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温热理疗床的功能:【功德宝山神咒】念此咒一遍。其罪皆得消灭不入地狱。命终决定往生西方世界。得见阿弥陀佛上品上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5:08:23
[普劝称赞圣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功德宝山神咒】 念此咒一遍。其罪皆得消灭不入地狱。

【功德宝山神咒】


功德宝山神咒 mp3下载 1.功德宝山神咒(博山正觉寺释仁达法师率众念诵) 2.功德宝山神咒(清心十小咒之三 黄慧音) 3.功德宝山神咒(琉璃海专辑) 查看专辑 4.功德宝山神咒(果滨居士 教念)


功德宝山神咒
南无佛驮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
唵。悉帝护噜噜。悉都噜。只利波。吉利婆。悉达哩。布噜哩。娑缚诃。



在“大藏经”[诸宗部]中《密咒圆因往生集》(1卷)讲到功德宝山神咒,原文:“大集经云。若人诵此咒一遍。如礼大佛名经四万五千四百遍。又如转大藏经六十万五千四百遍。造罪过十刹土。入阿鼻大地狱。受罪劫尽更生。念此咒一遍。其罪皆得消灭不入地狱。命终决定往生西方世界。得见阿弥陀佛上品上生。

诵此咒一遍,如,礼大佛、名经,四万五千四百遍,所造众业,纵愈世界微尘数,应堕阿鼻地狱者,虔持此咒、临终亦能往生西方,其功效之大可知矣。重要功德在于诚心持唸可以消除罪业、不堕地狱,往生西方极乐淨土。持诵此咒可让三德具足,种下成佛的种子,培养福德智慧。法性之山,功德圆具,无罪无业,临命终时得见阿弥陀佛,上品上生。功德由心性而来。众生原本具足三种圆满功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是自性所具的清淨佛性,横遍十方、竖穷三世;般若德不着一切相,如如不动;解脱德让一切自在无碍。
神咒原文
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
唵。悉帝护噜噜。悉都噜。只利波。吉利婆。
悉达哩。布噜哩。娑嚩诃

功德宝山神咒注音
nā mó fó tuó yě。nā mó dá mó yě,nā mó sēng qié yě。
ōng。xī dì hù lǔ lǔ。xī dū lǔ。zhǐ lì bō。jí lì pó。
xī dá lǐ。bù lǔ lǐ。suō pó hē。
发音注解
噜:古读(lǔ鲁),今读(lū撸)。
都:此处读(dū督)。
娑嚩诃:“嚩”读(pó婆)。有的书也写作“娑婆诃”。在《佛学大辞典》中:“嚩,又作婆”。婆、嚩、缚、皤,四字互相通用。娑婆诃,也译作“莎缚诃”、“娑嚩诃”、“馺皤诃”。
【功德宝山陀罗尼
--果滨 梵音编校--

即早课十小咒之一。(笔者推荐《密咒圆因往生集》《佛说无量寿佛化身大忿迅俱摩罗金刚念诵瑜伽仪轨法》译本较完整、可靠,本讲义则采用综合整理的译本)
综合整理的译本

相关资料:
A《普通真言藏》页41名为《大集经破地狱真言》
试还原其梵文罗马拚音如下:

B唐代智升撰的《集诸经礼忏仪·卷上》载此咒出自《大集经》。

今经电脑再三检索,《大藏经》中无此咒语之任何记载与出处。内容全文是:此咒出《大集经》。诵一遍当诵十二部经一遍。又当礼万五千佛名四十万八千五百遍。又持咒人身上如大地微尘。如是等罪普皆消灭。─唐·智升撰《集诸经礼忏仪·卷上》。《大正藏》第四十七册页458中。
南无佛陀耶·胡嚧嚧·悉度嚧·遮赋婆·讫利波·悉檀尼·步嚧尼·娑婆诃·

C宋代智广、慧真编集,由金刚幢所译的《密咒圆因往生集》中载:《大集经》云:若人诵此咒一遍。如礼《大佛名经》四万五千四百遍。又如转《大藏经》六十万五千四百遍。造罪过十剎土。入阿鼻大地狱。受罪劫尽更生。念此咒一遍。其罪皆得消灭不入地狱。命终决定往生西方世界。得见阿弥陀佛上品上生。─《大正藏》第四十六册页1009下。
捺么莫[口*捺](引)也·捺么[口*捺][口*冷]麻(二合引)也·捺么珊遏(引)也·西宁乎噜噜·西[宁*各](切身)噜·吉勒钵(二合)吉勒钵(二合)·西[口*捺][口*冷]·布噜[口*冷]·莎(引)诃(引)·

D《佛说无量寿佛化身大忿迅俱摩罗金刚念诵瑜伽仪轨法》中的【作礼真言】载:行者次应礼,一切诸圣众。密言一礼拜,所集礼智聚。如转一切经,除疑心决定。作礼真言曰。《大正藏》第二十一册页130中。
曩谟(引)没驮野(一)曩莫达摩野(二)曩莫僧伽野(三)户噜户噜(四)悉度噜(五)只哩婆吉哩婆(六)怛尸悉怛尼部(七)步噜尼(八)娑[口*缚](二合)贺(引)

综合上述经典的咒语记载,完整版应该为:


功德宝山神咒功德
慈云寺---会本法师

  念此咒之功德,犹如堆积宝贝如同高山一般,我们学佛就是希望能圆满一切功德,何谓功德?一般做了很多善事,修了很多法门,如礼佛、诵经、持咒等,这都是功德吗?当然也算是,但真正功德是什么?根据六祖慧能大师云:真正由内心所产生的功德是在法身,而非外在的修福报。
  看到人家做功德修福报时,我们会祝福功德无量,事实上,这算是植福,但只有大福报也成不了佛,因为福慧要双修。现在的人很有福报,却少于继续修福,目前之福乃过去所培植,这辈子享尽了,将来还是受苦。
  目前的出家人和在家人都很少在修福,认为自己福报很大,可福报应不断地培养,佛陀说福是不嫌多的,在成佛后仍继续修福,成佛后曾由四大天王来供养,每位用一个钵盛着天厨妙供来供养世尊,其实可以不必外出托钵的,但为了让众生种福田,所以佛陀亲自带队去托钵,这也是一种修行法门,可修福又可让众生种福田,福慧双修两具足。
  六祖慧能大师说,功德是由心性所产生,见自己本性曰功、自性能存平等心曰德,即能明心见性就是功,对待众生平等就是德。因此必须认真修行,努力达到明心见性,平等看待一切众生,如此才有功德。六祖大师再进一步解释,念念之中无执着是功,时时看自己的本性真实妙用是德,意即我们自己时时刻刻不去执着就是功,能显示出真实的妙用是德,对别人起恭敬心是功,外相所做的一切合乎道理是德。
  内心恆常对别人存着恭敬谦虚,不违背真理行事,便是功德。六祖曰:要恭敬他人、要反省自己,对别人生恭敬心而且很谦虚,是对治众生贡高我慢心,六祖认为此即是功,外面所做一切合乎道理是为德。这点要特别小心,在佛门做功德修福报很容易,要造过失也很快,因所做所为要合乎道理,并非自己高兴就可以,佛教徒的行为举止如何不影响他人?喜爱诵经却吵到别人,让人起烦恼,这还能是真功德吗?有道是: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干扰到他人是有损阴德,造了过失啊,而非真修行。
  慧能大师所解的功德,是相当生活化的,与人共事要随众,不可标新立异,佛法是圆融的,是为了利益众生的,如无法积极的利益一切众生,至少也不应该伤害恼怒众生。
  佛陀当时的制度,除了个人的「戒」之外,还有团体的「律」,在团体生活中,比方说在讲堂内听经,就无个人自由,何谓个人自由?就好比我在台上讲经,而你却将脚放在桌上,这是不可以的,因为有碍观瞻,也影响到其他人听经的权利;或者恣意随处走动,到处与人攀谈聊天,这种种行为都损害到其他人,让人起反感,不合乎道理就是无德,这么一来「功」就保不住了,消损福报,一失去觉察,便成了反效果,所以应当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寺院的早晚课,除了特殊情况外,比如说生病等,否则不得任意不上殿,不能藉口说不参加早晚课。自个儿礼佛,这样总可以了吧?不行,自己想要用功,须利用课诵完閒暇时才去拜,须遵守僧团共同的作息,不得影响常住公事,只能私底下找时间用功。团体中安排的大殿功课是公家的,自己的部份是私人的,不应当用公家时间在房间自己拜,这在佛陀时代是违反了团体的律制。
  寺院为何吃饭要打板?为什么有个共同的生活作息?除非特殊情况,不然都得按照规矩来用餐。为什么要起板集众做早课?这都是团体生活的一种号令,有个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矩,抛下个人的我执我慢,顺应大众,一方面能避免个人懈怠懒惰,也让整个僧团和合有秩序,这亦是修行的一部分。
  佛教徒处于世俗生活中,在公司上班也不该标榜自己,不要为了突显自我而伤害他人,而要展现身为佛弟子的风范,让同事知道佛教徒很合群很祥和,这即是「德」。不可违反法纪规则,常怀检讨反省的心,恭敬他人随喜他人,此为「功德」。
  真正的功德是自己随时随地,不忘却本然清净的自性,即是六祖说的时刻不起分别心。讲到功德的确不简单,所以本咒称作「功德宝山」,要将功德堆积的如同宝山一般,换句话说,要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来庄严清淨法身,那么就该持诵此咒,有了清淨功德来严饰法身,报身也就光明照耀,恍若一座亮闪闪的金山。今生的果报身如何,好不好看,庄不庄严,与法身有直接关係,法身庄严,报身也就一定庄严。
  今世的所有果报大多都是前生而来,端看你前世造了多少善恶业,这是有直接的相关连,欲要果报体如同金山一般的照耀光明,就应该当下努力培养福德智慧,法身是要用功德来庄严,是故此咒即在于庄严法身,而报身也将随之庄严,如同宝山一般,亦相应于六祖慧能大师的解释:功德由心性而来。
  欲庄严法身,需无量功德,培养善因缘,不要为了显示自己的特殊性,自己的与众不同,做些害人害己的事,须知功德乃由心性中得,藉着昇华自己的心灵,功德自然自心内证,这是六祖所说的道理。
  《圆因往生集》裡提到,念诵此咒一遍,等于礼拜四万五千四百遍的《大佛名经》,这部经典中都是殊胜的佛号,天天持诵此咒,也等于读了大藏经六十万五千四百遍,所以此咒功德犹如宝山那样高大,不可思议。
  另外还提到,如果所造之罪业,超过十个世界,如恆河尘沙般那么多,到临终之际,本该堕落至阿鼻地狱的,因着行人虔诚的持诵此咒,临命终时绝对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必定会来接引你的,可见此咒的功德多么广大,因此称作《功德宝山神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