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洁莓多囊卵巢:夏末初秋 艾灸除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5:25:23

夏末初秋 艾灸除湿  

2010-08-18 12:10:43|  分类: 神奇的艾灸 |  标签:湿邪、除湿、艾灸  高清  |字号 订阅

       中医认为湿邪有两种,一是外湿,一种是内湿。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所致。内湿则多由过度嗜酒或过食生冷,以致寒湿内侵脾阳失运,湿自内生。如经常喝冰啤酒、冷饮等导致脾阳受伤,致使湿气加重。总之无论哪种湿邪,都会使人出现食欲不振、腹满腹胀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发困、不想饮水等一系列“湿浊内盛”症状。

现在正处夏末初秋交替时期,这个季节中医称之为“长夏”。长夏主气为湿,是一年中湿气最盛的时期。因此,此时除湿最为关键。

如何知道自己的体内有湿呢?这里介绍几个辨别要点,如果最近两周内常有以下表现,就说明体内有湿需要治疗了。

1、口中发黏舌苔腻:

湿性黏腻,所以感受湿邪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口中发黏。这是因为湿邪入里伤及脾阳,脾运失常,而“脾又开窍于口”,所以导致食欲的改变和口味的异常。除口中发黏外,还应伴有吃什么都没胃口,伸出舌头一看,太很黏腻。腻而色白,为寒湿,腻而色黄为湿热。

  2、胸腹胀满小便涩:

  湿为阴邪,易滞留脏腑经络,阻碍气血运行致脘腹胀满,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湿邪停于下焦,则小便短少而涩。

  3、头部沉重四肢乏:

 湿性重浊,其特点就是沉重、重着。头为诸阳之会,湿困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因此,感受湿邪后,头重头沉犹如被布包裹之感。脾主肌肉和四肢,湿伤脾阳,可出现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四肢困重乏力。湿邪留滞于经络,则关节疼痛重着。

  4、下肢浮肿便溏泻:

常表现为下肢浮肿,朝轻暮重,大便不成形但黏而不清利,便完后感觉不爽。

如何除湿?在长夏季节,除平时饮食上尽量少吃或不吃寒冷油腻、甜食、饮酒外,可侧重多吃些祛湿功效的食物,如薏米、冬瓜、赤小豆、白扁豆等,均有利于预防湿邪留滞。如湿邪较重可适当吃些中成药治疗,如二妙丸、平胃散、参苓白术散等,遵医嘱选择其中一种,每天服用1—2次,一般连服5—7天即可。

艾灸对长夏湿邪有它法所无法替代的作用,不妨一试。

选穴:中脘、命门、肾俞(双)、足三里(双)、丰隆(双)、曲池(双)

灸法:中脘、命门隔姜艾柱灸5壮,其它穴位艾条悬灸,每天每穴灸10分钟。上述诸穴连续灸7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