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维每天什么时候吃:中部崛起之湖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12:32

湖南现在在中部经济地位可以说是二三二。所谓二,就是人口居第二位;所谓三,经济总量第三位;再一个二,地方财政收入第二位。二三二表明湖南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中游的地位。那么在中部崛起的这个征途之中啊,湖南怎么?我想要用争上游的劲头,争上游的的措施,保中游的位置。并且力争在一些领域走在前列。比如说农业科技的推广、研究,再比如说,软件业的建设,还比如说,我们的优势产业的发展,这,都争取在前面。但是,我们还是要保中游的位置。

    新中国建国至今,湖南工业先后经历了四次较大的结构调整。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第四次结构调整,湖南以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支柱产业为重点,取得不少积极成果。目前湖南省工业主要由烟草、钢铁、电力、化工、有色、建材、交通运输设备、农副食品加工、专用设备制造、石油加工行业这十大行业作为龙头带动,政府着重扶持了一批全国闻名的大型企业。芙蓉王、白沙两大卷烟集团,华菱钢铁集团和三一重工,都渐渐具备了在全国工业化浪潮中逐鹿群雄的实力。然而,湖南近年来投资额及出口额均在中部各省位居末席的现实,从另一个方面提醒了湖南孤军奋战的危机。因此,去年夏天,湖南正式加入泛珠三角经济圈,积极进行招商引资,接受沿海产业转移,开始了它与粤港澳的携手共进之路。

湖南在中部一个非常明显的相对的优势,就是它的区位优势。毗邻港澳,和广东的山水相依。要说这几年的开发,主要是湘南开发,所以现在不是建设泛珠三角经济圈嘛,湖南最积极。为什么最积极啊?因为湖南是受益最大的省份。所以不管现在整个经济的格局怎么调整,湖南向南的方向不会改变。2001年我到广东去参观学习,我当时就提出,给粤港澳建设四个基地。去年这个泛珠三角经济圈形成之后,我们又提出与粤港澳加强四个方面的合作。这都说明我们的方向没有改变。但是这里也有这样的事,现在这个长三角发展很快,所以湖南在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同时,还要与长三角对接,接受长三角的辐射。这个并不影响我们南向发展的方向。

湖南的工业,一个最大的薄弱环节是没有骨干企业,没有优势企业。所以它的投入和招商引资,都受到了局限。因为当年是农业大省嘛,大家集中力量抓农业去了,所以工业没有形成大的企业,没有形成大的产业。这几年,我们重点抓了一批大企业,抓了一批优势企业。有了大企业,有了优势企业,招商引资啊,技术改造啊各个方面,就大不一样了。比如说我们的华菱钢铁公司,这几年发展很快,已经形成了将近八百万的钢的生产能力。这样它就可以用这样雄厚的实力,搞招商引资,搞技术改造,提供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的效益。你刚才提到的,三一重工,三一重工这是一家民营企业,它也是在工程机械这个领域,站到前面去了,因此它发展也就快了。这里给湖南一个什么样的启示?就是我们中部的这些省份,农业大省,发展工业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要发展一批大企业,发展一批优势企业。这样逐步逐步,把工业的步子迈大。所以这方面教训深刻,这方面我们开始起步。

    发展工业园区,吸引企业“走进来”,是湖南近年来才启动的新思维,但是“走出去”,到沿海大城市闯一闯,对湖南人而言却早已不再陌生。东南沿海凭借廉价的外来劳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已达多年,以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要塞深圳为例,外来人口在其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就高达八成。与广东毗邻交界的湖南,成为了这座城市最主要的劳动力输出源头。在感叹背井离乡的艰辛的同时,湖南游子对家乡的经济也流露出些许的无奈。

湖南现在的经济发展在中部省份里面居中,但是作为长沙,作为长沙,在湖南的经济发展当中,它是居前面的。作为长沙,在全国的省会城市里面,它也是居前面的,它也是居在前几位的。长沙去年的GDP超过一千个亿,财政收入超过一百个亿。但是长沙的话,发展可以更快一些。我们现在正在实施一个战略,就是长沙、株洲、湘潭,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带动湖南的经济发展。

    京广铁路在湖南境内一路南下,如珍珠般串起岳阳、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郴州六个城市,也形成了三湘大地上最具活力的经济走廊。这一串珍珠中,由长沙、株洲、湘潭构成的长株潭经济圈,是湖南省目前最富饶的三角洲地带。长株潭一体化的构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提出,几经曲折。直至1995年,湖南省提出了以长沙为点,沿京广和沿湘江为线,优先发展“一点一线”区域带。1999年再将“一点一线”中的“点”由长沙拓展为长株潭。

长株潭,应该说在湖南来说,是优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是这一块。这个你们恐怕都知道。长沙株洲湘潭它是一个五十公里的等边三角形。我们叫做”金三角”。这三个市,它的人口只占湖南的百分之十八,它GDP占34%,这里集中了6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85%以上的科技人员。所以这是个优势地区。长株潭的发展,应该说可以有若干个模式可以选择,或者说可以走不同的道路。其中有的提出把长株潭合并成一个市,从行政上强化这里的建设;有的也提出不同的意见。我们现在走的是条什么路呢,叫做“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主要是个经济一体化,不是在行政上搞一体化。用经济的形式,用经济的链条把三个市联结起来。第一步,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通信、通网,一个网络;交通同环,一个环线;金融同城,同城结算。它就经济上一体了。那么下一步在产业分工上,装备制造业,根据三个市的基础条件,去科学地布局。我们是非常有信心的,把长株潭建成北边与武汉,南边与广州,西边与重庆,对接呼应。就是这样,我们湖南的经济发展,在区域结构上我是寄希望于长株潭的发展。

长沙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的省会城市里面不是最好的,但是也不是落后的。但是它的消费水平,在省会城市里面是相当高的。消费水平,超前消费,而且还有一些不是常规的消费。我们长沙的社会商品的销售总额,超过六百个亿,消费水平很高。为什么出现这个情况,现在正在研究。我也说不很清楚。但是目前可以看出的问题是长沙这个城市,历史上消费水平就一直比较高,再加上这几年长沙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长沙外来人口猛增,所以那里的消费绝不是单纯我们长沙人消费啊!不少是外来的,但外来的为什么他不到其他地方消费到长沙消费呢?这就值得研究了。到长沙消费的外来人不少啊,我们长沙市,常住人口200万,流动人口100万,三分之一啊。其实这种现象,你刚才说的,有它的好处。拉动消费。但是也有许多问题。包括经济上的问题,包括文化上的问题,包括精神上的问题。我认为对于这样一种现象要沉着应对,认真地研究,发扬其优势,克服其弱点。当时有许多人曾经提出我们是不是采取措施把这个扭转过来,我说这别急。它既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是我们个人有什么样的意志一下子可以把它扭转的。那不可能的。冷静观察吧,认真地研究,逐步地引导。完全可以引导的。

过来我们把文化作为一种事业来发展。现在看来文化有它的双重性。文化既是事业,它同时又是产业。过来这个是禁区,文化怎么是产业啊?这个现在看来不对。文化是产业。我们现在把文化产业作为湖南的五大优势产业之一,作为产业来发展。因此我们的广电,我们的出版,我们的报业,都是通过改革。一方面发展事业,一方面发展产业。去年我们文化产业增加值接近两百亿,下一步还有大的发展。但是文化产业它和一般产业还是有区别的,它有事业的属性。文化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它又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所以借用现在一个时髦的话,“工业反哺农业”,我以为文化产业要反哺文化事业的发展,完全有这种可能。

    俗语有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湖湘文化的生存离不开特定的环境。湖南依山傍水,少数民族风情浓郁。但与河南的四大古都,江西红色旅游及中部其他省份相比,湖南的风景资源优势并不突出。然而在2003年,当非典疫情席卷中国导致全国旅游业收入下降百分之十二的时候,湖南旅游业却“逆风飞扬”,实现同比增长近百分之二十。为湖南旅游业护航的,是一批从政府手中获得景区专营权的民营企业。

湖南的旅游业的发展,如果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来说,应该说在三个方面我们这几年有比较大的进步。

    一个,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业首先要开发它的资源,我们都知道,被列入联合国自然遗产的张家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天下楼、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日出东方红的韶山,这些资源都不错的,这些都要开发。这几年就抓这个开发。

    第二,就是把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过来旅游好像就是玩一玩啊,那不是。它要作为一个产业。

    第三,就是刚才你提到的,就是旅游业的改革改制。也就是说,利用市场机制,利用多种所有制的形式来开发旅游业,开发展旅游业。现在看来,面向市场,利用多种所有制的形式,特别是新办民营旅游业,前途是非常看好的。这个我有最深切的体会。因为我原来在湘西自治州当州委书记,当了八年的州委书记。张家界景区的开发开始都是我们政府去开发,也不错,没有政府牵头开发也不会有张家界。但是基础的东西开发之后,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光靠政府不够。所以我们引进了一批民营企业,也可以说是民营旅游企业,到那里进行产业开发。现在比我们那个时候啊,那强得多了!所以我跟他们说,你们比我们有本事,你们现在开发得比我们好。特别有说服力的是,凤凰县城的开发。凤凰南方长城的开发这完全是走民营化的道路。民营企业这类的开发。我到那里当书记的时候,我们那时候也是开发凤凰城啊,但是开发去开发来,可以说基本上,没有走出路子。凤凰还是凤凰,飞不起来。我离开之后,他们引进民营企业到那儿开发,现在凤凰开始起飞了。这就是机制问题。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认识。有的说,这是国家的资源,为什么给民营去开发,给民营去经营啊?现在我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包括旅游业的发展,不要老是在谁来经营,你先说它归谁所有,至于经营谁都可以经营。谁能经营好就经营。现在旅游业景点的开发,是大面积地推广民营开发。现在看来,时间证明这个路子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