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宝葫芦的秘密的收获:如何处理语文教学的十大矛盾(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41:02
如何处理语文教学的十大矛盾(五)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王元华        如何处理文本与人本的矛盾
  文本和人本的矛盾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文本如何就体现了人本,成就了人?二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如何围绕文本展开对话最有利于人的发展?
  语用学有个核心理论,叫做关联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清楚地认识有关要领。关联理论的含义是,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倾向于用最佳关联的方式来处理有关信息,就是用最小的努力,建立话语意义最大的关联,即让每一个信息毫无遗漏地进入意义网络,生成最大容量的话语意义。用关联理论来处理文本与人本的矛盾,基本的原理就是:当选择文本时,文本和人本建立了最佳关联,最有利于学生发展;当课堂教学处理文本时,文本和人本建立了最佳关联,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两相结合,可以得出处理文本与人本的矛盾的共同原则:通过言语交际,在文本和人本之间建立最佳关联时,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言语交际形式包括学生自己独立读文本或创作文本(即写文章),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读文本(包括学生写的文章),从教学目的看,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读文本(包括学生写的文章),是为了帮助学生独立读文本和写文本,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学生读文本和写文本,最后归宿只能是吸引学生,让学生读后写后觉得很有意思,越读越想读,越读越能读,越写越想写,越写越能写。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到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通过言语交际在文本和人本之间建立最佳关联,从行为学的角度看就是,所选文本能吸引学生读,所选素材能吸引学生写,教学生读文本时让学生感觉到越读越有意思,以至于课后乐于去广泛而深入地阅读与写作,学生与阅读、写作之间的联系越紧密,文本和人本之间的关联越优化。
  从言语交际的内容看,语文教学中的教材和素材中文本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内心需求和追求越贴近,越能建立最佳关联。作为语文教师尽管可以建议主管领导使用内容关联更好的教材,但最主要的功夫不在此,而是根据已经选定的教材与没有选入教材的文本与生活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选取可以建立最佳关联的素材。不是教材上所有的课文都要教,也不是教材上所有的课文都要精雕细刻地教,不是每篇课文所有的段落都要掰开了揉碎了教,更不是生活中的每个话题都摄入教学视野和教学焦点。语文教师有一线操作的便利,最能即时了解学生的需求,最能把握学生的思想情感脉搏,把握准了这个让学生动心惊心的内容,就什么都好办了。
  选好了素材之后,就着手在课堂教学言语交际中建立最佳关联。当前课堂教学最突出的问题是泛人文主义教育严重:一堂课由文本某一点引申出去回不了头,天南海北地“唠嗑”,其实质就是把文本当作垫脚石,垫了脚后踢开文本对话。我们必须通过最佳关联的理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师生围绕文本对话”理念的指引下,进一步建构“对话”的最佳关联:以文本为依据,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或助理,把文本、学生、教师紧密关联起来。
  首先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弄清楚素材呈现的内容的最佳关联。对话的前提是吃透素材,明白有些什么内容,内容之间是如何密切关联起来的。其次是明白文本与师生生活体验的最佳关联:哪些内容、哪些细节,教师最有把握与学生展开对话,学生也最喜欢就这些方面展开对话。再其次是明白素材与教学交际目的的最佳关联。一堂课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不能什么都教,必须根据学生语文基础和素材的联系做出最佳关联。综合这三者,在课堂教学交际中达成最大公约数,就是最佳关联。
  在课堂“对话”建立这种最佳关联时,必须牢牢把握语文教学的语用体验本体,始终抓住两点:一是将已经语言文字化的生活体验,通过课堂教学对话,还原成可以具体、生动、深刻感受和领会的生活体验;一是将由素材联想到的生活体验变成语言文字,予以表达与交流。这是贯穿所有课堂的两种内在的基本关联,课堂教学就是通过这种语言文字与生活体验之间的关联与转换生成,促成人的发展和语文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