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温热常州:从“黑色经济”到绿色发展--水矿集团高端转型加速跨越观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4:01:08
http://www.gog.com.cn 11-11-25 07:12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走过“傻大黑粗”单一资源开发型企业时代,立志跨越发展的水矿集团如今正积极谋求高端调整、高端转型的华丽蜕变。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拓展多元产业,高端转型由此着笔。一个以煤炭为主,集煤化工、煤机制造、电力、建材及房地产开发、物流等为一体的多元产业格局已在水矿形成,企业由此走上绿色、环保、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面对资源型企业转型这一绕不过去的“必答题”,从“黑色经济”到绿色发展,水矿集团用实践漂亮作答。
产业转型:从“一煤独大”到多业并举
11月20日,初冬暖阳洒在水矿老鹰山煤电化一体化项目基地。基地门口,一列车队排起长龙,等候着灌装甲醇,由这里发往广东、广西、四川及省内各地。生产现场,水矿鑫晟煤化工公司副总经理陈军拿着一瓶清澈透亮的液体告诉记者:“利用多元料浆气化技术为核心的先进气化工艺,经过脱硫脱碳等流程,黑黑的煤就‘脱胎换骨’,变成这瓶高纯度精甲醇。”
昔日的乌金变成“白金”,改变的不仅仅是颜色和形态,价值也跟着翻番:一吨煤,只卖得几百元,1.5吨煤可生产1吨甲醇,而甲醇当前的售价为每吨3000元至4000元,盈利空间显而易见。从原煤到甲醇,吨煤附加值提高2800元,增加8倍,价值成倍增长。
自去年底第一批精度99.9%的高纯度甲醇出炉,水矿打造煤炭高附加产品的愿望得以实现,由传统煤炭企业转向煤化工企业迈出坚实一步。到今年底,一期工程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8.24亿元,实现税金1.11亿元。
“仅靠卖资源,难以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把资源‘吃干榨尽’,才能显现价值倍增效应。”在水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魏永柱看来,资源型企业的科学发展之路就要立足自身优势,延长产业链,多元发展。于是,下游打造煤化工,拓展电力、建材等产业,上游则大力发展煤机装备制造业。
今年3月,水矿携手中煤科工集团共同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煤机成套装备制造基地,建成之后将面向西南,剑指东南亚。恒利物流公司积极提升服务能力,全年可望实现产值6亿元。新建业建材公司在今年实现3000万块砖基础上,明年将在织金矿区新建一条新型环保砖生产线。
在煤炭主业的迅猛发展和其他多元产业的新经济增长点的带动下,水矿今年将提前实现“十年百亿”目标,昂首迈入百亿元企业行业。同时,非煤产业占比将达55 %左右,“一煤独大”局面得以打破。
循环经济:从“黑”到“绿”的实践
“凡是井下出来的都是资源,都要充分利用。”“把资源‘吃干榨尽’,才能显现出价值倍增效应。”在此思想统领下,水矿积极改变发展方式,让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以循环经济理念统领新型煤炭工业发展。
11月21日,走在老鹰山基地,蓝天下一幢幢白色的新厂房拔地而起,气化炉、空分冷箱等设施高高矗立,气势雄伟,一座花园式的现代化工厂让人很难与人们传统印象中“傻大黑粗”的传统煤炭企业联系起来。
当记者踏入老鹰山基地化工厂区,蒸汽“滋滋”声不绝于耳。煤矸石发电厂的两台发电机组,利用劣质煤和煤泥发电,提供了甲醇生产所需的蒸汽和电力。电厂的下游,则连接着一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厂,专门负责“吃掉”电厂产生的残渣废物,循环经济效应凸显。
以煤为“媒”,老鹰山基地经过3年建设,“煤—甲醇—发电—水泥”产业链条清晰可见,一个新型循环经济工业园已破壳而出。
而在这之前,瓦斯发电、粉煤灰制砖等一系列变废为宝的项目早已填补我省空白。2004年,水矿大湾煤矿建成我省第一座瓦斯发电站,成功实现低浓度瓦斯发电。随后,那罗寨、汪家寨、中岭等煤矿相继建立瓦斯发电站,到目前瓦斯综合利用率已达55%。2009年,建成我省首家全煤矸石现代化新型墙材生产企业,年消化煤矸石15万吨,每年节约排污费75万元,征地费用近百万元。
类似的“吃干榨尽”不胜枚举:加大对矿井废水的治理工作力度,矿井水100%实现回收使用;把煤泥作为发电燃料,煤矸石利用率达到100%……
按照“统筹资源开发和保护环境,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从煤矿“三废”利用,到走高碳产业低碳化发展路子,绿色发展在水矿集团蔚然成风。
煤炭主业:绿色高效环保
“高端转型并不意味着放弃主业。”企业决策层认为,煤炭生产方式的转型将大大提升生产效率,是企业发展之根本,拓展多元产业的前提。
作为有着40多年历史的老煤炭企业,水矿积极改变思维定式,打破传统生产方式,推广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实现企业“绿色”发展。多年来,对有条件的矿井投入综采、综放、综掘设备,摸索推广“锚网喷注”、“无压旋流重介选煤”等全国先进工艺,并通过治理瓦斯、建立安全监控系统等措施,着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为提高煤炭产量夯实技术和安全基础。
“结束长达几十年的炮采时代,企业综采机械化率如今已达100%,机械化采煤装备在西南地区同类型矿井中首屈一指。”水矿集团总经理倪德飞说。
“炮采时代,一个炮掘工作面要20多人,而综采只需5、6人,采煤工作面用工也减少1倍。”
“过去在井下要走3个小时才能到达采煤面,而现在采用‘猴车’运送矿工,来回只需40分钟。”
“矿工在井下只需按电钮,机械化操作取代了铁锹挖煤,劳动强度大大减轻。”
从“炮采”到“综采”,生产方式的转变带来的直接效应是产量的大幅提升:一个采煤工作面的原煤产量,从5万吨/年提升到70万吨/年,最多可为117万吨/年,提高10多倍。今年,水矿煤炭产量有望突破1200万吨,创历史新高,助力企业实现百亿元企业目标。
按照规划,“十二五”末,水矿煤炭产量将达3000万吨/年,销售收入200亿元。在工业强省背景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水矿正唱响“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继续以循环经济引领多元产业发展,努力打好跨越发展攻坚战。随着上市工作的推进,激情满怀的水矿将踏进另一个快车道,步入更高层次的发展序列。
作者:本报记者 田洋 孙晓蓉 编辑:-陈冠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