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臣倍健 健安喜:学者:"被现象"凸显公权力信任危机 扭曲社会常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4:55:25

学者:"被现象"凸显公权力信任危机 扭曲社会常态

刊发时间:2010年06月02日 新华网综合 【字体:小 大】  

        新华网消息:由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主办的理论网今天刊发了贵州大学管理学院王立栋的文章《“被现象”背后的危害》,以下为全文内容:

    “被现象”是指在一些公共信息发布后,信息中的关键核心词,被某些公众加个“被”字而成为“被现象”的语言词汇。据网上搜索首开先河的现代意义的“被现象”出现在1982年6月,意大利某银行行长被发现吊死在伦敦的桥下。所有证据都表明他是自杀,但外界却流传着关于他“被自杀”的阴谋,此案纠缠警方很多年,至今迷雾重重。含有类似意义的“被现象”在我国流行不足两年,为什么流行得这么快,是因为社会发展到今天部分政府官员的思想水平、管理能力不能适应国民要求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部分公权部门急功近利、私欲膨胀、管卡压诈、欲盖弥彰,结果是难以自圆其说。如在09年初,一连数起被社会高度关注的死亡事件中,当事人的死因都被当地官员归结为“自杀”。其中最典型的当属曾多次进京举报原安徽阜阳市颍泉区区委书记张治安违法占用耕地修建豪华办公楼——“白宫”等问题的举报人李国福,在监狱医院内“被自杀”事件。人们质疑这种集中性的巧合,于是在网络上大量传播“被自杀”一词,从而一些公众压在内心深处的不满被诱导出来——“被代表”、“被捐款”、“被自愿”、“被就业”、“被民主”、“被小康”,以及“政府”财产的“被浪费”。“此种语法看似荒谬,却也恰恰以此嘲弄了‘被’现象的荒谬”。折射出弱势公众的委屈、无奈和调侃。

  “被现象”的种种表现

  “被小康”:2009年2月,某省对某市辖各县市的小康达标情况进行随机电话民意调查。当地政府要求受访群众熟记事先统一下发的标准答案,如家庭人均年收入,农村居民必须回答8500元,城镇居民必须回答16500元,“是否参加社会保险或保障”必须回答“参加了”,“对住房、道路、居住环境是否满意”必须回答“满意”。于是,那些原本在小康水平之下的群众,一夜之间“被小康”了,民意被强加了,诚信的民风被破坏了,某些官员“被提拔”了。

  “被自愿”:某市某县孩子读“重点”小学要交9000元“教师节慰问金”。学生家长反映至县教育局后,教育局局长接受采访时称,此费系家长“自愿”缴纳。

  “被慈善”:2009年8月,某市慈善总会发出倡议,希望全民参与慈善活动。倡议很快变成了市委、市政府的红头文件。市委书记宣布在全市开展全民慈善活动,并出台10项措施,包括设立募捐箱、“慈善饭桌”等。“要通过这次活动,打造成‘慈善城市’。”市委书记对媒体说,某市将形成1000个左右的慈善组织,推举出5000名慈善大使。但此次打造“慈善城市”的号召,却没得到市民的积极响应,于是“被慈善”——企事业单位的普通员工,被不经协商地扣掉几百块钱,造成的浪费却是人人皆知,“被慈善”是对慈善本身的最大玷污。

  “被就业”: 毕业生还没找到工作,高校的档案里却已显示就业;普通百姓普遍感觉收入没有增加,统计部门的数据却不断高升,于是就有了“被增长”。随后,“被代表”、“被署名”等“被现象”被网民不断地创造出来。

  “被现象”甚至还缠上了农民。由于国家有资金扶持,所以很多条块部门都抢着培训农民。由于不少培训都是关起门来上理论课,很多农民听不懂,不乐意参加。为增加培训数字,一些干部到处拉人头。七十几岁的李老汉已经“被培训”好几次了。

  如此众多的“被现象”中最为引起民愤的是“政府”财产的“被浪费”,各级政府办公大楼豪华排场、引来送往的高档消费、“局”级干部的专车接送——有的地方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了。四个局长住一起,家离办公室一千余米,每人一辆专车,排场何其阔、浪费何其大!换个书记换个规划,刚盖大楼没几年,拆了重盖,城市绿化,拔了重栽等等。

        “被现象”的原因探究

  “被现象”在公共舆论词汇中一旦出现,往往能引起相当程度的社会共鸣,主要是它反映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情绪;而一些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闪光数字被公众加上一个“被”字,表达的是公众对信息真实性的不认同,传递的是公众对有关部门“强加于人”的愤慨,宣泄的是公众的不满甚至反感。这种政府部门与公众意见相左,各说各话,经过网络放大,使成为我们在网络时代凝聚全民力量所遇到的一个大考题。

  各级政府宣传亮点政绩,用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鼓舞人心激励士气,这当然是对的。从总体上来看,新中国成立61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1年来,我国的各项成就无疑是辉煌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中国经济总量在全球坐三望二,外汇储备全球第一,出口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国力强了,国民富了,日子好过了,民心怎么反倒难以凝聚了?难道中国人真的可以共患难难以共“富裕”吗?

  深刻分析内在原因,主要是虽然市场经济发展十多年,仍有相当部分的社会管理机构的官员们,沿用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重管理轻服务,管理的方法——我说你听、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管卡压诈。在制定考核时,重目标、轻过程,出发点往往是如何最快捷地达成目标和最大化方便管理者,而不是如何让“主人翁”获得最满意的服务感受。 看重数据而不尊重事实,数据本是最客观、最具说服力的表现手法,但为了自身利益就出现了“被就业”“被代表”“被增长”等“被现象”,数据成了可以随意拿捏的“工具”。诚然,数据是领导成绩大小、政策效应好坏、民意支持高低的衡量标尺,当然应该看重,但更应该尊重数据的真实性。只有尊重数据,我们才会用最客观的程序、最正确的方法、最广泛的调研去求得数据,而不是运用各种捷径、钻各种空子,去制造数据。

  随着教育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表现观点的渠道多了,日益追求个体权利诉求的公民,采用“被现象”在网络上吸引关注。“被现象”词汇快速流行,表现出的是公众对个体权利的无奈诉求。“被现象”折射出了当下部分政府官员所暴露出的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等飘浮心态;透视着弱势群体太多委屈和无奈,人们虽然在名义上拥有选择权,但实际上却无从选择。

  在一个公民权利意识日益提高、政治文明不断进步的今天,民意扮演了重要角色,无论是政府出台政策、制定措施,还是选拔官员、问责干部,政府都把民意作为一个重要依据,这本是社会的进步。然而,一些官员利用和扭曲民意,“教”市民作假以提升自己的形象;出台某项政策,明明是一片反对声,却在政府听证会上顺利通过;政府表决时,让表决者有反对之意而无反对之举等等。

         被现象”背后的危害  

  任何一个词汇流行,都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的精炼缩写或者描摹,“被现象”的火热亦不例外,是网友为了追求公共事件的真相而戏谑、嘲讽,表现的是公民责任意识的提高,公权的尴尬。“被现象”是公众对个体权利诉求的微妙转变,假如公权部门不能明察,长期地“在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上缺席、失语、妄语、诳语”,每一次都被置于舆论的漩涡——被追问、被质疑、被调侃,不能反躬自治,后果只能像贵州瓮安事件的发生一样——不可收拾。

  “被现象”表明的是社会信任危机。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说,“我们可以在沉默和话语两种文化中选择。”鲁迅先生则讲得更深刻,“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时至今日,选择做沉默的大多数,恐怕已不可能。“被现象”词汇的流行,表明国民采取调侃公权,凸显公权力信任危机。“被现象” 背后夹杂着的看似荒谬的故事,一时间,成为人们说笑斗趣、调侃解闷的谈资,政府的形象何在?执政能力何有?国家怎能长治久安!

  “被现象”还扭曲了社会常态,背后隐藏着对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影响;也预示着公民民主意识已走向成熟,自欺欺人的个别官员造成的危害,不仅仅是他自己下台这么简单,而且会影响整个政府形象,带来整个政府官员的下台。

  种种伪民意,明是“为民做主”,实则以权力扭曲民意,制造虚假民意,满足的是一些官员的“面子工程”、“个人业绩”,至于社会的基本价值——诚信,公民的基本权利,就被他们蹂躏得体无完肤!长期以往必然是狼狈下台,害家害国。

  “被现象”的解决办法  

  首先是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服务政府。各级政府及其官员要牢记权利是从哪里来的,政府的财源来自何处!理清自己是人民的老爷还是服务员!明白政府的一切工作是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道理,完善政绩考核和激励办法,建立健全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坚决严惩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官员。

  其次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努力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公共服务需求。要想做到这一点,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将社会矛盾与纠纷解决在基层,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看不起病等问题。

  第三,舆论宣传的导向性。各级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政府及部门坚持依法行政典型,形成良好氛围。31年来,实行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恢复党的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目标,如“全面奔小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展是硬道理”,“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等,都应大力加以宣传,让各级官员们用心去实现。以及大力倡导重用以德治国官员,将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提出的,“不让老实人吃亏”落到实处,在全社会形成求真务实、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第四,推进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改革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首先是决策程序规范,健全决策制度,对事关全局经济社会发展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必须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强化行政决策责任制,对因违反决策程序或决策失误给国家和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追究部门主要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同时,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立政府与公众对政府有关信息的互动回应机制,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能力。 全面实现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

  第五,加强廉政建设。大力加强廉政建设,加强对公务员的全方位监督,推行公共服务承诺制,实施定期政府信任民意调查,将诚信记录作为公务员考核、任免的重要依据。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将科学发展观长效化,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大审计监督和行风建设力度,努力建设一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作风优良的官员队伍。

  一个文明的社会,人人都应该享有尊严,他可以穷,也可以富,但穷与富必须是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富人、穷人都能和谐相处,各有各的追求,各有各的生活方式。穷人不受富人欺负,富人不被黑恶势力威胁。一个好的制度,一个好的政府,将使治理下的人民充分享受民主自由,安定祥和。其官员都能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那才是人民的公仆,那才称得上是人民政府。

  辩证地看,“被现象”的出现是公民具体权利多方面觉醒的表现,是国民知识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警醒政府使其能及时自我矫正,主动结束“被现象”,化不利局面为自我提升动力,将是人民之幸、官员之幸、国家之幸,不枉费“被现象”创造者们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