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天果哪里有卖香港:家长对子女要好鼓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35:21

转载一篇对高三家长有效的文章—家长对子女要好鼓励

       家长对子女要好鼓励

   下面是我与班上一位同学谈话的片断:我问“你对自己学习成绩的提高信心如何?”生答“毫无信心!”我再问“为什么?”生答“我的家长都对我毫无信心、打算放弃了,我能有信心吗?”她的回答令人深思。我在与一些家长的交谈及对本班同学的调查中了解到,本班有一半家长因看到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而对其感到失望,甚至把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因觉得家长对自己没有信心也变得对自己没有信心了,更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说在上高中以后没听到家长当面对自己讲过的表扬的话。以上情况提醒我们:子女的成长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密切关系,子女期望得到家长的鼓励。

爱迪生一生发明的项目,高达1628项。他上小学时,对许多事物都好奇,看到气球能在充满气之后飞上天,就找来一些发酵粉,动员想上天的同学来吃。不幸的是,吃了发酵粉的同学疼得在地上打滚。校长知道后,非常生气:“又是你这个捣蛋大王,我把你开除了!”爱迪生被学校开除后,他的母亲气愤地说:“你们不了解我的孩子,他非常聪明,他不是在捣乱,而是好奇。你们不懂得教育,我来亲自教育他。”母亲将孩子接回家,亲自给他上课,鼓励他搞实验。

  爱因斯坦小时候常常提出一些怪问题。如指南针为什么总是指向南方?什么是时间?什么是空间?别人以为他是个傻孩子。有一次母亲带他到郊外去游玩,别的亲友家的孩子,有的爬山,有的游泳,惟独爱因斯坦一人默默地坐在河边,凝视着湖面。这时,亲友们悄悄地走到爱因斯坦母亲的身边,不安地问道:“您的孩子为什么总是一个人对着湖面发呆?是不是神经有毛病啊?还不趁早带他去医院检查检查?”可是爱因斯坦的母亲却十分自信地对他们讲:“我的小爱因斯坦没有任何毛病,你们不了解,他不是发呆,而是在沉思。他将来一定是位了不起的大学教授。” 爱迪生的整个小学教育是在母亲的身边完成的。因为在学校里,教师完全是专制式的,并且教师不允许他提所谓愚蠢的问题。相反地,爱迪生的母亲对他很有耐心,十分亲切,乐于回答他各种各样的问题。爱迪生并没有因学习成绩的低下受到父母的指责,母亲将爱迪生领回家中,在做家务之余,边自学边教导爱迪生,成为爱迪生的家庭教师。在她的鼓励下,他如饥似渴地读书,如痴如醉地实验,逐渐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

从爱迪生的事例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发现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那就是家长对孩子热切的期望、坚定的信心和无私的帮助,将是孩子成功的重要保证。

家长的期望、鼓励正是基于对子女的信任和欣赏,鼓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夸美纽斯提出,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因为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表扬、赏识、鼓励。教师都清楚,在学校,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注意、重视、关怀和鼓励,而鼓励就是注意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对其进行强化,让学生充满自信。教师只要对学生有所尊重、信赖、希望、赏识和鼓励,学生就会乐于听从教师的教导,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家庭教育也是如此。爱迪生的事例就是最好的证明。

家长对子女运用鼓励的手段,将会产生如下效果:

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亲情关系。孩子需要有民主气氛的家庭环境,家长只要能对子女给予重视、关心、鼓励,就容易形成民主的、和谐的家庭气氛,子女就愿意对家长畅所欲言,经常与家长沟通,真正体会到家长的良苦用心,更亲其父母,信其教诲,这样既有利于子女感到学习无压抑、无顾虑,获得成长的、学习的快乐,也有利于家长成为子女的朋友、知己。

2、激发子女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一个民族的未来人才是否具有创造力,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未来的兴与衰。“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当孩子有所进步时,多加鼓励,在和谐的民主家庭气氛中,允许孩子犯错误,多给孩子一点鼓励,不要一味地斥责她,只有当她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时,困难就会被她克服,她的生命就得到了升华。自信心可使孩子不怕困难,积极尝试,奋力进取,取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子女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经常得到家长的赏识、鼓励,就能产生愉快,感受到自我成功的喜悦、满足,“我能行!”这种自信就会被不断地强化,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孔子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种自信还会进一步激发其勇于创造,乐于创造,而且能够不断地体验创造成功的快感。父母鼓励孩子实践,适时指导,这样孩子的自理能力就会在家庭民主气氛中得到提高。让其好奇心得以延续,萌生出探究情绪,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一个充满民主气氛的家庭,应该是很注重调动孩子的主动精神的。斥责孩子不多用点心思在功课上,父母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恰恰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也熄灭了孩子心中探究精神的火花。为人父母者,应当更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让孩子携着不灭的探究精神之花,更坚实地站在世界上。

3、促进子女人格的健康发展。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是子女效仿的榜样、做人的楷模。家长能够尊重、信任子女,理解、关心子女,赏识、鼓励子女,公正对待、严格要求子女,能够与子女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子女会从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受到教益,学会如何正确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学会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培养自我宽厚的性格、健全的人格……从而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健康、完善的人。家长只有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尊重其思想、行为,注意抓住一次次锻炼的机会,提高其自理能力,才会使其日益趋于独立。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因身体,心理未成熟,往往因能力上的不足,会遇到一些困难;不能完成一些事情或做得不好,这时,有些父母就开始斥责孩子“连这都不会,你看人家比你小都会。”“真是笨,我怎么会生出你这么笨的人?”殊不知,孩子就在这一声声的斥责声中信心殆尽,开始怀疑自己。民主化家庭教育尊重孩子,以孩子为本,增强孩子的信心,其实就是给孩子一个健全的人格,唯有如此,孩子才会更好地面对生命,面对社会。
  而要用好鼓励这个法宝,家长们应该多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必须学会尊重、相信孩子,倾听孩子的想法和建议,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面临的问题,这能使孩子感到自己的智能和潜力。家长不能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因为孩子是独立的。有一位领导同志曾作过这样的阐述,第一,儿童是人。儿童是人,应该平等地对待他,尊重他。第二,儿童是成长中的人,家长就应根据孩子成长发展的不同时期的特点教育他。第三,儿童是终究要成为独立生活的人,那么就应按照“独立生活”这个目标去培养他。因此,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应象朋友一样,鼓励孩子去克服困难;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能一味指责,也象朋友一样教育孩子面对错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而在现实社会中,往往有的家长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与他平等相处,相反地总想尽自己的一切去保护他,甚至替代他,这样,孩子怎么可能得到锻炼从而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呢?中学生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有“闭锁心理”和“关注异性”的心理状态,家长更要多给孩子信任,相信他已经有了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要事无巨细皆过问,不要变成‘探照灯’,否则孩子会“逃”得更远。

其次,学会理解关爱孩子,常与孩子进行沟通并讲究沟通的技巧。民主化家庭教育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理解”为第一要义。父母应当常常反省自己:“如果我是孩子,我会怎样?”也可以将孩子和自己进行同期比较,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在民主气氛中弹奏出生命的美妙乐章。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实际上也是两个生命的碰撞。许多聪明的家长就是注意了倾听(即使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也要耐着性子听),才知道了孩子一串串心里话,使沟通变得很容易。倾听,不但要努力听进去,而且要思考,注重发现孩子谈话中的闪光点。有些家长和孩子沟通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在和孩子沟通上过于急躁,常常是“恨铁不成钢”、“哪壶不开提哪壶”,总幻想着通过一两次聊天,就能和孩子成为知心朋友,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两代人之间的差异大,理解需要有一个过程。如果只有急切的心情,缺乏扎实的行动,亲子关系就有可能长期不和谐。许多家长叹息,现在的孩子学习条件这么好,干吗就不好好读书呢?其实孩子对读书缺乏兴趣和动力,他只是没有明白为什么要读书,家长为什么一定要他们考大学。这是一个非常辨证的问题,家长忽略了孩子的个性特点,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孩子认为我读书不好家长比我还着急,看来是在为家长学习。如果说家长和子女双方没有对读书的意义没有达成基本的一致认识,加上孩子由于学业负担过重对读书感到厌烦,那么孩子的学习成绩是不会有起色的。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家长对子女的理解、引导和鼓励。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青春期的孩子都有小秘密,目光开始转向同龄人,渴望互相理解;开始关注异性交往、重视异性间的友谊。现代中学生们太想展翅高翔了,不想一天到晚在父母的监视下学习、生活,他们讨厌家庭和父母,宛如风筝讨厌身上的那一根线,觉得那样很没意思。他们希望自己有完全的自由,有充足的零花钱,有充分的时间,他们最喜欢民主型的家长,希望家长当顾问不当代理人。但是,子女们的这种转变令一向对孩子呵护有加的父母们很不习惯。因此,做父母的就更应该多角度理解和关爱子女,努力消除代沟。

第三,时刻注意发现子女的闪光点、特点、进步点等,并用语言和行动对孩子给予充分的肯定。再不成熟、表现再差的子女也有自己的优点、特点。孩子都需要被认可,都有觉得自己重要的需要。喜悦、爱、赞美和欢庆,是灵魂的粮食。每个孩子天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赞赏;同样的,也都惧怕责难。心理学家兼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性情中最强烈的,是渴望受人认同。”许多心理学家以动物的训练做实验,做好事给予褒奖,做错事给予惩罚,发现褒奖的效果大大好于惩罚,动物都是如此,更何况人!一味批评是无法期待好效果的,要多讲其优点,多肯定,赞美孩子每一点点在你看来是微不足道美德和进步,对他的成长至关重要。每一个人,都能清楚仔细地回忆起自己儿时每一次所受到的那怕是点滴的赞扬和鼓励。
  第四,家长要主动学习,更新观念,并设法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有的
学生说,平时实在不愿意给父母多说什么,因为父母许多事情都不懂,与他们讲常常是对“牛”弹琴,有闲功夫还不如玩游戏呢。确实,孩子与家长沟通的最大障碍是家长不太注重学习新东西,尤其是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有的家长观念陈旧,缺乏向孩子学习的勇气;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太高,把学习好、成绩好看成孩子和自己的惟一追求。孩子来自家庭、学校的压力太大了,多面性不可能不存在。孩子的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有许多来自社会方面的刺激。现在是电脑时代,如果家长怕耽误孩子的学习就不满足孩子的要求买电脑,孩子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这方面的知识就缺乏,自信、自尊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很自然,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不满和逆反。青少年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引导者———成熟、有头脑、能明白和分析事理,在他们需要帮助时能立即伸出援助之手的人,这就对家长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们如果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仅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也会成为自己子女嫌弃的对象。

子女是父母的成果,但他绝不属于父母,子女与父母一样是这个社会上平等的成员。面对正处于成长中、可塑性很强的孩子,我们作家长的何不化抱怨为鼓励、化气愤为赏识呢?特别是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太优秀的家长,更应该注意用好鼓励的法宝,也许在您鼓励的目光中,会孕育出更杰出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