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熬不过冬天:琴棋书画—和、静、清、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14:32
今天我们称赞一个人多才多艺,或许仍会说他「琴棋书画样样皆通」,可是不少人却搞不清当中的琴和棋指的是什么!这里说的琴,应该都知道是张有弦的弹拨乐器,但直接想到的多是古筝,甚少知道是七根弦的古琴;至于棋,总以为是象棋或各式各样的棋,而不知单指围棋;唯有书、画一般都知道是书法和绘画。琴、棋、书、画各有悠久的历史,动辄数千年,而四者被放在一起,最早见于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载唐玄宗朝何延之〈兰亭记〉:「辩才博学工文,琴棋书画皆得其妙。」何氏赞赏辩才这位僧人在学问和文艺方面特别出色,文就是写文章,而琴棋书画大概是属于艺,古人后来将四者归入「艺」的范畴,合称为「四艺」。
「四艺」的说法始于何时,或已不能确考,就今天所见之记载,最早提及的算是明末清初李渔的《闲情偶寄》,其中「声容部」云:「以闺秀自命者,书、画、琴、棋四艺,均不可少。」李渔不但论尽女性的外在美,还强调了内在的修养。他否定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认为「才」与「德」并无牴触。四艺原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修身理性之具,明清时代更推及大家庭中的闺秀。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可作旁证,书中贾府四「春」(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丫鬟名字,都是按照主人所擅长的琴棋书画来取的。元春在八十回中只在宁亲一幕出现过,虽没有提及她喜欢弹琴,却知其婢女名「抱琴」,估计她应该是擅长弹琴或喜爱弹琴的。至于迎春,醉心弈棋,从她误嫁孙绍祖后,宝玉到紫菱洲徘徊信口吟成的一阙歌词可知,其中两句云:「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所以她的侍婢就取名曰「司棋」。探春精于书法,自号「蕉下客」,典出唐代书法家怀素取蕉叶练字的故事,第二十三回提到元春命探春依次抄录众人在大观园的题咏,自然是她的书法高于他人的缘故,曹氏便给她的两个丫头取名为「侍书」和「翠墨」。惜春擅画,书中多处描述她绘画大观园的情景,她的丫鬟也就取了「入画」这名字。
琴棋书画虽为「艺」,但由于深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一直被视为修养身心之器,古人常言的「棋品」、「画品」、「书品」、「琴如其人」、「书如其人」、「书,心画也」、「琴为心声」等,都强调了人与四者之相融合一。因此,他们不单以「艺」目之,还将之提升到精神哲理层面上的「道」,即所谓的「琴道」、「棋道」、「书道」、「画道」,说明了四艺并非仅流于艺的层面,而都是追求更高的「道」。这里所谓的「道」就是其精神之核心,是人们透过参与这四种活动而达至的一种精神境界,并藉此完善个人的修为、人格。因此,四者合称,其道必定不相悖,假如发现四者之间出现了相违背的地方,那是由于人为之使然,导致最根本精神的丧失或改变。例如不少人都认为四艺中,棋专言胜负,斗争的意念太强,有违品性修养。其实,在古人的观念中,下棋可训练思维,并以追求思维奥妙的境界、修养身心为终极的。只有遇到实力相当的对手,互相促进,才能共同营造出更高更妙的意境,到了这时候,输赢已不重要。
很大程度上,四艺具有类近的精神追求和体现。明末徐上瀛《溪山琴况》中廿四况的首四况─和、静、清、远,似乎放诸另外三者亦准。
「和」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意味着人与宇宙万物的和谐统一。鼓琴时,讲的是人与琴之和、指与弦之和、弦与弦之和、音与意之和;同样,下棋时,棋子黑白阴阳之和、布局之和、棋手之和,是营造出奥妙思维境地的要素;写字绘画,着重笔墨之和、线条之和、整体布局之和。而在操作的过程中,四艺都展示出一种虚实、轻重、缓急、刚柔、疏密等二重性的和谐统一,而当中所强调的也就是一个「和」字。
「静」,主要指人之静,是从内而外的一种状态,从精神到形貌,《乐记》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于琴上而言,更及器、曲、环境等。明代汪廷讷《坐隐弈谱.自叙》说:「托弈为坐隐者,不过陶汰俗念,温养性灵,为止静之工夫,藏机炼神之活法也。」 白居易〈池上二绝〉其一:「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颇有王维〈竹里馆〉的况味。人静,则心无杂念,方能全神贯注,思虑周到,即如书法绘画之运笔,一气呵成,自然就气贯其中。
「清」者,是雅正之本源,包括了人之清、思想之清、品格之清、器具之清等。清与静又不可分割。心思若不静,则手不静。对操缦者而言,手不静,则琴音必混杂不清;至于挥墨运笔者,画面则凌乱而不洁;对弈者,思绪不清,则举棋不定,难成佳局。清代施定庵《弈理指归续编.题辞九首》其一有歌云:「弗思而应诚多败,信手频挥更鲜谋。不向静中参妙理,纵然颖悟也虚浮。」也就是这个道理了。
「远」者,在四艺中,是指超越形貌、技艺,是心与神所向往的一个高远国度,亦即指立意之远、意境之远、境界之远,是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象外之意。而远又与清息息相关,嵇康〈琴赋〉说:「体清心远」,汉刘安《淮南子》亦有云:「非宁静无以致远」,意谓人若静若清则可臻于远。四艺所求的就是没有穷尽的高远意趣和玄思。
琴棋书画,对今天的读书人来讲,已非必学之艺。其实,早在民国时期,周作人就曾以听不懂古琴而觉得 「惭愧」、「抱歉」和「不大名誉」,相信今天我们大概再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了。棋已被列入体育竞赛范畴,而书、画、琴在大专大学都设有专门的课程,这种种的变化,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