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检测试剂盒:请谨慎选择普洱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45:04
谨慎选择普洱茶
相信已经有很多人谈普洱色变了。2007年年底至今的普洱茶行情大跳水,已经让很多投资者梦断心碎……


虽然品饮普洱茶已经进入10年,但乔并未参与05-07年新茶涨价的追涨杀跌,换回一句寻求心里平衡的话,我虽然没在茶叶上赚到大钱,但我毕竟没有手里砸着一大堆喝不进嘴的所谓普洱茶。


云南的茶产量有那么高吗?一年总产量竟然高达数万吨。我们姑且不论早年大厂里连续生产几年才凑齐了出一批货的概念。就算是现在,在云南本地,何来那么多的茶青可供压制成品?
存茶的朋友们,先不论干或湿仓,你们有没有非常认真的品饮过,你们手里的茶都是云南普洱吗?


关于普洱茶拼配或纯料的概念,已经争论了很长时间,这个话题,我希望借这个帖子谈谈我自己的看法。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甚至相对完美的纯料普洱茶!云南普洱茶中最顶尖的两支标竿:班章为王,易武为后。均存在难以掩饰的本质弱点:
1. 纯老班章不生津
2. 纯易武大树没喉韵


以上两段话为乔某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如看贴者自觉持绝对反对意见,乔不负责争辩。谢谢支持。
之所以要拼配,理由只有一个:避劣显优

我们究竟怎么去选一泡好的普洱茶呢?很多人并不清楚,新人会跟随者朋友在茶店里,品饮的时候,会人云亦云,因为自己不会喝,会有一个概念,就是朋友圈子都说好的就是好。乔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第一个带我喝普洱茶的老师是台湾人,第一次带我喝的是标准的港仓茶。后来我走到市场上找茶和咨询,居然在5-6家茶店里,给我喝的都是港仓。从那开始,我就把港仓的味道当成了最标准最地道的普洱茶味。遇到那些纯干仓的正路货,我反倒以为是有问题的。

到了后来,自己在网上买了一些号称是纯干仓的茶,拿到本地一些茶庄那里咨询,茶庄喝别人的茶,纯粹交流,当然是有什么说什么了。优点和缺点都会直接说,我的几次网购,均宣告失败。自2000年年底,我才终于知道了什么是“入仓”的概念,从那开始,我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干仓茶。那是自己一手一脚存出来的。

干仓茶只是一个概念,真正意义上的好茶是什么?在经历了搜寻大叶茶、嫩芽茶、一口纯料茶、不同厂名品茶的若干年之后,我总算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好茶。这个准确定义之前耗费的,就如我的20多万紫砂壶学费一样,家里已经存了一吨多茶。但幸运的是,我当年买的,多数是高价名品,几乎是哪个茶厂的都有。可能我说出的茶厂,现在玩茶的很多新人听都没听过,厂早就不存在了。

我能够总结出普洱茶好茶相对的标准——其实和所有茶的概念差不多。无外乎从几个条件去拆分细化:香(包括香气和汤香)、甜、滑、厚(茶汤的粘稠度)、生津(口腔内冒口水的速度和数量)、回甘、回甜(回甘和回甜是两码事)、饱满度(回甘回甜的范围)、耐泡度(实际是茶汤改变味蕾的时间长度)

我与很多的茶人交流,接收到的一些概念,我曾经也有过,他们说,不苦不涩不是茶,苦生甜,涩生甘

其实这些概念,在以前很长时间里,也是我自己的概念。这种并非有意的误导,让很多商家张冠李戴作为戳头蒙骗消费者。很多身边的朋友因此上当,固执的,执迷不悟。这样的状况,存茶到未来,肯定是以失败为告终的。

其实,喝普洱茶最简单的一个方式,可以轻松辨别一票茶的好坏。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方法,可以让大家在未来选茶的时候得到非常好的方式。

首先,在试茶的时候,把茶拆碎,但不要拆成粉,一定要让水彻底大开,只洗茶一次。然后让开水充分浸泡茶超过20秒。用容量不少于50CC的大杯或大茶碗喝(新手切记不要用小杯)。在茶汤倒出后,静置5分钟。待茶汤温度接近40度的时候,一口吞下一整杯50CC茶汤,但千万不要马上咽下,而是让茶汤在口腔内充分转动20秒之后,再慢慢的咽下,决不可小杯小口。

在慢慢咽下茶汤后,停5分钟不要喝茶,在这5分钟里面,感受一下茶汤给你口腔甚至喉咙带来的味觉刺激。要看看,茶汤的苦会在口腔内停留多久,口腔内回甘和生津的位置具体在那里,茶汤咽下之后,最深能感觉到哪里有反应。要认真的细微去辨别,因为一道茶对任何人的口腔内的回甘和生津的位置都是完全一样的,最多是轻弱问题,但肯定不会是不同位置。只要认真去找感觉,一定明白的。

茶汤的涩,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退掉的,涩退的意思,其实是茶质逐渐流失或风化的表现。只有一种茶的涩是永远掉不了的,就是茶叶在种植的时候,使用农药和杀虫剂太多的过。这种涩和新茶带有的你涩又有小不同,这个需要很认真的品饮才能体会到。

但茶汤的苦是不会掉的,无论放置多久,苦都不会掉,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我们吃的药“黄连素”就是纯苦的药。黄连素,无论放多少年,里面的苦都不会掉的。相信不会有人持不同意见。

有道是普洱茶的苦会掉,其实是普洱茶在存放过程中与空气中的水份和氧气产生氧化作用。也就是俗称的“缓慢软发酵”,说白了,这和做熟茶的概念是异曲同工的,我们喝到的熟茶,绝大多数都不会感觉到像生茶那么苦,其实是就是“硬发酵”。但生茶“软发酵”和新茶做成熟茶的口感,又是孑然不同的。而我们喝到的发酵熟茶,如果发酵不够完全或者堆的不够透的话,一样会喝到苦。

我们接触到的苦茶,以老曼娥为标竿。我自己亲身的体会,老曼娥的茶,我最多只能喝半小杯就实在喝不下去了。如果真心喜欢苦茶的,可以放弃对老班章、易武茶等茶品的追求,因为这几个山头产的正路货,绝大多数都是甜茶。南糯山的台地茶非常多,台地茶树龄短,生命力旺盛,茶叶内含物质丰富,苦底是必然的。

很多人也会讨论到大树茶甚至古树茶,这个,我不方便做太多的叙述,大树茶究竟有多少呢?在2003年普洱茶开始炒作之前,大树茶根本就很少人采摘,因为………很难采摘,既然很难采摘,就难以形成大量,而且宫廷芽料茶作为高级礼品茶,也在普洱茶市场占据了很大一席。以我们最熟悉的勐海茶厂、下关茶厂等厂为例,2004年之前,究竟有多少大树茶成品?或者说,究竟有没有纯料大树茶的成品,尚成待询的疑问。

为了尽量不得罪商家同行,关于大树茶,XXX纯料、EE纯料、VNB古树茶………..的叙述,此处省略5000字。
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普洱茶,作为自己日常品饮和日后保存的茶品呢?我给出一些自己的择普标准:

首先,在选茶的时候,应该先罗列出一些自己在日后肯定不会在新茶范畴内购买的茶区茶品,这些茶品的纯料存在一些致命的弱点,是不可能在若干年之后通过陈化消失掉的。这些是茶树种群血统注定的弊端。


我承认茶品采摘后,在成品压制前的调配可以改变口感,若未经过拼配,纯料对于我个人来说完全没有任何价值可言了。

我肯定不会选择的纯料新茶茶品:
1.临沧料——包括勐库、大雪山、澜沧茶区、冰岛茶区、宝山茶区
2.景迈茶区
3.凤庆茶区
4.思茅茶区
5.大渡岗茶区
6.非普洱茶系列——包括月光白、螃蟹脚、虫屎茶、大白毫
7.老曼娥茶区产的苦茶

我不选择这些茶区纯料茶品的主要原因大致如下:
1.这些茶品在口腔内回甘的位置靠前,基本上在口腔内就结束了
2.喉韵浅甚至完全无喉韵
3.苦底难化掉
4.茶叶生长生态遭破坏,杀虫/加肥现象严重,茶品茶汤对口腔内不良刺激较多
5.即便在口腔内没有产生不良影响,其具备的普洱茶茶性也非常的可怜,只能当作绿茶日常品饮,但香气和口感又不如绿茶

优质的茶品,对口腔内优质刺激点会相对较多,包括香气正、甜味正、回甘强、生津强、滑、顺、喉韵深………要达到这些标准,仅仅在纯料上做文章是根本就不可能的。由于单一茶青必定存在不可弥补的,但要进行后期的拼配,必需要选择优质的基茶,而且要熟悉茶性,才能达到更好的拼配效果,我会选择的新纯料基茶包括:
1.布朗茶——满口回甘
2.易武茶——舌面大面积回甘
3.南糯茶——上颚大面积回甘、香气迷人
4.蛮砖茶——两腮回甘,生津超强
5.纳卡茶——上颚后端回甘,直达喉头,甜度高

备注:我会选择这些新茶作为收藏,也仅限于新茶中品质较佳的茶品。而且我对革登、悠乐等茶山纯料茶品了解的并不多,所以只能选这些作为基茶,最后再看拼配效果。

很多茶商一直拿着老茶作为招牌纳财,这也无可厚非,老茶的确有老茶的魅力,仅仅那一套陈味就让人很难抗拒了。但真正了解老茶的人并不多,多数都是以年份作为标杆而完全不考虑茶的品质和后期存放环境,至少在我接触的玩老茶的同好里面,百分之95以上的都在喝港仓茶。他们还会拿出一套又一套理论来说新茶如何如何不堪,又苦又涩无法下咽。其实真正了解新茶中的上品的茶人也很少,主要是因为,大树茶和古树茶的概念兴起的时间才5-6年,产量极低,喝不到这些只能在市场的引导下喝拼配茶

大树茶和台地茶究竟孰强孰弱?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答案,但可以肯定一些概念:
1.历史上存留下来的超过10年以上的批量压制的成品,肯定是台地茶,最多也就是加了极少量大树茶拼配的茶品
2.大树茶采摘下来之后目的就是为了饮用,究竟是否值得存放或者存放若干年之后会有更好效果,谁也说不清楚
3.台地茶的茶质强烈,内含物质丰富,刺激性强
4.早年的台地茶无需施肥或杀虫,也不存在过度采摘等问题,茶叶营养丰富,也相对环保。但无论新的台地或大树茶,为了增加产量,都必不可免的会加肥和杀虫,茶叶品质肯定或多或少会降低。

所以,我会选择的茶品,是我认为相对好的拼配茶,茶基要好,味精要加,拼配出来的茶品效果要尽量达到综合指标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