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偶过世再婚:马红漫:统计数据失真曝光的是行政部门“政绩”(南方都市报 2010-3-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3:15:12

马红漫专栏:统计数据失真曝光的是行政部门“政绩”

类别:时事评论 作者:马红漫 原创 浏览量:177  发布时间:2010-03-09 手机看新闻编辑此文
版次:AA32 版名:个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全国订报  

    ■经济人之马红漫专栏

    统计数据屡屡失真的现象已让数据失去了现实指导意义。对此,民建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少阶建议,应建立统计问责制,对“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造假行为依法严惩。

    近年来,民众关注经济现象的意识逐步提高,统计数据则是各界评判政策绩效和预测未来指向的重要指标。但遗憾的是,官方统计数据失真现象频出,令其公信力大打折扣。这其中,既有统计技术滞后的客观原因,也有部分官员出于粉饰政绩等主观考虑使然。但从根本而言,统计数据承担的社会责任超重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唯有行政考核体制变革才能够让数据说实话。

    其实,面对外界质疑,统计部门也开始对数据失真问题做出了检讨。近期,一则统计结论触痛了大众敏感的神经。在许多百姓在为房价高企而叫苦不迭之时,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却显示,2009年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较上一年同比上涨仅为1.5%。很显然,区区1.5%的涨幅与百姓的切身感受相去甚远,以至于坊间惊呼“数据的小数点错位了”!更为关键的是,这一统计结论显然与去年底以来一系列调控楼市的重拳相悖,统计数据的严肃性受到拷问。

    对此,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近日表示,现行房价数据统计方式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掩盖了房价的差异性、波动性。马建堂局长透露数据样本“主要是依靠房地产企业填报”。让房价的实际控制者填报统计原始数据,这一环节显然有悖统计工作公平与客观的要求。如若统计部门在工作中受到民众的及时监督,且设立相关制度要求具体负责人承担数据失实的责任,那么或许荒唐房价增幅结论也不会面世了。与之类似的还有我国以国企为主的职工工资统计方法严重滞后等现象。对于这些因技术层面因素导致的统计误差,相关部门表现出将要积极改进的态度。国家统计局已在去年表示,将会把私营单位平均工资纳入统计口径,以提高相关统计的科学性。

    问题的关键在于,房地产数据发生严重偏差仅是目前统计工作问题的表现之一,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那些涉及官员切身利益的统计领域也得到及时厘清,这恐怕已不是凭借统计部门一己之力就能够完成的。从“被增长”的工资收入,到被“降低”的房价涨幅,统计数据被质疑看似“跨界”,但实际上却始终未能超脱于地方政绩考核的痼疾。毋庸置疑,长期以来地方官员最为关注的统计数据非GDP莫属。时至今日,虽然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模式数易其稿,但却鲜见实质性突破。尤其在前期国家“保8”等现实目标指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均难以逃脱GDP的具化刚性要求,上报数据难免有浮夸的成分在内。王少阶委员称,2009年中国GDP增幅8.7%,但地方GDP总量相加远高于此。这种现象至少2004年以来几乎年年如此。可以说,产生该现象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地方政府盲目追求政绩的冲动。

    近些年来,虽然高层开始逐步调整“唯GDP论”的考核机制,在政绩考核中引入一些民生指标,房价、居民收入等新数据因此“风光”起来,但这些民生数据最终同样沦为了与GDP一样的命运。或许这才是真正值得当政者认真思考的问题:究竟如何去考核地方政绩才能够奏效,是继续引入新的指标,但需容忍指标数据的继续失真;还是进行更深层次的体制变革,最终摆脱对于统计数据本身的过度依赖?显然问题的答案在后者,单靠统计部门内部的修正和改进,并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地方行政利益诉求的干扰。

    解决的思路其实并不难,其一,把所有的数据都公开,不仅最终统计结论还包括原始数据,不仅包括备受争议的统计局数据,还应该包括诸如四万亿投资资金使用的细节数据,“创造条件”让公众透过公开数据去“监督政府”,倒逼数据回归真实;其二,调控部门要放弃对量化数据考核官员的追求,直白地说,如果中国经济结构能够真正优化、居民收入能够真正提升、老百姓真正能住上自己的房子,那么公众是否还有兴趣关注GDP的高低、房价的涨跌,还有收入的“被增长”呢?

    可见,统计数据永远只能是行政部门执政业绩的写照,而绝不是相反。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

http://gcontent.nddaily.com/a/19/a19acd7d2689207f/Blog/b64/5a1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