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来了可以吃橘子吗:假如我不是中国人 给温总理的一封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0:48:33

假如我不是中国人

敬爱的温总理:

你好,我是一名高一学生,也是一个中国人,给你写这封信在我看来既是义务,也是责任。

听到这个题目,我想每个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人太不爱国,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呢?

当了这么久的中国人,我感觉中国越来越容纳不了我的张扬,这个社会根本不适合一个有才能的人发展自己,也许我说得有些过了,但放眼中国60年以来,为何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且不说我爱不爱国,我是不是中国人也暂且放下,我们就说这中国教育是否真的能培养出科技创新型人才,说到这里,我们每年都会看到一批高考状元,但过了这一年以后就再也没听到过他们的名字,因为他们的名字已经被茫茫人海所冲刷尽了。

当然,我们不能说这些高考状元不是人才,可能是中国的教育制度根本不适合一个现代化人才的发展,所以中国的教育必须改革。

可能有些人说,现不是正在进行素质教育吗?但为什么我们每年都在热炒高考状元?在我看来只要高考制度不改革,这就是应试教育。

是,中国人聪明,中国的学生勤奋,这是连外国人都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但结果呢?聪明的中国人怎么现在……?

如果你细心观察,在早晨7-8点钟,在大街上见到最多的一类人学生。是啊!中国的学生如此刻苦,他们起得如此早,甚至晚上加班学习,但这么勤奋的中国人为什么60年来无一人获诺贝尔奖,为什么却有美藉华人获奖。

事实证明,不是中国人笨,而是中国社会驾驭不了中国人,不适合创新型人才的发展,中国教育更多地注重知识的灌输,而真正的教育不在于你学了多少,而在于你用了多少。

放眼中国的大学,几乎是每个学子实现梦想的殿堂,可在我看来,中国的大学只不过是一些富丽堂皇的空壳,它缺乏的是具有创造性和判断性的学生。

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中国学生,我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所以,我想要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培养同一批科技创新型人才,我并不是让每个人都获诺贝尔,我为的是抛开以往的中国制造,出现一批中国创造,不要因为使用外国的专利而交纳昂贵的专利费。

我要将中国教育的制度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教育、发展教育才能改变这种局面。

而现在,中国教育的弊端在于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课堂上更多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缺少一个探索与发展的过程,学生学习很多的情况下是被迫的。

就学生的特长而言,学生自身的潜力是巨大的,只是我们常常找不到开启这咱潜能的钥匙。课堂上,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老师要点燃学生的火花,让学生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一直走下去。

一堂课,最重要的不是看老师讲多少,而是学生接受了多少,中国教育缺乏探索的过程,自然就缺乏创新的精神,而一个民族缺乏创新,可以想象……

中国教育不注重实践,缺乏能手能力,而教育是要手脑并用的,在中国,课堂上更多的是表演,老师表演学生看表演,而真正的教育,学生必须是参与者和合作者,而不是只带耳朵的听众。

比较中美两国教育,中国教育虽然有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培养,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创新,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中国教育更多地培养了书呆子,却忽视了孩子创新能力的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创新。我认为,如果一个孩子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那不是因为他过于努力,过于艰辛,而是因为他觉得这并不是他想要的东西,可你看看现在的中国教育,学生们学的东西有时一辈子都用不上,而真正有用的东西却没有学到,这就是中国教育的矛盾,教育的根本不是被动的灌输,而是一个探索的过程,经过探索和联想创造出新的知识,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关键是长大以后能否保持艺术家的灵性和创造力。

我见过很多家长,他们让孩子上三年级的时候学奥数、英语、游泳、作文、网球、篮球,家长让孩子学这些只不过是多了一块升学的敲门专而已,但孩子却失去了一个自由的、怒放的童年。

再说说我们的大学教育,现在的大学似乎并不是文化的圣殿,相反,大学里各种文化泛滥成灾,我也知道,现在很多大学都在模仿美式教育,而他们模仿时,偷工减料,放弃关键却学了皮毛。

我们的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人家是私立大学,是自己在市场中竞争出来的,我们则在吃皇粮,越是学人家,皇粮吃得越多。

我们的大学有了钱以后,却用来盖大楼,你们不想想盖一座大楼的钱可以帮助多少寒门学子走向成功,几十年后,我们一定会有一大批仪器设备、校舍大楼世界一流的富大学,甚至连哈佛都自叹不如,但在这些大楼里缺的是世界一流的大师和缺乏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学生,再美丽也只不过是空壳。

还有,教育做为一个社会性事业,不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杠杆,一个一流的大学,就是一个超级的人才投资组织,能够通过这种投资,把一个一文不名的人,造就成一个百万富翁。

我们中国教育吧!乱收费现象严重,学生还没毕业就感觉自己被剥了一层皮,这样毕业后,事业成功的学生能保证回报母校吗?

现在,我们再回到中国的学生身上,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听到这组数据,我不禁为中国的未来而担忧,一个国家的少年失去了想象力和将会怎样?

中国孩子的想象力真的如此之差吗?我认为不是,而是中国无法撑起孩子想象的天空,其次,中国的老师不行,这些人都是传统体制下的产物,根本没有接受过创新教育,只要应试教育不改,一切荣辱都与分数牢牢挂钩,孩子上学只为一件事,考个好分数,将来上个好大学,这样,无形之中就孩子的想象力、天赋和灵性扼杀在摇篮之中。

在整个教育体制没有改变的前提下,父母为了使孩子获得更多生存空间,孩子被迫学习,可也许正是这种思想,让孩子永远地输了。

经济不行,中国制造处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山寨成风,虽有不少尊重知识产权的法规,但难以执行,在这方面,可以说中国相当落后,中国社会评价体系是文凭大于文化,关系大于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靠想象力作出了丰功伟绩,但现代中国孩子的想象力位居世界倒数第一,这是个不容改变的事实。我国不尊重知识,不尊重想象力,造成人才外流,替西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人才学前班的下场,要知道,中国流失西方社会的精英已位列全球之冠,好好想想吧。

到美国名校去看一看,也许你就会明白,他们竞争的实际上是产品的竞争,不是教育硬件的竞争,他们要比的是谁培养出来的学生日后成就更大,给学生内心留下永恒的印迹,奠定他们一生事业的基础。

这几年,参加高考的人在减少,而留学却出现低龄化现象,在这些人当中,他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们不缺乏理想,但是,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有时还欠缺创新的思维方式,以及创新所必备的多元化能力。

每个孩子都是天上的天使,根本没有智商高低之分,但中国教育制度却无情地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难道考得分高的就一定是好学生,考得分低的就一定是差学生吗?恐怕不一定吧!

你去看看,有多少人拿着大学文凭却找不到工作,有多少人在求学路上奋力拼搏,却最终一事无成,为了得到一块升入更高学府的敲门砖,他们几乎奉献上自己三分之一的人生。

每个孩子都有理想,每个人都有向往,都有爱好,中国教育要做的就是让孩子的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发展。

中国青年普遍缺少动手能力、不够主动等问题,主要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造成的,而青年一代正是社会的主角,只有培养他们的素质,让他们学会创新,才能保证中国久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需要为青年们提供最好的创新平台和产业环境,将青年人的创业激情转化为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这样,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就会出现一大批高科技企业。

总之,要想提高中国人整体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就必须将中国的教育制度进行一次彻底改革,只有教育创新,才能保证人才创新,只有社会尊重知识,尊重创新,人才才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只有人得到充分发展,社会才能又快又好地发展。

但看到中国教育的现状,我不禁要问一问,中国的路在何方,以后中国的路该怎么走?这不得不成为青年一代考虑的问题。

我只是一名高中生,一个敢想敢做的高中生,但作为一个学生,我敢为天下先,我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前怕狼,后怕虎,那不是我的性格。

每一个与我交往过的朋友都给了我一个相同的评价——长不大、天真、幼稚,但这不正是很多中国学生现在所欠缺的吗?

在学校,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我在学习和纪律方面总是管不住自己,但只要是我感兴趣的,只要我认为对的,我都尽我最大努力做得更好。

我从来没有对我的未来失去希望,因为我自己深信不疑,曾经上初三的时候,我对我的同桌说,18岁之前,我要去美国留学,虽然这事已经过去有些日子了,但这已经成为我的一个梦想,上初三那年我16岁。

我有一个梦想,18岁之前去美国,所以,我想请您借给我一双翅膀,让我去实现我的梦想,谢谢!

去美国,是我的一个梦想,我想要亲自体会一下美国的教育和美国的社会,因为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真正感受到中美两国的不同。

我想要彻底改变中国的教育制度,这也正是我要去美国的原因。当然,中国的教育制度不是凭我一人之力能改变的,但我相信我能为您提出更好的建议,也请您相信我。

借我一双翅膀,让我可以拥抱蓝天!

最后,我想再说一句,只有将知识创新转化为科技,再将科技转化为产品,才能使中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必须彻底改变中国的教育制度,而且越快越好!



河北省宁晋县河渠镇马家庄村     赵仲航

2011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