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拍部落-兴趣部落:孩子们需要合格的学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5:43:51

孩子们需要合格的学校(文化博客)

博主:袁新文(本报记者)

《 人民日报 》( 2011年11月25日   12 版)

  采访教育多年,我见过各种各样的打工子弟学校:有在菜田里的,周边是大片晾晒的粪便;有在工地边的,简易的工棚就是一间间教室;有在城乡结合部的村子里的,一片黄土便是“风雨操场”。这些,大多是前些年看到的打工子弟学校,简陋成为这些学校的代名词。

  这几年,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免费,不少地方的打工子弟学校“鸟枪换炮”,办学条件今非昔比。不仅校舍正规了,教学设施先进了,教师素质也有明显提升。对于在这些学校里读书的孩子们来说,与公办学校的学生享受同城待遇不再是梦想,“同在蓝天下”变成了现实。

  然而,经济社会的进步、教育水平的提高,往往会激发人们对优质教育更强烈的需求。最新统计表明,仅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就达47.8万人。在广东、浙江、上海等地,打工子弟更是一个个庞大人群。尽管这些地方的公办学校已经接收了很多打工子弟,可是,在经济发达、市场活跃、就业方便、教育资源优质的区域,外来务工人员和他们的子女纷至沓来,现有教育资源难以满足孩子们上学的需要。于是,一批简陋的打工子弟学校又应运而生。再加上城市大面积拆迁,一些打工子弟学校要么面临着无处安身的命运,要么在简陋的建筑里被临时安置。于是,我们看到了武汉的“屋顶小学”,看到在房顶上升旗的孩子。尽管校方一再强调当地政府对他们很关照、很支持,但是看着那些“高高在上”的孩子,心里仍不免有些酸楚,强烈感到,我们这些做大人的亏欠了这些孩子。

  我们常说,解决打工子弟上学难题,需要群策群力。的确,可以有很多种途径,比如有识之士捐资助学,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等等,但是不要忘了,义务教育已纳入公共财政,政府才是举办义务教育的责任主体。打工子弟虽然是“流动的孩子”,但是,他们流向哪里,流入地政府就有责任有义务保障他们接受义务教育。

  虽然政府鼓励社会机构和个人举办打工子弟学校,为公办学校提供必要补充,但是,孩子们需要的是合格的、达标的学校,而不是“菜田学校”、“工棚学校”或“屋顶小学”。如果真心为打工子弟着想,就不能让他们委屈在这些不合格的学校里,而应当让他们和城市孩子一样,接受真正合格的教育,享受真正的同城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