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宫的秘密力克:社会普遍的麻木从何而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30:38

在这里所说的麻木是指心理的。麻木是一种对任何事情丧失敏感性的表现。中国有句话叫做“麻木不仁”,这里的“仁”可理解为“人情”,也就是说一个人麻木到一定程度就不是“人”了。
那么是什么使一个人麻木不仁?从广义上说麻木是对自己所见的东西“熟视无睹”,也就是说“没有反应”。从医学角度来说麻木就是“抑制”的表现。人具有自我保护功能,所以当一种事物,持续“刺激”一个人时间长了,“兴奋”过渡后这个人就进入“抑制”状态。抑制状态就是麻木状态。
当一个社会对任何事情都能“宽容的时候”,未必见得这个社会有多么宽容和开放。其实过分宽容就是麻木的表现。那么这种“宽容”是怎么产生的,一般来说有二种可能性,一是“刺激太多了”,二也可理解为对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默认的表现。
空虚连接着空虚,最终就是麻木。
刺激连接着刺激,最终也是麻木。
宽容连接着宽容,最终也是麻木。
一句话,麻木是一种事物刺激久了以后的茫然状态。
当一名常态的人,能够达到“四大皆空”的时候,这可能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作为一个人适当的烦恼是必然的,也是一个人上进的“后动力”。我们未必对每件事情必须有“坚定的自己立场”,但我们有感情的起伏,当一个人连个“反应”都没有的时候,那么意味着这个人已经麻木了。
上文已谈到,刺激产生兴奋,过度兴奋就是抑制。那么这种刺激是从何而来呢?刺激的根源可能是客观的什么,也可能是主观的关注。对,对心理问题总是关注也可以理解的刺激(当然,在一定的前提下也可理解为强化)。一个人每天都想自己的心理“感受”,那么这个人就是“不正常的人”,同样的道理一个人每天都自己给自己做“心理体操”,可能也很不正常。因为道理很简单,你现在可以选择任何一个汉字写上一百遍。写完以后你可能感觉这个字“陌生了”,你甚至感觉,你写的字已经不像“字”了……,聪明的你,相信我要说什么了,对,你的心里也是这样,本来很真实的东西,当你持续关注后也感觉“陌生”,人对陌生的东西就有恐惧,尤其对自己的心理感觉陌生的时候,就会产生恐惧。焦虑就是“莫名的广泛性恐惧”……焦虑不仅是精神科的主要问题,也是人性中最主要的“本能之一”……焦虑有这么一种特点你越想摆脱它(也就是关注后的刺激),它就像“魔鬼一样”紧追不舍,你越想用“自我调节”得到解救,那么它(焦虑)就更来劲。可以断言,你对自己的调节,就是对原来的情绪(焦虑是一种情绪)注入营养。原来的情绪就会“越来越欺负你”。
摆脱焦虑也好,还是其他情绪或症状。你越是关注它,它就越来劲。你越想治疗它,它就越是紧追不舍。因为关注意味着你在下意识里“想逃避”。“魔鬼”有这么一种特点,当你用眼睛“瞪它一眼”,它可能就消失了。当然,当你无视它的存在,它也感觉“自讨没趣”自己就跑了。反之,当你关心你“心理的魔鬼”,那么,它就越来越来劲……
心病在一定程度上是“养出来的”。当你想用你的“智慧”对自己的问题治疗的时候。那么你已经开始触动了你心里的眼镜蛇……接下来就是你就和自己开始战争了……战争的时间久了,你感觉可能陌生了,就像你写上一百字汉字一样。陌生了以后你可能变得麻木了……
当你爱自己家里的花,那么你就隔三差五地浇水吧。但是你千万不要用手总“抚摸它”,这样花过不了几天就死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