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配方专利:发明中国历史(八六):中国人,一个只会读死书的民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48:52

发明中国历史(八六):中国人,一个只会读死书的民族   

2011-11-25 11:47:05|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发明中国历史(八六):中国人,一个只会读死书的民族

——中国人读了两千多年的死书

——孔儒的书全都是死书

——全都是独断论的书

——全都是要求死记硬背的书

——《四书五经》是标准的中国死书

——五经之首的《易经》是教人算命的死书

——四书之首的《论语》是败坏人类大脑的死书

——沉浸在儒家经典之中的人们基本上都属于脑残

——不读、读不懂《道德经》,不算是真正的中国(文化)人

——只读《四书五经》的人只能算是中国“猪”—“侏儒”

——《道德经》是惟一代表中国智慧的书,是真正的活书,

——是中国古代文献之中几乎惟一具有整体系统性和逻辑性的活书

——由于两千多年孔儒对于中国人心灵的垄断,许多真正的活书被冷落了,乃至被失传了

——由于两千多年尊孔读经,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书多半都只能是死书

——现代的中国人必须学会读活书、著活书,用读活书的眼光看一切书,然后看世界

——只有大量呈现善于读活书的中国人,中国未来文明的崛起才会有希望

黎 鸣

中国人只会读死书,这不是中国人生来的秉性,而是大量的中国“书”所造成的中国人后天的属性,这又是因为中国人的“死书”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这些“死书”还始终都居于阅读领域的绝对主宰的地位,以至久而久之,中国人早就已经逐渐地养成了只能、只会、只愿读“死书”的极坏的阅读习惯了。不仅读书的中国人习惯于读“死书”,而且大量读惯了“死书”的人们写起书来,也只能写“死书”,到了后来,更是永远都只能用读“死书”的方式去读一切书,甚至根本就读不懂任何的“活书”。

中国人的永远都读不懂《道德经》,即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中国历史之中的范例。迄今为止,有谁真正读懂了《道德经》吗?我没有看到谁。两千多年来,根本就没有能力读懂“活书”的中国人,把真正伟大的“活书”《道德经》反而糟蹋了,扭曲了,最后更是彻底地消灭了。它的价值到头来,竟然还不如真正的“死书”《易经》(《周易》加《易传》),有一些人自认为读懂了《道德经》,可是他们真正记住的却是《易经》,而《易经》却是一本把伏羲的活的符号印在了自己封面上的实实在在的“死书”,是一本以伏羲的伟大符号为“招牌”的真正的“死书”。中国人到了今天还仍旧看不到《易经》究竟“死”在了哪里,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仅从这一点,即可以看到中国人真是一个只会读“死书”、写“死书”,而且是用读“死书”的方式来阅读一切“书”(包括近现代从西方传进中国的真正的“活书”)的世界上极其可悲的民族了!!!

这种读“死书”、写“死书”,乃至最终只能用读“死书”的方式去读一切书(包括真正的活书,例如老子的《道德经》)的极坏的“文化”习惯,整整绵延垄断了中国人的心灵和大脑达两千多年,它基本上就从汉武帝提倡的“独尊儒术”开始。为什么是从“独尊儒术”开始呢?因为从此以后,大家基本上全都只读孔丘及其儒家的“书”了。而问题的根本,就出在孔丘及其儒家的“书”中。因为什么呢?因为儒家的几乎所有的“书”,例如孔丘及其儒家的“四书五经”,乃至后来的汉儒、宋儒、明儒们的“书”,甚至包括近现代所谓第三期新儒家们所著的“书”,均可称作中国最标准的“死书”。大家可曾记得鲁迅先生对于中国青年的劝告?即:不要读中国书,尤其不要读中国古书。但鲁迅先生却要求中国青年阅读《道德经》,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古书,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孔丘及其儒家的书。

为什么孔丘及其儒家们的“书”几乎全都只能是“死书”呢?问题的根源出在哪里?我可以告诉我亲爱的同胞,问题的根源,一言以蔽之,即在于孔儒们的“书”几乎全都是没有任何逻辑系统性的“独断之书”,更是惟一只要求人们“死记硬背之书”。说白了,孔儒的“书”全都是只要求读者死记硬背,而根本就不需要有任何真正理性的分析、理解、推论演绎的“书”。由此,我们即可以得到关于“死书”的一个标准的定义,即:凡是只有独断(而无任何逻辑系统性),从而只能死记硬背,而根本就无需也无法进行任何分析理解的书,都可以称作是“死书”。还可以进一步说得更简明一点,即是完全都只有“独断”,而根本就不存在任何“逻辑”演绎、推理的“书”,即可称为“死书”。这样的“死书”,当然就只能“死记硬背”了。换言之,“死记硬背”也成为了中国人阅读任何“书”的几乎惟一的方式和习惯了。中国教育之中的所有的“死记硬背”的坏习惯是从哪里来的?正就是从“尊孔读经”的漫长的中国历史传统中来的呀!!!

即以“四书五经”而论,除了《诗经》是纯粹文学的情感描述性的“书”(从而不必强求逻辑性)之外,其余都是含有一定专门社会功能内涵性质的文本,即是说,它们均必须具有相应的理性的、逻辑的、演绎性的功能。对于纯粹文学的情感描述性的文本而言,人们固然可以通过感性经验的方式去进行理解,但是对于具有专门的社会功能内涵性质的文本来说,如果不具备理性的、逻辑的、演绎的功能,它们根本就不可能会有任何资格形成真正相关于社会功能的“知识”,而只能称之为“假知识”。对于这样的“假知识”,人们就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形式去进行强迫的记忆,而根本就不可能形成(具有真理性前提的真知识的)理性的理解,从而也就只能成为完全丧失了理性的理解的伪造的“知识”,也即它们就只能是违背了真正合理的社会功能的“假知识”,而完全由这种“假知识”所组成的“书”,当然就只能是标准的“死书”了。

为了增进大家对于“死书”的认识,我们下面即专门以两本非常典型的“死书”为例,来说明它们为什么是“死书”的原因。第一本即被中国人称之为“六经之首”的《易经》,第二本即为可以称之为“四书之首”的《论语》,这两本书其实是中国“死书”之中最典型的“死书”,它们简直就是全部中国“死书”的父母。

先谈作为中国“死书之父”的《易经》。《易经》为什么是标准的“死书”呢?

所谓的《易经》,实际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周易》,它纯粹是对于过去王侯们的占卜(算命)之中所经历的种种事件的“记录”,包括所有描绘卦形和爻形的卦名、卦辞和爻辞。这种占卜、算命的东西,显然与人类的理性和逻辑的系统性不可能会有任何的关系。所以,它们也就只能要求运用它来占卜、算命的人们的死记硬背。另一部分是《易传》,又称“十翼”,所谓的“十翼”,实际上也完全是围绕着占卜的过程、方法、结果而进行的解说、阐释,乃至也包括某些故弄玄虚的所谓“形而上”的描述。正是这后一部分的所谓“形而上”的描述,使得中国的文人们“颇受启迪”,感觉到了某种所谓的“哲理性”,乃至竟妄自认为,《易传》是孔丘及其儒家经典之中的一部惟一包含有“形而上”的哲学思维的著作。

但是,我要告诉我亲爱的同胞们,《易传》之中的所谓“形而上”的语言,纯粹只有“哲学”的“假象”,而根本就没有丝毫真正的哲学可言,自然就更不可能会含有任何系统性的逻辑可言。完全可以断言:《易传》不是哲学,而且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哲学,因为它丝毫都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有关逻辑问题的涉及,它惟一地就只是在说明如何地进行占卜,进行算命,以及在占卜和算命的过程之中,如何运用一些貌似哲学的语言,例如道,阴阳,形而上,形而下,等等等等诸如此类来欺骗地蛊惑人心。我请大家千万不要忘了,所谓的“十翼”完全是为了告诉大家如何运用《周易》之中的卦名、卦辞和爻辞,来具体地进行占卜和算命活动的解说,它根本就与人类的哲学、逻辑的思考无关。如果说《易经》还有一点点价值的话,那么它的价值惟一就在于,它为全人类,当然首先是为中国人保留了伏羲发明的全部伟大的逻辑符号,即所谓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符号。除此之外,《易经》毫无价值,也就是说,《易经》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死书”。关于《易经》的毫无价值,网友们还可以参看我过去的一些关于它的专门进行分析的论文,它们就在网上。

再谈作为“死书之母”的《论语》。

我把《论语》称作“死书”,而且还是“死书之母”,在中国,这很可能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因为什么?因为自古以来的中国人,也包括今天大多数的中国人,几乎莫不认为《论语》是中国人之中最伟大的“书”,简直是伟大到了极点的书。曾有宋代的赵普认为,只需“半部《论语》”即可完全治理好中国,即所谓“半部《论语》治中国”的名言。就不要说历代的统治者们对于《论语》的更大量的赞美了。统治者们赞美《论语》自然具有他们的“理由”,因为它具有强大的“愚民”的功能,更具有强大的“维护”他们的“政治体制”的功能。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整部《论语》的核心,就是“礼乐”主义,而“礼乐”主义是什么“主义”呢?即是顽固地坚持“人人不平等”的主义,即是顽固的“天命主义”、顽固的“血统主义”、顽固的“宗法主义”、顽固的“人治主义”、顽固的“极权主义”、顽固的“专制主义”。

普通的中国人,甚至包括大多数的中国文人们,他们几乎全都只是看到了《论语》之中的那些说得非常巧妙的好听的面子话,却根本就看不到它们不过是贴在一大堆“粪土”表面上的会“闪光”的“云母”片,它们反射出了“阳光”,人们即认为,似乎那就说明它一定是一块贵重的“金子”了。我真是为我的同胞们的如此低下的理性的“判断力”而感到深深的遗憾。《论语》的核心的主题是什么?是“礼乐”,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天命的”、“血统的”、“宗法的”、“人治的”、“极权的”、“专制的”的“政治权力”的中国历史传统的永远的“宿命”,是中国人之中的永远的“人人不平等”的“政治的体制”的不变性,而那许多说得非常巧妙的好听的面子话,则全都是根本就不可能获得任何真正实行的虚假的骗人的话。请问,大家最欣赏的孔丘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等等等等,究竟有谁真正在中国的历史之中“实现过”?尤其是在中国历史之中的那些历代的帝王将相们的身上,他们真是按照这些“巧妙的好听的面子话”实行了吗?为什么中国的普通人,老百姓们就那么容易地就被欺骗了,而且整整地被欺骗了两千多年,甚至至今还仍旧不能醒悟?

再看《论语》的成书的基本形式,是什么?是对话体的语录,而且是由大量不同的人们的回忆所形成的互不相关的语句所凑合成的大杂块式的语录。它们以孔丘为回忆的中心,更是同时突出了孔丘的对于“礼乐”的无微不至的关心,正是从这种对于“礼乐”的无微不至的“关心”之中产生了大量非常“巧妙的好听的”话语,例如仁义礼智信、孝悌忠恕、和为贵、有教无类,等等等等,由此而形成了实际上是大量无序的累积叠加的所谓“论语”的语录。这种成书的形式本身就已经宣判了它,不可能成为一本活书,一本好书,而只能成为一本坏书、一本死书。即是说,它不可能成为一本真正有益于人类文明的、智慧的、思维逻辑的不断获得进步的“活书”,而是只能相反,成为了一本思维混乱的、目标邪恶的、巧妙骗人的、坏人心术的、残人大脑的“死书”。事实上,迄今为止,世界上也没有一本真正的好书是通过这种“大家著”的方式构造形成的。而中国人的著书,这种无聊的“语录体”反倒成为了通例了,自然,它只能是形成“死书”的通例。不用我多说,中国人的阅读《论语》的两千多年的漫长的历史,事实上就已经作出了极其雄辩的证明:《论语》绝对是一本坏书,一本死书,它完全颠覆了中国人的大脑的功能,它造就了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集体的对于文化和文明的创造性的无能,甚至理解的低能。这事实上造成了中国人是一个无法讲理的民族。

很显然,为什么中国人阅读《论语》了两千多年,竟然始终都出现不了一位真正有智慧的思想家、哲学家呢?就更不要说能够产生中国人自己的科学家,无论是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还是心理科学家了。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中国人从小就只能阅读《论语》,或者阅读它的作为代用品的《三字经》、《弟子规》之类的大量的坏书和“死书”呀!!!正是这大量的“死书”读坏了中国人的心灵和大脑啊!!!而今天的中国的文人们,竟然还又在大声地疾呼和倡导,要在中国的儿童之中大量普及《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等的教学,这些混帐王八蛋们究竟是要在中国干什么?他们要让古代的“死书”重新又来彻底地毁灭中国人的下一代人的心灵和大脑么?为什么今天中国的政府竟然是如此地无知、无能、无用,如此地丧失了人类最起码的理性的判断能力?如此的管理中国的“教育”,他们究竟想要干什么?想要彻底地埋葬中国人未来的希望么?

说白了,习惯于读“死书”的中国“文化”传统,今天又在中国翻“烧饼”了。我请问,中国人除了读“死书”的人们之外,还有没有想要读一点“活书”的人呢?难道直到今天的21世纪的中国,能够并希望读“活书”的中国人还没有出生么?尤其作为中国政府教育部门的人们的行为,就更让人感到遗憾,甚至愤怒了,你们究竟要把中国人的青少年的教育带向何方?难道还要继续重复两千多年来的中国人读“死书”、做“活死人”的孔儒的“传统”么?(2011,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