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康治疗仪药水:为季老辞“大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2:56:54
 
    倾闻季羡林老遽归道山,虽知老人缠绵病榻而仍然神绪清明,安然得大解脱原是善事。但心下仍然不免黯然。毕竟,这样认真做学问、与世无争的实在人,实在是不可多得的!

    然消息传出后,举世滔滔 ,耳旁国学大师轰鸣不绝,报章国学大师豁然夺目,以致有的学人悲从中来,大有“国学”灭绝之忧!真是如此吗?

    与大多数同辈学人相比,季老是幸运的:早年负笈远学,綆长汲深成就绝学;中年讲学杏坛,春风桃李薪火相传;老年经历磨难,劫后余生大放异彩;生受崇敬,逝披哀荣。学者至此,不可谓不是有幸的了!
    平心而论,季老学问做得很扎实,是比较纯的学者。早年不以广论博识、才华横溢知于世。起始研究面开得比较窄,故单点挖掘很深,此后脉络连通,成就其学问。其 “坐枯禅”的治学精神、刻苦身行的学风、实在而不游移的成果,受到国内外学界称道!
    季老的《〈福力太子因缘经〉吐火罗语诸本诸平行译本》、《大唐西域记校注》的前言、翻译《罗摩衍那》、著述《糖史》等,特别是几近绝学的吐火罗语研究,对一般学人来说,实在是艰深而枯燥的!但对于语言文字学、佛学研究、古印度史、南亚诸事、交通史等都有实实在在的价值!散文朴素纪实,虽非文学意义上的文字,其实颇有胡适的遗风。至于主编大型“国学”丛书,那是别人“借壳上市”,于季老和社会没有什么特别意义,不论也罢!

    近年来,社会上一大批“国学大师”横空出世:有的倏生倏逝,身败名裂,也有的不尴不尬,进退两难。总之,沾上“国学大师”名号,离倒霉也就不远了!偏偏有一批不择时机的人,把“国学大师”的桂冠,敬奉到了季老的病榻前!

    季老生前从未明确表示接受大师称号,何况还有来历不明的“国学”二字冠首!先是漠然旁观,继而明言力辞。刚行世的《病榻杂记》撇清了他对“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的态度:“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这才是严谨谦逊、知己知世而真实的季老。
    称季老为国学大师的,基本都是好意。哪些人喜欢称季老为大师呢?
    一、有识(指治世)无知(指治学)的官员,欲以尊老之举兴播文之意;
    二、竭力争取眼球的媒体,而往往常识性错误很多(有时还无良);
    三、学界某些别具“深意”的人,垒高门第,冀引领学术(崇季推己?);
    四、失学或学浅而欲学的人士,受以上三种人影响,附庸风雅、犹恐不及,往往言论最激进(其实是想学习、欲进步的)。 
   
    但是,大师一个“大”字,千鈞之重,古往今来能担之人,实在历历可数。
    季老知其重,故推辞,故为季老!众人不知轻重,故推崇,故为众生。北大审时度势,称季老为“北大资深教授”,故仍不失其所以为北大。

    斯人已逝,师范长存!季老在天有知,对无视其坦陈心迹的“善作剧”者,不知作何感想?至若朝野各方群喙滔滔、众情殷殷,实在欲以“大师” 头衔以崇逝者(以助生者?),也不是一定不可以(季老的学问毕竟也不是一般学人可及的)。但敬请一定把“国学”二字挪走,不然就走得太远了。

    以此悼念季老,遥祝长者走好!同时也悼念同一天鹤驾西归的任继愈老,庶几不致走得太寂寞了!

                                                陈农
                                                2009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