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商品下架的原因:德国的欧元选择(经济透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34:24

德国的欧元选择(经济透视)

徐聪

《 人民日报 》( 2011年11月25日   22 版)

  作为欧元区核心国家,德国的态度直接关系到欧债危机的解决方案。近来,德国在欧元区核心国出手救助危机的问题上态度发生了转变。从欧盟新出台的欧债危机解决方案“三大支柱”——银行业减记希腊债券一半面值,杠杆化欧洲金融稳定工具和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可以看出,核心国的救助方针从提供盈利性贷款变为“割肉式”债务减记,救助成本也不再仅仅由债务国通过改革方式内部消化,而是转为由欧元区各国共同承担。

  一直以来,德国稳健的金融理念牵制着欧债危机救助计划的铺展。在意识到希腊违约不可避免后,德国选择了欧洲金融稳定工具,放弃了呼声极高的欧元债券。原因在于欧元债券将债务共同化,使德国主权信用面临风险,而欧洲金融稳定工具只是一个有限的资金池,其扩容有赖于各国协商,无法像各国央行那样扮演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各国只负有限责任,有利于风险控制。

  德国议会继而同意将欧洲金融稳定工具杠杆化,是为了保持欧洲央行的独立性,不在二级市场买卖成员国债券。欧洲央行复制了保守的德国央行模式,其目标定位是对抗通货膨胀,保持欧元币值稳定。德国认为,若欧洲央行在未建立有效约束机制的前提下承担欧元区最后担保人的角色,则会对各国产生无节制发债的激励,所以欧洲央行不应成为解决流动性问题的工具。法国要求给欧洲金融稳定工具发银行执照的提议,也因与央行独立性原则不符而被否决。银行业融资应坚持先市场、再成员国政府、最后求助欧洲金融稳定工具的动议也来自于德国。

  由于救助资金不足,欧洲金融稳定工具需要杠杆化,但杠杆化会让市场担心风险系数增加,依附于担保人评级的欧洲金融稳定工具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危险的金融产品。欧洲金融稳定工具的实质是用欧元区国家金融产品拯救金融危机,但复杂的保险结构作为防火墙有多大的公信力,能否重新赢得投资者对欧债的信心,还有待市场证明。另外,受担保的政府债券可能会对普通政府债券产生挤出效应,从而弱化欧洲金融稳定工具的实际救助效果。

  维持币值稳定是德国央行在马克时代的传统,但在高收益率的金融产品泛滥时,这一原则应与严格监管金融产品相配套,否则就有挤压实体经济生存空间的危险。在银行业危机和欧元体制危机齐发、实体经济岌岌可危之时,欧洲央行维持币值稳定的代价与意义亦需重新考量。不考虑具体情境,坚持旧原则可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损伤。

  欧债危机应对策略的调整,体现了欧元区国家承担损失与责任、维系欧元的共同意愿。德国总理默克尔受到执政党内部的质疑,但在野的社民党和绿党以欧元大局为重,选择抛开分歧,积极支持默克尔救援欧元的行动,展示了欧元强大的动员力。上一代欧洲领导人有魄力引入欧元,这一代欧洲领导人更需要用智慧维护欧元,特别是执欧元之牛耳的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