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尔奇d3多少钱一瓶:内蒙古赤峰两家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调研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50:03

内蒙古赤峰两家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调研报告

 

内蒙古赤峰两家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调研报告

                

  地质咨询部  张彦英 邵厥年 王峰

 

 

2008年9月22-25日,部咨询研究中心一行三人对内蒙自治区赤峰市两家地勘单位——内蒙古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以下简称“十院”)和内蒙古赤峰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以下简称“赤勘院”),进行了地勘单位改革专题调研,探寻他们近年来的改革发展之路,分析总结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国有地勘单位改革指导和支持,以及地勘单位探索自身改革的做法。调研在内蒙地勘局的大力支持和安排下,实地考察了两家地勘单位,分别举行了座谈会,并参观十院投资入股的西乌珠穆沁旗道伦道铜钨采选厂。

一、两家地勘单位的基本情况

赤峰市地处大兴安岭中南段、华北地台北缘,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现已发现各类矿产70余种,矿产地千余处,已建设各类矿山企业近800个。丰富的矿产资源吸引了众多的地勘单位入驻赤峰市,最多时达十几家,随着地勘单位改革的不断进展,逐步合并成现有的五家,除我们调研的十院、赤勘院外,还有核工业243队、内蒙有色地勘局108地质队、内蒙煤田地质局104地质队。

十院成立于1995年,由内蒙古第二区域地质调查院和第三水文工程勘察院合并而成,现共有职工952人,在职456人。除地质勘查公司外,十院陆续将一定规模的院办企业全部改造成有限责任公司,十院成立投资公司,对各公司投资参股,并组织院属职工投资入股。目前,十院控股的企业有1个工程勘查与施工企业(赤峰恒安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5个矿业公司(内蒙古玉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赤峰金源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锡林郭勒盟银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盛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扎鲁特旗太平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及3个技术咨询服务企业和1个矿山设备生产企业。其中玉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值超亿元,是全国铅锌矿采选十大企业之一,在全国有色金属采选行业2007年纳税排行榜中排名十三。其它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有4个。近年来,十院的市场收入实现连续四年超亿元,2007年十院完成工业产值8.5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职工收入也随之大幅度提高。

赤勘院成立于1997年,由内蒙古第三地勘院和内蒙古113探矿队合并重组而成,其前身为内蒙古201、203和204地质队,现有职工2089人,其中,退休职工1310人,在职职工749人、注册职工30人。赤勘院也对下设的企业进行了改制,形成独立法人企业,涉及地质勘查的企业1个(赤峰华夏工程地质勘查有限公司),其它为相关第三产业的企业(赤峰科伦橡胶化工有限公司、赤峰地质宏达印刷有限公司、赤峰大地汽车机械修造有限公司、赤峰多发锅炉机电安装有限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这些企业都经营良好。在内蒙地勘局的支持下,赤勘院完成了内蒙维拉斯托矿业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兴安银铅冶炼有限公司的参股。目前,赤勘院选择两个院持有的探矿权项目开展详查,提交了报告,并开展矿山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计划明年建设一座500吨的矿选厂。2007年,赤勘院实现总产值8726万元,其中,地质勘查业实现4800万元,工勘业626万元,矿业开发2500万元,各经营企业实现800万元。

二、对两家地勘单位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

两家地勘单位同属内蒙古地勘局,面临的外部环境基本相同,都地处矿产资源丰富的赤峰市,所掌握的地质资料相对都比较丰富;拥有各类勘查资质,涉及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勘查水文地质勘查、工程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地质测绘、环境地质勘查、鉴定测试等;两家地勘单位都发展成整体实力较强的集矿产、勘查、开发、加工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地勘单位;两家都实行了内部企业化管理,分别改制数个二级企业,有矿业公司、工勘公司、物业公司等。但两家却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发展的状况差别较大。造成它们发展差距的现状除了在机会把握上的原因外,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地质资料的积累不同

地质资料是每个地勘单位重要资源,十院本身是区调队的基础,对内蒙东部的地质情况了解比较详细,在这方面的资料积累要远优于赤勘院。2007年,十院承担1︰5万矿调有29幅,而赤勘院为8幅。相应的在市场项目上,十院承揽了17个项目,赤勘院为21个。

(二)经营机制不同

两家地勘单位在发展之初都面临资金的缺乏,都在矿业权上寻找机会。十院转让阿鲁克尔沁旗膨润土矿、巴林左旗哈拉白铅锌矿的矿业权,获原始积累;赤勘院通过地质资料入股黄岗梁铁锡矿,后转让股权,获得较大收益。十院在此基础上,通过积极组织在职职工入股的方式,补充勘查资金,相继发现和购买矿业权,形成采矿权,又通过吸引矿山企业入股组成完全独立的股份矿业公司,相继开发了六座矿山,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壮大了十院的经济基础。而赤勘院转让股权所得作为一支孤立的资金也相继投入初级勘查,但几年来都没有大的发现,影响了其收入来源。近年,赤勘院也在转变经营机制,通过技术、资金的运作,筹建选矿厂,参股了矿业公司。

(三)人员组成和历史遗留问题不同

赤勘院的人员负担远大于十院,历史旧账也较十院多。由于基于区调院和水文院的十院,地质技术人员多,而赤勘院由于合并探矿队,探矿工人较多,现有各类技术人员仅137人,地质技术人员缺,甚至院的勘查质资由于技术人员内退,资格证外流而面临降级的尴尬。

三、两家地勘单位的发展经验和启示

(一)政府统筹主导下的改革深化

两家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离不开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主导,没有内蒙古政府给全省地勘单位在事企分离的政策支持,调整地勘单位企业化发展的人事权、财权内部管理机制,赤峰两家地勘单位的发展不会如此迅速。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关于自治区直属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内党办[2005]13号)精神,实行内部事企分开,离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分开管理,积极推进企业化经营管理,保持“三个不变”(事业牌子不变、地勘经费不变、现有职工身份不变),“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离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经费分开管理;离退休人员经费从各地勘单位财政应拨款基数中划出,单列管理;以后国家和自治区增资费用,由自治区财政全额拨款解决,确保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在职人员经费包干,自负盈亏;扩大用人自主权等。

同时,为配合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深化,内蒙古政府还相应完善了区内矿政管理机制,采取同等条件下地勘项目优先安排给自治区地勘单位,矿权收入的提留优惠等政策,极大地改善了地勘单位的资金缺乏的瓶颈。在这些政策创造的宽松外部环境下,两家地勘单位的改革得以进行顺利。

(二)创新机制,稳定和用好技术人才

人才是地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之本,也是地勘单位的生存发展的一个结。按照内蒙古政府的政策,地勘单位在职职工在事业身份不变的情况下,实行编制注册管理,在政策上稳定了人才。

十院在总结发展成果时,把人才优势放在第一位的,“十院懂技术、有人才,有勘查技术优势;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有资料成果优势;同时,还有职工素质优势。当然,劣势同样存在,主要表现在资金缺乏、社会资源不足和采矿、选矿技术相对落后等方面”(王文龙)。为稳定人才,十院大力推进二级经济实体的转制,发挥地质技术优势,使地质人才各尽所能。除地质勘查公司保留在院部以外,把所有具有一定规模的院办企业,经报批上级部门审查后,全部改制成有限责任公司,并且在有限责任公司里让全院职工入股,企业职工占大股,地勘单位相对控股,社会资金适当进入参股,形成近十个专业公司。企业实行独立法人管理,自负盈亏,机制灵活,使十院的人才流失很少,还吸引了大批的优秀大学生加入。赤勘院也在这方面也进入了改制,先后吸引了20多位大学毕业生加入。 

(三)充分运用单位优势,进行股份制改造,吸引资金和技术

在稳定技术人才的同时,两家地勘单位都要克服资金缺乏、社会资源不足和采矿、选矿技术相对落后的不利因素,通过内部挖潜、股份合作的形式是两家地勘单位最现实的手段。地勘单位的资料、技术、资质、设备、场所、矿权等都是地勘单位的重要资产,都可以通过充分挖掘地勘单位这些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吸引社会资金进入,从而大大地拓展了地勘单位的筹资渠道和筹资能力,突破地勘单位“资金短缺”的制约瓶颈。十院最初的合资企业是通过矿权行政审批时期获得的矿权,没有资金投入,只有人力投入。几年来,地勘十院橇动十几亿的资金投资项目,都是通过股份制的形式。如2005年,合资以3.3亿元的价格购买道伦达铜钨矿。2007年,与河南省地矿局中原联合矿业公司合作开发阿尔及利亚一处特大型铅锌矿床,地勘十院占51%股份,并投入第一批勘察资金3亿元,最终都获得了非常好的效益。

(四)明确主业,分类管理,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

同大多数的地勘单位一样,赤峰的两家地勘单位都经历离开地质主业谋求发展的时期,最终认清自己的优势,明确了发展方向。地勘十院经过企业股份制改造,大幅调整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一个以地质勘查为主导、以矿业开发为支柱、以工程地质勘察与施工为补充的新型产业结构。在十院,虽然地勘产值不到整个全院总产值的十分之一,但仍把它作为立院之本,其它专业公司都独立了,而地质勘查公司仍保留在院部,内部实行独立核算,保存一只有力的地质技术力量。在赤勘院,地勘项目是主要收入来源,占2007年收入的一半,矿业开发占1/4,工勘及其它三产占1/4。两院都很重视地质找矿,从收入中拿出部分资金支持矿产勘查,2007年十院是4000万元,赤勘院是700万元,都朝探采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五)解决下岗职工生活困难,落实离退休人员政策,在稳定中发展

稳定发展是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最终目标。两家地勘单位都面临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的安置,十院退休有454人,下岗188多人;赤勘院退休1310人,下岗600多人,解决好这些人员的生活成为两家单位作为事业单位最重要的职能,这其中有许多历史遗留的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住房、医保、住房公积金等问题。这方面,两家地勘单位都在发展的同时,通过各种形式不断改善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的生活,包括提高下岗职工的生活费,保障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待遇。在赤勘院,下岗职工和退休职工有100多台自有的钻机,十院有40多台。两院在勘查项目中优先雇用这批钻机施工。在十院,下岗职工可以入股企业的股份,成为一份重要的收入来源。两家单位都在收入中提出部分资金,改善基地住房环境。赤勘院先后投入8000万元用于基地建设,建起5万平米的住房,改善了基地的水电路。通过这些建设,加上新的利益分配机制,两家单位的所有职工收入都有明显改善。

四、两家地勘单位仍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十院和赤勘院在事企分体运行上也具有典型性。两家地勘单位都是事业体制下的企业化管理:院机关主要从事基地物业管理、离退休人员管理、下岗人员管理、职工事业身份档案管理等事业职能管理工作,以及原地勘资金形成的投资管理;院下面的公司集中精力从事地质勘查、矿产开发、工程地质等,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其主要任务是发展经营,获取最大效益。在这一体制下,两家地勘单位对于其企业化的发展仍面临以下主要矛盾和问题:

(一)事业单位身份与投资主体的矛盾

股份制的出现并成为地勘单位改革的主流,使地勘单位原的矿权、信息等资源不可避免地成为重要的资产,参与投资成为地勘单位壮大的基础。这种趋势使事业单位资产性收入增加,而成为一个投资主体,但这种投资主体与事业单位的管理机制是不相符的。在十院,院参股、控股多家企业。院机关掌握的资本在不断增加,到2007年,十院的总资产从帐面几百万增加到近2亿。

(二)地勘单位小型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与人员安置的矛盾

地勘单位在市场上呈小型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由于勘查技术的进步、交通设施的完善,原来需要几十人的地质分队,现在七、八个人就能完成,不需要后勤,制图人员也大大减少。而从目前的大多数地勘单位的人员组成看,离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各占一半,在职人员中下岗人员占1/3-1/4,各类技术人员占1/3。下岗职工多数是无技能、年龄大的人员,无法适应岗位的要求。两家地勘单位都面临这个矛盾。

(三)在职职工与离退休职工、下岗职工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矛盾

尽管两家地勘单位都在通过各种形式不断改善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的生活,提高下岗职工的生活费,保障离退休人员的相关政策。但相对在职职工的通过项目、投资获得的收入,他们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地扩大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分配机制有利于调动在职职工的积极性,但差距扩大也有引发社会矛盾的隐患。

(四)地勘单位持有矿权的问题

在十院,所拥有的矿权有三种:一是入股企业自有的矿权;二是十院原有的矿权;三是转让收购的矿权。第一种和第三种矿权所有者权益是明确的;而第二种矿权比较复杂,国有地勘单位拥有的矿权,可能是政府投资的,可能是所在局投资的,也可能是自己投资的,这三类情况产生的矿权都属于国有资产。政府投资的矿权,地勘单位多为劳务角色,但地勘单位为获得一手信息而争着要项目,甚至不惜自己补贴项目;而局投资和自己投资矿权转制进入企业自有矿权,还缺少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范。

(五)地勘单位与下设二级企业的利益分配问题

在两家地勘单位,按照股份制改造后的二级企业通过灵活的机制发展势头良好,但作为地勘单位的领导参与入股,并兼任二级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在这种利益关联性的条件下如何保障地勘单位的利益,也是两家地勘单位改革深化需要解决好的问题。

五、建议

(一)政府主导改革必须坚持

内蒙地勘单位的改革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之一在于,内蒙古政府是推动区内地勘单位改革的主因,没有政府的主导,地勘单位的改革不可能深化下去。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人,在内蒙,政府对各地勘单位事业身份的封存,建立和完善地勘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一方面离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经费分开管理,稳定离退休人员;另一方面对在职人员实行经费包干,自负盈亏,扩大地勘单位的用人自主权,新人和新提拔的人员实行注册管理,增强在职人员的发展积极性。这种做法能够帮助地勘单位遵从市场法则,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在这些政策下,地勘单位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十院成立职工投资公司、完全独立的二级单位股份有限公司等,改变了以往二级单位经济责任承包制,符合市场经济的平等、分权、开放、竞争、法制的原则要求。

(二)建立资产管理公司,在财务管理制度上促进事企分离运行

目前,在地勘单位的事业身份与企业的接合层面上,政府相应配套措施和政策还不健全,包括地勘单位的企事业财务管理制度、地勘单位领导者责权利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国家投资地勘项目的成果分配制度等等,都还需要逐步明确。特别是地勘单位的资产管理,要建立起公司内部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权责明确、有效运转的管理制度,实现科学管理、规范管理。

(三)以股份制解决目前地勘单位企事业改制中的资产纠葛,并在企业中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地勘单位的资料、技术、资质、设备、场所、矿权等都是地勘单位的重要资产,这些资产的综合价值都能市场上有所体现。目前在地勘单位的改制中出现一些矛盾,正是由于这些资产的产权管理不明确而造成的。通过股份制来解决这些矛盾是双赢的方法。在赤峰的两家地勘单位,在院一级已经成为投资主体,资产总额都较以前有了成倍的增长。十院通过控股、参股控制的资产达几个亿。通过股份制激发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也壮大了这些企业的实力。这种股份制是符合我国现有国有企业的改革趋势的,如2008年10月8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来规范企业职工持股管理。

(四)以局为主统筹推进地勘单位改革

政府与局、局与其下地勘单位的关系如何调整,将涉及国有地勘单位改革深化的策略问题。无论是云南的以局为单位,整合全局优势资源,实施优势企业为龙头;还是内蒙以局为集团公司,支持其下地勘单位企业化发展,都涉及到局这个枢纽。改革应以局为主,通过股份制整合其下各地勘单位的资源,才能有实力承接大项目、办大企业。也能得到地方政府更多的支持,内蒙自治区政府希望将内蒙地矿集团到2015年打造成经济总量达到100亿美元的龙头集团,初步形成地质勘查、矿产采选、冶炼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条,成为自治区除包钢外的第二大矿业公司,因而自治区政府在矿权设置和资源配置上给予了相应的扶持。

同时,以局为主可以整体协调其下各地勘单位原事业体制下离退休人员,减轻企业负担,协调投资、矿权、用地等政策支持。目前,内蒙地勘单位的离退休人员的住房问题解决较好,在赤峰的两家地勘单位也能体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