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墙壁开关插座线槽:【英诗欣赏】欣赏“英”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4:20:30

欣赏英诗,需要读懂原文。坊间虽然有大量的汉译英诗供感兴趣但不懂英文,或虽懂英文但还欣赏不了原文英诗的读者阅读欣赏,但是,通过汉译的欣赏只能围绕着译者提供的原文的大意进行,欣赏的基本是原作的意思和译者的文笔。因此,对汉译英诗的欣赏只能停留在原作大意这个层面,而对文笔的欣赏则完全处在欣赏汉语诗作的层面上。

 

从实际上讲,即便原文不是一首诗都不影响读者在这两个层面上的欣赏,只要译文是诗就可以了,因为读者实际上只被提供了汉诗,而且绝大多数汉译英诗选是不附原文的。

 

从语言学及诗的语言角度讲,阅读汉译无法欣赏英诗。下边选取八位汉译高手翻译的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最后一行诗句(注)。在不知原文的情况下,读者如何品赏雪莱的诗?自然是凭借读到的译本的文笔及注释讲解来品赏了。而就语言来说,除了意思外,很难根据这八种翻译欣赏英文原诗的诗句。

 

  (1)郭沫若译:严冬如来时,哦,西风哟,/ 阳春宁尚迢遥?

  (2)丰华瞻译:哦,西风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3)查良铮译:要是冬天 / 已经来了,西风呵,春日怎能遥远?

  (4)卞之琳译:风啊,你看,/ 冬天要来了,春天难道会太远?

  (5)王佐良译:啊,西风,/ 如果冬天已到,难道春天还用久等?

  (6)周永启译:啊,风,/ 既然严冬已到,阳春岂不将来临?

  (7)江  枫译:哦,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8)傅正明译:啊,西风卷,/ 若寒冬来临,春天岂会遥远?

 

若只想在这个层面上欣赏英诗,阅读汉译英诗也会有一定的帮助,还可以搜寻多家译本,欣赏不同译者的文笔及风格。这个层面的读者往往在了解原文内容的同时,会偏爱自己比较欣赏的译者。尽管读者自己难以察觉,以为自己在欣赏英诗语言,但这一事实本身即显示英诗汉译的读者实际欣赏的是汉译。

 

有的时候,汉译会扭曲原意。比如所引雪莱的诗句,这是雪莱写于深秋的诗句。整首诗与冬天和春天毫无牵连,可诗人在写了五大段关于秋,关于西风,关于风中那片落叶之后,突然在最后一句里提到冬天和春天。为什么?在这里,诗人只是讲一个道理,一个自然现象,一种期待。而绝非真的说冬天来了,或者冬天要来了。所以,上述(3)、(4)、(5)、(6)的翻译不仅与原文句意不符,也与诗人原意不符。

 

诗与其他文体的一个区别在于,诗的单位信息量巨大,是其他文体无法比拟的。单位信息量大意味着,诗中的每一个字,至少主要的字词是多义的,或意义含量大。即便一个字本身意义单纯,但通过其发音联想,其与前后文或上下文的关系所产生的联动,亦会令词义及语意丰富起来。而这些在译文中很难实现,即便硬性搭配,也绝不会还原原文的引证、暗喻、双关等修辞手段带来的效果,更不用说词语中隐含的文化(包括宗教、典故等)背景及意义。

 

而若想在这个层面上欣赏英诗,便需要读原诗。读原诗不仅仅可以欣赏,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灵感,获得诗的创作启发。上世纪初不少大诗人的新诗都是受到外国诗影响后的产物。不要被外国语言吓倒,书面语言是最容易学会的一种语言形式。我们国家很多搞英语翻译的人最初都是从书面英语开始的。

 

读英文原诗宜从小诗读起,从自己喜爱的小诗读起。英文诗中有许多短小简洁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语言简洁清新,而且富于生活气息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要读附有注释的英文原诗,对初次接触英文的读者来说,带有单词注释的更好。但最好不要读附有中文翻译的英诗,那会影响,甚至束缚自己的思维和想像。

 

现将前文引用的雪莱的《西风颂》诗句放过来,做点注释,可以与前边引用的译文做对比参考。建议不要尝试自己做中文翻译,看懂即可。

 

O Wind /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注释:

1.       O:哦,噢,喔

2.       Wind = wind:风(属于日耳曼语族的英文,当时名词需要大写首字母,现代德文依然保留这个习惯。这里指诗人前边提到的“西风”。)

3.       If = if:如果,假如,假若,倘若,假使

4.       Winter = winter:冬,冬天,冬季,冬日(参见注释2)

5.       comes = come:来

6.       can:会

7.       be:是

8.       far:远,遥远

9.       behind:在后边。(注意原文“far behind”的方位概念与汉语“遥远”的方位概念的关系差别。在汉语里,提到春天不远时,想像中,是往前看,前边是春天。春天是个未来状态。而在英文里,逻辑上,春天是跟在冬天后边而来的。所以,尽管也是未来,却不是在前边,而是在后边,是随之而来。前边走远的是冬天。所以,在中文里,春天是迎面而来,在英文里,春天是接踵而至。这既是文化差异,也是逻辑差别。中文强调模糊的意境,英文重视清晰的顺序关系,亦即逻辑关系。这一点以后还会提到。)

 

=== 

注:译文取自网上,只在多个来源中做了交叉对照,未与译著原文对照。如有出入,请博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