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疱疹平时有症状么:"股神”巴菲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9:07:16
股神”巴菲特
宗 何
共1页 [1]
字号:【大中小】
100美元起家,30年后为自己缔造了一个230亿美元的庞大工业王国,2001年底净资产增长到1620亿美元。在2006年《福布斯》世界富豪排行榜上,他以440亿美元的身价排名第二。这就是闻名世界的投资大王—沃伦·巴菲特。
少年立志
沃伦·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父亲霍华德·巴菲特是当地的证券经纪人和共和党议员。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5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沃伦从小就超乎年龄地谨慎,他被母亲称为“很少带来麻烦的小孩”。小沃伦对数字有着与生俱来的迷恋,他常和小伙伴们这样消磨整个下午的时间:俯瞰着繁忙的路口,记录来来往往的车辆牌照号码。暮色降临以后,他们就回到屋里,展开每天的报纸,计算每个字母在上面出现的次数,在草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变化的数字。
刚刚跨入11岁,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4岁时,巴菲特更是有了敏锐的商业头脑:他把花25美元钱买的旧弹子球机放到理发店里,然后把它租出去,第一天他就用这台机器赚了14美元。大约一个月之内,他和伙伴就在三家理发店里设置了弹子球机。生意火极了,他们又扩大到7家,每周有50美元的收入。这样巴菲特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公司”—威尔森角子机公司。后来巴菲特又和伙伴合资350美元,购买了一辆1934年产的劳斯莱斯轿车,以每天35美元的价格出租。巴菲特还有五条送报路线,每天早上约有500份报纸要送。高中毕业时,他已分发了近60万份报纸,靠勤劳和智慧积攒了6000美元。
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他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著名投资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对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教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诀窍,天分很高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1951年大学毕业后,巴菲特回到奥马哈,到父亲的交易部巴菲特·福尔克公司做股票经纪人。
有一次,他在父亲的一个朋友家里突然语惊四座,宣布自己要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我就从奥马哈最高的建筑物上跳下去。”
不久,一帮亲朋好友凑了10.5万美元,其中有他的100美元,成立了他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当了老板的巴菲特竟然整天埋头在资料堆里,他每天只做一项工作,就是寻找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廉价小股票,然后将其买进,等待价格攀升。这正是格雷厄姆教给他的秘诀。
这些远远低于其营运资本的股票,果然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在1962年~1966年的5年中,公司的业绩高出了道·琼斯工业指数20~47个百分点,而巴菲特本人也在当年的《奥马哈世界先驱报》上获得“成功的投资业经营人”的名头。巴菲特实现了他的“百万富翁”梦想。
屡创奇迹
1962年,巴菲特及其合伙人开始收购马萨诸塞州一家濒临倒闭的纺织品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并于3年后接管了该公司。后来,这家小企业在巴菲特手中成了最负盛名的控股公司,30多年间股价奇迹般上升了几千倍。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股市一片萧条。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这使得两家报纸的总裁如坐针毡,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入侵者”究竟姓甚名谁,意图如何。第二年,《华盛顿邮报》总裁凯瑟琳·格雷厄姆终于见到了这个名叫巴菲特的陌生人,直到那时,对于华盛顿来讲,“巴菲特”仍是个陌生的名字。她请他手下留情,不要再买《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巴菲特答应了,但作为交换条件,他从董事会得到了一个位子,他们的合作很快达到了相互依赖的程度。凯瑟琳专注于巴菲特所不擅长的报业业务管理,而巴菲特从金融角度提供经营建议,成了好搭档。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巴菲特的另一杰作是认购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虽然,如今这种滋滋冒泡的甜美饮料已赢得了全世界的喜爱,但在20世纪70年代,该公司的业绩却十分清淡。可口可乐公司有几年曾因资金分散和管理不善而败走麦城,目光敏锐的巴菲特见此机会,立即投下巨资。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涨至51.5美元,翻了5倍。
沃伦·巴菲特以辉煌的业绩和高超的业务技术著称于世。他的全部财富来自于对各种行业和股票的投资。1965年巴菲特接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到1994年底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投资金融集团。从1965年~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万美元的话,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万美元的回报。
独特的投资理念
是什么力量帮助巴菲特创造了如此惊人的奇迹呢?这首先应当归功于他从老师格雷厄姆那里学来,又经自己在实践中锤炼的投资哲学。他专拣便宜货,然后静候制胜。他所拥有的喜诗糖果、可口可乐、运通银行、吉列刀片、《华盛顿邮报》、迪斯尼等公司的股票,无一不是这样“拣”来和“候”出来的。在他的办公室里,人们找不到计算机、股票终端以及计算器,他本身就是个电脑。他将主要精力用于辨认市场上那些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他一向坚持采用以价值为导向的长期策略,他说:“如果你没有持股10年以上准备,那就连10分钟也不要持有它。”
1966年春,股市牛气冲天,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他的股票都在飞涨,但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1968年5月,当股市一片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巴菲特却幸免于难。
1970年~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然而,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他暗中四处寻购。正是这一时期,巴菲特收罗了许多富有潜质而价格又被低估的股票,而这些股票后来给巴菲特创造了无尽的财富。
“平民”富豪
作为亿万豪翁的巴菲特对财富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财富来自于社会,早晚它还应当回报于社会。他告诫儿女不要期望在他身后获得巨额遗赠,因为他不想让他们坐享其成,更不想让他们毁于财富。2006年,巴菲特将自己财富的一半以上,约300亿美元捐给了比尔·盖茨及其妻子建立的“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当他已是亿万富翁的时候,谁也不会相信,他那刚刚当上了妈妈的宝贝女儿卧床在家,只能看自己的小黑白电视机。他答应出资为儿子买个农场,但同时声明,必须每年按合同规定交费,否则立刻收回。对人对己,巴菲特如出一辙,早在学生时代他就因不修边幅闻名校园,尤其是他那双一年四季不离脚的网球鞋更是令人难以容忍。
如今大多数时间里,巴菲特都深居简出,躲在奥马哈的家中,除了家人,连个助手都没有。他的车牌上还标记着“节俭”的字样。他的佣人,两周才来一次。凯特威广场第14层的伯克希尔公司又如何呢?尽管它富得流油,但全体人员仅有11人,这里没有诸如门卫、司机、顾问、律师之类的职位。
沃伦·巴菲特来自于平民,活得也更像个平民,这就是沃伦·巴菲持—一个见解独到的“平民”富豪。
附:巴菲特投资箴言
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
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它们;
只投资自己懂得的东西;
我们也会有恐惧和贪婪,只不过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们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贪婪;
股市不会原谅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盲目投资等于通宵玩牌,却从未看清自己手中的牌;
只有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
我偏爱的投资期限是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