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门诊转让信息:我们将怀着历史意识与历史智慧,走向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12:59

我们将怀着怎样的历史意识与历史智慧走向历史?

——写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03.9-2004.7学期《科学编史学教程》开课之先

袁江洋

科学史是一个具有高度开放性的学术地带,除职业科学史家外,科学家、科学哲学家、科学社会学家、SSK学者、科学人类学者、以及形形色色的社会建构论与文化建构论者乃至于后现代思想者,均不同角度或多或少地参与了科学史的撰写。职业科学史家,与其他各种类型的科学史撰写者一样,共同生活于、工作于这片开放而多变的学术时空——我称之为“科学史向度空间”——之中。

在这片多维向度空间里,今天的职业科学史家已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他们原先所拥有的某种话语优势:今天,历史向度的科学史家,再也不能象1960年代在柯瓦雷科学思想史旗帜下聚集起来的第一代职业科学史家那样,仅仅从他们自己的角度将其他类型的科学史研究斥之为“非历史的”或“反历史的”。SSK学派以及其他类型的建构论或后现代科学论自1970年代以来已然全面崛起,与此同时,SSK学者以及有后现代思想倾向的学者也逐渐渗入由萨顿等人所开创、所留下的科学史职业体制之内。从一开始,夏平这样的SSK学者-科学史家就尝试从内部、从根本上“修正”科学史的学科性质、边界乃至于编史进路。相反,历史向度的职业科学史家却一直处于某种“缄默”状态,甚至可说是,处于某种“失语”状态。事实上,历史学家并不象哲学家那样有着极其坚定的预想或预设,他们随时准备修改自己的历史预想。因此,他们一旦进入具体的历史研究,便对不无惟理性主义特征的先验哲学“说教”产生一种下意识的反感,因此,在SSK学者与科学哲学家就科学合理性、亚决定论(Underdetermination)、以及科学史个案(如空气泵)等问题展开争论时,许多科学史家“默默地”站在了SSK学者的一边,尽管他们从内心里也很可能并不真正认同SSK式的历史解释。这也正是SSK学者能够向科学史而非科学哲学职业组织大量渗透的原因。

造成上述的科学史家“失语”现象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是:科学史家对史学理论的漠视以及由此而来的“短视”,是一个重要原因。对于许多一线历史家来说,他们并没有充分意识到他们有必要放下手中的活,停一停,作有深度的历史反思。“少谈点主义、多做点实事”至今仍被许多科学史家奉为“金科玉律”。然而,要想在一个高度开放的学术空间取得生存与发展,我们就必须学会与其他类型的科学史撰写者进行对话,必须具备这种对话能力;只有在实现高度的思想互动的前提下,我们才有可能实现思想上的飞跃与创新,才有可能真正促使科学史事业成为具有一定自主性的学术事业。事实上,科学史这门学科,在其诞生之初,就曾极大地受惠于哲学、哲学史以及其他学术;正是通过在历史的思想与哲学的、社会学的以及其他类型的人类思想之间实现强有力的互动,科学史才开始在英、美等国完成其建制化历程而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为此,我们必须理解,做科学史,需要几乎是无穷大的背景学术信息。

那么,目前我们是如何教导我们的学生从事科学史研究的?许多一线历史家所看重的方式是通过“范例”(exemplar)来培养学生。通“范例”教学本来是一种极富于启发力的教学形式,但是,在我们中国,尤其是在那种“师傅带徒弟”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所要学习的“范例”主要来自“师傅”本人,而许多其他来源的“范例”则被禁止通行。这无疑不利于学术的发展。

“如何理解科学史?对此,我们的第一个回答是: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共同的答案。我们必须预期各种答案之间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取决于被询问者属于何种思想学派。因此,一个年轻学者应该熟悉我们科学史领域中所有主要的思想学派,并找到一个与他或她最一致的学派。”美国科学史家霍尔顿曾如是教诲说,“我要我的学生们牢牢记住,重要的是,他们要听从他们的热情与浓烈的兴趣的引导,至于他们从科学史的哪个领域的哪个事件开始却是无关紧要的。最终,他们会积累起对许多似乎是孤立的事件的深入理解,并且除此之外他们将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诚然如此,一个学者,无论他多少勤奋,他一辈子也只可能工作于一定的学术疆域之内,甚至,他只是在他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里劳作,但他不应该只了解他劳作于其中那片小世界,而对这小世界之外的大世界一无所知,更不应该对他自己所正在从事的工作以及他正为之奋斗的事业的价值与意义茫然不知。

许多年以前,一位在海外求学的年轻的中国学子曾以这样一个问题引出了他的博士论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喜爱悲剧?”最后,他回答说:“悲剧往往是以疑问和探求告终。悲剧承认神秘事物的存在。我们如果把它进行严格的逻辑分析,就会发现它充满了矛盾。它始终渗透着深刻的命运感,然而从不畏缩和颓丧;它赞扬艰苦的努力和英勇的反抗。它恰恰是在描绘人的渺小无力的同时,表现人的伟大和崇高。悲剧毫无疑问带有悲观和忧郁的色彩,然而它又以深刻的真理、壮丽的诗情和英雄的格调使我们深受鼓舞。它从刺丛之中为我们摘取美丽的玫瑰。”

在此,我要敦请将要进入科学史领域的年轻学子思索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做(do)科学史?而对于那些准备以科学史为职业的学子来说,则需要思索:我们为什么喜爱历史?我们将怀着怎样的历史意识与历史智慧走向历史?

 

 

附录: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

《科学编史学教程》:科学史学史、科学编史进路研究、科学史元问题研究

 

课程性质: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硕士生及博士生课程(进所前已接受科学史专业训练的博士生可免修,其他不愿意出席课程者在得到其导师同意及所学位委员会认同后亦然)。

 

授课对象: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在读一、二年级硕士生及部分博士生;

所外科学史、科学哲学专业研究生如申请听课,需到我所有关部门办理听课证并按规定缴纳资料费及学费;联系人:张宏礼;联系电话:64072055。

 

教学目的:

本教程旨在为科学史专业硕士生及博士生提供科学编史学方面的基本训练,以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科学史的历史、主要领域、进路、学术思想与学术批判方法,并促使学生思考科学史元问题;在更深的意义上,通过本教程的教、学实践,促使学生自我启迪,怀着高度敏感的历史意识与历史智慧,走向历史实践。

 

主要内容:

       1.科学史学史

2.科学史元问题研究,或,科学史哲学(关于科学史的哲学反思)

       3.科学编史方法研究及相关学术批评

 

       本教程将按上述三分法设置授课进程。

 

授课形式:

       全部教程共分20讲,每讲三小时。

       学生在课堂下进行外文文献阅读,课堂上提供1小时由学生主讲其读书报告并作评点、探讨。其余时间用于课堂讲授。(Lecture + Seminar)

 

分类文献

 

学习科学编史学,除需要了解各类科学史著作外,还需要在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历史(年鉴学派),历史哲学,哲学(分析方法),人类学方面进行必要的知识贮备。以下是分类文献:

1     科学编史学性质的文献

据Cambridge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博士研究方案,迄今为止,欧洲出版的、由职业科学史家撰写的、以‘科学编史学’为主题的专著,仅Kragh, 1987一部。此外,Debus出有一部关于科学史学史的短论文集,K. Gavroglu等人也编有一部论文集。

据我所知,(科学)哲学家、科学社会学家或SSK学者以及人类学学者均关注科学史理论研究,并出版了一些著作。此外,日本人也写有有关著作。

现按时间顺序将上述诸著作列出:

(1) J. Agassi, Towards an Historiography of Science (s’Gravenhage, 1963);

(2) M.A. Finochiaro, History of Science as Explanation, (Detroit, 1973);

(3) 村上陽一郎,科学史的哲学(东京,1983)

(4) A.G. Debus, Science and history: A chemist‘s appraisal (Coimbra, 1984);

(5) H. Kragh,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iography of science (Cambridge, 1987); (*****)

(6) D.P. Chattopadhyaya, Anthropology and historiography of science (Athens, 1990);

(7) J. Margolis, The flux of history and the flux of science (Berkeley, Los Angeles, London, 1993);

(8) K. Gavroglu, J. Christianidis, & E. Nicolaidis (Eds.) Trends in the historiography of science (Dordrecht, London, 1994); (****)

(9) T. Söderqvist (ed.), The historiography of contempor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msterdam, 1997);

(10) J. Golinski, Making Natural Knowledge: Constructivism and the history of science (Cambridge, 1998).(****)

 

此外,尚有许多值得阅读的论文。在此,以‘当代科学史家的反思’为题标志这些论文。

主要人物有:C. Rosenberg; Pyenson; Hakfoort等。

主要刊物有:英国History of Science杂志,Isis,等。

如:

C.Rosenberg, Isis at seventy-five, Isis, Vol.78, 1987, pp.515-517.

C.Rosenberg, Woods or Trees? Ideas and Actors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sis, Vol.79, 1988, pp.565-570: p.565.

L. Pyenson, What Is the Good of History of Science?  History of Science, Vol. 27, 1989, pp.354-389.

P. Forman, Independence, Not Transcendence, for the Historian of Science, Isis, Vol. 82, 1991, pp.71-86.

C. Hakfoort, The Missing Syntheses in the Historiography of Science, History of Science, Vol. 29, 1991, pp.353-389.

 

2     科学史家的著作与思想,主要人物有:

·萨顿(G. Sarton):Isis上的论文;著作;

·柯瓦雷(A. Koyre):原作多以法文版出现;《伽利略研究》,《牛顿研究》,所图书馆有5种柯瓦雷著作,其中之一为:《从封闭的世界(cosmo)到无限的宇宙(universe)》);(*****)

·思想史学派的著作:A. R. Hall, I. B. Cohen等;

·PDR学派(从职业科学史家阵营内部与科学思想史学派相对)的著作: W. Pagel:所图书馆有一种;A. G. Debus:《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与自然》,《The Chemical Philosophy, (化学论哲学)》,《Paracelsus(帕拉塞尔苏斯)》;P. Rattansi;

·默顿(K. R. Merton):《17世纪英国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社会学》1970英文版;(******)

·默顿学派(默顿的同事及学生:Ben-David《科学家的社会角色》; J. Cole & S. Cole, 1973,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Science,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朱克曼《科学界的精英》;T. F. Gieryn:1988, Distancing Science from Religion in Seventeen-Century England, Isis, Vol. 79: pp. 582-593.)的著作;

·Collins,建构主义学派的著作;小Cole对建构主义学派的批判(S. Cole, 1995, Making Science: Between Nature and Societ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李约瑟,Sivin;

·一本重要的论文集:《科学史指南》:R. C. Olby, G. N. Cantor, J. R. R. Christie, & M. J. S. Hodge, 1990, Companion to the History of Mordern Science, London and New York: Poutledge.(*****)

·Poutledge出版社还出有《科学哲学指南》、《科学社会学指南》。

·历史学家撰写的科学史著作(******):巴特菲尔德(H. Butterfield)《近代科学的起源》,《科学史文集》。

 

3     科学哲学文献:略。

主要关注:

库恩(T. Kuhn),《科学革命的结构》(******)

波普

劳丹(L. Laudan)

其他

 

4     历史哲学、哲学史及其它领域文献:

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

李凯尔特《自然科学与文化科学》;

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

《历史哲学译文集》;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

其他

 

5     历史学:主要关注史论方面。

法国:年鉴学派的两位奠基者费弗尔(L. Febvre, 1878-1956)与布洛赫(M. Bloch, 1886-1944)《The Historians’ Craft, 历史学家的技艺》(****)、第二代领袖布罗代尔;

美国:鲁滨逊《新史学》;

英国:巴特菲尔德《历史的辉格诠释》(*****)

其他

 

6     中文读物

[1]   刘兵       《克雷奥眼中的科学:科学编史学初论》。

[2]   袁江洋    《科学史的向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3]   吴国盛编,孙永平、刘兵等译,《科学思想史指南》,四川人民出版社。

[4] 其他论文

结束语:我们喜爱自由的思想;我们追求思想之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