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红化痰颗粒:70亿人的世界,期盼新文明需要新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4:41:26

70亿人的世界,期盼新文明需要新经济

--负碳经济学创始人詹松林博士访谈录

2011年11月05日09:01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字号
  早些时候,根据联合国公布:2011年10月31日是全球第70亿个公民诞生的日子。

  70亿“人口时钟”,将在“地球日志”写下不同寻常的一页。所谓“地球第70亿位居民”更多地只是象征性意义,而不具统计学的准确性。但地球人口突破70亿大关敲响的“时钟”,给世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给各国发展与稳定带来的挑战却实实在在,需要全人类妥善应对。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说,70亿人口这个里程碑“是挑战,是机遇,更是要我们都行动起来的号角。”

  从10亿增加到20亿,人类用了100年;从20亿到30亿,用了30年;而从50亿到70亿,只用了20余年!人口激增意味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激增,粮食、水资源、宜居土地的供给将承受更大的压力,这些需求又将向生态环境传递更大压力。当前,如何满足70亿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并维持全人类与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乃是当前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

  “70亿人的世界,期盼新文明,需要新经济,发展负碳经济变得更为迫切。”这是负碳经济学创始人詹松林博士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反复强调的话题。

  70亿人意味着要更多的粮食、工作和发展的机会,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消耗和垃圾污染。地球就这么大,不会随人类的膨胀而膨胀。世界人口快速增长对全球资源与环境造成的压力,以及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的挑战越来越明显,如果按此势头发展,到2050年地球资源将难以支撑地球不断增长的人口,同时先天上非可持续的城市将变得更加不可持续,生态环境则要全面恶化,危机不断,人类面临全面性的瓦解。

  詹松林博士呼吁,随着“第70亿个宝宝”的诞生,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变得更加棘手和迫切,人类要携起手来一起节约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运用负碳经济模式所构成的新能源、新材料、新环境、新生物的技术创新,结合零排技术、负碳技术、资源可再生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等八大负碳工业技术,在永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清洁生产开发等多种手段,让负碳科技创新速度赶超自然资源消耗速度,达到我们居住的地球能够承载日渐膨胀人口的负碳经济发展形态。

  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曾经的技术创新阻滞了资源高消耗的步伐,让地球可以接纳更多的人。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曾于1798年预言,若不控制全球人口增长,世界终将因饥荒而毁灭。然而,这个基于科技与生产力停滞不前的预判,却因技术的发展而不再成立。事实证明,聪慧的人类具有强大的生产力发展能力,但现在的问题是,当人口膨胀速度激增之后,全球已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还能够有效分担人类对资源的索取。

  人口增加,是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的积极表现。人本身就是地球最宝贵的资源,人口增加为人类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但是,人口增长在带来新的发展动力的同时,也带来日益严峻的经济、社会、资源的挑战。特别是伴随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人类不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惊人物质财富,也导致了资源危机、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使地球家园的负荷越来越沉重。伴随人口增长,人与地球客观上和谐相处的难度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詹松林博士认为:伴随全球人口突破70亿,人类的生存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全球环境承载人类活动的能力已达到极限。人类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环境污染随之激增,气候变暖、水资源缺乏、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愈加恶化。拥有70亿人口的世界,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显得尤其迫切。地球村既需“开源”,又要“节流”。

  “开源”就是通过各种零碳技术、捕获二氧化碳技术、吸收二氧化碳的负碳技术、储存二氧化碳、清除二氧化碳等绿色技术的突破、创新和应用,化害为宝,继续发展先进的绿色生产力,推动负碳工业革命,使人类工业方式发生颠覆性变化,杜绝人类对各种自然资源环境的破坏性利用,从而用更少的资源养活更多的人口。人类全面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负碳经济创新变革中呈现。

  “节流”则是要稳定人口数量,鼓励一些国家、地区降低生育率,高度重视人口质量的提高。让每一个人都有良好的生活与发展机会,让地球上的资源及生态系统可以继续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70亿,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历史性节点,我们今天的作为,将直接决定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存质量和存亡。

  联合国今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提出,未来30年,清洁能源技术、可持续农林技术、可抵抗气候变化的基础设施、减少生成不可降解的废弃物技术等是未来全球应该进行重大投资的重点技术领域。詹松林博士说:这一观点的提出,与我们长期推行的负碳经济的发展主张不谋而合,也可视为我们不辞辛劳、克服思想阻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致力于创建“世界首座负碳城”和大力倡导负碳经济的意义所在。负碳经济学得以应运而生正是基于对现今人类生产、发展和消费方式所带来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的担忧无奈所提出的全新的解决方案。当70亿人正共同面临着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带来的挑战时,倡导拥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负碳经济更显得特别迫切,我们必须要对全球在资源、环境、生态方面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进行反思;必须要在生产方式、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上进行变革;必须要避免可能由气候变化、环境退化、生态恶化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必须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

  当地球的“人口时钟”指向70亿之际,按目前人口增长趋势测算,世界人口大约在本世纪中叶将超过90亿,并于本世纪末超过100亿。其实原本今天的70亿人类只占地球生物总量约0.0014%,动物总量的0.44%左右,如此小量的比例所产生的需求,不足以对地球生态系统及需求本身构成威胁。但由于过度使用资源和破坏环境,我们现在的确威胁到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整个生态系统。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60年中,人类消耗掉的地球的物理、生物资源的总量,要超出以往历史的总和。目前,全球的消费正在接近地球的极限。

  据联合国前秘书长助理穆勒说,每分钟有52英亩的热带雨林消失,50吨肥沃的表土被风吹走,1.2万吨的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每小时1693英亩的能产粮食的陆地变成沙漠,在北半球每天有25万吨硫酸作为酸雨落到地面。尤其重要的是水、土壤和空气这三种天然资源的破坏必需逆转,以及人类社会要建立新的经济发展体系以根本改变目前严重的贫富不均状态。

  水,人类可用的再生淡水不过占地表水量的不到0.007%。过去可用淡水储量远远超过人类所需。1950年,全球每人的淡水储量将近17000m3 ,到1999年时储量已降到7300m3 ,若按当前的发展趋势,如果没有逆转改变,到2025年时,每人的淡水储量就只剩下4800m3 了,今天大约已经有1/3的人口没有充足安全的水供应,到2025年,2/3的人口将生活在极端水匮乏的状况之下,一定要阻止出现人类的眼泪变成地球上最后一滴水的悲惨景象,也千万不要应验了鲁迅先生于80年前说的警世良言:“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

  土地,高质可耕土地,是供应增长中人类人口极需的粮食和农业需求的宝贵资源,大自然要用3000—12000年才能生成30厘米的宝贵的表土层。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球现有高质农地约为74.9亿英亩,其中71%在发展中国家。过去几十年间,我们每年失去约1200万到1700万英亩的农田,如果再这样恶化下去,到本世纪中叶,将损失7.41亿英亩的土地,剩下66.7亿英亩的农田将要维持超过90亿人口的生计。届时平均每人约0.7英亩,将达到维持人类生存所需食物生产水平的面积极限。

  空气,人五天不吃饭不会死,五天不喝水不会死,五分钟吸入有毒空气会死。人类及地球所有生物相加所需的空气量,跟包围在地球的大气层的庞大供给量相比较实在是微不足道。不过,问题不在于人类对空气的需求量,而是空气的质量,品质不佳的污染的空气,在保护人类生存上不但没有好处,还会有危害,即使再多也没有用,然而,我们无视问题的存在却在继续改变地球大气层的结构——减少大气层中的含氧量,增加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效应气体的含量。据史前时代的资料显示,大气层中含氧量是21%,自从十九世纪中叶以来,氧主要由于烧煤而减少,目前地球大气层里的含氧量,在人口稠密区已降低到19%,在大都市上空则降至12%至17%之间。以今天的含氧量而言,人类可能发展出癌症和退化性疾病,若是含氧量降到6%到7%之间,可能就无法维系生命。

  经济体系,当今世界全球经济水平在持续增长,但获得好处的人却越来越少。根据联合国提供的数据显示,最近50年,全球居住在棚户区或贫民区的人口从3500万增加到10亿,这个数字在今后30年内可能会翻番。如当今的经济体系没有明显的改变,到这个世纪中叶,世界上大约有90%的人将生活在贫穷的国度。当前财富分配的不可持续性威胁着贫穷以及最穷人口的生命和生存,这种威胁不是由于地球的资源的有限性造成的,而是由于处理和分配财富的经济系统的功能的不完备性所导致的。如果能建立一种新的经济体系,能更合理地分配资源和财富,使整个人类能提升到一种体面的生活水平,避免人民因处在无法生活的状态下导致社会与政治的重大冲突。

  如何既满足上百亿人口的需要,又同时维护生命赖以存续的自然环境的平衡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整个生态系统的均衡?对于这个问题,詹松林博士说,地球并不是我们从上一辈继承下来的,而是从子孙借来的。现在采取的行动将决定我们是拥有健康、可持续和繁荣的未来,还是拥有以不平等、环境恶化和经济衰退为特点的没有未来的将来。我们认为只有遵循联合国未来30年全球应该进行重大投资的重点技术领域的方向,只有发展零污染、可再生、有修复能力的科学技术体系、发展负碳工业体系、发展负碳经济体系、发展共富型分配共享型社会福利体系,发展会思想的睿智城市体系,构建人类崭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共富睿智负碳城,构建人类超越工业文明的人类新文明——进化到可持续的和谐的负碳工业文明,构建人类理想社会——共富共享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人类自身的快速繁衍与资源与发展相匹配,真正实现人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和谐发展,才能还给子孙后代更加美好的能永续发展的地球。

  詹松林博士最后说,负碳经济是一个肩负了梦想与幸福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负碳经济能够在人类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统筹协调好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效率与公平等的关系,创造出以人为本、包容共享的发展空间。负碳经济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探索与奋斗,也是人类普遍需要面对的共同课题。70亿人的命运日益休戚与共,人类社会需要有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发展成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的力量,我们相信与联合国所倡导未来30年重大投资方向相一致的负碳经济的发展主题,在“地球日志”上能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史上写下更为精彩的崭新的伟大篇章。(李德金) (责任编辑:贾晓云(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