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 感人 文艺 番剧:未修复前的尧帝陵与尧帝陵新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01:00
帝尧陵
  
(简介)
临汾市城东郭行乡北郊村涝河北岸山水清秀,古柏葱茏,苍翠茂郁中有帝尧陵寝在焉。陵高50余米,周围300余米,相传帝尧驾崩,万民悲悼,临穴掬土,遂成陵丘,陵丘之南,建有陵园。山门为阁楼式戏台通道;入山门,东西建有看楼;北为仪门,斗拱层迭,飞檐凌空,由两柱平地托起,谒陵至此,均须下马落轿,故亦称下马坊。仪门之北为献殿;东西为配殿,献殿往北,登石阶,入碑亭,可见正中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所飧"古帝尧陵"四个大字,旁竖历代石碑四幢;再北即帝尧陵寝。整个陵园建筑布局紧凑,结构巧妙。陵园祠宇,相传为唐初改建。

据金泰和二年(1202年)碑载,唐太宗李世民曾晋谒尧陵。唐显庆三年(658年)重修祠宇,此后历朝均进行过修葺与补建。祠内现在有山门、牌坊、厢房、献殿、垛殿、寝殿、碑亭等建筑,布局紧凑,木雕精细,红墙绿瓦,格外醒目。祠内存在碑碣10余通,碑文记载尧王故绩及尧陵沿革;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立的一块碑上刻有尧陵全图,至今完好。祭尧历代被奉为国祭,明清时代设春秋二祭。祭祀时节,游人如织,商贾云集,百艺献技,香火繁盛。

1
                                                    http://chinapic.people.com.cn/frame.php?frameon=yes&referer=http%3A//chinapic.people.com.cn/viewthread.php%3Ftid%3D68445          http://bbs.linfen365.com/dispbbs.asp?boardid=71&Id=101186 

华县也有尧帝陵? (陕西省渭南市华县)


最早听到尧帝陵在华县,应该是2005年秋天的时候。当时,徐梦春(华县的老县长)刚从海南回来,带着“博鳌”(论坛)策划人之一的徐航,准备在秦岭北麓的华县东阳-高塘一带,开发西北最大的“泽国水乡”。水乡的最南端,有一个酷似陵冢的山包,被传说成是尧帝的墓寝。
这是一个颇为大胆的消息,一方面让人心存疑虑,难辨真伪,一方面又让人心生好奇,想探个究竟。于是,我在2006年的早春,对“尧帝陵”进行了第一次造访。
在我以往的知识里,尧帝是皇帝的玄孙,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关于三皇五帝有很多版本),他在位70年,政通民和,是断代史上有名的明君。是他发明了农时,发明了春分、夏至、立秋和冬至四个节气,还是他首开了君位的禅让先河,把宝贵的皇位传给了舜这个光棍汉。因为是传说人物,关于他准确的籍贯,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论,有说山西的,有说河北的,有说江苏的。前不久,广西人又放话,尧帝其实生于广西。生地是这样,卒地一样。关于尧帝死后葬于何方,也是莫衷一是,有的说在临汾,有的说在长治,有的说在菏泽。但是,说尧帝陵在华县,的的确确还是第一次。
从远处看,被华县人称为尧帝陵的这个山,还的确有“皇陵”的架势,绝像一个天然的金字塔,而且三面环山,两水夹之,神似山西尧帝陵的模样。更为奇怪的是,早春时分,周围的山还未返绿,一片萧杀荒凉之气,独独这架山郁郁葱葱,漫山松柏。这种景象,在广袤的关中平原随处可见——庙宇和坟茔居处大多松柏葱茏。
当地人把这个山叫“鸡仔山”。因为从侧面看,山的后面拖着一条尾巴,很像刚刚孵出的小鸡。山下的村民说,鸡仔山是神山,山上有过大庙,还埋过皇帝,凡人不敢冒犯的。过去,很多猎人在黄鹿峪打鹿,发现只要黄鹿跑进鸡仔山,就咋都打不死了。他们说,尧帝生前是个爱和平的人,死后也见不得人杀生啊!
尧帝本就是一个传说人物,和炎帝、黄帝一样,都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大多故事都是口口相传。口传文化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既不可全信,更不能不信。传说里,炎帝和黄帝一直活动在渭河流域,而尧又是黄帝的玄孙,他的母亲又是炎帝的后裔。所以。他的活动半径也应该在这个区域。可以佐证这一点的是,他委派的大禹就是在关中北部的龙门治水。和我同行的当地官员,同时还提供了一个线索。说前不久盗墓贼在鸡仔山附近,盗挖了许多古墓里的文物,被追缴后鉴定为西周皇室的随葬品。如果不是这些文物,历史资料从未记载过华县的南塬上,竟然是西周王室的苑地。至少说明,这里在最接近夏商时代的周朝,曾经繁荣过。而且这里地势还高,远离大江大河,一生惧怕水患的尧帝完全有可能选择这里以享百年安宁。奇怪的是,山东边的村子就叫“安尧村”。别小看这些关中道上的村子,貌似平凡,但是谁能猜出它真正的年龄呢?也许百年,也许千年,也许万年,说不清了!也许真的是安葬尧帝的那些后人,不忍离去,就在先人的脚下安营扎寨,长期居住了下来,口口相传,村子就成了“安尧村”。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我的猜测还有——黄帝埋在关中北部的黄陵,炎帝埋在关中西部的宝鸡,如果尧帝再埋到关中东部的华县——那么,“炎黄家族”最初三个最伟大的人物,在死后,以牢不可破的三角位置,扼守了800里秦川。这样的三角结构,是一种偶然呢,还是一种刻意为之?希望我的这个猜想,能给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提供一点帮助。保不准我说的还真有些道理呢!
《通典》说“尧旧都在蒲”。“蒲”是哪儿?历来的文字都说蒲是“蒲阪”,在今日山西。我就奇怪,为什么就没有人考证尧帝生于蒲城呢?它不但有“蒲”,还有尧山,而且符合蒲在“尧山之南”的记载。如果真的此蒲乃彼蒲,那么尧帝死后拉到距蒲不足百里的华县埋葬,则完全有可能啊!
给我们一行做农家饭的王大妈,以为我们也是旅游考察队的,显得非常热情,不停打问什么时候能开发这里,开发了,他们村就热闹了,就有钱赚了。这个黄鹿村和安尧村的人,都对把鸡仔山开辟成旅游景点,充满期待。今年春节,我曾跟着徐梦春和徐航,实地听他们畅谈过那个水乡蓝图,宏伟的很。按照他们的设想,将引来尧帝陵两侧的河水,把下游的沟壑灌满,然后形成千岛湖面,打造出一个庞大的自然风景旅游区。可惜,这个计划听说流产了,原因是资金遇到了困难。
虽然那个宏伟的蓝图夭折了,但鸡仔山仍然是一个可供旅游的好地方。因为山林茂密,传说又神秘,所以我来过多次,都没敢独自上去。这次有好友文哲相伴,终于圆了登顶鸡仔山的梦想。
和周围的石山明显不同,鸡仔山看不到一块石头,整个山体犹如土丘,人工似的,平滑有型。上山有两条路。东边一条,西边一条。东边的路叫“十八盘”,盘旋着从山的阴坡盘到山顶,路也宽,非常好走。可惜入口很难找,我们稀里糊涂地踏上了西边的那条路。西路直陡,行在密林,杂草丛生,走几步就得停下来喘气。这条路一直绕到了山后的鸡屁股上,到那儿,再折身往北,踏着平缓的山脊,10分钟就上了山顶。
山顶是一滩荒草,齐人高,有2亩地大小,一圈是松柏环绕。据说,这里曾经是一个大庙,住过和尚,香火相当旺。文革期间破“四旧”,村里人砸了庙,把木料砖瓦运到山下,盖了学校和护林场。由于年态久远,村里的老人关于大庙只能回忆个大概,具体的庙号谁也想不起了。只是觉得庙砸得太可惜,留到现在不知道多值钱哩!山上没了庙,山就显得荒凉了许多,密密匝匝的柏树和白皮松,遮天蔽日,连山下的声响都遮得严严实实。走在林子中间,只有脚踩落叶“喀嚓”的声音,偶尔才有受惊的山鸡扑棱着翅膀哗啦啦地飞过。太阳只能从林的缝隙钻进来,留满地的斑驳的影子,感受不到光的温度,穿着厚厚的毛衣,还有嗖嗖凉意。这样的环境,最适合夏天的“一日游”团队来玩。攀登难度小,无危险,还有情调。把山爬过,再找个村里人家,做一顿农家饭一咥,那是如何地消闲浪漫!
当然了,最好还是能考证出它就是安放尧帝的陵冢,那样就有了开发的价值,就能做得更大,就能变成真正的旅游胜地。再来的话,除了爬山,还可以在水上荡舟,在湖里游泳。晚上就住在水边的别墅或者茅屋,侧耳近听水声,远听林涛,“小资”得不得了啊!可惜我乃一介书生,一无钱,二无权,只能是瞎幻想、瞎操心了。至于这篇文章,纯粹就算瞎掰吧!


敏思博客 http://www.xiangshu.com/read.php?tid=110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