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等离子切割机:解决人类问题前,你了解人类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9:49:31
. 解决人类问题前,你了解人类吗?
我们一次又一次看到了各种雄心勃勃的政策带来令人失望的结果,这些政策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政策制定者并不了解人类的本性:他们想当然地认为人们会依照他们预期做出反应。

无论是盖房子还是造汽车,不了解物理学是不可能的,要建造核电站更是不可能像古人那样单凭经验。可是现在,在规范人类行为或解决社会问题时,我们制定的大多数政策仍然只凭经验,而无心理学、行为学依据。当政策失败时,是否该反问一句:我们对人类行为了解多少?
《纽约时报》评论员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发表评论,认为人们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对人类本性的了解太少,必须加强对心理学研究的投入。
了解人性,事半功倍
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一次又一次看到各种雄心勃勃的政策带来令人失望的结果。那些旨在减小贫富差距,帮助无家可归者和单亲家庭,解决儿童辍学和滥用毒品等社会现象的政策,往往很难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在美国,这些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政策制定者并不了解人类的本性:他们想当然地认为人们会依照他们的预期做出反应。
幸运的是,今天我们正处在行为学研究的黄金时期。成千上万的学者都在对我们的预想与人们实际行为之间的差别进行研究,我们也得以更准确地了解人类自身。如果能对人的本性有更深了解,解决问题时往往能事半功倍。
比如,很多国家考驾照时,会给报名者提供参加器官捐赠的机会。在美国和德国,愿意参与器官捐赠的司机们需要填一张表格,通常只有14%的人报名。而在波兰和法国,只有你不愿意参加器官捐赠的时候,才需要填表格,结果是有90%的司机都参与了器官捐赠项目。这样一个细微、没有成本的改动,就可以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
了解人性,才不会被自身所局限
医生需要诊断病人的病因才能治好病,解决人的问题也需要对人本身有更准确的了解。对减少贫困的问题,通常有2种看法。一种认为人是理性的,会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摆脱贫困,实际上不需要他人太多的帮助;另一种看法是陷入贫困的人往往受困于社会或自身的问题,造成他们目光短浅,无法致富。然而,不管基于以上的哪一种看法,都没法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贫困的办法。普林斯顿大学的沙费尔(Eldar Shafir)和哈佛大学的姆莱纳森(Mullainathan)提出了第三种观点:即贫困本身会影响人的认知能力。
你知道所在城市的公交车票价是多少吗?对有钱人来说,他们也许不知道,因为他们根本不坐公交车;而对那些每天为了生活奔波的人们来说,不仅知道公交车票价,甚至把这些支出记在账本上。穷人坐车买菜时都要精打细算,绝不轻易浪费一分钱,生活的问题造成了思想上的巨大差异。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某些问题上考虑的太多,在其他方面上表现就会逊色一些。
沙费尔和姆莱纳森在印度对当地的农民进行了一项研究。在收获季节过后,农民们生活的相对富裕,在智商和其他方面的测试结果也表现更好;而在收获之前,农民们生活拮据,需要耗费大量精力思考如何维持生活,相应的,同样的农民在测试中的表现便差得多,看问题也更加短浅。
天资聪颖的普林斯顿学子们通常不会在经济上陷入困境,但是也有短缺的东西,就是时间。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请大学生在一轮轮规定的时间内回答一些题目,如果某一轮的时间不够用,可以向下一轮“借”时间。在实验中,即使知道预支时间需要付出高昂的“利息”,学生们仍然像信用卡卡奴一样透支自己的时间,并很快在测试中失败。因此,不管是印度的农民,还是普林斯顿的高材生,在短缺面前,人人都会变得短视,这就是短缺自身带来的逻辑。
科学才是导航仪
在一些地区,政客们制定的政策往往让百姓怨声载道。大概不是因为这帮政客都是肮脏卑鄙的,也许一些人是出于好心,只不过可能缺乏对人的了解而无法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有关对人类心理行为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而减少对人类行为方面的研究资金投入,就像抢走哥伦布的导航仪一样,如何发现得了新大陆呢 ?
chengmine 发表于2011-08-05
来源:The Unexamined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