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士化妆都需要什么:拉斐尔·圣齐奥(Raffaello Sanzio),意大利画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49:47

拉斐尔(1483-1520):《雅典学院》与其他大型作品  

        《雅典学院》,又称《雅典学派》,“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1483-1520)创作的一幅壁画,现存于罗马的梵蒂冈博物馆的拉斐尔画室中。        《雅典学院》中,拉斐尔把不同时期的人全都集中在一个空间,古希腊罗马和当代意大利的50多位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荟萃一堂,拉斐尔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把柏拉图绘成达芬奇的脸,以表达对达芬奇的敬重)两个希腊哲学巨匠为中心,向两翼和前景展开,彷佛正在“表演”一场宏贯古今的古希腊思想史,唯心论和唯物论之争。       这些人物包括(对照下图的人物及其数字):         苏格拉底:哲学三大奠基者之一,正在与人争辩==12。
        柏拉图:哲学三大奠基者之一,苏格拉底的学生,手持《帝迈马斯篇》,达芬奇为原型==14。
        亚里士多德:哲学三大奠基者之一,柏拉图的学生,手持《伦理学》==15。
        亚历山大大帝:军事家,希腊马其顿国王,亚里士多德的学生==7。
        伊壁鸠鲁:哲学家,主张“人的快乐是追求心灵中永远的快乐” ==2。
        毕达哥拉斯:数学家==6。
        阿维洛伊:毕达哥拉斯后方头缠白巾伸头向左看的老者==5。
        帕门尼德斯:存在论思想家==11。
        第欧根尼:古希腊犬儒学派学者==16。
        欧几里德:数学家==18。
        琐罗亚斯德:琐罗亚斯德教(又称拜火教)创始人==19。
        托勒密:手持天文仪者,天文学家==20。
        乌尔宾诺公爵:当时教皇的侄子,艺术爱好者==21。
        希帕提娅:古希腊女数学家==9。
        色诺芬:军事家与文史学家=1=0。
        德谟克里特斯:希腊哲学家,原子论创始人==13。
        安提西尼:在色诺芬左边,犬儒学派的创始人。
        这里,拉斐尔把《雅典学院》的穹顶画成了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暗示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的一脉相承”,“希腊文明的种子,在文艺复兴中醒来,欧洲随之苏醒……”
        公元前480年,希腊在波希战争取胜,希腊文明得以保存和发扬,成为日后西方文明的基础。
        公元前465年,波希战争15年之后苏格拉底出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希腊群星璀璨登场。
        公元前356年,波希战争124年后,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亚历山大出生(前356年-前323年)出生,        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出征,前323年征服了“已知的几乎整个世界”。希腊文明达到巅峰。        公元前 30年,亚历山大大帝的部将创建的最后一个重要的希腊文明,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结束。        至此,希腊文明作为世界主流,存在了整整450年。        美国电影《亚历山大大帝》(右图)第一段的十几分钟画面就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同班同学”,托勒密王朝的建立者托勒密一世,在埃及海滨的王宫里,给孩子们回忆和讲述亚历山大和亚里士多德的往事……        苏格拉底的学生是柏拉图        柏拉图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是亚历山大,马其顿国王的儿子         亚历山大“班长”带领全班同学(“班主任”是亚里士多德老师,学生们都是希腊马其顿贵族子弟)的出征似乎并不在意控制疆域,好像一场探险之旅。他们的所有军事奇迹也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比如,他们打进印度,玩累了,就高高兴兴撤军了。后来“班长”不幸途中病故,32岁英年早逝,他的同学们把打下的广阔土地分了,各自按照对祖国希腊文明的理解,建立起了一批希腊化“国家群体”,横跨欧洲,亚洲和非洲,成为希腊文明的巅峰时期。
        亚历山大大帝之后的这一时代,维持了三百多年,直到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来到埃及,爱上了托勒密王朝最后一位女王“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七世(Cleopatra ,前70-前30年)……
        希腊的颠峰时期没有终结,只有继承。
        继承者的名字同样伟大:罗马帝国。        《雅典学院》的原图,在梵蒂冈的“拉斐尔画室”或曰“拉斐尔展室”,如下所示(这几间房子原来是教皇的办公室和私人图书馆,聘请拉斐尔创作了一批大型绘画后,被改称为拉斐尔展室)。       《雅典学院》的具体位置,如下图所示。       梵蒂冈博物馆中,《雅典学院》的实际位置与周围的环境。       梵蒂冈博物馆的拉斐尔画室中,拉斐尔还创作了几幅大型绘画作品。       《解救圣彼得》(Deliverance of Saint Peter)。天使将罗马士兵催眠了,然后带着圣彼得出来的情景。        这个故事在《圣经》中的记载:“(原文)彼得,被两条铁链捆住,在两个士兵中间睡着了。哨兵在监狱门前站岗。这时,随着一道亮光在牢房里闪现,出现了一位上帝的天使,天使拍拍彼得的肩膀,唤醒了他,'快点起来’,铁链从他的手上落下来。天使又补充说:'披上袍子,跟我来’”(Atti,degli Apostoli 12.6-8)。       《解救圣彼得》的细节。         《圣餐的辩论》(La Dispute du Saint-Sacrement,英语Disputation of the Sacrament)。        《圣餐的辩论》中,地上的人物的名字(如果看不清,可从有关相册,下载大图查看他们的名字)        这幅作品,比《雅典学院》包容得更加广阔:从天空,到大地。        天上:        基督坐在正中央,被《圣经》里的重要人物围绕着:左右是圣母玛利亚和施洗者约翰,两排主要人物包括人类始祖亚当,先知摩西,族长雅各(Jacob,后改名以色列,为以色列民族的祖先)等。在基督的头顶是他的父亲上帝:沐浴在天堂洒落的光芒里。        基督的脚下,四个小天使的名字,分别是马可,马太,路德,保罗:四本《福音》书的作者。拉斐尔的这种“人物与名字一一对应”的描述方式,与《雅典学院》里使用的方式一模一样。       地上:       在圣体光(monstrance,一种祭拜使用的圣器,见右图)的祭坛的周围,围绕着一些神学家(theologian),他们正在辩论“圣餐的变体问题”(transubstantiation),亦即:在圣体餐(Eucharist)中,面包和酒等物质,如何分别变成了基督的身体和血等另外一些物质,同时意识维持不变的问题。这就是transubstantiation一词涵盖的意思。        这些神学家们的名字,他们的脚下放着的书本的名称,均见上面的图。        这种圣体餐(Eucharist)的其他英文名字还有:Holy Communion,Sacrament of the Table,the Blessed Sacrament或者The Lord's Supper等。        新教并不认可这种圣体餐。不述。
        《博尔塞纳的弥撒》(The Mass at Bolsena)。1263年,在博尔塞纳发生了一件奇迹,第二年,1264年,设立了“基督圣体节”:解释了这个宗教节日的由来。这件奇迹是传说在博尔塞纳的一个神父,对圣餐面包和酒变成耶稣的肉体和血的说法,表示怀疑,后来他在一次做弥撒的时候亲眼看见鲜血从圣体饼里流出。       《奥斯提亚战役》(Ostia)。拉丁文Ostia的意思是“嘴巴”,这座港口城市位于台伯河(Tiber)的入海口。作品描述教皇利奥四世(Pope Saint Leo IV)的军队在这里战胜阿拉伯人的一次战役:教皇号召组织了五处罗马的联军,击败了乘船前来台伯河的河口,打算抢掠罗马的阿拉伯海盗。        《博格尔之火》(The Fire in the Borgo )。描述了公元847年的一个奇迹。大意是罗马城的博格尔失火后,人们忙于救火。这时候,教皇利奥四世(Pope Saint Leo IV)出来祈祷而控制了火灾。        作品的重点是画面左边: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Aeneas)背着他的父亲安喀塞斯(Anchises),带着他的小儿子阿斯卡尼斯(Ascanius)逃离燃烧的特洛伊城,再次重申了“罗马城就是新的特洛伊城”的传统说法。      《博格尔之火》细节:妇女们在紧张地运水和救火。因为此画,这间房间又称“火灾室”。       《将赫利奥多罗驱赶出神殿》(Expulsion of Heliodorus from the temple)。       这个《圣经》故事的寓意是“教会的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赫利奥多罗,希腊化时代的塞琉古帝国的大臣,根据塞琉古四世(Seleucus IV Philopator)的命令,为了偿还欠给罗马的战争赔偿金,在大约公元前178年,前来耶路撒冷搜集钱财,准备献给罗马人。赫利奥多罗进入了耶路撒冷的神殿,但是,上帝化身的三个青年人(一说上帝指示的三个年轻人),把他们驱赶出了神殿。        《将赫利奥多罗驱逐出神殿》的细节:“出现了一位凶猛的骑士,全身披甲,马蹄踢向赫利奥多罗。这位马上的骑士好像拿着金色的武器。两个强壮,健美,庄严的青年也出现了,衣着华丽,不断用鞭子抽打他。赫利奥多罗立刻跌倒在地,眼前一片模糊”。      《利奥一世会见阿提拉》(The Meeting of Leo I and Attila )。        这幅作品暗示神权高于俗权。教皇利奥一世(Pope Leo I,400-461年,在位440-461年)最著名的事迹,就是在公元451年与“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Attila the Hun)会面,劝说他停止入侵,离开意大利。      这次罗马城外的会面以后,阿提拉承诺离开罗马,并与罗马帝国洽商和平。      有的史书认为:阿提拉退兵是“恐惧神权的威力”,因为在大约10年前,公元410年,西哥特人的国王亚拉里克一世(Alaric I)入侵并洗劫了罗马,他第二年就暴毙了。还有的史书认为:阿提拉的军队虽然占领了罗马帝国的大批城镇,但是仍然无法改善军队的供应问题,严重的饥荒和流行的疾病迫使他不得不退回故乡。不述。      现代对于阿提拉的评价较好,褒扬多于贬损。不管什么观点,阿提拉都是一个伟大的统帅,他的故事依然是现代的各种文艺作品的题材,右图是美国电影《阿提拉》的海报。
       这座《帕耳那索斯山》(The Parnassus)位于希腊中部,希腊神话中说是“阿波罗的住所”。
       在拉斐尔的作品中,演奏七弦琴的阿波罗在中央,围绕着9位缪斯,9位古代诗人,9位当代诗人。其中三位缪斯的手里,拿着不同的古希腊乐器。这幅作品的主要寓意是“美”。        以上,都是拉斐尔画室的大型作品。       作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还有一些大型的作品,介绍如下。        世界的创造       《世界的创造》(Creation of the World)是罗马的Chigi Chapel 教堂的拱顶。       拉斐尔的这幅作品不是绘画,而是马赛克(Mosaic),这个教堂是他的朋友家族的财产,私人教堂。       《世界的创造》是拉斐尔留下的唯一的马赛克作品。       《披着面纱的女人》(The woman with the veil)。这是拉斐尔最著名的个人肖像画之一。       《变貌》(The Transfiguration ),又称变形,耶稣在三个门徒前的变容。       这是拉斐尔的最后一件作品。原来存放于梵蒂冈,1797年,拿破仑运到巴黎,后又被梵蒂冈出资收回。      《圣西西里亚的陶醉》(The Ecstasy of St. Cecilia)。注意画中人物的脚部和地上乐器的精美描绘。       圣西西里亚(St. Cecilia)是音乐家和教堂音乐的守护神(Patron saint)。她是一个年轻的女孩。       画中,她在圣保罗,圣约翰,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抹大拉的马利亚(Mary Magdalene or Mary of Magdala)等人陪伴下,正在聆听一个天使唱诗班的歌声。       《基督在前往各各他的路上跌倒》(Christ Falling on the Way to Calvary)。这件作品现存于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Museo del Prado),西班牙最大的博物馆。各各他(Golgotha)是耶稣殉难地,Calvary是前往各各他的一条路。《新约》记载:耶稣在各各他的山上的十字架上殉难。       这幅作品中,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圣子与圣母的形象。跌倒的耶稣的身后,古利奈人西门(Simon of Cyrene,《圣经》中罗马人找来帮助耶稣搬运十字架的人)正在帮助耶稣扶起十字架。画面的右边,四位玛丽亚呈现出不同的表情。画面的两边都有形象高大突出的罗马卫兵。远处,各各他的小山隐约可见。        拉斐尔的一套珍贵的组画
 
       教皇利奥十世(Pope Leo X,1475-1521)曾经聘请“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为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创作过一组10 幅壁画,原本用于配合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教堂屋顶”的壁画。
       现在,这10幅拉斐尔的全套壁画,仅存其中7 幅,藏于维多利亚和阿尔伯塔博物馆。

       《圣保罗在雅典宣讲》(St Paul Preaching in Athens),作者拉斐尔。作于1515 年。

       《捕鱼的神迹》(The Miraculous Draught of Fishes),作者拉斐尔。作于1515 年。

       《基督责难彼得》(Christ's Charge to Peter ),作者拉斐尔。作于1515 年。

        《医治瘸子》(The Healing of the Lame Man),作者拉斐尔。作于1515 年。

        《Ananias之死》(The Death of Ananias),作者拉斐尔。作于1515 年。

       《与总督的谈话》(The Conversion of the Proconsul ),作者拉斐尔。作于1515 年。

       《在Lystra 的献祭》(The Sacrifice at Lystra ),作者拉斐尔。作于1515 年。Lystra 是位于土耳其科尼亚(Konya)以南约30公里的一座古城,《新约》中的保罗在此有过很多活动,不述。
       “拉斐尔的维纳斯”:       《加拉提亚》(Galatea)                《加拉提亚》(Galatea)。         这件作品,故事套着故事,神话套着神话。此前的有关这件作品的所有说明,都存在错误。本博文严格翻译有关的原文,诠释这件作品。        古希腊神话一:古罗马诗人奥维德(Ovid,前43年-公元17/18年)的《变形记》(Metamorphoses)是15本诗集巨著,记述了数百个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对后世影响巨大。其中一个神话故事是“阿喀斯和加拉提亚”(Acis and Galatea):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上的阿喀斯河(Acis River)的河神阿喀斯,爱上了海上宁芙加拉提亚,引起了同样喜爱加拉提亚的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Polyphemus)的嫉妒,他用一块巨石,打死了阿喀斯。悲伤的加拉提亚,把阿喀斯的血,化成阿喀斯河的河水。       右图是法国巴黎“最大”(面积22.5万平米)的卢森堡公园(Jardin du Luxembourg)里的雕塑作品《波吕斐摩斯突然袭击阿喀斯和加拉提亚》(Polyphemus Surprising Acis and Galatea),作者是著名法国雕塑家Auguste Ottin(1811-1890年)。这个故事的发生地,现在是西西里岛的Acireale市,五万多人口。       古希腊神话二:塞浦路斯的雕刻家皮格马利翁(Pygmalion)对“现实中的女性”丧失了信心,于是他用乳白色的大理石(Galatea的希腊文意思是乳白色),雕刻了一个他理想中的美女塑像加拉提亚(Galatea)。他非常喜欢自己的作品,最后爱上了这个雕像而“神情恍惚,身体也越来越差”。女神维纳斯非常同情皮格马利翁,给这件雕塑赋予了生命:这位美女成为皮格马利翁的妻子。       古希腊神话三:在《荷马史诗》之一的《奥德赛》(Odyssey)中,独眼巨人族(cyclops)的故事是最重要的故事之一。这个家族最出名的成员是波吕斐摩斯,他的爱人是加拉提亚(Galatea)。这使得加拉提亚成为最有名的海上宁芙之一。其他著名的海上宁芙有:      希腊英雄阿喀琉斯(Achilles)的母亲,忒提斯(Thetis)。      海神波塞冬(Poseidon)的妻子,安菲特里忒(Amphitrite)。      拉斐尔的作品《加拉提亚》,完完全全没有采用上述神话的任何故事的情节。这类似于中国神话中的嫦娥,不同的版本,不同的演绎,不同的故事都在流传不息。没有理由,没有原因。拉斐尔在创作。      画面的左边和右边,各有一个吹着号角的特里同(Triton,人鱼形象,海王波塞冬的儿子)。加拉提亚驾驶着一只贝壳船,两条海豚在拉着她的贝壳船。毫不理睬身边的两对世俗的爱情伴侣之间的缠绵,庄严凝重的加拉提亚,直接凝视着天堂的方向,“反映出一种帕拉图式的爱情”(Platonic love)。很多小爱神,在向她射出爱情之箭,但是,她并不打算与世间的任何人结合。她的形象,体现出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的美。        《西斯廷的圣母》(Sistine Madonna)。1513-1514年完成后存放于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故得名。1754年,波兰国王兼立陶宛大公,奥古斯特三世(Augustus III)以11-12万法郎购买,存放于德累斯顿。二战后,苏联军队将这幅作品抢到莫斯科长达10年,1956年归还当时的东德。现在位于德国德累斯顿的历代大师画廊(Gemaldegalerie Alte Meister,英文Old Masters Picture Gallery)博物馆的中心位置。       这是“对德意志民族的启蒙和团结,产生过巨大影响力的一幅作品”:在教皇圣西克斯特(Saint Sixtus)和圣芭芭拉(Saint Barbara,著名的女性殉教者)的欢迎下,圣母带着圣子从天堂冉冉而降下。      《弗朗索瓦一世的神圣家庭》(The Holy Family of Francis I)。       这幅描述耶稣一家的作品是教皇利奥十世(Pope Leo X)出资定制,送给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Francis I of France)的妻子Claude的礼物,所以才有这样的作品名称。现存巴黎卢浮宫。      弗朗索瓦一世是第一位支持文艺复兴的法国君主。     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起源于佛罗伦萨,扩展到整个欧洲。     弗朗索瓦一世对艺术的热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例如,他支持和赞助达芬奇,一直到达芬奇的晚年,最后“达芬奇就是在他的怀里咽气的”。      右图描绘了这一情景:《弗朗索瓦一世领受列奥纳多··芬奇的最后的呼吸》(Francis I receiving the last breath of Leonardo da Vinci ),作者安格尔(Ingres)。       在“文艺复兴”三杰中,拉斐尔最年轻,也寿命最短,他只活了37岁:       达芬奇            1452-1519年=67岁   艺术家,建筑师,工程师,数学家,发明家       米卡朗基罗     1475-1564年=88岁   雕塑家,画家,建筑师       拉斐尔            1483-1520年=37岁   画家       也就是说,只有拉斐尔是一个纯粹的画家。       后来,欧洲兴起了一个著名的绘画流派,“后拉斐尔派”,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绘画作品。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