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龙理疗仪型号:农民之苦 苦于丧失生活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52:58
贺雪峰
【该文章阅读量:334次】【字号:大中小】
调整乡村体制改革的方向刻不容缓,切实加强基层组织能力建设,正确的方向只能是在正确理解农村基层组织所面对的国家任务和特定乡村社会性质的基础上展开,这种展开的核心不是进行形式上的改革,而是将旧形式赋予新内容。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进程中,保持一个具有强大基础能力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对于中国现代化的顺利进行是极端重要的。
【调查细节1】 外出务工,使农村资源流出村庄,家庭生活不完整
民工潮下,乡村的隐痛与暗伤
新京报:在你们的调查中,农民外出务工对中国农村产生了哪些根本性的影响?
贺雪峰:农民外出务工有两种不同的逻辑。一种外出务工,目的是为了提升村庄生活的质量,虽然农村劳动力外出了,但劳动力赚取的资源流入村庄,村庄因此显得繁荣。另外一种外出务工的目的是积攒进城安居所需的费用,或者说是积攒逃离村庄的资本。在这种情况下面,不仅劳动力流出村庄,而且各种资源持续流出农村,村庄因此变得萧条。
新京报:大多数民工为生存付出了巨大牺牲,使留守人口的负担也加重了。
贺雪峰:家庭生活的不完整构成了当前中国民工潮下面最大的隐痛和暗伤。因为丈夫长期在外务工,妻子不得不独自忍受家庭农作物的艰辛和乏味。外出务工的确是增加了小农家庭的收入,但是,小农家庭生活内容本身被掏空了。这样的家庭收入,乃至村庄中建起的高楼,又有什么意义?离土又离乡的民工潮对于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
新京报:相当一部分进城打工的农民,梦想就是全家都进城,过上城市人的生活,而现实情况并非这样。
贺雪峰:因此,在农民事实上不可能快速转移进入城市,农民收入不可能得到迅速提高的情况下,站在农民主体立场的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重建农民的生活方式,从而为农民的生活意义提供说法;是从社会和文化方面,为农民提供福利的增进;是要建设一种“低消费、高福利”的不同于消费主义文化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要建设一种不用金钱作为生活价值主要衡量标准,却可以提高农民满意度的生活方式。
【调查细节2】 秩序重建,要以农民为本位,重建乡村生活的价值与意义
乡村文化,事关生活方式问题
新京报:那么,乡村体制改革对农村的影响又有哪些?
贺雪峰:农村基层组织能力弱化,对乡村治理秩序造成了严重冲击。当前全国农村开展的乡村体制改革,其政策目标似乎不在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的基础能力,并以此来塑造农村基层组织,而是要取消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诸如撤乡并镇、合村并组、精简机构、减少人员、取消村民小组长等改革,这样的改革可以说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新京报:乡村秩序的重建,除了村民自治外,还有赖于哪些条件?
贺雪峰:具体而言,要通过以农民为本位的新农村建设,重建乡村生活的价值与意义。首先站在农民主体的立场,因为当前农民的苦,不苦于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而苦于正在丧失生活的意义;不苦于现实的物质生活匮乏,而苦于未来生活预期的不确定;不苦于消费水平没有提高,而苦于人与人的信任正在减少;不苦于生产劳动强度太高,而苦于生活方式变化太快;不苦于经济收入没有增加,而苦于整体福利正在减少。总之,不是苦于纯粹物质的方面,而更苦于精神和社会的方面。当前的农民问题,不纯粹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更是一个文化问题,不纯粹是生产方式的问题,而更是生活方式的问题。
【调查细节3】 对策献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调整乡村体制改革方向
乡村建设,旧形式赋予新内容
新京报:通过这次调查,从宏观角度来说,你对农村问题有什么对策?
贺雪峰:第一,重建农村文化刻不容缓。梁漱溟在上世纪30年代说中国的问题是文化失调。我很同意。文化失调后怎么办?恢复是困难的,但我们至少要考虑如何承接文化失调造成的后果,从而减少因此而带来的对中国人民精神的损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文化建设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任务。
新京报:那么在具体的政策层面呢?
贺雪峰:调整乡村体制改革的方向刻不容缓,切实加强基层组织能力建设,正确的方向只能是在正确理解农村基层组织所面对的国家任务和特定乡村社会性质的基础上展开,这种展开的核心不是进行形式上的改革,而是将旧形式赋予新内容。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进程中,保持一个具有强大基础能力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对于中国现代化的顺利进行是极端重要的。
■ 调查成果
最具规模的农村田野调查成果
2006年初,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动用了近一半的力量,到湖北、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四川、陕西、浙江、江苏、吉林、福建11个重要农业大省15个村庄进行调查研究。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所有参加调研的作者均多次到调查点驻村调查,绝大多数研究人员的驻村调查时间超过100天。其中,六位作者的调查选在家乡。最终,形成了这套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6卷本的“中国村治模式实证研究丛书”。这是目前出版的最大规模农村田野调查成果。
■ 丛书书单
《村治模式:若干案例研究》     贺雪峰
《山村的彷徨:鄂西北村治模式研究》    李德瑞
《古村不古:浙西衢州古村调查》     陈辉
《积极分子治村:徽州村治模式研究》     张世勇
《农民生活及其价值世界:皖北李圩村调查》 陈柏峰 郭俊霞
《村庄发展的社会基础:一个豫东村庄的村治模式》 刘洋
《转型之痛:赣中南路东村调查》     王小军
《村将不村:鄂中村治模式研究》     陈涛
《绵延之维:湘南宗族性村落的意义世界》    杨华
《吉林枣子河村调查》 李洪君 张小莉
《走出祖荫:赣南村治模式研究》    郭亮
《川西平原的村社治理:四川罗江县井村调查》     王习明
《涧村的圈子:一个客家村庄的村治模式》吕德文
《十字路口的小河村:苏北村治模式初探》 骆建建
《复杂社会的简约治理:关中毛王村调查》    丁卫
《豫北村治模式初探:以河南安阳洹村调查为基础》    郭鹏群
来源:新京报      来源日期:2009-6-27       本站发布时间:2009-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