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药业益肾灵颗粒:一代经典民族秘史—《白鹿原》作者陈忠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1:08:15

一代经典民族秘史—《白鹿原》作者陈忠实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陈忠实,男,1942年6月生,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人。汉族,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西安市第三十四中学。历任西安郊区毛西公社蒋村小学教师,毛西公社农业中学教师及团支部书记、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及党委副书记,西安郊区文化馆副馆长,西安市灞桥区文化局副局长,桐城县文化馆副馆长,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中共第十三、十四大代表,中共陕西省委第七、八届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石油大学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西安石油大学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有读者用一个字概括陕西三作家的写作风格:
  陈忠实:干
  路遥:不干不稀
  贾平凹:稀

陈忠实的创作:

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以来,发表中篇小说9部,短篇小说80余篇,报告文学散文以及创作漫谈50余篇。其中9部(篇)作品获全国及各大刊物奖。已出版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 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陈忠实小说自选集》(3卷),《陈忠实文集》(5卷),散文集《告别白鸽》等。

  短篇小说《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作品奖、《立身篇》获1980年《飞天》文学奖,中篇小说《康家小院》获上海首届《小说界》文学奖、《初夏》获1984年《当代》文学奖、《十八岁的哥哥》获1985年《长城》文学奖,报告文学《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全国1990年-1991年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1993年陕西双五文学奖、199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炎黄杯文学奖、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其中《青海高原一株柳》,被改写选录于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语文书中的第十五课。

  陈忠实大部分时间都躲在西安市东郊灞桥区西蒋村的老家旧屋里,一求耳根清静,二求读书弥补文学专业上的残缺,三求消化他所拥有的生活资源,创作出数量上越来越多、质量上越来越高的文学作品来,直至一九九二年以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而一鸣惊人。《白鹿原》连载于一九九二年《当代》第六期和一九九三年《当代》第一期,一九九三年六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白鹿原》一出世,评论界欢呼,新闻界惊叹,读者争相购阅,一时“洛阳纸贵”。其畅销和广受海内外读者赞赏欢迎的程度,可谓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所罕见。迄今人文社的累计印数( 含修订本、精装本和“茅盾文学奖获奖书系”) 已达六十六万一千册,此外还收入他的“小说自选集”和“文集”,海外则有香港天地图书公司版、台湾新锐出版社版和韩文版、日文版先后面世。

  《白鹿原》面世后确实出现了好评如潮,畅销不衰,一时“洛阳纸贵”的盛况,却也一直有不同的争论、批评乃至粗暴的压制。然而,牡丹终究是牡丹。尽管它本身还存在某些不足,但那些非科学的批评、压制,却无损于牡丹的价值、华贵和富丽。它先是荣获陕西第二届“双五”文学奖最佳作品奖和第二届“炎黄杯”人民文学奖。后来,略加修订的《白鹿原》又在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九日荣获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荣誉———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日,它的作者终于登上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颁奖台。

  《白鹿原》,撼人心魄的高峰在一九八五年创作中篇小说《蓝袍先生》的时候,陈忠实便开始了关于

鹿

我们这个民族命运的深入思考。为了完成一部堪称为“一个民族的秘史”的死后可以放在自己棺材里当枕头用的大书,为了完成这部曾经拟名为“古原”,后来定名为《白鹿原》的长篇小说,陈忠实花了两三年的时间作了几方面的准备:一是历史资料和生活素材,包括查阅县志,地方党史和文史资料,搞社会调查;二是学习和了解中国近代史,阅读中国《近代史》、《兴起和衰落》、《日本人》、《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梦的解释》、《美的历程》、《艺术创造工程》等中、外研究民族问题和心理学、美学的新著;三是艺术上的准备,认真选读了国内外各种流派的长篇小说的重要作品,以学习借鉴他人之长,包括研究长篇结构的方法。他特别重视的有中国当代作家的《活动变人形》( 王蒙) 、《古船》( 张炜) ,外国作家的则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马尔克斯) ,莫拉维亚的《罗马女人》以及美国谢尔顿颇为畅销的长篇和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作了这些准备和思考之后,他认识到只有回到老家小屋那个远离尘嚣的环境里,才有望实现自己的宏愿。

  陈忠实的老家在西安市东郊灞桥区西蒋村。这是南倚白鹿原北临灞河的小村落,全村不足百户人家。虽然由此到西安只有不足一小时的、约五十华里的车程,然而却是天然的僻静,最适合沉心静气地思索和精雕细刻地写作。村里每一家的后院都紧紧贴着白鹿原的北坡。横亘百余华里的高耸陡峭的塬坡遮挡了电视信号,电视机在这里也只好当收音机用,只能听听新闻和音乐之类。但这离西安闹市不远的地方确实没有工业污染。只要灞河不断流,河川便清澈见底;还有错落的农舍,一堆堆的柴火或麦草垛;平展宽阔的庄稼地;河边、塬坡上有树林,那里有狐狸、獾、稚鸡、呱啦鸡、猫头鹰等等,真是一派田园风光。

  转过村里那座濒临倒塌的关帝庙,便是陈忠实从老太爷、爷爷和父亲流传下来的家园。在家园大门前不过十米的街路边,有忠实亲手栽下的昂然挺立的法国梧桐。这本来只有食指粗的小树,在陈忠实决心动手写《白鹿原》的一九八八年的早春栽下,四年后它便长到和大人的胳膊一般粗,终于可以让它的主人享受到筛子般大小的一片绿荫了。它是陈忠实为了写成《白鹿原》这几年来所付出的一切艰辛,所耗费的心血,乃至他所忍受的难耐的寂寞的活生生的见证。《白鹿原》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毫无疑问是小说丛林中的一棵枝叶茂盛、葳蕤光辉的大树,确确实实是一座拔地而起的风光无限、撼人心魄的高峰。

    陈忠实:生命的意义就是写作 不太想写自传

担心出版社要亏本

  

  ——著名作家陈忠实明来上海书展“吆喝”

  《白鹿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经典意义的作品,销售量已达到惊人的600多万册。小说出版16年后,陈忠实推出了一本《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10余年前的往事如在眼前,陈忠实昨天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那都是永久的回忆。

  写作记忆永久

  这本创作手记中有很多细节,比如作品动笔、完稿甚至查阅资料的时间、地点以及当事人的对话,都叙述得相当精确。记者甚为他的记忆力叹服,陈忠实一乐:“很多生活中其他方面的事情时间长了我都会淡忘,不过有关写作特别是《白鹿原》的准备、写作过程,我不敢说是刻骨铭心,但过了十几年淘汰不掉的,都成了永久的记忆。”虽不是时时绕心头,但跟朋友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那些故事常常就自然地出来了。

  不太想写自传

  有人议论说,这本手记可以看作是陈忠实的自传。但陈忠实强调,这只是他写作的感受谈,距离自传很远,因为基本没写个人的生活经历,最多就是牵涉到《白鹿原》创作时的一些生活。出版社也跟陈忠实约过自传,但他跟记者说,目前不太想写。“可能是个人偏见吧,作为一个作家,生命的意义就是写作,把对生活的感受表述出来,生命的意义就完成了。个人经历过什么灾难跟作家的成长发展没什么关系。”陈忠实说,与他同为上世纪40年代出生的,都经历了50、60、70年代的变化,都经历过自然灾害、阶级斗争,他初中、高中的一些同学可能比他受的苦更多,“可是有谁会问他们为什么不写自传?”

  热衷散文创作

  6月份,陈忠实刚完成了手记的最后一篇,最近在给一些朋友的作品写序。《白鹿原》刚发表时,他曾经表示今后10年的创作会以长篇小说为主,但《白鹿原》之后,他出了好几本散文集,亦有短篇小说问世,长篇却未动。陈忠实说,以长篇为主是他1993年的考虑,后来写小说的情绪一落千丈,写散文的情绪倒很高。

  专程来沪签售

  不爱乘飞机的陈忠实明天一早坐火车来上海,明天下午在书展现场举行新书发布会和签售,15日在上图举行讲座与读者交流。其实他并不很习惯参加签售,身体也不是非常好,却一口答应了这些活动。陈忠实坦白说,是因为怕出版社亏本。“我觉得这本书不会畅销,因为读者喜欢《白鹿原》是一码事,不会怎么关心是怎么写成的。可能最多圈内的人,还有一些对文学有兴趣的人,才愿意看看老陈当年怎么写这个小说的。”不畅销是老陈最基本的估计,所以他愿意来为出版社吆喝吆喝,签名售书,“多卖一本,就少亏一点,人家给我出书还亏钱,我心里不安。”

陈忠实的写作特点

白鹿原是他的代表作:
在接受采访时,陈忠实表示自己的作品之所以受欢迎,应该是写得比较真实。他说:“作家写作应该坚持真实性第一这个基础原则,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这也是读者对你的作品和你这位作家建立信任感的基础。哪怕一个情节或细节虚假,他就不信任你了,开始排斥你的作品。这是要害。当然,真实性不是文学创作的全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创作上的问题需要解决。”


20年过去了,回顾自己的创作,陈忠实坦言《白鹿原》也有不少瑕疵。“一些人物的行为、情节其实可以更圆润。比如,白灵回故乡参与的那次革命,里面穿插了很多内容,我现在觉得一些场景在艺术上看不太自然。”不过,陈忠实表示不会再改写。他不仅不打算改写《白鹿原》,而且也没有再写长篇的计划,“写不动了,老了。”陈忠实透露,其实刚写完《白鹿原》时他曾想写长篇,写一部描写解放后现实生活的作品。“但是我觉得自己对那种生活的理解程度还没有达到非要表述的程度,尽管这种生活是我直接体验的,而《白鹿原》中的生活是间接体验的。”陈忠实说,如果作家对自己所写的生活的独到性挖掘得不够,开掘深度不能超越读者理解的深度,读者就没必要读你的作品;如果你的独到发现能够超越他的理解,他就有新鲜感,读过后也能弥补他对生活的理解。


《白鹿原》开篇第一句话是“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不少读者和评论家认为陈忠实深受马尔克斯的影响。对此,他坚决否认。“这部小说动笔前足足构思了两年,开头设定了好几个,最后才确定的这个。我只是要给自己的叙述设立一个时段,确定一个位置,让自己隐藏在白嘉轩背后。” 陈忠实坦言自己深受外国文学的影响,读过不少作品,“但要说影响,《静静的顿河》对我的影响大得多。1958年我上初二那年的暑假读的这本书,当时让我思路大开。”他同时表示,陕西本土的两位作家柳青、王文实对自己影响也很大。“外国文学的影响,主要是强化自己透视生活的能力,借鉴表现形式。我的内核是中国传统文化,只是让结构服从于内容,让人物和附着的内容得到充分的艺术展示。”


自出版后,《白鹿原》已被改编成秦腔、舞剧、话剧、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陈忠实认为,《白鹿原》时间跨度大,人物多,情节庞杂,给改编造成很大难度。他透露,电影《白鹿原》仍在修改剧本,片方仍处于筹备期。而不少人和团体自《白鹿原》出版后,就想把它拍成电视剧,但从没有立项成功。


写作风格:现实主义,朴实厚重
       人文思想:1、再现中国革命和变革的壮阔历史
                 2、象征了古老中国的嬗变
                 3、将描写的重心和视点变成了民族和文化, 而不是党派,视角是超越党派的
                 4、白鹿两家象征了两种古老的传统: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