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g等于多少毫升: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38:27
  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

没有用悬疑小说的惊悚笔法,没有用好莱坞电影的震憾镜头,亦不需要网络小说的华丽笔墨点染,这部著作已足以颠覆传统:在二战时纳粹德国与同盟国之间激烈的原子较量中,德国人并非战后人们所认为的那般“一事无成”,而是差一点就在制造第一颗可用于实战部署的原子弹竞赛中拔取头筹。

 

   

 

导语

纳粹德国曾造出过原子弹吗?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留下的诸多未解之谜的一个,也是当年就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的德国“传说”之一。

 

  • 一、德国“传说”与《希特勒的“原子弹”》(1)
  • 一、德国“传说”与《希特勒的“原子弹”》(2)
  • 一、德国“传说”与《希特勒的“原子弹”》(3)
  • 一、德国“传说”与《希特勒的“原子弹”》(4)
  • 二、从铀核裂变到世界“裂变”(1939年)(1)
  • 二、从铀核裂变到世界“裂变”(1939年)(2)
  • 二、从铀核裂变到世界“裂变”(1939年)(3)
  • 三、“憧憬与惶惑并存”的时光(1940~1941年)(1)
  • 三、“憧憬与惶惑并存”的时光(1940~1941年)(2)
  • 三、“憧憬与惶惑并存”的时光(1940~1941年)(3)
  • 三、“憧憬与惶惑并存”的时光(1940~1941年)(4)
  • 四、转折之秋:希望与失望(1942年)(1)
  • 四、转折之秋:希望与失望(1942年)(2)
  • 四、转折之秋:希望与失望(1942年)(3)
  • 四、转折之秋:希望与失望(1942年)(4)
  • 五、聚光灯转向“边缘者”(1943~1944年)(1)
  • 五、聚光灯转向“边缘者”(1943~1944年)(2)
  • 五、聚光灯转向“边缘者”(1943~1944年)(3)
  • 五、聚光灯转向“边缘者”(1943~1944年)(4)
  • 六、最后一年:鲜为人知的“原子弹”测试(1)
  • 六、最后一年:鲜为人知的“原子弹”测试(2)
  • 六、最后一年:鲜为人知的“原子弹”测试(3)
  • 七、“沉舟侧畔千帆过”:并非最后的话(1)
  • 七、“沉舟侧畔千帆过”:并非最后的话(2)
  • 七、“沉舟侧畔千帆过”:并非最后的话(3)
  • 七、“沉舟侧畔千帆过”:并非最后的话(4)
  • 参考文献:(1)
  • 参考文献:(2)
  • 前 言(1)
  • 前 言(2)
  • 前 言(3)
  • 前 言(4)
  • 前 言(5)
  • 前 言(6)
  • 前 言(7)

第一章 德国的“铀项目”

938年圣诞节前夕,奥托?哈恩1教授及助手弗里茨?斯特拉斯曼(Fritz Strassmann)2 在柏林达勒姆(Dahlem)威廉皇帝化学研究所(Kaiser Wilhelm Institute for Chemistry)完成了一系列不同寻常的实验,他们用中子轰击第92号元素铀,希望在所得产物中找到放射性元素镭(radium,第88号元素,符号Ra),然而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却在结果中惊异地发现,铀核于大批中子轰击碰撞过程中发生了“破碎”,成为已经不再是铀的两个部分。3德国化学家使铀核“一分为二”,他们发现了原子“裂变”现象。

 

  • 一、“铀俱乐部”(1)
  • 一、“铀俱乐部”(2)
  • 一、“铀俱乐部”(3)
  • 一、“铀俱乐部”(4)
  • 一、“铀俱乐部”(5)
  • 一、“铀俱乐部”(6)
  • 一、“铀俱乐部”(7)
  • 一、“铀俱乐部”(8)
  • 一、“铀俱乐部”(9)
  • 一、“铀俱乐部”(10)
  • 二、其他研究群体(1)
  • 二、其他研究群体(2)
  • 二、其他研究群体(3)
  • 二、其他研究群体(4)
  • 二、其他研究群体(5)
  • 二、其他研究群体(6)
  • 二、其他研究群体(7)
  • 二、其他研究群体(8)
  • 三、万事开头难(1)
  • 三、万事开头难(2)
  • 三、万事开头难(3)
  • 三、万事开头难(4)
  • 三、万事开头难(5)
  • 三、万事开头难(6)
  • 三、万事开头难(7)

第二章 核反应堆试验

1940年,美国和德国科学家都在搜寻第93号元素的踪迹。为将这个意图变成现实,美国物理学家埃德温?麦克米伦(Edwin McMillan)和菲利普?埃布尔森(Philip Abelson)使用安置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California University,Berkeley)校园内的小型回旋加速器,进行了中子轰击微小铀粒子的实验。他们在这年春天的实验研究测试中确定,铀核在裂变过程中产生了第93号元素(镎)。麦克米伦甚至怀疑还有一种更新的元素存在。然而对于这个假设中的第94号元素(也就是后来为人们所知的钚元素),他却没有能够发现更多的证据,可是实验研究的结果却是爆炸性的。

 

  • 一、“一条直接获取炸弹之途”(1)
  • 一、“一条直接获取炸弹之途”(2)
  • 一、“一条直接获取炸弹之途”(3)
  • 一、“一条直接获取炸弹之途”(4)
  • 一、“一条直接获取炸弹之途”(5)
  • 一、“一条直接获取炸弹之途”(6)
  • 一、“一条直接获取炸弹之途”(7)
  • 一、“一条直接获取炸弹之途”(8)
  • 一、“一条直接获取炸弹之途”(9)
  • 二、争权夺利和原料匮乏(1)
  • 二、争权夺利和原料匮乏(2)
  • 二、争权夺利和原料匮乏(3)
  • 二、争权夺利和原料匮乏(4)
  • 二、争权夺利和原料匮乏(5)
  • 二、争权夺利和原料匮乏(6)
  • 二、争权夺利和原料匮乏(7)
  • 二、争权夺利和原料匮乏(8)
  • 二、争权夺利和原料匮乏(9)
  • 二、争权夺利和原料匮乏(10)
  • 三、铀反应堆(1)
  • 三、铀反应堆(2)
  • 三、铀反应堆(3)
  • 三、铀反应堆(4)
  • 三、铀反应堆(5)
  • 三、铀反应堆(6)
  • 三、铀反应堆(7)
  • 三、铀反应堆(8)
  • 四、迄未人晓的反应堆试验(1)
  • 四、迄未人晓的反应堆试验(2)
  • 四、迄未人晓的反应堆试验(3)
  • 四、迄未人晓的反应堆试验(4)
  • 四、迄未人晓的反应堆试验(5)
  • 四、迄未人晓的反应堆试验(6)
  • 四、迄未人晓的反应堆试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