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理疗仪器效果好吗:财富的迁徙:哪里能让1块钱生出2块钱 甚至更多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14:50
财富的迁徙:哪里能让1块钱生出2块钱 甚至更多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1年11月25日 08:54 东方壹周    

   玩资本的二代

  采访/撰文/编辑顺妮

  想挣钱多往美国跑跑,没坏处;想看钱去欧洲;想花钱就在亚洲待着。——冯仑《野蛮生长》

  白手起家的第一代企业家,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选择了把企业交给子女,富二代被推上了舞台,从父母手中接过“家业常青”的接力棒。

  不同的生长环境,教育背景,事业起点,让富二代们正试图走出一条新的财富繁衍路。

    走捷径

  “我走了条捷径。”年纪轻轻的王薇(化名),谈起自己创富的路子,直截了当。

    怎么理解这个捷径?

  “爸爸是靠实业起家的,而我的第一桶金是靠金融投资,当然,赚的第一桶金的资本,是爸爸的,钱生钱,所以是捷径。”她有点不好意思。

  “1998年一级申购了一只基金,印象很深的是,仅在我留学回来后的那半年内,这只基金的收益就增长了10%以上。”王薇买的第一只基金,是开启国内证券投资基金时代的“开元基金”。1998年,是证券投资基金启动元年,另一只与开元基金同时获批的是“金泰基金”。

  而彼时,王薇高中毕业第二年,正准备出国留学,这笔投资,实际上更应该说是其父的手笔,只是,名义上她是投资人。

  首批买基金的投资者,就好比九十年代初炒股的。虽比不上炒股“一夜暴富”,开元基金还是仅用1年时间,就实现年净值增长率高达42%的收益,超过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和同期沪深指数涨幅。

  2001年王薇回国把这只基金卖掉后所赚收益近1倍。查阅万得(WIND)资讯,开元基金从1998年上市到2001年底,净值增长了80%以上。

    抢先机

  最早涉足股票、基金的首批投资客,狂赚收益后都在感念那个资本启动的疯狂年代。

  尝到第一笔金融投资的甜头,王薇开始把目光主要投向了股票、基金等,玩起了金融资本。她的父亲也由此坚定了“转型”念头:由实业向贸易、金融等多元化投资转向。

  王父的转型,至今仍让王薇敬佩:“他总能超前市场一步做准备。”接下来,王家更是超前抓住2005年后资产价格翻着跟头爬高的机遇。

  “2003年,家里买了块工业用地,准备建一个钢材加工厂。”王薇回忆,等两年后厂子建起来,2005年,北京进入了房地产开发建设的高峰,钢材需求旺盛得要命,厂子不赚钱都难。

  而这期间,又赶上了北京为2008年奥运会大兴场馆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王父靠一生的人脉积累,竟也分得了奥运建设的部分份额。

  这绝对是笔大生意。公开资料显示,鸟巢、水立方、新闻中心等主体建筑的钢材用量总计超过了20多万吨,至于王家的钢材加工厂,提供了多少钢材,赚了多少钱,王薇没有透露。

  但钢材市场的造富神话犹如当年的股市:一小伙,头脑灵活,想参与鸟巢建设,怎奈钢材供应竞争激烈,他另辟蹊径,负责钢材运输,仅这一项,就让他短短一年内,从穷光蛋变身为在北京买别墅的富翁,拥有了自己的运输车队和公司。

  从首笔金融投资,到赶在北京大兴奥运场馆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前投资钢材加工厂,“爸爸每一步都超前。”王薇如此点评父亲抢先机的操作案例,这种言传身教的模式,也让她迅速熟悉中国销售市场和资本市场,以及这个市场背后的人情世故。

  “其实,在新加坡学习的时候,已经学到一些实战经验,因为那边全是实战教学,课程都是在企业或工厂内进行,老师也全是从事过企业管理的生意人。”但这种异地取经,还远比不上自己父亲的影响。“毕竟国外有国外的特点,搬到国内不一定适用。”

    冲撞

  作为二代,王薇很清楚,她要走的每一步,都在父亲的计划安排内,但冲突也是随时都在。

  “记得他曾带我到非洲埃塞俄比亚考察项目,我当时担心如果项目谈成,他把我留在非洲,所以在他跟我讨论项目可行性时,我百般阻挠。”王薇笑着说,此类的事,还在去新疆考察项目时发生过。那会儿正好是王薇留学回国没多久。“现在想想,觉得自己特别不懂事,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王薇说,虽然知道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自己铺路,但还是因为想法自私,耽误了企业全国扩张和国际化的步子。

  除了生意出现的想法冲撞,“在如何做慈善上也很有分歧。他一直通过红十字捐款来做慈善,我更喜欢直接面对那些有需要的人。以前劝他不听,直到郭美美事件出来后,他才信了我。”

  眼下,婚姻问题摆在面前。“这一点,又和他们有代沟了,今年他们不断给我安排相亲。”王薇排斥相亲,她像所有80后的女孩那样,更倾向于女性经济和人格上的独立,“我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相信属于自己的那个人在未知的地方等着。”

    走出去

  稳稳当当走了这么多年,王家的财富已经达到了一个历史高点,而且跟十年前只靠实业一条腿走路的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实业资产降到了一半比例,而金融和贸易则升至50%左右,这其中,最早涉足股票、基金的首批投资客,狂赚收益后都在感念那个资本启动的疯狂年代。尝到第一笔金融投资的甜头,王薇开始把目光主要投向了股票、基金等,玩起了金融资本。王家已经拥有了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股份,与此同时,贸易上,“国际业务也在慢慢增多,去海外投资设厂也被提上了议程。”王薇说。

  “企业经历这么多年发展,也该到了走出去的时候,早年要不是我没有自私的想法,或许现在我们在海外已经有企业了。”王薇有点自责。上个月,王薇和父母参加了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部举行的海外投资移民活动,咨询海外投资的前景。

  “好多人出去是为了子女教育,顺便在海外置业投资,我们家不是这种情况,毕竟我还没孩子。眼下考虑的就是找个合适的投资时机,到海外设厂。”

  “现在我们家的生意重心还是在国内,未来会扩大北京之外的市场份额,也会走出去,但前提还是自己的发展需要。”王薇谈及海外计划,不免又将王父的生意理念提出来,“做生意不能追风,稳是前提。”

    上路

  回国磨练近10年后,王薇开始慢慢独立做决定,当然,大方向还是和父亲商量,全家决策。“只是他的影响方式是潜移默化的,而非命令式的。”作为家族企业的唯一继承人,王薇学习父亲经商的经验模式,就是一起考察、讨论、选择项目。

  “每天吃早饭的时候,是我和爸爸交流最多的时候,我们会讨论当天各自要负责的事情,吃完饭后就按照商量的结果去执行。”王薇说,父亲话少,不抽烟不喝酒,不泡温泉不打高尔夫,富人那些享乐的事,跟他都不沾边,工作之余,唯一的爱好就是看书。

  直到如今,王薇说父母节俭依旧,她自己对奢侈消费也毫不感冒,“衣服都是穿了好多年的,有时候拿出来做点小手脚,又当新衣服。”

  “富有又节俭,这就是我家一直以来的生活状态。”王薇说,父母如此低调甚至节俭的生活,让她慢慢悟出“夹着尾巴做人”这句话,是其家业常青的一大武器。

  “去年,我们收购了一个国企,竟然没有一个上访闹事的,因为爸爸给的补偿都很高,他的原则就是稳,如果生意能赚10块钱,他只肯赚4 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