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腰牛仔裤:第一课时介绍汽化和液化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51:3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第一课时介绍汽化和液化现象

由于本节内容较多,教学中将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介绍汽化和液化现象、蒸发的特点和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第二课时确定为对沸腾现象的研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本章内容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沸腾和沸点是物质的重要特征,除沸腾现象外,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沸点的概念都对学生描述能力的训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决定了本节课要注重观察、描述、分析、总结的教学特点。课程标准还要求“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沸点联系起来”;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沸腾是学生身边非常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对其特性的理解上也存在很多的错误认识。运用实验探究方法可以让学生最直接的观察并获得正确的知识方法。通过学生熟知的沸腾现象将物理知识与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进而对物理学习产生强烈的欲望。

 基于以上思考,在设计本课时,我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一点尝试:

1、创新实验,全方位研究沸腾现象

如何让学生体验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一定的温度,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处理:

①以往的教学中总是使用水这一种液体来作为实验的研究物质,无意识的强化了学生各种液体都是100℃沸腾错误概念。本课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采用不同的实验物质(水、醋、酒精)分别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的结论,学生很容易纠正以往的错误概念。

②学生在沸点和气压的关系上也总是出现错误认识, 学生很难理解同一种液体在不同气压下沸点是不同的,对高压锅的问题,学生总是觉得高压锅煮饭快,沸点比较低。对于学生学习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一个学生实验,结构类似于高压锅,可以直接演示出同一种液体在不同气压下沸点不同的现象。(装置如下图)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能够直观、真切、全面的感受到沸腾这一客观存在的现象,易于形成正确的认识。

2、对比交流,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由于上面所说的变化,我的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得到了更多的实验样本,更多的情况和可能。在实验分析和总结的过程中,学生面对多个实验图表和现象,从不同角度对沸腾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和交流。较以往教学中只有一个实验过程和几乎相同的实验图表,更能锻炼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要转变目前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是要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各种各样的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探求新知识的方法,并获得不断深造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汽化和液化一节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很多,本节课的重点是突出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通过对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过程的参与、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全过程,主动得出沸腾的特点.前面的教学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控制变量,图表分析数据的方法。本节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科学探究方法的实践。    

学生情况:(1)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有了熔化和凝固的知识和研究方法。(2)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相关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3)沸腾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学生的错误认识较多,如:①水的沸点总是100℃;②各种液体都是100℃沸腾;③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吸热而升温等。错误的前概念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干扰。

教学方式: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分组实验探究

技术准备:制作ppt课件、自制学生实验器材(见实验装置图)、学案设计(见附表)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不同液体沸点不同,沸腾需要吸热。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沸腾现象,知道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沸腾的探究实验,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并经历运用图像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进一步掌握运用数学工具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探究实验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和评估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