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赫兹波细胞理疗仪:刚晓法师印象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19:32

刚晓法师印象记

2011-03-06 20:06:58   来自: zenmenow
摄大乘论解说的评论    5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在濛濛的晨雾中,从灵隐景区西门穿过一里多路的法云弄,抵达杭州佛学院,拜见神往已久的刚晓法师。
  
  法师是国内因明界的知名专家,也有不少犀利入木的言论受到佛教界的侧目,从九华山到杭州,这几年终于安定下来,一心在佛学院育人兼著述。可惜我对因明只是略有了解,对佛教界的种种现象也无置喙的资格,今天去拜访他,一来是想了当面拜见师长的心愿,二来带着自己学佛的问题,希望能获得专业人士的点拨。
  
  是周六的七点整,踏进簇新高峨的正门,恰好一阵悠扬而宽广的钟声袅袅传来,我在空无一人的广场上整整衣冠,拍拍腿上的尘灰,拨通了法师的电话,原来他的宿舍得要从旁边的小路绕进去。从旁还在施工的小径走到建筑群的侧翼,透过玻璃窗看到法师已在二楼走廊里等我,招招手,入他房间,正酝酿着说些弟子初次拜见老师何其荣幸之类没头尾话,法师又摆摆手,问:“吃过早饭了吗?”我踌躇半秒,不打诳语,说是“没呢”,法师又果断地阻止了我的嗫嚅,说:“走,带上门,吃早饭去。”
  
  无语跟在法师身后,下到地下一层,他健步如飞,我勉强在一步之后端详他的背影。法师穿着平常的青布僧服(太虚大师所制的罗汉衫),脚穿布袜棉鞋,两个脚后跟处各破了两个小洞,后脑勺光光的,和我之前网上看的照片印象并无二致。
  
  入了空旷的食堂,大约摆了10个圆台面,却只有两桌有僧俗分桌吃着早饭,不晓得是我来早了还是晚了。我在法师指引下自己打了大半碗粥,两人在俗人那桌坐下。气场肃穆,两桌都没有任何人说话——我想这应当是律仪上所规定的吧,于是也开始专心吃粥。
  
  粥奇烫。身旁的法师三下五除二地吃光了自己饭盒里的粥,已经立起来洗饭盒去了,我颇后悔自己打了老大一碗,又是吹又是掠,唏嘘悲壮地吃着,而法师十分耐心地在我背后远处,背着手什么事情也不做,单是等我。这更让我吃得如坐针毡,最终的战果是上腭烫出一个大泡、舌面疼的火辣辣,终于可以放掉一次性碗筷,又跟在他身后无语地回到了两楼。
  
  这才看他房间,好歹是佛学院副院长的级别,却只容旋马,像两星级酒店的最普通房。房内只有一桌、一榻、一书架,另外就是一方茶海,摆着壶和几个杯子,别无长物。他邀我榻边坐,因为没有椅子。我斜签着坐下,瞥见他放在床边的书桌上电脑开着,是一幅扫描的手稿,旁边翻开本横排铅印书,文句貌似是因明类的。我于是问他最近在忙啥,他说还是在校对韩镜清老先生的手稿。我刚想问韩老是不是过世了,又自觉不妥把话咽回去了。于是大家便沉默了好几秒。
  
  一时间想不起原先想好的问题,为了打破沉默,我又问了关于佛学院的现状。他似乎略带歉意地说,按往年情况,以为报名约有100个左右,但今年报名的只六十多个,现在出家的人少了,佛学院却多,估计也就能招二三十个吧。我问,法师的入道因缘是什么?法师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又是沉默。
  
  然后我有点语义不全地介绍完自己的学佛基础,终于开始请教说:“以我的状态,接下来应当再看哪方面的书?”法师建议我多读点经。我问读经的次第,他说可以先从阿含读起。我说然后再读金刚经之类的般若部吗?他说金刚经应该最后看。接着又补充说,当然相信大多数人早读过金刚经了,不过这样的弊端就是容易搞错方向,把自己很多先入为主的错误知见参杂进去,不利后面的学习。我于是提起前几年学界有某某先生(也是我尊敬的一位老师)曾经在某次研讨会因为与另一位某某先生观点不同而起过诤论。法师说,照他的看法前一位某某先生根本是错的,漫说读通成唯识论、瑜伽大论又如何,一开始就读错了。所以可不慎之乎?(后一句潜台词是我加的。)我说,如此,那如果要学习成唯识论,该看谁的书呢?他说,就看窥基的述记便可以,述记以下都不用看。我说,可是原本又没有标点,读起来读不通,很困难啊。法师说,读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只要慢慢地看,总能读通的。
  
  刚晓法师眼镜后的目光是温厚如玉的,眼角还带着文雅的笑意,但细察却包含着力量,他的声音带着一点家乡的口音,听上去很平常也很稳重,不难懂。
  
  我又问——先自我补充说:这可能是个傻问题——大佛顶首楞严经是不是伪作?法师眼睛越发放出光芒,说,不完全是,这个肯定有一部分是印度的原本,但是翻译的人那加进去很多旁的东西,就变样了。翻译的人如果文笔太好,就容易加旁的东西,楞严经那个文笔就有文学家润色(注:楞严经据说为武则天一朝的丞相房融被流岭南后笔受。东坡云:“故大乘诸经,至楞严则委曲精尽,胜妙独出者,以房融笔受故也。”)。那么圆觉经呢,我追问。“这个我没有特意留意过,真的不好说。”还有起信论呢,我三问,心想大智如印顺法师都弯来绕去死活不肯说破,恐怕这个问题依旧得不到正面回答。法师笑了,然而不愧是刚晓法师,他说,这个可以肯定是中国人作的。——事后我又在《摄大乘论讲解》中读到他的意见,起信论中真妄互熏是错误的见解,无为法不可能熏种子。
  
  这里要插几句我平日里对法师的看法。我喜欢读他写的文章,是因为总有种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的文气贯穿始终,那种欲言又止、王顾左右的曲笔,在他是没有的。通俗地说,就是读起来畅快平生。然而浅显通畅的文笔并不意味着没有底蕴,我所深深敬仰的另一方面,便是那种基于对佛教精神深刻理解下的现代性,没有丝毫古老知识和书斋生活常给学人带来的迂腐气。我觉得,佛法本身就充满了现代性……扯远了。
  
  我问法师,自己自认为书看得不少,比旁人总多懂些佛法,可是贪嗔痴发作起来,一点都不输旁人,这该如何是好。法师说,这是正常的,我们都是凡夫,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快,以为一学习佛法就能立刻见效,这肯定是不对的。他于是问我有没有去过禅堂,说即如出家人,有些坐禅堂几十年的老师父,脾气都一个比一个古怪,可见修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习气是很难一下子转变的。立地成佛之类的说法,是为了吸引人去修行佛法,是不究竟的。你可以做到的是,比如在发脾气的时候,应该自己尽量反省“这是不对的”。
  
  谈到修行的法门,法师说,从唯识宗的角度来说,主要就是去研究学习它的经论,你天天去读,肯定自己会思考,思考的过程就是对治、修行的过程。而因明,本身就是一种修行的方法。
  
  听到此处,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本以为,学问归学问,修行归修行,总在想,自己还缺修行,书也是白看,是不是应该去坐禅什么的。这才体会到,是自己把修行理解得太狭隘,其实对于我们这样尘俗中的普通人,多读读原著经论,如理作意、正思维才是其中关键。
  
  我问,吕澂先生的书怎么样。法师说,他的书没问题,是可以看的。我问,那么印顺法师呢。他说,入门可以看,但入了门再看会看坏,所以还是少看点,比如他讲唯识,其实都是在破唯识。我说那网上法尊法师的四宗要义破得更厉害了。法师笑着说,对,不如不看。
  
  告别法师时,我问起法师主编的那本灵山海会杂志怎么停了,他无奈地说,那个是河南宜阳一个寺院办的,现在政府把灵山风景区交给了开发商,寺院也给收走了……
  
  我拿出本法师著的《摄大乘论讲解》想要请他签字留念,他说自己字写得不好,就不要签了吧。我又问,今后可再许我来拜望老师。法师有些欲言又止,他说,如果他还是在这里教书当然可以,只要课表以外,都是可见的时间。然而……
  
  我作礼而退,走回到山门前,看时间才刚过去一个钟点。此时空气中的薄雾已被清晨的阳光驱散,但脚下法云弄的石头路还有些湿滑。回味着这次请益的过程以及学问外的法师的生活,我似乎读出了一层意思,便是:
  
  诸行无常,阿赖耶识中过去种种势力均会影响到未来种子的现行,身处众缘合会、身不由己的广漠世间,行者既当随缘、也该尽力而为吧。
  
  
  (注:本文仅为个人事后追记,未经法师本人审阅,错讹杜撰理解错误处,责任我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