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之夜客户反馈视频:中国教育的失败与成功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标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24:39

中国教育的失败与成功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标准

——读《韩寒是中国教育失败的例证》

钱  宏

 

  据说,中国人过去一百多年都在以“中国为什么会失败?”的方式提问,所谓知耻而后勇,于是有了从晚清新政到辛亥革命后的经济成就,有了从抗日战争的胜利到进入联合国再到1990年代以来的经济辉煌。可是曾几何时风水转过来了,中国人的提问方式变了,据说最近五六年来中国人把问题掉了一个个,变成“中国为什么成功?”。

于是,我开始搜索这两种提问方式的网页,在“中国为什么成功?”搜索条下出现了“肯德基在中国为什么成功?”、“中国为什么能成功举办奥运会”、“中国经济改革为什么成功”、“孵化器模式在硅谷不成功,在中国为什么会成功?”、“安利在中国为什么如此成功?”、“高通公司在中国为什么能取得成功”、“马云和周星驰为什么会成功?”

在“中国为什么失败?”搜索条下出现了:“为什么明治维新成功?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会失败?”、“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为什么失败了”、“贝塔斯曼在中国为什么失败?”、“中国教育失败”、“清华退学博士生何以宣称中国教育失败”、“中国教育,失败!我们上学干什么!!”、“中国教育永远都只能是巨大的失败,为什么?”、“韩寒是中国教育失败的例证”、“中国教育失败的源头”、“中国教育失败,不是教师的错”。

谁都知道,邓小平同志对乌干达总统说过“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当时有很多解读,1989年还打算出台一个总结中国教育40年经验教训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发展和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但当时分管教育的中央领导认为小平讲话的“要害是,教育最大的失误是政治思想教育薄弱。”后来这个决定草案并没有公布。21年后的今年,中国终于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所以,现在可能是讨论中国教育为什么成功或失败的最佳时机。

我本人在3月7日发表了一篇《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是一个伟大创举——中国现行非政府组织“去行政化”势在必行》。

搜索过后,我顺便读了湖北在线的《韩寒是中国教育失败的例证》。该文以韩寒为例,反思教育,很深刻也很机智。

不过,我觉得核心问题,还对教育、对所谓发展的价值评价体系有问题。不改变评价体系,成功与失败,就可以个说各话。如果以学科化、工具化和“政治思想教育”为评价标准,可以说中国的教育很成功;以健全人格身心灵全面成长为评价标准,可以说很失败。

问题在于,说成功的人还有理直气壮的“硬道理”,这就是中国过去六十年的发展,在继续总结“甲午战争失败”的思路上,只能是以复制西方工商文明而且偏重于物质文明、工业科技文明为目标。由此观之,中国取得了很大国际性政治成就(两弹一星、入联合国)和经济成就(GDP世界第二,外汇储备第一)。所以你说教育失败,是不能说服以这种评价标准的人们。

但是,当既有的西方工商文明出现问题,中国的复制和选择复制已经差不多走到尽头,好需要创新的时候,当世界的未来、中国的未来不确定性、茫然性日益困扰着中国人的神经的时候,再靠复制不能解决发展本身存在的问题,中国人,作为自组织行为主体,作为原创主体就显得格外捉襟见肘……

如此一来,每一个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中国人,都能感到:中国的成功与失败是如此惊人地成正比例关系。这才是国人需要反思并寻找解决办法之要害所在。

其实,学科化、工具化教育和GDP价值评估体系也是西方的标准,只是合了中国权贵阶层的心思,而在近20年无所不用其极地片面发挥,还冠以“中国特色”之名,似乎不是西方的标准!

所以,要想改变教育失败的局面,改变中国复制和选择复制的历史,必须改变经济社会价值评估体系,创造新的价值参量,我以为,这是我们中国人首先要面对的时代课题!

2010年6月22日

 

韩寒是中国教育失败的例证

湖北在线


     (时代周刊年度人物候选人排行榜单,北京时间11日中午11:25)
     
   
最近关于韩寒成为《时代周刊》年度人物候选人的事在国内引起了很多讨论,有褒有贬,观点不一。北京时间11日中午12:25,韩寒在此候选人评选名单上已经上升至第五位。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1b8020100i220.html?retcode=0) - 韩寒是中国教育失败的例证_湖北在线_新浪博客

    对于这件事,湖北在线不感到有任何吃惊。在这个时代,什么事情都有可能。比如在深圳,捡破烂的一夜捡出一个百万富翁也不再是什么传奇。至于有彩民一下子中了五千万或两三亿似乎也不再抓人的眼球。我感兴趣的不是这个,而是由此所引发的我对中国教育的一点质疑和思考。
首先我要说,韩寒的“成功”(一再被追捧)印证了中国教育的极度失败。
  失败一,韩寒的“成功”不是中国教育直接培育、催化出来的果实。按中国教育一惯持有的评价标尺,韩寒在学校应该不算是个好学生,至少不算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据说他读高中时因有七门课不及格而被迫中途退学)。虽然他的作文获得某比赛的一等奖,但这充其量只能算作特长生,何况他的观点中有相当大的偏激、叛逆(姑且用这个词)的成分,他离我们标准的优等生无疑有很大差距。这样一个不优且不算好的学生,却在缀学后、在被教育鉴定为劣品而且抛弃后大获成功、一夜成名,这对教育无疑是一个莫大的讽刺。这不能不使我们质疑教育在培育人上的弱智和无能了,甚至让我们怀疑,我们的教育不是在教育、培育人,而是在压抑、摧残人。从某种角度说,韩寒的成功恰恰是他背教育之道而行,不听教育,不服管教的结果。而那些驯服、听话的好学生,恰恰不一定成功,甚至有很多都失败了,要么失败在社会这个狼性生态圈里,要么失败在自我缺陷人格的脚下。在韩寒的成功上,我们的教育失败了。
  失败二,我们的教育在韩寒学业不及格时抛弃了他,而不是帮助他、引导他、挽救他,教育丧失了最基本的育人的功能和责任,这是我们的教育最该感到耻辱的地方。本来,韩寒可以继续接受学校教育,进而在教育的春风化雨之下不断地增长学识,完善自我,实现人格的打造与升华。可是没有,我们的教育没有。在他最需要教育的时候,在教育最应该出现的地方,教育逃避了、缺失了,甚至可能还把他往深渊里推了一把(如果不是他意外成功,可能真的是深渊呢)。我个人认为,韩寒如果继续接受教育,他会更成熟、更成功。不要跟我说自学成才,如果个个都辍学去自学成才,我们的的学校可以关门大吉了,我们的教育可以取消了。当然我说的成功是与他眼下的所谓成功是有区别的。眼下的成功多是网络媒体炒作的结果,是炒作上的成功,不是他本人真正过硬能经受得住历史考验的成功。要知道,以作家之名成名,必须得有能经受历史考验的作品。这不是当歌星、影星,红在当下就行了,作家是要以作品为载体在后世也要发出声音的。作家最终是要以作品来说话的。甚至一个真正的作家,他可能沉默于当下,默默无闻,但在后世可能会成就伟大的名声;相反一些伪作家可能会红极一时,但不久的将来却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中,不为人知。那么,韩寒现在写出的作品能否匹配他红极一时的名声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他还缺少作为一个大作家所必须具备的一些内在品质,不论是人格还是作品。他还需要来自教育的金风玉露。可是我们的教育却放弃了他。他就像个孙行者,不受天地之教诲,自称老大,周围又聚集了无数虚拟的点击率的猴孩来给他捧场,为他壮威。殊不知,这些泡沫是非常不真实的,除了作品,没有什么能撑起一个作家的脊梁,能成就一个作家的伟大。我们的教育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知道,他本来可以更好、更强,而且是真的好、真的强。教育对人在塑造、培育上的无作为、不作为让我为我们的教育感到羞耻。
  失败三,韩寒的被吹捧是受教育者对教育的一种广泛的背叛和否定。一个辍学生,一个高中没毕业的学生,一个半大的孩子,他却在一夜间走红,受吹捧,这本身就是掴了教育一个大大的耳光。什么样的人会如此吹捧他呢?无疑是一些认同他作为的、把他当作榜样的半大的孩子们,他们就像追星族一样追他、捧他。真正有学识、有头脑、有内涵的人根本没可能捧他,连看他一眼都难。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一句话,因为他们对当前的教育普遍地不满,而韩寒为他们发出了强烈的声音。说白了,韩寒就是他们的代言人。如果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韩寒成名是不可能想像的事,就算你媒体再炒作也起不了多大作用。而眼下,韩寒代表的无疑是一些具有自由、叛逆思想的年轻人,而教育恰恰在这些年轻人身上不起作用、无能为力。教育失去了年轻人也就失去了希望,虽然只是一些年轻人,但从有教无类这个育人原则看,教育至少也失去了部分的失望。
  失败四,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庸俗的、盲从的时代,很多年轻人缺少高层次的精神追求,缺少自己独立的思考,追名逐利,崇拜偶像和明星。像韩寒这样一个辍学生受到追捧便是一例。他们中很多人是把他当作明星一样的人物了,就像歌星和影星是一样的。我们的教育在这方面失败得一塌糊涂。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是不是太教条、太一统了,是不是太机械、太刻板了,是不是太庸腐了……还有我们的教育者,尤其是各级教育单位的领导,很多都是平庸的官僚,他们从来就不是优秀教师,更不是教育家式的教师,他们不是真的爱我们的教育,他们肩上没有承担起属于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从教育方向、教育体制、人事制度、教材教本……一项一项都要改,是真的改,不是假的改,是从根子上改,不是只改皮毛,是坚持改下去,不是一阵风一阵潮。

  果如此,教育有希望矣!果如此,何愁锻造不出杰出人才?何愁培育不出迎接未来挑战的具有较高素质的中国公民?
  (注:此文无否定韩寒之意,他辍学之后能自立自强,学有所成是值得肯定的。我的用意是在检讨、反思我们的教育,直至从根本上改变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