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品店开业广告语:从自然科学视角看“人性自私论”的虚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16:42
从自然科学视角看“人性自私论”的虚伪
作者:易里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 330    更新时间:2009-11-22              【字体:小大】
http://www.wyzxsx.com
人性究竟是“自私的”还是“利他的”问题,早已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学术问题,而是一个关乎经济和政治制度选择的重大意识形态问题。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政客们看来,人只不过是一种“自私”的低级动物而已。长期以来,“人性自私”几乎是一个不容辩驳的定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主流精英集团中不仅有人借推销西方经济学之名行宣扬“人性自私”之实,更有人把“人性自私”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以至于“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黑话一度在权威官方媒体上大行其道,风光无限。这一现象不仅造成了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极度混乱,同时也成为我国社会一个时期以来道德沦丧、各种丑恶现象滋生水蔓延的思想根源。
一、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性观
唯心主义的人性论者从来都把“人性”看成是人的一种抽象的、绝对的和不变的基本属性,并把人的机能和欲望看成人类活动唯一的和终极的目的。历史唯物主义在总结人类的认识成果的基础上,第一次对人性作出了科学解释。历史唯物主义从来不否认人是自然的存在物,不否认人的肉体组织决定人有吃、喝、拉、撒和性行为等等机能和欲望。与唯心主义的人性论不同,历史唯物主义从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物质生产关系出发去说明全部社会关系,进而说明社会人的人性或人的社会性,同时认为,即使是人的某些自然属性,也不能不具有社会的形式,带有社会色彩。这就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找到科学地观察和解决人的问题的基本方法论原则。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所谓人性,是指正常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基本属性,这个区别主要在于人的社会性劳动。现实的社会性劳动和全部社会生活总是在一定社会形式即生产关系下进行的,离开这种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人不仅无法生产,也无法生存,也就不成其为人。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是形成人性的基本的、决定性的因素。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18页)。由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和人们在社会关系,特别是在阶级社会的阶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加上各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其他差异,如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教养、心理特征等等,所以人们的具体人性也不能不发生种种差异。
社会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现实的人性也在不断演变。正如马克思所说,整个历史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
现实的、具体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一般表现为带有阶级性的人性。当然,阶级性的自觉程度以及各个不同阶级的相互关系都是复杂的。对立阶级之间的交往,也会有某种共同的东西。例如,用共同的语言交流思想,对于某些事物有共同的爱憎,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等等。但是,对立阶级的相互斗争,毕竟是阶级社会历史的主要特征,它不能不对具体的人性产生深刻的影响。
人性概念作为各个历史时代现实的、具体的人性的抽象,反映了人类的共性。但这个科学概念的抽象同作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立足点的抽象的人性是有根本区别的。资产阶级的抽象的人性论不认识、也不承认人性的历史演变和分化。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符合这种人的本性,因而是永恒正义的。他们把一种具体人性的表现,即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阶级性,说成所有人所固有的天性,这是一种非科学的抽象。
二、人性概念的数量遗传学表达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性观,是一种既承认人的动物性,又承认人的社会性,并把人性的二重性高度统一起来,又特别强调社会生产关系对人性的决定性影响的科学的人性观。历史唯物主义人性观之所以是科学,不仅在于它把人还原成具体的、存在于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和具有一定阶级地位的人,而且还在于人性的二重性完全符合现代数量遗传学关于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关系的遗传表达。
从遗传学角度看,人性也是一种生物性状。遗传学定义的性状是指生物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这种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是由基因和环境两方面决定的。人性作为人的一种生物性状,最终以心理特征或道德形式表现出来,同样也可以看成是由基因和环境两方面决定的。
对现实中的人进行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人的自私或利他,人的善或恶,并非只有泾渭分明的两个极端,而是在自私与利他之间,在善与恶之间存在一系列过往状态,这说明,人性不是简单的质量性状,而是一个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的数量性状。鉴于此,我们可以把人性表达为:
P=G+E
P代表表现型,也就是人性的外在表现(外在表现出来的自私或利他的程度)
G代表由基因型决定的人性值,也叫基因型值;
E代表环境对人性的影响,即社会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对人性的影响,或称环境值。
如果对人的某种人性值进行量化评价,我们将不难发现,不同的人,其P值是不同的。比如,对一个特定人群中的不同个体的自私或利他性进行量化打分,然后再进行次数分布作图,这个次数分布图将是近似正态分布的。从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分布于两端的频率最低,而中间的频率最高,即最自私和最利他(无私)的人最少,而处于平均水平(中间水平)的人最多。这里的“平均水平”实际上就是社会整体道德水平或整体人性的度量。

将人性用P=G+E表示,可以直观地说明人性是与具体的人(G)和具体的环境(E)相联系的具体的人性(P),而不是离开具体的人和具体环境的抽象的人性。
当某个人的P值大于平均数时,我们说他是利他的;当某个人的P值小于平均数时,我们说他是自私的。人性值的正态分布表明,人性中的所谓自私与利他是一个相对概念,它们相对立而存在。正如老子所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由此可见,“人都是自私的”观点是一个违反辩证法和矛盾观点的荒谬观点。
人性表达式不仅很好地说明了不同个体的人性是不同的,而且通过G和E两个随机变量表明,人性是随着人和社会环境不断变化而变化的。以人类群体而言,人性随社会形态(制度)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相当于生物的自然进化。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任何生命的系统进化都是一种自然历史现象,以类比的方式来看,人性的发展变化也表现为一种历史现象,而且更主要地表现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由此可见,人性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和一成不变的人性。
三、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决定性影响
从数量遗传学的角度看,决定个体人性P的因素包括G和E两方面。但G和E对人性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究竟哪种影响占主导地位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引入“遗传力”概念。
遗传力是指一个群体中,遗传方差在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重。通俗地说,在一个社会群体中,不同的人的人性是有差异的,对群体中不同个体间的人性差异性的度量通常可用方差来表示,生物性状的表型差异通常被认为是由基因型差异和环境差异两方面造成的。那么,基因型不同所造成的人性差异在整个人性差异中究竟占几成呢?在这里,由于基因型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在人性总差异中所占的比重就是遗传力。遗传力大,说明人性的差异主要是由基因型决定的,反之,是由环境决定的。遗传力是一个群体概念,个体不存在遗传力。遗传力变化于0~100%之间。对于一种具体生物的具体性状而言,遗传力是相对恒定的。
水稻的穗粒数的遗传力是很低的,通常为5%左右,这说明水稻的穗粒数受遗传基因控制的程度小,其穗粒数的多少主要受到栽培条件或其他环境的影响。那么,人性的遗传力是高还是低呢?人性遗传力的高低又说明什么问题呢?
尽管没有人测算过人性的遗传力,但可以肯定地说,人性的遗传力是很低的。只要大家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很多父母自私吝啬而儿女却义气大方的十分常见,在革命年代,很多人生于剥削阶级家庭却能背叛自己的阶级而参加革命,还有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些穷凶极恶的战犯,通过政府施加思想教育和劳动改造也能悔过自新。这些都说明,人性主要受社会环境影响,同时也说明,只要人性的遗传力足够小,马克思所说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与人性的遗传学表达就并不矛盾。
四、人性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既然社会环境对人性有着决定性影响,那么社会环境究竟是如何影响人性的?
要弄清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影响,首先必须了解社会环境的具体所指。所谓社会环境应该包括社会制度和个人生活环境两个主要方面,当然也包括社会价值导向和自身文化修养等方面。在这里我们主要分析一下社会制度对人性的影响。
社会制度对人性的影响本质上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人性的影响。所谓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它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又称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关系概念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标志历史唯物主义形式的基本概念。在人类社会经历的不同形态中,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一种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关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在这种生产关系中,人们的政治、经济、社会关系是平等的,人们在这种平等关系中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以个人为中心,去追求个人私利,人们很自然地把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统一起来,因而,社会道德必然整体表现出较高水平。比如在毛泽东时代,雷锋、焦裕禄式的模范人物层出不穷,整个社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表现出极高的道德水准;又比如今天的朝鲜,就连极有影响的右翼媒体也称赞朝鲜“民风纯朴,人民素质极高”;相反,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社会生产关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在这种生产关系中,人们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是不平等的,特别是由于产品分配奉行按资本分配,从而导致社会财富严重的两极分化,少数人富甲天下,而大多数人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剥削阶级为更多地聚敛财富,不惜尔虞我诈,巧取豪夺,对人民实行残酷剥削;低层穷人为了生存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从而使社会整体表现出极低的道德水平。在私有制条件下,人们表现出来的自私自利实际相当于生物在不良环境胁迫下的应急反应。
由此可见,所谓人性自私或利他只不过是处于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中的人们对社会生产关系的道德响应,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整体上就有什么样的道德和人性,这也是为什么“社会主义使鬼变成人,资本主义使人变成鬼”的根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