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儿童行为发育科:同步化:心衰治疗新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6:43:40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的最终结局及主要死亡原因。目前,已成为我国心血管病领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心衰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心衰的药物治疗已有了显著的进步,但即使采用最佳的药物治疗,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预后很差,中重度心衰病人的死亡率仍很高。近年来,心衰的非药物治疗进展很快。其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已经被证实对慢性心衰伴有室内传导延迟患者确切有效,为慢性心衰的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

  CRT让心脏协调跳动

  研究发现,中重度心衰患者大部分存在心脏电传导-机械收缩方面的不同步。心电图检查发现,约50%~70%的中重度心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室内传导延迟,提示为电的不同步;同时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心脏收缩方面的不协调,提示为机械不同步。电和机械的不同步使得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心脏扩大,结构改变,进一步加重心脏损害。研究发现,可以通过心脏起搏的方法来治疗心脏电和机械方面的不同步,从而改善症状。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就是由此产生的装置。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一个类似于普通起搏器的装置,由电极导线和脉冲发生器组成。电极导线经手术的方法分别埋置于右心房和左右心室,通过设定脉冲发生器的参数,使心脏按照规律跳动,纠正心房-心室之间以及左右心室之间的不同步关系,使心脏跳动恢复协调,从而改善心功能。

  临床疗效得到肯定

  自1998年以来国际上进行了多项有关CRT的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证实了CRT能有效改善CHF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逆转左心室重塑、降低住院率,并能使病死率下降24%~36%。循证医学的证据使得CRT的适应证不断扩展,适用人群不断增加。

  2005年以来,欧洲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及我国中华医学会的最新指南先后将CRT治疗心力衰竭列为Ⅰ类适应证。目前,根据最新的临床应用指南,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适用于以下人群:缺血性或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伴有心衰症状,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伴有心室内传导阻滞,心电图QRS增宽(宽度≥120ms),左心室增大(舒张末径≥55mm), 心脏射血功能明显下降(LVEF≤0.35)。2007年,《ESC心脏起搏和再同步化治疗指南》还建议将CRT用于另外两类心脏不同步的CHF人群:伴有起搏器置入指征的CHF患者和伴有永久性心房颤动的CHF患者。

  安装前后的注意事项

  为患者选择CRT治疗时需要进行一个小手术,把CRT装置置入体内。这个手术和普通起搏器手术相似,但要复杂一些。总体来说目前在我国大的心脏中心做这个手术是很安全的。手术后患者需要住院一段时间,待伤口拆线后出院。

  术后还要注意一些事情。首先,药物是治疗心衰的基础措施,术后要按照设定的方案,敦促患者坚持继续使用。其次,需要定期回医院复查和随访。CRT的治疗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患者的病情,并结合超声的结果,可以进行适当的参数调整,使CRT处于最佳状态,以利于患者的康复。再次是注意CRT的使用安全。与普通起搏器相似,术后要注意伤口情况,肢体避免过度用力,避免接触磁共振等,一般来说接触日常的电器是安全的。CRT是通过其内部电池驱动的,当电池耗竭时,就要及时进行更换。 

  目前,CRT治疗心衰还在不断进展当中。随着国内医生和患者对CRT认识的提升,必将有更多的患者受惠于CRT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