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你分集剧情介绍:马克思及其所处的时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43:39

马克思及其所处的时代

1998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许多纪念文章。这些文章或着眼于150年来的历史发展,或着眼于宣言本身的理论意义,由于观点和视角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存在决定意识”,这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本文拟从认识论的观点出发,通过考察产生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著作的主、客观条件,引出相应的结论来。主观条件为马克思的经历(1818—1848),客观条件为同一时期(19世纪上半叶)英、法、德三国的历史状况。

  所以只选择马克思1818年至1848年这一段经历,有两个原因,一是选用他的毕生经历篇幅太大,一篇短文恐怕难以容纳;另一原因是《共产党宣言》已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马克思此后的活动只是对于它的充实和论证。

  介绍马克思生平的传记不少,其中最著名的是梅林写的《马克思传》,它的史料翔实、全面、客观,可惜现时图书馆中已很难找到。好在刘凤舞同志编的《马克思传略》附有马克思的生平年表,内容比较完整,本文便取来用了,但稍作修改和补充。对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一套丛书——“新编世界列国史丛书”,其中的《西欧各国》和《中欧各国》中有英、法、德三国的历史,内容简略、浓缩,正好合用。本文中历史部分的素材选自这两本书。本文原来还想给出一些结论的,但是题目太大,很难做好,故仅罗列几点作为小结,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结论留给读者自己下吧。

  马克思生平年表 (1818 ~ 1848年)

  1818年5月5日

  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南部靠近法国边界的小城特利尔的一个律师庭。

  1835年 十七岁

  9月24日 中学毕业,毕业论文题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文章抒发了他的远大抱负,选择了为人类服务的人生道路。

  10月15日 进波恩大学法律系学习。

  1836年 十八岁

  10月 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

  1836——1838年

  在这段时间内马克思除了学习法律课程外,对哲学、历史和艺术史也进行研究,并开始学习英文和意大利文。

  1837年 十九岁

  夏天 开始钻研黑格尔哲学。后来,结识了黑格尔左派分子鲍威尔、科本等人,并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左翼激进分子组成的“博士俱乐部”。其成员常在一起讨论黑格尔的学说,批判宗教教义,捍卫宗教自由、出版自由,应用黑格尔的辩证法分析研究历史、精神世界的发展过程。青年黑格尔派的相互争论,常常是争论者进行不断地相互否定。因此,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能清晰地看到那种强烈地嘲讽一切的痕迹。

  1839年初——1841年3月

  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哲学,撰写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1841年 二十三岁

  3月30日 通过柏林大学的全部考试,取得柏林大学的毕业证书。

  4月6日 把博士论文寄给耶拿大学哲学系。

  4月15日 获得耶拿大学的哲学博士证书。

  1842年 二十四岁

  4月 为新创刊的报纸《莱茵报》撰稿。

  10月15日 担任《莱茵报》的主编,以前订户只有800家,两个月后,订户增加到3400家。

  10月—12月,研究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

  11月底 恩格斯前往英国曼彻斯特经商前,拜访了马克思。马克思邀请他到英国后为《莱茵报》写通讯稿。

  1843年 二十五岁

  1月19日 普鲁士官方作出查封《莱茵报》的决定。

  3月17日 退出《莱茵报》编辑部。

  6月19日 与燕妮结婚。蜜月后,在燕妮的家乡克罗茨纳赫居住了近半年,对黑格尔的哲学进行了批判,又对英、法、德、美、意大利、瑞士等国的历史和国家理论学说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摘抄了五大本笔记,此即著名的《克罗茨纳赫笔记》。这些笔记于1927年在苏联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题目加以发表。

  10月底 迁居巴黎,与卢格合作编辑《德法年鉴》。在巴黎期间,马克思结识了俄国来的政治流亡者巴枯宁、波特金、萨宗诺夫等人。他接触较多的还有法国社会主义者蒲鲁东、勃朗等人。还与“正义者同盟”巴黎组织的成员有着广泛的联系,但马克思不参与同盟的内部事务。

  1844年 二十六岁

  2月底 出版了《德法年鉴》的创刊号。在这一期上马克思有两篇文章,即《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恩格斯也有两篇文章,即《英国概况》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使得马克思第一次有机会对恩格斯有了真正的了解。共同的见解和志向从此把他们两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4月18日 普鲁士政府查禁《德法年鉴》,并以预谋叛国罪和侮辱圣上罪通缉马克思和卢格等人。由此,《德法年鉴》只出版了这唯一的一期。

  4月—8月 《德法年鉴》停刊后,马克思研究的兴趣由哲学领域转向经济学领域。在此期间,阅读了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等人的经济学著作,以及斯卡尔培克的《社会财富的理论》、詹姆斯.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等著作。阅读的同时,写下了大量的摘记和手稿,即本世纪20年代在苏联整理出版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并系统地研究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等人的著作,还研究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研究了历史学家基佐等人的著作。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这些手稿中发现了与成熟的“晚年马克思”不尽相同的“青年马克思”。

  9月—11月 与恩格斯共同创作《神圣家族》(即《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回击鲍威尔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的观点的批判。此书主要为马克思所写,二十印张中恩格斯只写了半印张。

  1845年 二十七岁

  2月3日 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移居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2月底 《神圣家族》出版。

  4月上旬 恩格斯也来布鲁塞尔与马克思通力合作,从事革命实践活动和科学理论的研究工作。

  7月12日—8月,在恩格斯的陪同下去英国考察一个半月,阅读了各种有关英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文献,并与英国正义者同盟建立了联系。

  1845年9月——1846年夏

  从英国回到布鲁塞尔后与恩格斯共同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为后来进一步研究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哲学的基础,有50印张之巨,历时半年。此书当时没有出版,只有部分章节以独立的形式发表于杂志上。直到1932年才由苏联出版了它的全文。

  在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前,马克思先写下了批判费尔巴哈哲学的简短大纲,用以表述新哲学的基本立场。这个提纲写在1844—1847年的笔记本中。恩格斯在1888年公开发表时作了些文字上的修改,这就是有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创作后,马克思就又回到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之中。

  1846年 二十八岁

  年初 与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马克思和恩格斯任常务委员会委员。

  3月30日 与恩格斯一起批判小资产阶级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和魏特林的“平均共产主义”。

  1847年 二十九岁

  1月下旬 正义者同盟接受科学共产主义原理作为其纲领的基础,并邀请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同盟,他俩接受了邀请。正义者同盟是1836年在法国巴黎建立起来的,其成员多数是从德国流亡到法国的半无产阶级,以前主要从事秘密活动。

  6月初 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同盟的口号由“人人皆兄弟!”改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7月初 出版《哲学的贫困》,对蒲鲁东的改良主义及其哲学观点、经济观点作了彻底的批判,论述了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基本问题,科学地论证了阶级斗争规律,从而深刻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

  8月5日 布鲁塞尔成立了共产主义同盟的支部和区部委员会,马克思担任布鲁塞尔支部的同盟主席和区部委员会委员。布鲁塞尔支部实际上成为整个共产主义同盟的领导中心。

  11月29日—12月8日,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马克思在会上作了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和纲领的演说,论证了各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必须团结一致的思想,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原则等。经过辩论,修改了同盟章程,明确宣布了同盟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代表们完全赞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观点,并委托他们拟订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作为党的宣言公布。

  12月9日—12月底,与恩格斯合作撰写《共产党宣言》。

  1848年 三十岁

  1月 《共产党宣言》完稿。

  2月24日 《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

  年初 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德国、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波兰等国,相继爆发了革命。爆发革命的原因是:在欧洲大多数国家保持着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统治之间的矛盾激化。而1845—1846年欧洲大陆因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农业歉收和1848年的经济危机,则加速了革命的到来。当时,革命的中心在法国。发表《共产党宣言》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即投身于法国和德国的革命斗争。在英国,历时十二年的宪章运动,此时宣告失败。

  英国概况

  17世纪以来英国已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全世界为最早者。19世纪上半叶,尽管王室或老呆痴钝,或花天酒地、不理朝政,但是由于有一个精明强干的内阁进行治理,国家还是管理得井井有条。1815年拿破仑垮台后,英国在地球上的很大一片地区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尽管发生了议会改革和宪章运动,但因很快地平息下来,对政局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工业革命的火车头则把英国引入了一个经济高度繁荣的历史时期。

  自十八世纪发明纺纱机和织布机,以及1769年瓦特发明蒸汽机以来,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工效得以成倍、甚至数十倍地提高,推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1811年,第一艘汽轮船下水;1825年发明了刨床、镟床;1839年发明了汽锤;1848年发明了镗床;其它专业工具机也相继涌现。机器制造业的出现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和世界贸易加强了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通过海外扩张,成为日不落的帝国。1815年至1914年间,英国迁移出境的人口有2000万。英国传教士在世界各地建筑教堂、学校和医院,到处宣扬基督教义,灌输殖民文化。大英帝国的势力无孔不入,其影响更是无所不在。在世界文明史上,没有一个民族能象英吉利民族那样对世界历史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19世纪的英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工业上,1850年英国的五金制品占世界的40 % ;棉花产量占世界的50 % ;生铁产量为225万吨,占世界的51 % ;煤产量为4400万吨,占世界的三分之二;铁路长度已达9600公里。英国出口的工业品超过了法、德、美三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经济繁荣,改变了数以百万计的一般英国人的生活,1851年,英国人已有54 % 居住在城市;到1870年,则达到了70 %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有不少人仍处于赤贫状态。19世纪中叶,生活在贫民窟里的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他们的生活状况十分凄惨。对此,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有详细的介绍,此文写于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

  政治方面,随着内阁对国王负责转向对议会负责,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1825年至1827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下层劳动群众的斗争高涨起来,重新推动了资产阶级的议会改革运动。经过顽强的斗争,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终于获得通过,从而重新分配了各选区的议员席位,使更多的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与政权的机会。同时也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选民人数从43.5万增加到67万。但这个数字还只是全国男子总数的九分之一,城乡无产者、大多数小资产阶级和全体妇女依然没有选举权。由此又引发了长达12年之久的宪章运动。由于统治阶级的严厉镇压,又因为工人生活已普遍有了改善,人们对于一再失败的运动感到厌倦。失望之余,1848年起大批宪章运动的积极参与者移居美洲,宪章运动遂以失败告终。正如科贝特所说:“我敢打赌,你不会去鼓动一个吃饱了肚子的人” 参加运动。宪章运动采用的方式也很有特色,主要采用征集签名、罢工和示威游行等非暴力的方式。1842年2月在第二份请愿书上签名的人数高达330万,超过了英国成年男子的半数。

  宪章运动虽然遭到了失败,但它唤起了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并造成了一种有利于进一步改革的气氛和态势。工人阶级后来争取到了选举权和选票,以及其他许多实际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这一场运动。

  由于社会繁荣和经济地位的巩固,工业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也推行自由主义政策,开放了较多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所以英国成了其他国家政治流亡者的避难地。如马克思于1849年8月从巴黎迁居伦敦,一住就是几十年,一直到他去世。

  法国概况

  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新篇章。有名的八月法令废除了封建制度,法令的第一句话便是“国民议会现将封建制度全部予以废除”。紧接着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宣布了资本主义的立国原则。公民权取代特权;国民主权的社会取代贵族社会;法制取代专制;资本主义的绝对私有制取代封建主义的有条件的等级所有制,等等。

  1791年据此制定了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宪法规定,法国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由选举产生的一院制立法议会掌握,行政权属国王,司法权归选举的法官所组成的法院。宪法特别规定:“没有比法律权力更高的权力,国王只能依据法律治理国家,并且只有根据法律才能要求服从”。这体现出1791年宪法是一部鲜明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宪法。宪法规定的选举制度则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关系取代封建社会的门第与特权的特点。它宣布年满25岁的男子为公民。其中年缴纳直接税相当于三天薪水者才有选举权,称为“积极公民”。其余为无选举权的“消极公民”。当时,在700万公民中约有280万“消极公民”。尽管如此,不能抹杀整部宪法的巨大进步意义。

  1793年1月21日法王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接着是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此后数年法国政局一直不稳,1799年11月9日波拿巴将军发动政变建立集权独裁政府,法国大革命就此终结。

  法国大革命是法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标志,也为在欧洲乃至全世界推进历史的发展,消灭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自1789年以来,法国一直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中心。

  波拿巴执政初期为法国赢得了稳定、发展与和平,深受法国人民的爱戴。1800年他任命了一个委员会,按其意起草民法典,1804年3月正式完成公布,称《法国民法典》,后于1807年更名《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着重确认了绝对私有制的不可动摇,强调了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契约 (或合同) 的法律效力,以及公民在民事权利上的平等地位。这是总结了大革命成果的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表明了波拿巴政权与大革命在本质上的一致性。

  但自此以后,波拿巴的野心也膨胀起来,终于在1804年5月称帝,成了拿破仑一世皇帝。由于他的扩张野心,连年征战,给欧洲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1815年6月的滑铁卢一战,法军溃败。6月22日拿破仑第二次宣告退位,真正退出历史舞台。

  拿破仑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发动的战争一方面给其它国家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另一方面也输出了法国的价值观念,促进了其它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如马克思的故乡,德国的莱茵地区曾被法国占领,它是德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法国及拿破仑本人也是德国许多大思想家 (如黑格尔、尼采等) 仰慕的国家和人物。

  自1789年大革命以来,法国经历了由乱到治,又由治到乱的多次反复,又是内战与外战的交替,动荡了40年。这全是为了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反复曲折。1830年的七月革命总算永远结束了封建势力掌握统治权的历史,使法国重新得到资本主义的环境,工业革命便有了发展的条件。七月革命后的18年,法国工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这18年里,法国蒸汽机自625台增至5200台,平均马力则由16降到12.5。这表明蒸汽机开始小型化,应用更广泛了。棉纺业应用机器最多,其次是丝织业和毛纺业。

  1847年法国爆发了商业危机,物价飞涨,粮食缺乏,工厂企业纷纷倒闭,工业生产下降,失业人口激增,工人工资下降百分之五十六。处于饥饿线上的劳动人民,对金融贵族的统治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他们纷纷举行罢工、示威游行和“饥饿暴动”。1848年爆发的二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临时政府的成员主要由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共和主义者组成,其中还有与马克思有过交往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勃朗。

  德国概况

  普鲁士是18世纪初德意志境内崛起的王国。在1792年和1806年的两次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大败,为此丧失了大批领土,并要支付大笔赔款。普军失败的原因固然是由于拿破仑军事力量的强大,但主要问题还是在于普鲁士国内的经济和政治问题。

  普鲁士在经济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由于土地集中在容克贵族手里,他们在农村推行封建农奴制度,致使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的产量不高。如1770—1780年间,西里西亚的小麦产量平均增长速度只有英国的一半。工业生产也很落后,如1800年的工业总产值,以英镑计算,英国是2.3亿,法国是1.9亿,而德国只有6千万。政治上普鲁士是一个封建专制国家。国家机构臃肿,军费开支庞大,但士气低落,缺乏战斗力。后来,施泰因男爵 (1807—1808年) 和哈登堡男爵 (1810—1815年) 的改革,力图把普鲁士建成一个具有民主结构的君主政体国家。他们的改革,虽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变革,但为德国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辟了道路。

  拿破仑在横扫欧洲大陆的战争中,1792年曾占领过德意志莱茵河左岸和西部地区。如马克思的故乡特利尔,在1794年至1815年的二十年间由法国管辖。在这些地区,把《拿破仑法典》作为现行法律,废除了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取消了各种封建徭役和赋税,进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改革,使这些地区的居民摆脱了封建关系。从而对这些地区的经济、政治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为在德意志发展资本主义奠定了基础。

  1807年以后,在拿破仑的允许下,普鲁士和参加莱茵联盟的大部分邦国也相继进行了针对封建农奴制的改革。改革慢慢地改变了德意志农村中的封建生产关系,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无地或少地的雇农。少数比较富裕的农民,逐渐上升为富农,他们使用雇农经营农场。容克地主放弃了过去使用农奴经营大庄园的办法,改成大量雇佣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来从事大农场生产。这种转变促进了农村中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也促进了德意志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在19世纪上半叶,德意志的城市行会手工业已完全没落,代之而起的是家庭手工业和手工工场。在普鲁士的莱茵-威斯特伐里亚地区已开始出现了大机器生产。当时,德意志民族还处于分裂状态,共有38个邦国。各邦国设有各自的关税线,还没有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政治上大都还是封建专制国家。这种情况阻碍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845年,普鲁士的农业人口仍占总人口的74 % 。1848年,德国城乡工人的总数约有200万人,其基本群众并不是工厂无产阶级,而是农业工人、手工业学徒和手工工场工人。较为发达的工业为采矿业和纺织业。在铜和银的采矿业中已有几十万名熟练工人。大的纺织工场和工厂有40家,如有一个大型印花布厂雇佣了1200名工人。

  德国工人阶级身受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他们的工资低,劳动条件差,生活十分困苦。此外,他们毫无政治权利,没有结社和集会的自由。因此,德意志有组织的工人运动出现比较晚。德国第一个工人组织名为“德国人民同盟”,它是德国流亡工人1833年在法国巴黎建立的。组织带有共和民主主义倾向,它的目的是谋求德国的统一。人数不足100人。次年,在此基础上,在巴黎由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建立了“流亡者同盟”。这个组织发展到几百人。1836年,“流亡者同盟”发生分裂,无产阶级派组成了一个新的团体,名为“正义者同盟”。盟员是一批有革命思想的手工业者。其指导思想是平均共产主义,纲领是建立财产公有的新社会,口号是“人人皆兄弟”。由于当时政治条件的限制,只能进行秘密活动。因此,组织保留着早期工人运动的组织形式,带有宗派主义和密谋方式的残余。此同盟就是1847年马克思加入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

  同一时期的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完成阶段,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的工业资本主义,积极地向外开辟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资产阶级提出了“自由贸易”的口号,大规模地向欧洲大陆输出商品。为了保护本国的工业,德意志邦国逐渐建立起关税同盟,使德意志的国内市场得到了统一,有效地抵制了英国商品的竞争,促进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日后德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1850年德国的煤产量为700万吨,铁产量为20万吨,蒸汽机动力为26万匹马力,全德铁路长度为5822公里。

  19世纪中叶开始,大多数德意志邦国实行了君主立宪制。1862年至1871年间在普鲁士首相铁血俾斯麦的治理下实现了德国的统一。在这短短的一、二十年间德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870年德国的煤产量达3400万吨,铁产量达140万吨,蒸汽机动力达248万匹马力,全德铁路长度达21471公里。19世纪60年代,德国工业已经赶上了法国。

  小 结

  由上述资料不难看出:

  一、19世纪上半叶,英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刚刚得到巩固,工业革命开始得到蓬勃的发展;而马克思的故乡德意志尚处于分裂状态,还是一些经济不甚发达的封建专制邦国。英、法、德三国都还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后期。除了英国的冶金工业、采煤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特别发达外,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如纺织工业还是它们三个国家的主要工业部门。

  二、这一时期,英、法、德三国都还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了的封建贵族还牢牢地掌握着政权。

  三、后来,德国的统一是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实现的,首相为铁血俾斯麦,无产阶级在这一进程中并未插上手。

  四、从马克思的经历看,在写作《共产党宣言》时,德国作为他的祖国,直到二十五岁时才离开,德国社会对于他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法国是德国的邻国,马克思的故乡又曾被法国占领了二十年,后来他又在法国生活了一年零三个月,以后三年则居住在近旁的比利时,故他对于法国的情况也特别熟悉。但对于英国来说,他对英国经济理论的研究只花了4个月时间,缺少对于实际情况的了解。虽然,后来在恩格斯的陪同下去考察了一次,但时间太短,只有一个半月。因此,在当时马克思对于英国社会的了解远不如对德、法社会的了解。

  五、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古典哲学来自德国,空想社会主义来自英、法,主要来自法国,如圣西门和傅立叶等人,政治经济学则来自英国。在写作《共产党宣言》时,起主要作用的当是哲学和社会主义方面的思想。

  六、当时,工人运动中,对于如何改造资本主义社会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即采用改良主义还是采用暴力革命。英国的宪章运动和法国的蒲鲁东主义选择了非暴力的改良主义路线,而德国出生的马克思则主张采用暴力革命,耐人寻味。

  七、长期以来,人们一再看到后进国家的革命者到西方先进国家去取经,去寻找新的思想、新的理论。现在我们却发现,马克思是一个例外,他是到那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去传播自己的思想的。

  八、马克思一生坎坷,出任《莱茵报》主编时报纸被查禁。出版《德法年鉴》后,不但刊物被查禁,本人也被普鲁士政府通缉,并在普鲁士政府的压力下,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后来,由于参与革命运动又为比利时政府所驱逐。马克思在欧洲大陆无法容身,最后到了政治气氛比较宽松的英国,得以继续他的共产主义学说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外部指导欧洲大陆的工人运动。

  九、从历史景遇讲,我国现在所处的状况与一个半世纪前的德国十分相似。德意志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走上振兴之路的中华民族来说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十、现在各种参考资料泛滥,其中不少存在着曲解、附会和添加,缺乏原汁原味。因此,经常提倡读原著。然而,原著也是彼时、彼地,他人的感受与总结,真正的“原著”应该是历史。

  历史是只万花筒,绚丽多姿,精彩纷呈。虽然,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不容改变。然而,审视历史所得到的启示却可以因人、因时、因视角的不同而不同。

  //-------------------------------------------------------

  众所周知,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这是在当年一再强调的),但是真正了解马克思的生平,并且了解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的人却并不多。这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不能说没有影响。1999年夏天,我在书店里看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丛书——“新编世界列国史丛书”,其中的《西欧各国》和《中欧各国》中有英、法、德三国的历史,内容简略、浓缩,正是我曾经寻找过的。联系我在学生时代(文革时期)曾经读过梅林写的《马克思传》,对马克思的生平也有所了解。因此,萌发了将两者联系起来进行介绍的念头。这样就写了“马克思及其所处的时代”这篇文章。

  梅林是马克思的学生,他所写的《马克思传》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这样一段话:“青年黑格尔派的相互争论,常常是争论者进行不断地相互否定。因此,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能清晰地看到那种强烈地嘲讽一切的痕迹。”类似话语在我国的同类传记书籍中难以找到的。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国学者戴维.麦克莱伦撰写的《马克思传》,它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生动、有血有肉的“走下神坛”的马克思,不妨一读。

帮忙!!请说出下列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身份及其与桥的关系 怎样判断作家所处的时代? 马克思 恩格斯对创作与时代的论述 试述马克思的股份公司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求助]马克思名言及其包含的哲学原理。有追加积分 下列作品的作者和所处时代? 李大钊及其所处时代背景的相关资料 古代著名诗人、词人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说明 请教:马克思所讲的“权力捉弄财产”的出处. 马克思在科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是什么 谁和谁被马克思喻为“任何时代最伟大的两位天才” 论述马克思平均利润形成过程的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 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形成过程的理论及其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的启示 马克思注意哲学里面"物质概念的发展历程及其本质内涵是什么?" 下列作品的作者或编者的名字和所处时代 唐玄宗统治前期所开创的一个国势强盛的时代是什么时代 东晋朝历史背景(王羲之所处时代) 有《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的参考论文吗? 试述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形成过程的理论及其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的启示 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启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实行的按劳分配与马克思的设想相比较具有的新特点是什么? 请求神话时代及其资料篇巨人泰坦的光盘版的下载地址,谢谢! 请求神话时代及其资料篇巨人泰坦的光盘版的下载地址,谢谢! 请求神话时代及其资料篇巨人泰坦的光盘版的下载地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