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性发育:《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王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45:52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王蒙     五岳盟主/收藏         核心提示:

  《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谈《红楼梦》就是谈中国文化,《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和窗口。《红楼梦》表达出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心理方式以及中国人的人生命题。


        家国之思,兴亡之叹

  第一个问题,我想谈一下《红楼梦》的家国之思与兴亡之叹。“家国之思、兴亡之叹”这是中国特色。中国人谈到国的时候,都是联想到家。我们现在讲国家,既指国也指家,所以儒家的士人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的观念,跟外国不一样。外国“家”就是“家”,“国”就是“国”,“家”是family,英语里有三个词都可以翻译成国家,states主要指的是政体和政权,country指的是领土,nation指的是民族、人群,但是都和family没有关系。中国不管什么时候“家”与“国”都有关系。

  《红楼梦》所描写的家里除了有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外,还有几层关系。主奴关系有两面,一面可以说是阶级斗争关系,主人对奴才控制、压迫、主宰,甚至于要奴才的命。但是它也有另一面,就是由于奴才的思想受到控制,也由于实际的生活水准,不想回自己的家,不想得到自由,想得到的是在贾府内部相对好一点的生活。这个家里还有一些特殊人物,我指的是半奴半主的人物——姨娘、妾,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二奶。有些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比较激烈批判态度的人,认为姨娘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是一种奴才文化,卑下、没有尊严、没有原则,往往又是一种争风吃醋、加害于同类的文化。除了姨娘外,还有另外一种完全不相同的人,那就是寡妇。旧中国讲究三从四德,从一而终,因而守寡在《红楼梦》里就算是相当受赞扬受尊敬的了。当然,它的另一面是极端的痛苦。

  那家国之思,思什么呢?就是思这个家已经没有前途,正在酝酿着衰亡和没落,充满着悲凉,就如鲁迅所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红楼梦》从一上来就不断地讲,外面看着还可以,里面已经渐渐地空了,已经寅吃卯粮了,花的钱像流水一样,进项越来越少,而且长期寄生的生活,使他们像一群废物、一群寄生虫那样地生活。他们只知道穷奢极欲、吃喝玩乐、养尊处优,而没有任何人在那里考虑生计,只考虑自己的利欲、支出祖上的积蓄,而没有考虑要有自己的积累,自己的贡献,没有这样的人。

  所以通过写一个家庭,也看出来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兴亡,还可以说盛衰,这既是政治概念,也是社会概念,也是历史概念,乃至于它也是文学概念。因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有过那么多的改朝换代,有过那么多的战乱,有过那么多的天灾人祸,人们从历史上已经看惯了一个朝代兴起,一个朝代灭亡;一个家族兴旺起来了,兴旺时如日中天、炙手可热、红红火火、赫赫扬扬,非常地辉煌,而一旦衰败起来,稀里哗啦地就完蛋了。

  《红楼梦》里虽然写的是一个家庭,但是让你感觉到那些表面上非常辉煌的东西,可能包含着某种衰落的危险,这是非常令人深思的。还有许多这样的话,比如说“大有大的难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比如说“外面的还可以,里子里却是空的”,这些都给人叹息的感觉。你看着《红楼梦》,就好像听到作者的一声又一声深长的叹息。


  富贵之花,享乐之福

  第二,我要说的是富贵之花,享乐之福。《红楼梦》非常集中地描写了荣华富贵,比如说吃东西,过节,过生日,都吃哪些东西呢?吃的东西有些我们看了以后觉得匪夷所思,看了以后甚至发晕。比如说刘姥姥,吃了一块东西,说:“这是什么东西?怎么这么好吃的啊?”回答说是茄子,刘姥姥说不要骗我了,我乡下人没见过茄子吗?茄子是什么味儿我还不知道吗?王熙凤告诉她这个茄子是怎么烹制的,刘姥姥一边听一边念着佛:“哟,我的佛啊……”做一个茄子光作配料用的鸡就得一百多只,这叫什么茄子?但是我要告诉你们,这个茄子要是按照《红楼梦》里那个做法做出来,据说是很难吃的。因为它毕竟是小说,不是可以操作的,但它表现的就是奢华、讲究、奢侈。

  《红楼梦》里有两个大事件,极尽荣华富贵。一个事件本来还是丧事,就是秦可卿之死,但是你们看秦可卿死的那个排场啊!一个丧事就这么豪华,让你感觉简直不是在办丧事,和搞大游行差不多,像搞庆典,那是在炫耀,炫耀自己的地位、财富、周全、体面。另一件事就更大了,元妃省亲。光那满街的太监,你就觉得那谱、那场面、那个威风啊!黄土垫道,净水泼街,采取临时管制,其他车马人一律不得通行。贵妃快来了,说话声音都小小的,不敢大声说话。

  当然享受荣华富贵,一方面要有条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这些人有着无限享乐的欲望。其中尤以贾母为代表。贾母是一个最会享乐的人,当刘姥姥向贾母做一些恭维“老寿星啊,你的福真大啊”等等这些的时候,贾母说:我有什么福啊,我不过是个老废物罢了。请大家注意,一个像贾母这样的人,在她说她自己是老废物的时候,也是自我感觉最良好的时候,是最舒服的时候,最得意的时候。“老废物”什么意思?就是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她操心,不需要她劳动,不需要她生气,不需要她计划。到了一个老人说自己是个老废物的时候,这是一个相当自信的时候。

  他们的享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动弹”,坐享其成,占据别人的劳动成果,而自己连举手之劳的事情都不做。这种特点反映了我们传统文化的落后性。你看外国的贵族,还骑骑马、做做木匠,《战争与和平》里就有这样的描写。他们做木匠只是为了玩,不是为了打个家具什么的去市场上卖。而《红楼梦》里的这些人就是什么也不动,有时候我看都有点发指。贾宝玉上“一号”解手,结果来了四五个女性伺候,这个把衣服撩开,那个把衣服挡住,怕风吹到他。在这种情况下,贾宝玉怎么可能尿得出来呢?但是他们就把这个当成了享受,当成一种幸福。

  《红楼梦》里也有一些相对比较健康的,就是青春的欢乐,青春的享受。譬如说“芦雪亭联诗”,简直就是一次青年联欢节、诗歌节、初雪节。


  人生之悲,情爱之苦

  第三,《红楼梦》还写了人生之悲,情爱之苦。那么是不是每天享乐、吃喝玩乐呢?不是的,《红楼梦》恰恰相反,尤其是它两个最动人、也给人印象最深的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他们对人生之悲、情爱之苦这种体会让人们看到另一面,让人感觉受不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在《红楼梦》里面都很年轻,但是他们对生命都有一种短促感,一种荒谬感,有一种空虚感。

  林黛玉对生命悲观的感受,要超过一切人。她那首著名的《葬花诗》表达的就是这个心情:生命是短促的,青春是短促的,时光是不再的,一切都会灭亡,一切都会离开我们。这里相当奇特,如果她年龄再大一点,或者在医院里检查出得了个白血病,产生这么个悲观的想法,那还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要是十二三岁,或十三四岁就老琢磨我也快老了,也快要死了,我将来死了后骨灰也就只有那么大一瓶,这就不十分正常了。对生命有所感触、有所感慨,这本身并不奇怪。“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也是一种感慨,但孔子并没有说:既然这样,那就算了,愿意活两天就活两天,不愿意就吃点氰化钾。孔子并没有这个意思。他还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认为在这个短暂的生命中,你要追求真理,即使早上知道,晚上就死了,但得到真理,心里也就踏实了。曹操的诗也是这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写得是何等的悲哀,但是曹操并没有灰心失望,相反到最后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时间短促,生命短促,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好男儿要有所作为,不能让一生白白地过去。


  但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痛苦,就在于他们对人生悲哀的这种蚀骨的体验。贾宝玉本来就不相信治国平天下这一套,也不相信仁义道德、礼义廉耻这一套。唯一能给他们孤独、短促的生命以温暖、慰藉的,只有爱情。尤其是林黛玉,对爱情的想法就是以身相许,没有爱情还不如去死,她的一生也是这么度过的。而在那种社会情况下,爱情带来的只有痛苦,很少有快乐。贾和林有几次在一起快乐地唱卡拉ok?或在跳探戈、华尔兹?或在一起发发牢骚?没有。他们只有痛苦,只有悲凉,只有怀疑,也不知道他们的家长最后会做怎样的主,有情人终未成眷属。其他那些人的情爱,更多的是一种欲望,这些欲望带来的也都是痛苦。只有断了情爱之念的人才能不受情爱之苦。

  当然有这种思想、这种问题的人自古以来、古今中外都不在少数。王国维用叔本华的欲望说解释《红楼梦》,说《红楼梦》表达的是种欲望的痛苦,因为人活着就有欲望,有欲望就希望得到满足,而很多欲望得不到满足。得到了满足又会有新的欲望,新的欲望又要求新的满足。因此人生只剩下了痛苦。这也是一种解释的方法。其实红楼梦里不仅有欲望的痛苦,而且有生命本身的痛苦。
       人生之悲,情爱之苦              好了之辩,色空之悟

  第四,我想谈一下《红楼梦》里所表达的好了之辩,色空之悟。《红楼梦》里面有一段很有名的《好了歌》,中心意思是说世界上你看所有的好的东西都是靠不住的,你只有把所有的好全都结束,所有的好都看穿,不追求,你就了了。了了,你的灾难、你的痛苦就可以结束。而你把所有的情爱、所有的欲望、所有的梦想全都了掉,你也就好了。所以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和好变成了、了变成好同样的,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中国文化为什么虽然屡屡亮起红灯,亮起黄灯,但是至今长盛不衰?因为中国的文化不是一条道,不是一条直线,而往往是一种多元的并存。比如修齐治平,要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要治国安邦,要辅佐明主,要建功立业,但是它另外还有一部分,想解脱,啸傲江湖,与世无争,老死于山林之中,退而归隐,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也是一种境界,尤其当你修齐治平、治国安邦、建功立业的梦想不能实现时,那么你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一个读书人,一个士人,知识分子,你怎么办呢?是不是自杀?或者发神经病?闹成一个精神分裂?这都是不可取的。可取的是你要看开一切。中国文化要求的是解脱,解脱的目的就是好变成了,了变成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这个解脱有很大的限制性,这个色即是空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条件下它是“空”,空即是色是在什么条件下它是“色”?“好”和“了”也都是这样。比如说风月宝鉴,正面看是美人,背面是骷髅,告诉你美人都是骷髅。如果说在一百年以后,不用说鄙人了,在座的各位都变成骷髅了,但现在咱们不是骷髅,绝对不是骷髅,现在也绝不是个骷髅在这里给大家讲。如果你们思想很超前,认识很透,说王蒙这不就是一个骷髅吗?那怎么行呢?你怀抱着一个美人和怀抱着一个骷髅,这感觉是绝对不相同的。

  《红楼梦》里不断地告诉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好便是了,了便是好,但是它写一些具体的场合,荣华富贵,吃喝玩乐,爱爱仇仇,还是觉得它是很有吸引力的。你甚至觉得不管曹雪芹在他晚年衣食无着,达不到温饱的程度,但是他回想起当年快乐的生活,仍然有着那种压抑不住的得意和炫耀。


好了之辩,色空之悟

  吉凶之异,宿命之威

  第五,吉凶之异,宿命之威。《红楼梦》给人一种感觉,也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是你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说变就变。比如说金钏,王夫人面前的丫环,伺候王夫人睡觉,给王夫人敲腿。贾宝玉跑到那里捣乱,金钏说了一句话:你不要到我这儿来捣乱,你去看彩云和环哥他们在干什么。王夫人没睡着,听到金钏说这话,噌地转过身来就是一个嘴巴,就认为金钏对贾宝玉进行了精神污染,立即宣布将金钏开除宅籍,轰出去,叫其家人领走,结果是金钏就跳井而亡。一个人由活到死就这么方便?就像不值得一提一样,跟打死一只苍蝇差不多。本来什么事情也没有,只是个笑话,就把一个人给整死了。

  贾政在外面做官,做得也不好,要回家了。他一回家贾宝玉就非常紧张,因为他天天在家吃喝玩乐,给他留的家庭作业一件也没有做,赶紧就开始写小楷,而且林黛玉也帮着他写,帮着他造假。贾宝玉每天晚上在那儿恶补,那些丫头没有一个敢睡觉的,大丫头在旁边侍候着,小丫头在外边。有一个丫头打盹,“嘭”脑袋就磕在了墙上,贾宝玉借着机会就折腾,说有人从墙上跳下来了。晴雯出主意,就说宝玉受惊,小楷写不下去了。结果晴雯编的这段瞎话,引起到最后搜查大观园。而搜检大观园的结果,第一个被驱逐的就是晴雯,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读了这些就会觉得人的命运完全不可以掌握,谁也不知道早晨你还是好好的,晚上还是不是能保持完整。早上还肝儿肉儿的,晚上就翻脸不认人了。《红楼梦》里写到很多这样的事情,表达了中国人对命运的无奈,而且对命运戏剧性变化的恐惧感。


吉凶之异,宿命之威

  用藏之惑,邪正之分

  第六,说一下《红楼梦》里的用藏之惑,邪正之分。一个人,特别是一个男人应不应该为社会所用,为朝廷所用?《红楼梦》里分两大派,一派包括贾政、薛宝钗,他们都劝贾宝玉要好好读书,要经世济用,将来谋得一官半职,光宗耀祖。另外一派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管它呢,反正再没有吃的、穿的也少不了咱们的,相反地,你们那些蝇营狗苟、谋取功名才是最下贱、最虚伪、最肮脏的。凡是劝贾宝玉上进的,贾宝玉都称之为禄蠧,就是专等着吃国家俸禄的蛀虫。这个用藏之辩也是中国自古以来许许多多的读书人、文人说个不停的话题。李白、陶渊明也面临这个问题,诗里也有这种自相矛盾。

  贾雨村有一个分析,说世界上有正气,也有邪气,还有一种人,亦正亦邪,比如说贾宝玉。“正”是指他聪明、智慧,也没有什么大恶,“邪”是指他处处另类,处处不入主流。亦正亦邪也和中国自古以来的阴阳五行八卦相一致。但是我总觉得用邪恶之邪来形容贾宝玉有点过了,还不如用“正奇”来形容他更好一些。


  词字之谜,诗文之美

  第七,我想谈一下《红楼梦》里的词字之谜,诗文之丽。《红楼梦》在应用汉字进行文学创作上达到了极致,它把汉字的表音、表形、表意都用到了极致。《红楼梦》提供的信息丰富,除了表面上叙述的故事以外,文章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好像还含着谜语,包含着一个没有完全告诉你的东西。比如说,甄士隐,把真事隐去;贾雨村就是假语村言;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放在一起就是“原应叹息”。蔡元培有一种论点,说袭人就是崇祯皇帝,“袭”是“龙衣”,“龙衣人”指的就是皇帝。所以有些人研究《红楼梦》的这些字,简直发了疯,睡不着觉也要研究,越研究越觉得里面有学问。这就有点过分了。但《红楼梦》词字之谜确实带给读者极大的欢乐。谁叫我们是中国人呢?

  再一个就是诗文之美。中国自古以来,小说戏曲属于俗文学,诗歌散文属于纯文学。我觉得曹雪芹生怕别人以为他是个俗人,所以本来是写小说,小说中却不断地写诗,写文章。而诗文中显示了人的风格、才智和情调。如果说到任性和个人的欲望,贾宝玉和薛蟠没有特别大的区别,他们对所有漂亮的女孩一概感兴趣,但是他们的一大不同就是诗文不同。贾宝玉的诗文写出来,在语言文字上大大美化了自己的生活,而薛蟠的诗属于恶搞的性质。这证明诗文的修养非常重要的。我们理工科的大学,现在也有文科了,希望所有的理工科同学也多学学诗文,至少可以美化自己的形象,使我们的境界、生活变得高一点。


词字之谜,诗文之美

  资料链接

  《红楼梦》的一大特点是它留下了太多的空白,这是一道道填空题,它呼唤着记忆力、联想力、想像力、直至侦探推理的能力,谁能经得住谈《红楼梦》的诱惑呢?不谈《红楼梦》,谁知道你也是有智慧有灵性有感情有感悟的呢?

  ……

  把说《红楼梦》作为我的一件常务,常活儿,一个永远不尽的话题。我把《红楼梦》当做一部活书来读,当做活人来评,当做真实事件来分析,当做经验学问来思索。我把《红楼梦》当做一块丰产田,当做一个大海来耕作,来徜徉,来拾取。多么好的《红楼梦》啊,它会使那么多人包括我一辈子有事做,有兴味研究著述争论拍案惊奇!

   ——摘自《王蒙活说红楼梦》 王蒙著


  王蒙

  当代著名作家,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曾任文化部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现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等职。从1953年开始创作至今,他一直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最具有活力和探索精神的作家之一。已发表文学作品近1000万字,19岁开始写的处女作《青春万岁》至今一再出版不衰。

                 :★ 王蒙活说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