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争霸2 虫族全成就: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诱发及处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47:20

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诱发及处理

许光曙

   

摘要:本文针对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被动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会提问、少提问的现状,提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如何创设良好的提问题氛围,其次培养学生如何提问题以及提出怎样的问题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问题能力    问题意识    问题氛围   虚假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袁振国也曾提出了一个令基础教育领域中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即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他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保护学生的提问意识。考察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大多数人认为,重要的一个区别就在于我国的教育重在教育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忽视了教育学生“如何提问题”。这些无疑是告诉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这样一个道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一、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题的现状及归因浅析

1998年底,一个美国科学教育代表团到上海市访问,希望听一堂中学科学教育的公开课。一位重点中学的优秀特级教师开了一堂高一年级的物理课。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有理论、有实验;教师问问题,学生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师语言准确简练,教学时间安排精当……可是下课后,5位美国客人却反问:这堂课上老师问什么问题,学生都能回答,既然老师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堂课还上它干什么?

实际上,这种教学现象在我们教学活动中相当普遍。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从学生方面来看,许多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只是上课听讲,认真回答教师的提问,课后做作业,考出个好分数,将来能上重点学校。这样做的结果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大脑仅是知识的填充器。认真学习的学生也许有个好成绩,但往往缺少创造力;有的学生即使喜欢提问题,也仅是“老师,这道题怎么做”之类的问题,这显然远不能满足现代学习的要求,导致学生缺乏对事物深层次探究的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施展。②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事先精心设计问题,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殊不知,这一系列的过程,均是教师在提问学生,根据课堂反馈情况,教师再提出新的问题,待问题解决了,学生会解题了,本课就算达标。这种提问充其量只是一种手段,学生只需按教师的思路走,听课记录,答问做题。《文汇报》有这样一篇报道:上海一所重点中学有一位学生,无论多么难的数学题,他都有办法解开。但他特别不喜欢进行繁琐的演算,所以尽管他的解题思路、解题步骤总是正确的,答案却往往小错不断。高考就因为这个,以几分之差而名落孙山。后来,他获得了西方一名牌大学的奖学金到国外留学。在大一的课堂上,他总是提出层出不穷的问题。有一次,老师被他问得瞠目结舌。在实在无法回答的情况下,这位老师请全班同学起立鼓掌。而在我们的课堂上如果有问题将教师难住了,就会有“基本的还没掌握,就别异想天开”的忠告,甚至于有“你逞什么能”这样的训斥。渐渐地学生们学会了消极听课,等到教师自问自答,学生的问题意识早就淡化了。③从学生家长方面来看,孩子放学后有千遍一律的问话:“作业完成了没有?”“在学校听不听老师的话?”而犹太人千遍一律的问题是“你今天老师提问题了吗?”,如果家长被告知孩子的问题把老师难住了,那么家长会非常高兴,这种问题意识恐怕要比中国的家长超前很多。

二、着眼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创设问题氛围,让学生想问问题

1、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疑惑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奥苏伯尔(D.P.Ausubel)认为,当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现实或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过程出现矛盾时,学生就会表现出惊奇,从而产生好奇心理,于是学生就有了关于要了解或理解相关物理本质的需要,从而产生认知内驱力。问题使人的注意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和选择性,对持续进行有目的的思维、探索活动形式具有显著的激励功能。教师则应当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的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样”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因此,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教学,应当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手段,诱发学生好奇心,产生观念冲突,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对于合力的概念教学前,学生对合力的认识停留在“劲往一处使”的生活经验水平上。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设计来营造引起学生观念冲突的氛围。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较简单的合力比分力小的实验,学生就会冒出这样一些问题:“合力怎么反而小呢?”“什么是合力呢?”,“合力与分力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思维显露过程来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

2、创设良好的“提问题”氛围

在一次教研课上,一位老师要求学生用举右手表示判断题正确,举左手表示错误。突然一女生(课后了解是差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知道哪是右手哪是左手?”全班学生大笑,但老师在一刹那的惊讶后制止了学生们的笑声,冷静地回答了“左右手问题”后又说:“同学们,这其是时并不可笑,我们每个人都会发生这种情况,心理学上叫暂时性遗忘。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次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姓名。老师很佩服刚才这位同学,哪是右手、哪是左手这样的问题都敢提。敢于质疑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也是非常好的学习品质,相信这位同学一定能学好物理!”在这个教例中,除了为这位教师的教育机智喝彩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创设了良好的提问题氛围,有了这种氛围,学生还有什么问题不敢提呢?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指导者、引路人和高级合作伙伴。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提出和探讨问题的氛围,鼓励学生对所学的大胆质疑,对学生的好问、多问、深问、怪问应持肯定的态度;对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应鼓励他的勇气;对好问而又抓不住要点的学生,则要耐心引导;对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应鼓励其大胆创新。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创设良好的提问题氛围是引发创新思维的一种方式。

三、培养学生如何提问题

1、从生活现象、生产实践、身边物理出发提出问题

学生提的问题往往缺少针对性和目标性,有的问题漫无边际,离课堂教学的内容相去甚远,给课堂教学带来无序性,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提出与课堂教学相关的问题,如从身边的生活现象、生产实践、有趣的玩乐活动入手,认真观察,在此基础上提出疑问,进而认识现象的本质,这不失为提问题的尚佳途径。

2、从物理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出发提出问题

物理教学活动中,实验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无论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还是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中,都要引导学生加强观察,挖掘实验中的问题因素,给实验过程“挑刺”,提出与教师或其他同学不同的途径和设计方案。并在实验过程中组织讨论,让他们在相互的切磋的氛围里产生更多的疑问,从而产生提问题的愿望。

3、从教材出发,针对课本结合习题提出问题,

先自学教材后提问。一开始,教师让学生学会这样提问:这一课的重点是什么?概念、规律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要用这些实验器材?例如,在托里拆利实验教学前,学生自己可在教师的诱导下,对实验的原理、实验器材进行研究,有很多学生就可主动提出以下问题:(1)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是什么?(2)这个实验所用的水银可不可以用水来代替?(3)如果不用液体,用固体器材来测定大气压,是不是也可行?(比如用注射器、重物等器材)教学中对这些问题应大加赞赏,增强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的成就感,动员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讨论解决,在解决过程中也可以进一步的提出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结合教材提出问题。

在习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这道题有没有其它的解法或更简捷的解法?这些解法可不可以解决其它一些物理问题?有没有其它的情形?如题1:夏天,游泳的人上岸后,风一吹会觉得特别凉快,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后,教师应培养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有些学生就会问:夏天吃冰棍也觉得凉快,这种凉快的原因是不是和前者一样呢?如题2:要测定一杯盐水的密度,而又没有密度计,请你设计出测定的实验方法,器材不限。学生大都会设计出用天平、量筒、空烧杯等器材测盐水密度的方法。有些学生就会问:不用天平可不可以测定盐水密度呢?它又需要哪些器材?原理是什么?可行性怎样?而又有些学生自然就会问:不用量筒是不是也可以呢?当课堂气氛活跃时,就会有学生问出“天平、量筒都不用,有没有其它方法?比如用简易压强计呢?”这样建设性的问题。能提出这样问题的学生是有创造性的,提出的问题即使自己暂时不能解决。但在师生、生生互动中终究能解决。对这些由习题而提出的问题,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漂浮原理以及进一步理解密度与浮力、压强的联系。

此外,留给学生提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不应局限于课堂、校内,应向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延伸,向社会实践活动渗透,从而增加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四、培养学生提出怎样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时有发现,学生明明理解了的,却故意把它当作疑问提出来,为什么?因为学生在揣摩教师的心理。他们在长期的接触中,已经揣摩到老师喜欢什么样的问题,知道什么样的问题能得到老师的表扬,自然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老师不喜欢。这种现象,在当前的中小学的课堂上,应该说相当普遍。从表面上看,是学生乖巧心理和投机心理的一种表现,但如果能作深层次的思考,主要原因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总喜欢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一旦听到学生提出了不合心意的问题,就大加挞伐,有的表面上虽然没有什么明显的反感,可内心往往不是滋味。在这样的氛围中,课堂上就有了与日俱增的虚假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个性被冷落,奇特的想象没有了,真知灼见没有了。即使虚假问题100个的提出,表面上看热热闹闹,但它的价值或许抵不上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教师,首先要考虑如何让学生毫无顾忌地提问题,还要考虑学生会不会提出问题。教师贵在引导学生提出发自内心的、经过积极思考后的疑问,而不是哗众取宠式虚假问题。

五、教师怎样“处理”问题

教学实践中,不乏非常喜欢提问题的学生,教师为了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更多地采取引导、鼓励、表扬等激励措施,使教学充满民主的气氛。但是教师并不是“大百科全书”,还有许许多多的未知领域,当遇到难以回答或不能回答的时候,应保持诚恳谦逊的态度,还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或者干脆说“老师真的不知道!”“我得向别的老师请教!”“等我查阅有关资料后才能答复你们”。而不能含糊其辞地说“这个问题超出我们所学地范围,等你们以后上大学就知道了”“这个问题考试绝对不会考到”之类的推委话语。教师更不能对问题置之不理、不闻不问,而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否则会“浇灭”问题的热情,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此外,要还给学生一个足够问问题的空间,更不能对问题的讨论草草收场。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搭建问题与问题之间的桥梁,为他们提供问题的温床,让其积蓄充足的能量,为今后的创新工作埋下伏笔。

总之,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去人为地加重问题的难度和深度,而是探求科学地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以形成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见解为目的的探究活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应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提出探索问题,把学生引向设疑——实验探究——分析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主动创新的学习中去,充分领略到学习主人的充实感,体验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迈向成功的欢乐。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学生储备创新的能量。当然,要付诸教学工作的实践还必须以现代教学观念、现代教学理论为依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