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病人痊愈了:摘录 :[专题]中国数据链渐成熟 海军战力成倍增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39:18

近日有新闻报道中国北海舰队在黄海演习时,以海军预警机引导来自空军的战机快速拦截来袭隐身导弹。这说明了解放军三军联合探测和数据链系统的建设已经进入到了新的高度,真正使陆海空三军火力平台在信息化指挥下的联合作战成为了可能。


由于岸基雷达网探测距离有限,所以较远海区的目标也就缺乏控制能力。

早期小型舰艇主要依靠岸基雷达

人民海军成立之初,由于当时国力所限,因此在水面舰艇发展以轻、小型舰艇为主,这些舰艇的观通器件的战术技术指标较低。如中国早期鱼雷快艇配备的512型对海搜索雷达,其水面探测距离只有20公里左右。所以因此作战时候需要外界目标探测与指示系统提供信息情报支援,为此人民海军大力加强沿海海防雷达及观通站建设,初步形成了落完善的近岸目标探测与指示体系。并在打击国民党海军对大陆的封锁发挥了重要作用。

受岸基雷达探测距离制约的解放军海军

随着反舰导弹的出现,中国海军也相应进行了升级,实现了导弹化,用导弹快艇替代了鱼雷快艇,攻击距离和范围得到较大的提高,但是其探测能力仍旧较低。例如中国导弹快艇配备的352型导弹攻击雷达,其探测距离只有30公里,仍旧需要在岸基目标探测与指示系统的配合下执行作战任务。尽管通过导弹快艇与岸舰导弹的配合,中国海军建成了较为完善的近岸防御体系。将对方驱离至岸基雷达水天线以外,但是岸基雷达网的先天限制,让中国海军难以探测到距离较远海区的目标,因此也就缺乏相应的控制能力。


运-8海上巡逻机采用了加拿大AN/APS-504V海上搜索雷达和LTN-72惯性导航系统。

中国海军开始研发携带雷达的空中巡逻机

进入80年代,随着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水面舰艇入役,中国海军开始将目光投向近海。提出了近海防御作战的战略构想,那么相应的把目标探测与指示系统的覆盖范围向前延伸就成为实现这个战略的重要前提。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海军开始寻求空中目标探测平台,这就是运-8海上巡逻机。考虑到当时国内电子技术还比较落 后,所以运-8海上巡逻机采用了较多的国外设备包括加拿大的AN/APS-504V海上搜索雷达和LTN-72惯性导航系统。AN/APS- 504V雷达是由利顿加拿大公司研制的,该雷达采用双 轴抛物面天线,扫描范围30-120度,工作频率在X波段,具备较高的分辨率,雷达采用了数字信号处理、 扫描变换器和高度光栅显示等新技术。具备较好的性能,AN/APS-504对于小型目标如潜望镜等可以提供30公里左右的探测距离。而大型目标如3000吨级的水面舰艇则超过200公里。雷达具备边扫描边跟踪的能力,可以同时跟踪20批目标,是一种性能较好的水面搜索雷达。

第一代海上巡逻机缺乏数据链能力较低

配备AN/APS-504雷达的运-8海上巡逻机于1986年投放使用。装备部队之初就开始执行在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的海上巡逻任务,对相关地区进行 了探测和拍摄。为中国海军水面编队在这些地区执行作战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运-8海上巡逻机毕竟属于应急性质的改装,因此性能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它配备的雷达探测能力还是偏低,另外飞机与水面舰艇缺乏数据链,双方的联合及协调作战能力不足。而中国第一代水面舰艇也没有配备直升机,因此无法进行中继制导。这样运-8海上巡逻机探测到的信息仅用于海军水面编队的目标预警,而水面舰艇仍旧需要用自己的探测系统为舰舰导弹提供目标指示,从而限制了水面编队的作战能力。中国海军需要性能更加先进和全面的目标探测与指示系统,以支持水面编队的超视距打击能力。


运-8警戒机配备的是英国海王预警直升机雷达的改进型“搜水”2000雷达。

配备英国雷达的警戒飞机登场

随着国家经济技术实力的增强,中国海军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着手建立第二代目标探测与指示系统。与第一代应急性系统相比,第二代系统更加完整,性能也更加全面,在大面积目标探测能力方面配备了运-8警戒飞机。根据海外资料,运-8警戒机配备的是英国“搜水”2000雷达,该雷达是英国海王预警直升机雷达的改进型。该雷达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执行反潜、反舰、海上搜索与监视等多种类型任务。搜水2000雷达特别改进了信号/数据处理能力。因此具备较强的近海及沿海复杂地理条件下的探测能力。尤其是该雷达具备空空多普勒工作模式,并且具备一定的对空探测能力,这对于当时缺乏空中预警能力的中国海军来说是非常宝贵。实际上至今运-8警戒机也是中国海军最重要的空中预警手段。

中国海军具备了远距离敌我识别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搜水2000具备多种高分辨率工作模式,包括点状和带状两种合成孔径工作模式。这意味着该雷达具备一定的高分辨率对地探测能力,可以对目标区的海岸线及浅纵深地区及港口进行高分辨度定点或者条带状成像,向指挥中心提供高分辨率的地面微波图像。指挥员可以通过对目标区雷达图像的分析来弄清对方的布署,从而为指挥制订作战计划,确定攻击目标提供依据。不但可以提供中国海军的对海攻击能力,对于提高中国海军的两栖作战能力也有莫大的帮助。另外一个模式就是逆合成孔径模式,在这个模式下运-8警戒机可以对水面目标进行详细的成像,从而对目标进行识别,有助于识别敌我或者第三方目标。这对于情况日益复杂的现代战场来说是非常宝贵 的。

运-8警戒机装备了中国海军第一种战术数据链

更为重要的是搜水2000雷达并不仅仅是一部雷达,还可以做为机载战术信息系统一部分。通过机载数据总线与机载电子侦察系统、声呐、前视红外探测系统等其他设备有机相联,形成一体化的机载目标探测系统。这样可以提高飞机的海上探测能力,比如通过与电子侦察系统交联,扩大了运-8警戒机的探测范围。通过与前视红外系统提高了飞机的电子对抗能力,提高了飞机在复杂战场情况下的作战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运-8警戒机还装备了中国海军第一种战术数据链,这是中国海军目标探测与指示系统建设的一个飞跃。根据海外资料,这种被称HN- 900的战术数据链主要用于海军战术数据处理系统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交换。可以用于舰-舰、岸-舰、空-舰之间的通信,可以支持目标航迹传输、飞机、武器及交战状态、作战命令等信息的传递。通过HN-900数据链中国海军可以实现从岸 基指挥所、雷达站到水面编队、空中侦察机之间自动数据交换。避免了人工传递目标造成的信息延迟,提高了海军编队的作战能力。

运-8与歼轰-7的组合是当时海军唯一能够对抗日本海上自卫队8.8舰队的作战力量。

数据链的装备使海军初步具备了海空一体化

运-8警戒机让中国海军水面舰艇具备了对水面目标的超视距打击能力,即实现了运-8警戒机对大范围内的海面进行探测。然后将目标信息传递给水面编队,后者据此对反舰导弹进行装订,然后发射导弹进行攻击。同时中国第二代水面舰艇也可以搭载舰载直升机,这些直升机也配备有机载水面搜索雷达和战术数据链。可以与载舰形成一体化的 机-舰作战系统,可以为载舰提供超视距目标指示和中继制导。对于中国海军来说,运-8警戒机最大的价值体现在,由运-8警戒机的引导,歼轰-7可以超低空突防,隐蔽接近目标,然后突然跃升,利用机载雷达锁定目标,发射空舰导弹进行攻击。大大提高海军航空兵的对海突击能力,实际上在当时运-8与歼轰-7组成的编队是中国海军唯一能够对抗周边海军大型编队如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八八舰队作战力量,为中国海军发展新一代作战体系争取了时间。

第2代探测和数据链抗干扰能力低

中国海军的第二代目标探测与指示系统虽然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包括探测系统的性能仍旧偏低,尤其是对空警戒能力需要加强,多种探测器组成的复合探测能力不足,另外数据链只能实现海军内部之间的数据交换,不能完成更广层次的联合作战。另外数据链本身的数据吞吐能力较低,缺乏电磁防御能力,抗干扰性能较差,因此影响数据链组网用户的容量、数据精度和作战范围。这样就限制了海军能够进行联合网络作战单元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保证大中型作战平台的配备,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海军导弹快艇在上世纪80-90年代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由于空警2000预警机其配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具备较大的目标探测范围和很高的目标更新速率,可以更好的支持协同作战能力。

全军综合数据链进入海军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海军的作战对象及任务也随之有了根本的转变。在东南沿海执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作战任务成为海军作战能力建设的立足点,由于在未来的战争中可能会面临强敌的干涉,因此中国海军机动作战编队的作战环境更加严酷。可能面临多方位的干扰和攻击,同时战区内参加兵力众多,除了海军的水面舰艇、潜艇、作战飞机、陆战队等兵种外。可能还包括空军和陆军以及二炮等军兵种,这些众多的作战单元分布在数十万平方公里战区内,要在高强度的对抗环境中完成防空、反舰及登陆作战等作战行动。

为此中国海军在新世纪开始着手建设新一代目标探测与指示系统。根据海外资料中国海军新一代“联合网络作战系统”采用了三军战术数据分分系统和全军综合数据链。中国海军新一代目标探测与指示系统实际上相当于美国海军目前使用的以LINK-16为骨干的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LINK-16是美国及北约的标准数据链,采用了无核心网络和时分多址(TDMA)技术,让在其数据速度、用户数量和精度等性能得到提高。可在多变的战场环境中完成各种固定或者机动的C3I系统终端与作战单元之间数据共享和交换,从而保证了参战 单位在联合作战时能够 有足够的快速、精确的时间及空间协调、配合能力。这就为实现跨军种无缝联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型预警和电子战飞机相继装备部队

全军综合数据链的引入,拓展了中国海军目标探测与指示系统的能力。由于实现了与预警机的联连,大大提高中国海军相关系统的覆盖范围。中国目前装备的空警2000型预警机,采用大型运输机为载机。以载机相同的俄罗斯A-50预警机分析,后者的航程航程接近6000公里, 在离基地1000公里的空域可持续执勤4个小时左右,工作高度为9000米,那么其对海探测的雷达视距就在400公里左右。由于其配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在具备较大的目标探测范围的同时还有较高的目标更新速率,具备更好的支持协同作战能力的潜力。在引进“外援”的同时,海军自己的探测能力也在提高,比如引入了运-8高新工程电子侦察机,可以探测更加广大地区目标,同时也提高系统和强电子战能力对手交战的能力。特别是可以配合预警机对目标进行交叉确认,提高系统探测目标的精度和可靠性。在编队系统方面增加了预警直升机,也进一步扩大了编队的目标探测 和覆盖范围。

LINK-16是现代战场的神经,在广阔的战区内成功实现了各参加单位的无缝对接,实现了近实时化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全军综合数据链使导弹艇也具备了远程打击力

在深度方面,由于组网用户的增加,让全军综合数据链端的配备开始向更小的作战单元扩散。比如中国空军的轰油-6空中加油机也开始配备数据链终端,在海军的表现就体现在022型导弹快艇上面。

022型导弹快艇的探测系统与以前的导弹快艇并没有变化,其雷达视距仍旧有限,但是武器却更换为具备超视距打击能力的鹰击-83型。这意味着中国超视距目标探测、定位系统已经配备该艇。该级艇利用数据链接收外部系统传递来的目标信息,据此完成反舰导弹的相关信息的装订。我们知道导弹快艇这样的轻型舰艇由于舰体空间、载重及供电能力问题,无法装备较大探测系统和较多的防御性武器,这样让其在较远距离上面对大中型水面舰艇处于劣势地位。解决办法就是数据链,通过高速数据链获得近实时的目标数据,一样可以支持远程反舰导弹的发射。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简化快艇的探测系统,提高了其隐身能力,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艇的作战能力。这两者也是新世纪新型导弹快艇的普遍特点。

还存在着传输距离和速度不足的问题

尽管全军综合数据链的配备,让中国海军联合网络作战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其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传输距离有限、传输速度不足,另外网络用户和通信容量不能动态调整。实际上即使是LINK-16在美国也不是万能的数据链。如美国海军根据LINK-16的缺点开发了协同交战系统(CEC),CEC具备比LINK- 16更高的通信速度和带宽。可以直接陆、海、空不同作战单元探测系统和武器系统的直接交联,增强了对目标的协同探测和识别能力,实现火控级精度的复合,跟踪,从而可以对目标更远距离和更多次数的火力打击。

解放军数据链三军互通互联得到初步解决

在新世纪着眼于现代高科技局部战争的需要。三军联合作战就成为了重中之重。空军、海军航母、神盾舰、陆军远程防空系统需要更先进的指挥控制系统来实现在更为广阔战场的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发挥最大、整体的作战能力,这也就是必须要配备全军综合数据链系统的意义。此次北海舰队黄海演习海军预警机可以顺畅的引导空军战机,也说明了解放军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的逐步成熟,数据链各军兵种之间的互通与互联问题得到了初步的解决。


对于中国海军来说,需要继续推进目标探测与指示系统的建设,同时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海外利益的增加,也要求中国海军视野能够扩展到相关地区,在这种情况下配备海洋雷达探测卫星和更加全面先进的数据链系统就成为必然,从深度上来讲,还要实现协同交战能力,力求做到编队内目标定位数据共享、武器制导数据的分布式控制与等能力,从而从整体上进一步提高中国海军的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