 傅抱石 1964年作 满身苍翠惊高风 立轴

  • 傅抱石 高士图 横幅

  • 傅抱石 深山观瀑 立轴

  • 傅抱石 丽人行 镜心

  • 傅抱石 山水 立轴

  • 傅抱石 读画图 立轴

  • 傅抱石 塔影 镜心

  • 傅抱石 石涛人物像 立轴

  • 傅抱石 山水 立轴

  • 傅抱石 人物 镜心

  • 傅抱石 山水 立轴

  • 傅抱石 仕女图 镜心

  • 傅抱石 关山月 竹石麻雀 镜心

傅抱石


  • 傅抱石 仕女 立轴

  • 傅抱石 山亭观瀑图 立轴

  • 傅抱石 老虎滩渔港 立轴

  • 傅抱石 山水人物

  • 傅抱石 山水

  • 傅抱石 山水人物 纸本立轴

  • 傅抱石 山水 纸本镜心

  • 傅抱石 山水 纸本立轴

  • 傅抱石 赤壁图 纸本立轴

  • 傅抱石 蜀江帆影 纸本镜心

  • 傅抱石 听琴图 纸本镜心

  • 傅抱石 山水 纸本立轴

  • 傅抱石 1962年作 西风吹下红雨来 扇面

  • 傅抱石 1962年作 观瀑图 立轴

  • 傅抱石 关山月 1961年作 红梅图 立轴

  • 傅抱石 关山月 1961年作 虎溪三笑图 立轴

  • 傅抱石 草堂图 立轴

  • 傅抱石 赤壁图 立轴


傅抱石 山水 镜心


  • 傅抱石 汪承业 山水花卉 册页

  • 傅抱石 山水 镜心

  • 傅抱石 斗大草堂

  • 傅抱石 山水人物

  • 傅抱石 青衣红袖

  • 傅抱石 人物

  • 傅抱石 山水

  • 傅抱石 山水

  • 傅抱石 山水

  • 傅抱石 仕女

  • 傅抱石 扇面 扇面

  • 傅抱石 1944年作 对弈图 立轴

  • 傅抱石 松下高士图 立轴

  • 傅抱石 书法山水 镜心(三开)

  • 傅抱石 虎溪三笑 镜心

  • 傅抱石 行书中堂 立轴

  • 傅抱石 高士观瀑图 立轴

  • 傅抱石 山水 扇面

  • 傅抱石 1943年作 洗桐图 立轴


傅抱石 1948年作 柳荫美人 立轴

傅抱石


  • 傅抱石 1963年作 夕阳欲下故迟迟 成扇

  • 傅抱石 三峡图 镜心

  • 傅抱石 赤壁夜游

  • 傅抱石 东山携妓图

  • 傅抱石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意

  • 傅抱石 返布拉格途中雨景

  • 傅抱石 金陵玄武湖畔

  • 傅抱石 山水长卷 长卷

  • 傅抱石 人物

  • 傅抱石 乙酉(1945)年作 观瀑图 立轴

  • 傅抱石 深山访友图 镜心

  • 傅抱石 清湘图 立轴

  • 傅抱石 山水 立轴

  • 傅抱石 1944年作 屈原 镜心

  • 傅抱石 书法 立轴

  • 傅抱石 浪淘沙 立轴

  • 傅抱石 1946年作 洪涛万里 立轴

  • 傅抱石 1964年作 观瀑图 镜心

  • 傅抱石 春风杨柳万千条 镜心

  • 傅抱石 1964年作 赤壁夜游 扇面


傅抱石 山水成扇


  • 傅抱石 山水人物

  • 傅抱石 人物

  • 傅抱石 人物

  • 傅抱石 人物

  • 傅抱石 山水人物

  • 傅抱石 人物

  • 傅抱石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 傅抱石 山水人物

  • 傅抱石 人物

  • 傅抱石 山水

  • 傅抱石 李太白像

  • 傅抱石 山水

  • 傅抱石 山水

  • 傅抱石 山水

  • 傅抱石 山水

  • 傅抱石(款) 扇面

  • 傅抱石 成扇

  • 傅抱石 湘君

  • 傅抱石 人物

傅抱石


  • 傅抱石 山水

  • 傅抱石(1904-1965) 山水

  • 傅抱石(1904-1965) 山水

  • 傅抱石(1904-1965) 山水

  • 傅抱石 山水高士图

  • 傅抱石 布拉格教堂

  • 傅抱石 秋谷飞瀑

  • 傅抱石 山水

  • 傅抱石 高士赏画图

  • 傅抱石 人物

  • 傅抱石 山花烂漫时

  • 傅抱石 山水

  • 傅抱石 高士图

  • 傅抱石 山水

  • 傅抱石 观瀑图

  • 傅抱石 书法信札

  • 傅抱石 初春

  • 傅抱石 观瀑图

  • 傅抱石 山水

  • 傅抱石 观瀑图

  • 傅抱石 仕女图

  • 傅抱石 仕女

  • 傅抱石 山水人物

  • 傅抱石 人物

  • 傅抱石 山水

  • 傅抱石 山水

  • 傅抱石 山水

  • 傅抱石 人人送酒不曾沽

  • 傅抱石 鸡鸣寺

  • 傅抱石 虎溪三笑

  • 傅抱石 风雨归牧

  • 傅抱石 二湘图

  • 傅抱石 山水

  • 山水

  • 人物

  • 傅抱石(1904-1965) 观瀑联吟图

  • 傅抱石(1904-1965) 山水人物图

  • 山水人物扇面

  • 山水

  • 山水

傅抱石


  • 人物

  • 人物

  • 人物

  • 人物

  • 山水人物

  • 仕女

  • 万竿烟雨

  • 山水

  • 松涧听泉图

  • 湘夫人像

  • 山水

  • 山水

  • 人人送酒不曾沽

  • 山水集锦

  • 观景图

  • 书法横幅

  • 三美图

  • 雪景山水人物图

  • 对奕图

  • 三湘图

  • 罗马尼亚风景

  • 高仕行吟

  • 僧侣人物

  • 山水

  • 傅抱石 1960年作 观瀑图 镜心

  • 秋山图

  • 春江渡艇

  • 江南春色图

  • 游赤壁

  • 携琴访友

  • 泛舟琴音

  • 行书

  • 山水画《玛尔丁古堡》

  • 人物画《东山丝竹》

  • 人物画《清阁著书图》

  • 山水画《溪山行吟图》

  • 山水画《松荫问道》

  • 山水画《观瀑图》 行书《洗药浣花溪诗》

  • 纨扇仕女

傅抱石


  • 风雪归人

  • 瀑泉双流

  • 万竿烟雨

  • 西湖春雨

  • 登庐山诗意


  • 人物

  • 山水人物

  • 竹林七贤

  • 杜工部

  • 西风吹下红雨来

  • 云山归客图

  • 山水扇面

  • 山林高士图

  • 坪沙落雁

  • 西风吹下红雨来

  • 二湘图

  • 西风吹下红雨来

  • 二湘图

  • 山水

  • 山水

  • 执扇丽人图

  • 游春人物

  • 山水

  • 人物

  • 傅抱石 日日凭栏洗耳听 立轴

  • 傅抱石 50.7年作 风雨归樵图

  • 傅抱石 山水 立轴

  • 傅抱石 1964年作 山水 立轴

  • 傅抱石 丙戌(1946年)作 一生好入名山游 立轴

  • 傅抱石 山水 镜心

  • 傅抱石 山水

  • 傅抱石 1961年作 雪景山水 立轴

  • 傅抱石 1965年作 镜泊飞泉 镜心

  • 傅抱石 丙戌(1946)年作 策杖独行 镜心

  • 傅抱石 癸卯(1963)年作 金陵小景 镜心

  • 傅抱石 1959年作 毛主席故居 镜心

  • 傅抱石 丁亥(1947)年作 松亭图 成扇

  • 傅抱石 人物山水 立轴

  • 傅抱石 1944年作 袁安卧雪图 立轴

傅抱石


  • 傅抱石 1943年作 竹林七贤 镜心

  • 傅抱石 关山月 1961年作 三笑图 立轴

  • 傅抱石 1962年作 西风吹下红雨来 扇面

  • 傅抱石 访石图 横轴

  • 傅抱石 欧洲写生 镜心

  • 傅抱石 布拉格宫 镜心

  • 傅抱石 李太白像 立轴

  • 傅抱石 携妓图 立轴

  • 傅抱石 镜泊飞泉 横轴

  • 傅抱石 箫瑟秋风图 立轴

  • 傅抱石 延安颂 镜心

  • 傅抱石 毛主席诗意 镜心

  • 傅抱石 虎溪三笑 镜心

  • 傅抱石 对弈图 立轴

  • 傅抱石 云台山图 横轴

  • 傅抱石山水

  • 山水

  • 仿陈老莲

  • 金陵四景图
  •  

  • 仕女
  •  

  • 山水

  • 山水

  • 山水

  • 人物

  • 书法

  • 柳下仕女图

  • 观音图

  • 赤壁夜游图横披

  • 瞿塘峡图镜片(许麟庐、关山月题鉴)

  • 山水

  • 山水

  • 山水

  • 山水

  • 人物

  • 满身苍翠惊高风

  • 山水

  • 高士图

  • 深山论道

人物


山水

傅抱石


  • 山水人物

  • 山水

  • 山水人物

  • 山水

  • 溪山访友图

  • 山瀑清会图

  • 访友图

  • 峡江帆影

  • 前赤壁

  • 二湘图

  • 书法花卉

  • 李太白象

  • 峡江图

  • 二湘图

  • 山水

  • 折柳送别图

  • 满江红

  • 山水

  • 捕鱼图

  • 羲之爱鹅图

傅抱石


  • 山水人物

  • 山水

  • 山水人物

  • 山水

  • 溪山访友图

  • 山瀑清会图

  • 访友图

  • 峡江帆影

  • 前赤壁

  • 二湘图

  • 书法花卉

  • 李太白象

  • 峡江图

  • 二湘图

  • 山水

  • 折柳送别图

  • 满江红

  • 山水

  • 捕鱼图

  • 羲之爱鹅图

  • 赤壁图

  • 观瀑图

  • 琴笛和乐图

  • 春风杨柳万千条

  • 山水

  • 苍山如海

  • 幽对鸣泉

  • 高士图

  • 琵琶行

  • 山水

  • 山水成扇

  • 高士图

  • 古木荫中生白烟

  • 韶山

  • 观瀑图

  • 後赤壁赋图

  • 前赤壁赋图

  • 宝研楼图

  • 风雨归舟

  • 幽山论古

傅抱石


  • 山水

  • 山水

  • 赤壁游

  • 山水

  • 山水 人物

  • 九歌东君图

  • 东坡观砚图

  • 杜甫诗意图

  • 竹林七贤

  • 高士观瀑图

  • 高士牵马图

  • 看山图

  • 芙蓉国里尽朝晖

  • 观瀑图

  • 松下会友图

  • 湖畔赏柳图

  • 观山图

  • 林泉同调

  • 井冈山

  • 帝王轻过眼

  • 泛舟图

  • 东坡得砚

  • 山水

  • 听瀑联句图

  • 观瀑图

  • 西风吹下红雨来

  • 山水

  • 读书图

  • 镜泊湖

  • 高仕图

  • 布加勒斯特风景

  • 蜀江图

  • 山水

  • 韶山风景

  • 松荫高士图

  • 山水

  • 七老观瀑图

  • 观云海

  • 峨嵋处处有歌声

  • 高士赏瀑图

傅抱石


  • 山水人物

  • 深谷听瀑

  • 书画合璧册

  • 柳溪仕女

  • 重岩赏泉

  • 杂册

  • 远望

  • 高仕观潮图

  • 策杖行吟

  • 林荫夹道图

  • 云山幽游

  • 仿梅瞿山笔意山水

  • 秋山闲旅

  • 落花随舟泛

  • 镜泊飞瀑

  • 峡江险峰

  • 武则天 (二幅)

  • 雪景山水

  • 苍山深渊

  • 月夜泛舟

  • 登山图

  • 载酒图

  • 西风吹下红雨来

  • 东山丝竹图

  • 高士图

  • 峡江帆影图

  • 积雪行旅图

  • 无量寿佛

  • 深山趣谈

  • 山水

  • 人物

  • 临海独坐图

  • 幽溪泛舟

  • 傅抱石(1904~1965)、宋文治(1919~1999)、亚明(1924~2002)等山水集册

  • 傅抱石(1904~1965)赤壁夜游图

  • 傅抱石(1904~1965)云山观瀑图

  • 傅抱石(1904~1965)东山携妓图

  • 傅抱石(1904~1965)湖上泛舟图

  • 人物

  • 山水

傅抱石


  • 山水
  • 360docimg_501_
    高士图
  • 360docimg_502_
    深山访胜
  • 360docimg_503_
    陶谷赠词
  • 360docimg_504_
    人物双挖
  • 360docimg_505_
    石雀图
  • 360docimg_506_
    山水
  • 360docimg_507_
    听瀑图
  • 360docimg_508_
    浣花夫人图
  • 360docimg_509_
    观音造像
  • 360docimg_510_
    老虎滩渔港
  • 360docimg_511_
    仕女
  • 360docimg_512_
    山水
  • 360docimg_513_
    桐阴读画
  • 360docimg_514_
    山水
  • 360docimg_515_
    无量寿佛
  • 360docimg_516_
    秋江泛舟
  • 360docimg_517_
    山水
  • 360docimg_518_
    云中君和大司命
  • 360docimg_519_
    仕女
  • 360docimg_520_
    镜泊飞泉
  • 360docimg_521_
    老虎滩渔港
  • 360docimg_522_
    山水
  • 360docimg_523_
    山水
  • 360docimg_524_
    金陵四景
  • 360docimg_525_
    山水
  • 360docimg_526_
    山水
  • 360docimg_527_
    仕女
  • 360docimg_528_
    观瀑图
  • 360docimg_529_
    毛主席故居
  • 360docimg_530_
    人物
  • 360docimg_531_
    观瀑图
  • 360docimg_532_
    观瀑图
  • 360docimg_533_
    观瀑图
  • 360docimg_534_
    秋江放艇
  • 360docimg_535_
    二湘图
  • 360docimg_536_
    深山观瀑图
  • 360docimg_537_
    观瀑图
  • 360docimg_538_
    携琴访友图
  • 360docimg_539_
    山水

傅抱石

  • 360docimg_540_
    人物·携酒祝寿(乙酉年)
  • 360docimg_541_
    雨花台颂
  • 360docimg_542_
    湘夫人
  • 360docimg_543_
    山水
  • 360docimg_544_
    山水图
  • 360docimg_545_
    书法
  • 360docimg_546_
    观瀑图
  • 360docimg_547_
    竹林七贤图
  • 360docimg_548_
    秋江独钓
  • 360docimg_549_
    仕女
  • 360docimg_550_
    毛主席故居
  • 360docimg_551_
    高士观瀑图
  • 360docimg_552_
    东坡得砚
  • 360docimg_553_
    李太白
  • 360docimg_554_
    人物
  • 360docimg_555_
    松下高仕
  • 360docimg_556_
    蜀江图
  • 360docimg_557_
    山水
  • 360docimg_558_
    欧洲写生图
360docimg_559_
山水
  • 360docimg_560_
    人物故事图
  • 360docimg_561_
    雨花台颂
  • 360docimg_562_
    山水人物
  • 360docimg_563_
    高仕图
  • 360docimg_564_
    二美图
  • 360docimg_565_
    绘画
  • 360docimg_566_
    三家对话
  • 360docimg_567_
    毛主席像
  • 360docimg_568_
    书法信札
  • 360docimg_569_
    听泉图
  • 360docimg_570_
    高山流水
  • 360docimg_571_
    携琴访友
  • 360docimg_572_
    观瀑图
  • 360docimg_573_
    湘夫人
  • 360docimg_574_
    山水成扇
  • 360docimg_575_
    山水
  • 360docimg_576_
    枫林
  • 360docimg_577_
    山水
  • 360docimg_578_
    仕女图
  • 360docimg_579_
    人物扇面

傅抱石

  • 360docimg_580_
    松下高士
  • 360docimg_581_
    书法
  • 360docimg_582_
    山水
  • 360docimg_583_
    人物
  • 360docimg_584_
    山水人物
  • 360docimg_585_
    青枫欲赤
  • 360docimg_586_
    眉锁章台
  • 360docimg_587_
    山水人物
  • 360docimg_588_
    成扇
  • 360docimg_589_
    观瀑图
  • 360docimg_590_
    山水
  • 360docimg_591_
    镜泊飞瀑
  • 360docimg_592_
    载酒赏梅图
  • 360docimg_593_
    塔影
  • 360docimg_594_
    山水
  • 360docimg_595_
    后赤壁
  • 360docimg_596_
    采菊东篱下
  • 360docimg_597_
    松荫芭蕉仕女
  • 360docimg_598_
    江山多娇
  • 360docimg_599_
    轻舟畅游
  • 360docimg_600_
    金刚坡
  • 360docimg_601_
    秋林漫步
  • 360docimg_602_
    春风杨柳
  • 360docimg_603_
    桃花江上
  • 360docimg_604_
    《山水人物》
  • 360docimg_605_
    观瀑图
  • 360docimg_606_
    三贤图
  • 360docimg_607_
    山水
  • 360docimg_608_
    高山旭日
  • 360docimg_609_
    江川舟行图
  • 360docimg_610_
    松坡望瀑图
  • 360docimg_611_
    秋江泛舟图
  • 360docimg_612_
    湘夫人
  • 360docimg_613_
    井冈山
  • 360docimg_614_
    柳湖赏月
  • 360docimg_615_
    溪山行旅
  • 360docimg_616_
    五老观瀑图
  • 360docimg_617_
    夜游玄武湖
  • 360docimg_618_
    赤壁游
  • 360docimg_619_
    峡江图

傅抱石

  • 360docimg_620_
    赤壁图
  • 360docimg_621_
    采芝图
  • 360docimg_622_
    二湘图
  • 360docimg_623_
    观瀑图
  • 360docimg_624_
    山斋饮酒
  • 360docimg_625_
    松下高士图
  • 360docimg_626_
    松山逸士图
  • 360docimg_627_
    山水
  • 360docimg_628_
    策马观山
  • 360docimg_629_
    雅集图
  • 360docimg_630_
    观瀑图
  • 360docimg_631_
    仕女
  • 360docimg_632_
    长白飞瀑
  • 360docimg_633_
    东山携妓图
  • 360docimg_634_
    山水人物扇面 (二幅)
  • 360docimg_635_
    棕榈人物
  • 360docimg_636_
    西风吹下红雨来
  • 360docimg_637_
    湘夫人
  • 360docimg_638_
    山瀑清会图
  • 360docimg_639_
    山水
  • 360docimg_640_
    风雨归舟
  • 360docimg_641_
    松下问童子
  • 360docimg_642_
    白岳黄山两逸民
  • 360docimg_643_
    湘夫人
  • 360docimg_644_
    一生好入名山游
  • 360docimg_645_
    僧蕉图
  • 360docimg_646_
    山水
  • 360docimg_647_
    山水
  • 360docimg_648_
    竹林七贤图
  • 360docimg_649_
    人物
  • 360docimg_650_
    山水
  • 360docimg_651_
    朱竹奇石
  • 360docimg_652_
    山水
  • 360docimg_653_
    人物
  • 360docimg_654_
    山水
  • 360docimg_655_
    人物
  • 360docimg_656_
    虹光千尺走雷霆
  • 360docimg_657_
    山水
  • 360docimg_658_
    虎溪三笑
  • 360docimg_659_
    山水

傅抱石

  • 360docimg_660_
    赤壁泛舟
  • 360docimg_661_
    幕府山
  • 360docimg_662_
    美在其中
  • 360docimg_663_
    瞿塘晓雾
  • 360docimg_664_
    观瀑图
  • 360docimg_665_
    镜泊飞瀑
  • 360docimg_666_
    煤都壮观
  • 360docimg_667_
    天池瀑布
  • 360docimg_668_
    山水
  • 360docimg_669_
    观瀑图
  • 360docimg_670_
    抚琴图
  • 360docimg_671_
    晴江醉饮
  • 360docimg_672_
    桃溪放棹
  • 360docimg_673_
    客泛秋水
  • 360docimg_674_
    书画合璧
  • 360docimg_675_
    插秧
  • 360docimg_676_
    山水
  • 360docimg_677_
    山水
  • 360docimg_678_
    雪景图
  • 360docimg_679_
    泛舟图
  • 360docimg_680_
    石涛像
  • 360docimg_681_
    湘夫人
  • 360docimg_682_
    致蒋风白信札十通
  • 360docimg_683_
    井冈山黄洋界
  • 360docimg_684_
    毛主席故居
  • 360docimg_685_
    蝶恋花词意
  • 360docimg_686_
    蕉下行吟图
  • 360docimg_687_
    松崖观瀑图
  • 360docimg_688_
    持扇仕女
  • 360docimg_689_
    屈原渔父图
  • 360docimg_690_
    行书
  • 360docimg_691_
    日日凭栏洗耳听
  • 360docimg_692_
    溪亭观瀑图
  • 360docimg_693_
    山水
  • 360docimg_694_
    坐瀑论道图
  • 360docimg_695_
    杨柳春风图
  • 360docimg_696_
    毛泽东诗词·长沙
  • 360docimg_697_
    观瀑图
  • 360docimg_698_
    观瀑图
  • 360docimg_699_
    知音图

傅抱石

  • 360docimg_700_
    山水
  • 360docimg_701_
    人物
  • 360docimg_702_
    山水
  • 360docimg_703_
    峡江游春
  • 360docimg_704_
    赤壁抒怀
  • 360docimg_705_
    赤壁夜游
  • 360docimg_706_
    波涛泛舟
  • 360docimg_707_
    观瀑图
  • 360docimg_708_
    山水
  • 360docimg_709_
    雨花台
  • 360docimg_710_
    二湘图
  • 360docimg_711_
    人物
  • 360docimg_712_
    山水
  • 360docimg_713_
    山水
  • 360docimg_714_
    秋山暮雨图
  • 360docimg_715_
    风雨归牧图
  • 360docimg_716_
    书法
  • 360docimg_717_
    湘夫人
  • 360docimg_718_
    雪景山水图
  • 360docimg_719_
    洞庭春色
  • 360docimg_720_
    访石图
  • 360docimg_721_
    人物花卉册页
  • 360docimg_722_
    湘夫人
  • 360docimg_723_
    秋风吹下红雨来
  • 360docimg_724_
    春 夏 秋 冬
  • 360docimg_725_
    观瀑图
  • 360docimg_726_
    二湘图
  • 360docimg_727_
    瀑泉图
  • 360docimg_728_
    山水
  • 360docimg_729_
    山水
  • 360docimg_730_
    山水
  • 360docimg_731_
    人物
  • 360docimg_732_
    山水
  • 360docimg_733_
    人物
  • 360docimg_734_
    春日泛舟图
  • 360docimg_735_
    平沙落雁
  • 360docimg_736_
    溪山观景图
  • 360docimg_737_
    金陵一景
  • 360docimg_738_
    幽溪泛舟
  • 360docimg_739_
    太华飞瀑图

傅抱石

  • 360docimg_740_
    赤壁泛舟
  • 360docimg_741_
    幕府山
  • 360docimg_742_
    美在其中
  • 360docimg_743_
    瞿塘晓雾
  • 360docimg_744_
    观瀑图
  • 360docimg_745_
    镜泊飞瀑
  • 360docimg_746_
    煤都壮观
  • 360docimg_747_
    天池瀑布
  • 360docimg_748_
    山水
  • 360docimg_749_
    观瀑图
  • 360docimg_750_
    抚琴图
  • 360docimg_751_
    晴江醉饮
  • 360docimg_752_
    桃溪放棹
  • 360docimg_753_
    客泛秋水
  • 360docimg_754_
    书画合璧
  • 360docimg_755_
    插秧
  • 360docimg_756_
    山水
  • 360docimg_757_
    山水
  • 360docimg_758_
    雪景图
  • 360docimg_759_
    泛舟图
  • 360docimg_760_
    石涛像
  • 360docimg_761_
    湘夫人
  • 360docimg_762_
    致蒋风白信札十通
  • 360docimg_763_
    井冈山黄洋界
  • 360docimg_764_
    毛主席故居
  • 360docimg_765_
    蝶恋花词意
  • 360docimg_766_
    蕉下行吟图
  • 360docimg_767_
    松崖观瀑图
  • 360docimg_768_
    持扇仕女
  • 360docimg_769_
    屈原渔父图
  • 360docimg_770_
    行书
  • 360docimg_771_
    日日凭栏洗耳听
  • 360docimg_772_
    溪亭观瀑图
  • 360docimg_773_
    山水
  • 360docimg_774_
    坐瀑论道图
  • 360docimg_775_
    杨柳春风图
  • 360docimg_776_
    毛泽东诗词·长沙
  • 360docimg_777_
    观瀑图
  • 360docimg_778_
    观瀑图
  • 360docimg_779_
    知音图

傅抱石

  • 360docimg_780_
    松溪拂琴
  • 360docimg_781_
    秋风吹下红雨来
  • 360docimg_782_
    一生好入名山游
  • 360docimg_783_
    五老观瀑
  • 360docimg_784_
    镜泊飞泉
  • 360docimg_785_
    松林七贤图
  • 360docimg_786_
    松荫二老图
  • 360docimg_787_
    山水人物
  • 360docimg_788_
    镜泊湖
  • 360docimg_789_
    山水
  • 360docimg_790_
    高士图
  • 360docimg_791_
    杖履看山图
  • 360docimg_792_
    高士论艺图
  • 360docimg_793_
    二湘图
  • 360docimg_794_
    探梅图
  • 360docimg_795_
    泛舟图
  • 360docimg_796_
    袁安卧雪
  • 360docimg_797_
    西风吹下红雨来
  • 360docimg_798_
    人物图
  • 360docimg_799_
    山水人物
  • 360docimg_800_
    观瀑图
  • 360docimg_801_
    罗汉图
  • 360docimg_802_
    初春
  • 360docimg_803_
    山水
  • 360docimg_804_
    老虎滩渔港
  • 360docimg_805_
    韶山
  • 360docimg_806_
    满身苍翠
  • 360docimg_807_
    松菊高士
  • 360docimg_808_
    红叶归舟
  • 360docimg_809_
    山雅聚高士
  • 360docimg_810_
    知音图
  • 360docimg_811_
    湘夫人
  • 360docimg_812_
    放舟图
  • 360docimg_813_
    山水人物
  • 360docimg_814_
    海天落照
  • 360docimg_815_
    幽谷观瀑
  • 360docimg_816_
    观瀑图
  • 360docimg_817_
    观云图
  • 360docimg_818_
    观瀑图
  • 360docimg_819_
    苦瓜诗意图

傅抱石

  • 360docimg_820_
    对弈
  • 360docimg_821_
    高仕图
  • 360docimg_822_
    鲁迅公园
  • 360docimg_823_
    山水图
  • 360docimg_824_
    山水
  • 360docimg_825_
    罗汉图
  • 360docimg_826_
    山水 人物
  • 360docimg_827_
    山水 行书
  • 360docimg_828_
    三老图
  • 360docimg_829_
    山水
  • 360docimg_830_
    飞瀑听泉图
  • 360docimg_831_
    山水
  • 360docimg_832_
    山水
  • 360docimg_833_
    山水
  • 360docimg_834_
    观瀑图
  • 360docimg_835_
    松石梅
  • 360docimg_836_
    观瀑图
  • 360docimg_837_
    落瀑幽居
  • 360docimg_838_
    听琴图
  • 360docimg_839_
    溪山采药
  • 360docimg_840_
    幽溪泛舟图
  • 360docimg_841_
    泛舟图
  • 360docimg_842_
    携琴图
  • 360docimg_843_
    柳荫仕女图
  • 360docimg_844_
    镜泊飞泉
  • 360docimg_845_
    雪景(画稿)
  • 360docimg_846_
    江山如此多娇(画稿)
  • 360docimg_847_
    集锦
  • 360docimg_848_
    湘夫人
  • 360docimg_849_
    红梅
  • 360docimg_850_
    玄武湖之春
  • 360docimg_851_
    雅乐图
  • 360docimg_852_
    一望大江开
  • 360docimg_853_
    观苍图
  • 360docimg_854_
    全家院子
360docimg_855_
富春江图
  • 360docimg_856_
    秋江泊舟图
  • 360docimg_857_
    观瀑图
  • 360docimg_858_
    乡间小路写生
  • 360docimg_859_
    观瀑图
  • 360docimg_860_
    观瀑图
  • 360docimg_861_
    山水人物
  • 360docimg_862_
    山水
  • 360docimg_863_
    苍山松峰图
  • 360docimg_864_
    雨花台第二泉图
  • 360docimg_865_
    江山图画
  • 360docimg_866_
    中山陵写意
  • 360docimg_867_
    山水
  • 360docimg_868_
    松下听涛图
  • 360docimg_869_
    高士游山图
  • 360docimg_870_
    杂画册
  • 360docimg_871_
    虚亭论道图
  • 360docimg_872_
    塔影晨钟图
  • 360docimg_873_
    松荫访旧
  • 360docimg_874_
    松坡望瀑图
  • 360docimg_875_
    镜泊飞瀑
  • 360docimg_876_
    南山行旅
  • 360docimg_877_
    苍山夕照
  • 360docimg_878_
    韶峯耸翠
  • 360docimg_879_
    山瀑清会
  • 360docimg_880_
    唐人诗意
  • 360docimg_881_
    九秋登高
  • 360docimg_882_
    乱瀑鸣泉
  • 360docimg_883_
    赤壁图
  • 360docimg_884_
    华山纪游
  • 360docimg_885_
    云山策杖
  • 360docimg_886_
    春潮日出
  • 360docimg_887_
    山水图
  • 360docimg_888_
    二湘图
  • 360docimg_889_
    山水
  • 360docimg_890_
    山水
  •  
  • 360docimg_891_
    赤壁图
  • 360docimg_892_
    观瀑图
  • 360docimg_893_
    琴笛和乐图
  • 360docimg_894_
    春风杨柳万千条
  • 360docimg_895_
    山水
  • 360docimg_896_
    苍山如海
  • 360docimg_897_
    幽对鸣泉
  • 360docimg_898_
    高士图
  • 360docimg_899_
    琵琶行
  • 360docimg_900_
    山水
  • 360docimg_901_
    山水成扇
  • 360docimg_902_
    高士图
  • 360docimg_903_
    古木荫中生白烟
  • 360docimg_904_
    韶山
  • 360docimg_905_
    观瀑图
  • 360docimg_906_
    後赤壁赋图
  • 360docimg_907_
    前赤壁赋图
  • 360docimg_908_
    宝研楼图
  • 360docimg_909_
    风雨归舟
  • 360docimg_910_
    幽山论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