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蒸汽:北大教授:奔驰宝马撑不起国民尊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27:19

美国中文网吴启明报道: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结构快速变动,人们的价值观也不再是一成不变。但在变革时期,也经常出现一些让人感到尴尬、与“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不相称的事件。这些看来琐碎、似乎不足挂齿的小事却折射出社会大问题。环球时报对此发表长篇文章,介绍北大教授孔寒冰的看法:中国崛起讲的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但决定中国能否真正崛起的制约因素在于自身,其中之一就是国民的尊严重塑,仅靠奔驰宝马撑不起国民尊严。

据中国媒体报道,河北衡水修鞋老人张德新最近在为一名妇女修鞋时,不小心将其鞋面弄脏。在协商不成后,大庭广众之下,老人给这名妇女跪了下去。然而,老人的行为并未得到原谅,最后,妇女拿走张德新30元钱扬长而去,市民纷纷谴责这名妇女的过分行为。

也是最近,38名在长春打工的农民工在乘坐一辆公交车时,遭遇到了乘客拒绝与他们同乘的尴尬局面。一名姓刘的长春市民向公交车司机提出了退票下车的要求,在遭到司机拒绝后,他先向公交车队投诉,接着又向长春一家媒体反映此事。

还有一位最近回国的朋友说,就在首都北京的饭店里面,看到某些西装笔挺、表面颇有几分风度的大款,对着服务员不时高声吆喝,服务员动作稍慢,就是一句国骂,甚至还加上一句“你找抽啊”。

衡水那名妇女、长春某些市民乘客、北京某些大款的做法实际上在很多地方都存在。这些做法在伤害别人尊严的同时,也在玷污中国国民的集体尊严。

环球时报说,自古以来,尊严一词常常与民族气节、国家的兴衰、个人的荣辱联系在一起。近期,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从各个方面谈论国民尊严。现实生活中,高楼大厦到处矗立,奔驰宝马越来越多,然而,国民却常常被外国人“轻视”或“瞧不起”,国民尊严的这种“反向”发展的现象令人心忧。因此,从重塑国民尊严角度谈中国崛起还是很有必要的。

    国民尊严的基本构成

    对一国国民来说,尊严就是一种可尊敬的地位或身份。大千世界,国家众多,而国民更是无数,他们之间的身份和地位千差万别,其尊严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甚至有很大反差。比如,领导人的尊严与平民百姓的尊严不会一样,有钱人的尊严与没钱人的尊严也不会一样。但是,既然都是国民,那么,尊严对他们必定有共同的含义。依据学者们的观点和许多国家将维护人的尊严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写入宪法的事实,尊严的基本构成是人的生存需求、人性和人格等三方面。

    人的生存需求至少包括有饭吃、有衣穿和有房住;人性是相对动物而言,即人的社会属性,通常指的是作为人应当具有的诸如慈爱、善良等正面、积极的品质;人格则是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论是哪国国民,也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他们生存、社会和精神的基本需求就是尊严。尽管这些需求内涵可能因国而异、因人而异,但在“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也就是说,任何国民都有自己相应的尊严。进一步问,“可尊敬的”又如何界定呢?由于社会角色和所起的社会作用不同,国民各种需求的底线也不一样,如上面所说的国家领导人与平民百姓,富人与穷人等等。所谓“可尊敬的”,实际就是指国民的尊严与他们的社会角色相适应。如,总统的尊严是与总统这个社会角色相适应,一个工人的尊严则与工人这个社会角色相适应。尽管各自尊严的底线不同,但是,所有国民拥有与他们自己扮演的社会角色相适应的尊严,都是“可尊敬的”。

   国家保障国民基本尊严

    国民的基本尊严应当是与生俱来的,其底线将随着自己的努力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提升。尊严的实现无疑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但从国家角度来看国民的尊严,第一,它应当创造条件并且要通过各种手段来保障国民的生存需求,使之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安居乐业。这就是要解决国民的民生问题;第二,它应当创造条件并且用各种手段来保障国民参与社会生活。国民的社会化就要求他必须在社会的大网络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挥自己的作用,进而实现人格方面的尊严。这就是要解决国民的民权问题;第三,它应当创造条件并通过各种手段保证国民的尊严与他们的社会角色之间的适应性,社会地位可以有高有低,但在权、责、利的对等方面所有国民都是一样的,谁都不能有超国民待遇。这就是要解决国民的民主问题。每个国民都有相应的尊严了,那么,由他们构成的社会一定是和谐的。有人讲,从汉字构成上看,人人都有饭吃就是“和”,而人人都可以说话就是“谐”。这话里有玩笑成分,但它不是没有道理的,可别忘了,有饭吃,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体现的正是国民的基本尊严。


    走出尊严的“误区”

    国民的尊严十分重要,拥有、维持和提升尊严可以说是国民终生的奋斗目标。但是,在如何赢得国民个人尊严问题上,有一些误区必须走出。

    首先,尊严的获得不能单靠权。表面上看,权力越大的人越就有尊严,但从社会政治发展的角度看,与权力相适应的尊严更多的是社会角色的尊严,而非个人固定不变的尊严。国民的这种尊严在拥有权力的同时还意味着承担责任,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尊严的获得绝不能以另一些国民尊严丧失为代价。封建制度与现代社会制度之间的重要区别就在于此。其次,尊严不能单凭财。财富是尊严的物质基础,但绝不等于尊严。可以带来或提升尊严的财富,从来源上说需要合法,是靠体力或智力创造出来的;从使用上看应当合情入理,而不是为了炫耀和张扬。最后,尊严不能仗势。国民的尊严要靠自己的勤劳和努力而不是靠外力来争得、来提升,比如攀高官傍大款等等。尊严的确有各种物化的表现形式,但绝不单单地体现在权力的大小、财富的多少上面。只有与承担的责任相称的权力才能带来尊严,才能获得社会的景仰;与对社会贡献相称的财富才能带来尊严,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总之,只有走出单纯靠追求权、财、势的误区,真正的尊严才能获得和提升。从结果上看,以单纯追求权势和财富来赢得尊严还有一个误区:似乎只有那些“人穷志短”的人容易失去尊严,只有那些“无权无势”的容易失去尊严。殊不知以牺牲别人尊严来维护和提升自己尊严的,才是最没有尊严的,也是最让人瞧不起的,它还会破坏国民整体的尊严。

    如何重塑国民尊严

    中国崛起讲的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但决定中国能否真正崛起的制约因素在于自身,其中之一就是国民的尊严重塑。

    重塑国民尊严,首要的是让每个国民都能体面地生存。以人为本,本质上应当是以普通的百姓为本,而不是以有权的、有钱的人为本,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用尊严来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崛起时,不能看这个国家中富裕的人有多少、有多富,生活体面的有多么体面,而取决于这个国家中穷人有多穷,生活不体面的人有多么不体面。煤老板一掷千金代表不了尊严提升,而成百上千的“窑奴”非人的遭遇却反衬着普通百姓对人的基本尊严的渴望。

    重塑国民尊严,还需要树立正确的平等观。国民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财富拥有的程度不同,但是,他们都拥有与其社会角色相应的尊严,在“拥有”这方面,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需要敬重。他们那些差异不是由于作为国民的身份有贵有贱,而是因为他们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不论扮演什么社会角色,国民都是平等的。

    到处矗立的高楼大厦,满大街跑的奔驰和宝马支撑不起值得世界尊敬的中国。只有“全体人民平等友爱”,整个中国才能在世界上赢得令人敬重的身份和地位,那时的中国才能算得上崛起。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崛起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国民尊严重塑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