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买处方药没有处方:食疗大师孟诜距离今天约1300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10:45

食疗大师孟诜距离今天约1300年  

 

中医辞典

孟诜

孟诜(621-713年)   唐代医学家。汝州染(今河南临汝)人。少好医药及炼丹术,尝师事孙思邈学习阴阳、推步、医药。举进士,睿宗在藩时,召为侍读。长安(701-704年)中为同州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省长职务)故世称孟同州。神龙初(约705年),致仕归伊阳之山,日以药饵为事。撰《补养方》三卷,经张鼎增补,改名《食疗本草》三卷,现存敦煌莫高窟发现之古抄本残卷及近人辑佚本。又撰有《必效方》三卷,今佚,在《外台秘要》、《证类本草》等书中多有引录。尝创用白帛浸于黄疸患者尿中,凉干并按日推列对比,以观察黄疸病疗效。另著《家祭礼》一卷、《丧服正要》一卷、《锦带书》等,均佚。

鹰城历史文化名人之孟诜篇发表时间:2008-5-29


 

世界食疗学鼻祖孟诜

 孟诜其人

孟诜生于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是唐代著名医学家,汝州人。孟诜从小学习炼丹,曾跟随医圣孙思邈学习阴阳、推步、医药。成年考中进士,后升为凤阁舍人,掌管进奏表章,起草诏书。

 孟诜知识渊博,为人忠厚。

传说有一天,他到风阁侍郎刘家里串门,看到武则天钦赐给刘的银锭,说:“这是用药水涂抹而成的假银锭,一烧便知。”刘拿起一锭放入火炉中,银锭倾刻溶化成锡水。武则天知道了这件事,对孟诜很不满意,借故将他贬出京城,降职到台州任司马。太子李旦仰慕孟诜的才学,将其召回充任侍读,不久,拜同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

  善言不离口,良药不离手 

 据平顶山市文史专家潘民中先生介绍,唐代神龙年间(公元705~706年),孟诜告老还乡,居住于伊阳山中,经常采集草药,精心炮制,食药养身。孟诜虽然年事已高,但鹤发童颜,力如壮年。有人请教保养身体的方法,他说:“要想保养好身体,必须善言不离口,良药不离手。”他收集本草食物200余种,并分析食性,论述功用,记述禁忌,鉴别异同,其基本原理与现代营养学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价值。孟诜论述以食治病,所列食物多为人们常用的谷物、酱菜、果品和肉类等。他把自己探索所得的养生方剂撰成《补养方》三卷。后经张鼎增补,更名为《食疗本草》。此书是全世界公认的最早的食疗学专著。

 唐景云年间(公元710年),李旦当上了皇帝,遣人专程至汝州召孟诜入朝作官。孟诜以年老为由婉言谢绝了。李旦不忘旧好,赐孟诜绸缎百匹,又命河南府每年春、秋二季按时送羊、酒等食物给孟诜,以示优抚。开元初年,河南府尹毕构认为孟诜的高风亮节可与东汉名儒向子平媲美,遂将孟诜故里命名为“子平里”。孟诜活到93岁,无疾而终。

 《食疗本草》其书

《食疗本草》全书三卷,原帙今已无存,其佚文散见于《证类本草》和《医心方》等书中。清光绪三十三年,英国人斯坦因在敦煌莫高窟中发现《食疗本草》古抄本残卷,收有从石榴至芋共26种药物的词条,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馆。1930年日本人中尾万三考察、校订了该书,并写出了《食疗本草考察》。

 现存的《食疗本草》一书分两编三卷是一种辑本,共收录260种药物,并归并同类条文,校注疑误。1984年该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此书系本草学著作,是我国唐代较全面的营养学和食疗专著,收录了许多唐初本草书中未载的食药。《食疗本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结合了孟诜的实践经验,阐述了许多独到而精辟的学术观点,具有较高的实用和研究价值。《食疗本草》在我国食疗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世食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食疗本草》对所载药食的性味、功效、主治以及食用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体现了“药食同源”的学术思想,特别强调了其中一些药食的饮食宜忌和注意事项。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食物的烹调和加工贮存的方法等。

《食疗本草》对多种食品的疗效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收录了动物脏器和藻菌类食品的医疗应用。书中按物类为序排列,并分析食性,论述功用,记载禁忌,鉴别异同,附载单方。所列食治药物,多系人们常用的食物、酱菜、果品、肉类等,反映了以食养脏、脏器疗法的思想。书中提出了妇女妊、产期的饮

食,对小儿的饮食也比较关注,指出了一些影响小儿发育及不适合小儿食用的食品。书中还比较了南北不同饮食习惯及食用同一食品的不同效果。书中记载了许多常见的食疗品,如:

鸡:……人毒热发,可取三颗鸡子白(蛋清),和蜜一合,服之差(差,好的意思)。黄雌鸡,补丈夫阳气,治冷气。瘦着床者,渐渐服之良。

鸭:主补中益气、消食。白鸭肉补虚。鹅卵:补五脏,亦补中益气。 

 鲫鱼:食之平胃气,调中益五脏。羊奶:补肺肾之气,和小肠。亦主消渴。治虚劳,益精气。萝卜:服之令人白净肌细。茶叶:利大肠,去热解痰。

 柿子:补虚劳不足。红柿,补气,续经脉气。干柿,厚肠胃,温中,健脾胃气,消宿血。

 黑豆:令人长生,又益阳道(增强性功能)。

孟诜还撰有《必效方》三卷。创造了观察黄疸病疗效的检验方法:用白帛浸于黄疽病患者尿中,晾干按日推列对比,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检验方法。孟诜还著有《家》、《祭》各一卷,《丧服要》两卷。《补养方》手抄本存于敦煌藏经洞中,后被英国人盗走,现存日本,我国卫生部曾从日本影印回国出版发行。

  药补不如食补

在孟诜的食疗品中,日常生活中的鸡、鸭、鱼、肉、水果、蔬菜无所不包,可谓品种齐全,只要食用方法得当,这些食物便成为既好吃又能养身益寿的宝贝。中国有一古语:“药补不如食补。”在古代,药又被称作“毒”,这里的“毒”指的是药物的偏性,如寒热温凉、酸苦辛咸等等,服药如果使用得好当然能治病,但若把握不好,反倒招灾引祸。因此,古代许多医学家都提倡“祛邪用药,补养用食”。五谷杂粮、大米白面,这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从无数食品中,遴选出的性味最平和营养最丰富的“良药”,它治的正是人类如何生存这个大“病”。食疗学家孟诜发现了这一大秘密,并善于用日常食品养生、保健,既避免了药物的偏性,又能使人身体强健,寿命增长。   

来源:平顶山市委统战部(平顶山晚报 记者尤黎明)

 

孟冼,唐代医学家,汝州梁(今河南汝南一带)人,生于公元621年,卒于公元713年,享年93岁。曾为官,后弃官,专门从事药物研究,对食疗和养生颇有研究,曾撰有《补养方》一书,专门论述食疗和食养,对后世很有影响。

  孟冼的长寿之道虽有多种因素,但与他善于饮食防治疾病有着密切关系。他的饮食养生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1.“以膳为补”。古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饮食不仅可以补充营养物质,保证人体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而且还可以补养虚损,调节阴阳平衡,防止疾病的发生,保证健康长寿。根据这些原理,孟冼主张“以膳为补”,注重用饮食滋补强身,尤其对于体质虚弱者,辩证选用肉食类。例如,气虚乏力者,可用鲂鱼或绿头鸭以调脾胃;阳虚怕冷者,可选用狗肉补血脉,壮阳气;体虚瘦弱者,可选用鹿肉补五脏,壮身体等。此外,他根据取象比类的理论,善于用“以脏补脏”的方法,调养身体。例如,丹雄鸡肝,补肝气;羊髓配酒补血;羊奶补肺肾之气,猪舌和五味,煮取汁饮,健脾益气。狗血益阳事,增强性功能等等。

  2.“药食同源”。中医学认为“药食同源”,即药物和食物并无截然界限。孟冼提倡以饮食防病治病。饮食得当,确实可起到防治疾病益寿防老的目的。他指出:生姜,去痰下气,多食止逆,散烦闷。绿豆,补益,和五脏,安精神,行十二经脉,藕,补中焦(即补脾胃)。养神气,益气力,除百疾,久服延年。马齿苋,治湿癣,治痢,敷仗疮,延年益寿。桃仁杀虫,止心痛。鲤鱼,煮食之,疗水肿,脚气,下气血,主小儿丹毒。羊奶,治卒心痛。大蒜,治蛇咬疱,除风杀虫,但久服则损眼伤肝,等等。

  上述仅是举例说明孟冼的饮食养生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做到因人、因时、因地而调配饮食,用之合理,就能起到强身防病,减少疾病的痛苦,以及抗衰益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