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店签约仪式报道:谢宏:人格与性格的不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0:11:11

  说起人格,这是一个困难的话题,更是一个凝重的话题!很长时间没有听到人们谈论这个话题,以为是不成问题的了,抑或成了禁忌敏感话题,不得而知……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人格”是非常热门的词汇,我们这批六○后正是在那种氛围之下形成了各自的人格特点。不曾想,近年出版的一本美国译著《九型人格》,有出版界朋友告知竟成了多年来少有的人文类畅销书,推荐我读一下,于是触动我心底的一些沉淀,更感有些沉重。还由于我在《谢宏真道理》栏目中多次谈到成功生养教之重心便是早期人格培养,因与流行的早教观念大相径庭,引起很多家长朋友的关切。因而觉得有必要结合起来,一并作一下回应,但愿对关切的朋友有用,也算“立存此照”。

  首先我想应该厘清什么是人格?即把人格定义清楚。为此,特意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基本上给出三层含义:①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②个人的道德品质。③个人的尊严与权利。从专业与学术角度理解三层含义,分别应该是①指心理人格,即个性人格——性格(九型人格即探讨的是此层面的人格)。②指道德人格,是特指一个人的内在道德品质,即老百姓所指一个人的良心好坏。③指社会人格,所谓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有分工,社会地位有高低,但每个人的社会人格是平等的,所谓人人生而平等,这也是民主人权思想的重要由来。我的理解,人格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核心所在。简单说,每一个人都有人格,没有人格就不能称之为人,就不是人。但每个人的人格又都是不同的,如此形成精彩的个体差异,构成有机的社会人文基础,所谓“君子和而不同”是也。

  从成功生养教角度定义人格,人格乃是个体生命对待现实生存环境的态度及其行为方式特征的综合表现,具体主要体现在思想意识,行为模式(习惯)及意志力三个方面,是成功人生的内在决定性因素,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是指人生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力量)。为什么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早期人格发生研究发现,越从小形成的人格特质越根深蒂固,通常三岁时人格雏形已经形成,七岁时就进一步成形,从“性格决定命运”的维度某种程度上就可以看出其未来的发展端倪,这不是宿命论也因为“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之故。这也是为什么贝因美一直主张“成功人生从小起步/国民素养从小培养”,主张亲子早教要以人格培养为重点并将早期人格培养作为成功生养教的核心诉求的根本理由之所在。

  观照当下国人,从来就不缺少聪明才智——智商。但为什么总是上演“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戏码?窃以为端的就是缺失现代社会所必须有的人格特质,即人格不健全甚至扭曲。一方面我们继承着传统,到处充斥泛道德化、泛人格化的评判,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敢进行道德人格的具体批判,欠缺对社会人格的充分必要理解尊重。当我们犯了错误发生事故时,总是迴避对自身道德人格的反省拷问,却没来由心安理得地把责任推给社会推给别人。或许是过于强调人际关系和谐的缘故,我们已经不敢理直气壮地直面人格,强调做人的原则和坚持做事的准则。殊不知,这又恰恰是人格养成的关键。人心自有一杆称!做人最根本的原则就是要有良知和良心,不损人利已,不损公肥私,这也是人格的道德本质之所在。而做事即是做人的体现,其根本准则就是合情合理、公平正义、遵循规律、遵守规则。而诚信则是道德的落脚点,如果失去诚信,道德就无法生成无法落地立足。道德的本质是善良,也是道德人格的本质所在。也就是为什么这是人格养成之关键的原由所在。

  本人极不赞成《九型人格》著者抽掉人格的道德本质而技术化为性格类型的心理学描述,更反对把“人格”简化成“性格”取而代之!

  此外,我认为,性格与人格类型是有文化差异性的。引伸而言,人文科学研究必须关注文化背景文化属性的差别,不能“生搬硬套”不同文化属性文化背景的理论模型,特别是具体表象性经验类的描述。进一步提得更高一点,中华要真正复兴,一定要有人文精神的复兴,但不是简单的复古,也不是简单的西化,而是必须要有符合时代和国民性的人文科学的传承创新,更要有符合时代趋势的中华新人文精神构建,而所有这一切原点在于人格构建与塑造。这也就是为什么成功生养教体系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作为核心内容的全部理由之所在!

  简单总结,做人要有良心,做事要有谱。经年以来的深刻体会,帮忙要找忙的人帮。做人没有原则或原则大不同的人不可深交,做事没准则或准则不一致的人不可托付重要事项,否则必被拖累,误事坏事。缺失诚信者,更要审慎处之。

  最后,我想特别提请有识之士要反省和拷问一下自己:我们的人格健全吗?我们的人格特质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吗?我们应该怎样共同努力培养人格健全的下一代?

  此文也写给我的46年人生以自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