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希爱力有依赖性吗:正在消逝的汉字书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46:13

正在消逝的汉字书写

(2009-10-20 22:36:34)转载 

正在消逝的汉字书写

 

  谈起汉字书写的现状,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于茂宏,向记者讲起了他担任语文出版社编审时的故事。“原来在语言文字报编辑部,好多读者来信信封上的寄信人名字,全编辑部就愣没有人能认出来。结果信收到了,想回复却不知道对方叫什么。”最后于茂宏想出一个办法,把这些读者亲笔签上的名字剪下来,贴在回邮信封上寄过去。“字迹实在太难辨认了,也许当地会有人熟悉这些签名。”

  在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文规定,书写汉字的最低要求就是规范、端正、整洁。然而近日,教育部一项调查显示,在全国3000 多名教师中,60%的人认为自己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而这些学生(1.2 万余名)中有65%的人则表示,应当尽快出台汉字书写等级标准,好让自己明确怎样写字才算合格。

  记者获悉,日前,教育部对汉字规范书写等级标准的制定已接近尾声,这部“标准”将根据写字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偏旁部首的规范程度划分级别。作为国家的推荐性标准,它不会强制执行,更不会引入到升学、毕业等考试中。但今后各单位可以将其列为录用教师、媒体人员、公务员或其他新员工的资质之一。未来,在标准正式颁布后,可能还会组建相应的书写等级评审委员会。果真如此的话,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风格写一篇字,然后请专家鉴定字迹的等级。

  “书写难看、提笔忘字、写错别字,是目前常见的三大书写问题。”谈及此次制定书写等级标准的初衷,新浪网不久前发起了一项调查,共有4102名网友参与,结果显示:37%的人经常提笔忘字,甚至很多不难的字都忘了怎么写;22%的人要写字时首先想依靠的是电脑,而不是笔;16%的人觉得除了名字写得还行,其他字基本没法看;13%的人去外面听课或者开会,最怕的就是记笔记。

  2009年6月,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对2100多名大一新生进行了首次汉字书写测试,负责测评的老师用“七拐弯,八拧劲,歪歪扭扭,好像蚯蚓找它的老妈。”这样的话形容一些学生的字迹。测试结果显示,有320名学生写字“不及格”,即连“规范、端正、整洁”都没有办法达到,且比例高达参评人数的15%。

  “中国汉字是方块文字,这意味着,即使你了解了字形的‘构建系统’,也不一定能良好地把握它的‘笔画系统’。比如明天的‘明’,这个字的构建系统规定,左边为‘日’,右边为‘月’;但它的笔画系统则要求,‘日’字旁要写得尽量靠上才会好看。”北京语言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教授张普对记者说。

  除了字迹难看,目前错别字的比例也高得惊人。重庆一家媒体曾对自己刊出的所有“错误与更正”作了分类统计。对相关文字错误进行量化分析之后发现:该报20个月中因电脑录入造成的错误共1896处;因“字形相近”造成的错误,如“紧”误为“紫”、“租赁”误为“租凭”等,共有193处,占10%。另外一项调查显示:在我国长期使用“拼音输入法”的用户中,有“提笔忘字”经历的人超过95%。“疏于手写,是很多人写不好字、写不对字的主要‘元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培成说。

  “除此之外,目前之所以很多青少年会频现‘写字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少儿阶段的不重视。”苏培成说,目前小学的教学计划中,语文课虽占有较大比重,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忽视了书写汉字的基本训练。

  于茂宏向记者举例道:语言文字报社曾举行过一次语言文字比赛,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交上一篇200~300字的答卷,结果评委们居然只能认出其中的12个字。“各中、小学校应开设汉字书写规范课程,建议每周开设2~3节写字课,努力培养孩子们的汉字书写意识,有条件的还应配备专业的书法教师。然而现实的应试制度,对数、理、化等多门学科作出了系统要求,却唯独将‘写字’排除在外。虽然很多小学也开设了‘毛笔课’,”但毛笔写字‘两头顿笔’颇有难度,显然不适合三年级以下的孩子,我们应当探索出更为科学的训练模式。”

  据悉,上海教育部门在2009年9月新学期开始之际,缩减了现有语文阅读课时,隔周开设1节写字课。初中阶段,保证平均每周之内,写字训练时间不少于0.5课时。

  “之所以要写好汉字,不仅因为汉字的书写是一种文化传统的继承,同时它也是一种感情的寄托。以手写字,其实是用心来写。”于茂宏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长庞中华有一次前往广西边陲采访,看到解放军战士正在分拣信件。奇怪的是,战士们把打印版的信件扔在一边,而那些手写的信件,不管字迹如何都紧紧握在手里,悉心阅读。“电脑打的没有感情,手写的有感情。”战士的话令庞中华触动很深。

  更有意义的是,规范汉字书写还能帮助开发人的右脑,而这也是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正在开展的研究课题。“目前全世界教育模式基本构建在左脑的基础上。而右脑的开发是成为梦想家、发明家和艺术家的先决条件,但这点几乎已经在学校系统中丢失殆尽。世界最新研究成果指出,绘画对开发右脑具备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于茂宏说。

  美国加利福尼亚技术研究院 R.W.斯佩里博士和他的学生龙·迈尔斯从20世纪50年代就通过动物裂脑实验,证明了人类左右脑的形状相同,但是功能却大不相同:左脑负责语言和逻辑思维,而右脑则做一些难以兑换成词语的工作,通过表象代替语言来思维,具有非凡的创造能力与开发潜力。

  而汉字源于象形,最初的汉字“画成其物,全如作绘。”于茂宏告诉记者,汉字最初叫做“文”,甲骨文写作“之 ”,像经纬交错的织纹。上古陶器多以织纹作为美的装饰,因此,汉字“文”又引申出“美饰”的含义。这足以说明,古人从一开始就十分注重汉字书写的美感。

  虽然汉字发展到今天,象形功能几乎消失,但它比起拉丁文,依然保留了相当大的笔画间架结构。于茂宏说:“我们可以这样说,写汉字就是在学习绘画,同时也是在开发右脑的形象思维与创新思维。”

  “如果孩子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丢掉汉字书写的学习,也就是丢掉开发右脑的宝贵时机。”于茂宏说,即使电脑书写在主要范围替代手写的时代已经到来,但手写汉字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过早脱离手写会影响汉语掌握的水平。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轻易疏离手中的笔。”                                                         (北京科技报
谭娜

 

延伸阅读

 

 

    甲方 有助于全民规范写字

 

    网友“心语”(东阳中学一语文教师):教育部最近进行了一项调查,在3000多名参与调查的教师中,有60%的人认为学生汉字书写水平下降,1.2万余名参与调查的学生中,超过65%的学生认为应该出台汉字书写等级标准。现在许多学生经常在作文里冒出网络语言,这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个伤害,有必要对汉字应用水平进行客观的测试,让学生从小就规范用字,打牢文字基础,回归汉字的优美意蕴。

    网友“新新人”:曾听到一句最经典的话是“我的手不在手机键盘上,就在电脑键盘上”,可见汉字书写退化的程度。字是一个人的脸面,写好汉字对每个人来说都有利无害。

    网友“xiulz2008”:支持!统一规范汉字书写,可以提升社会价值。

    

    乙方 汉字书写处境仍尴尬

 

    网友“忘记?铭记?”:一个书写等级标准生硬拉近现代人与汉字书写的距离,难以解决汉字书写的尴尬处境。从长远看,唯有全社会共同认识到传统文化对整个民族的重大意义,唤起每个公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亲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汉字书写问题。

    网友“不慎涉谷”:这个标准似乎有些多此一举。字写得好的人未必是人才,有能力的人字未必就写得好。把这个拿来作为录用教师、媒体人员、公务员标准之一,太偏颇了。

    网友“BABY”: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确实给人们带来不少便利,办事效率也提高了不少。我觉得没必要专门出台汉字书写等级标准,不该遗忘的,大家自然不会遗忘。

    

    

    【专业人士看法】 提升汉字的社会价值

 

    网络办公、QQ聊天、电子邮件……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疏于提笔写字,很多中小学生出现提笔忘字或是书写潦草的情况,加上社会上重外语、轻母语的现象,规范使用汉字受到冷落,流传了几千年的手写汉字受到严重挑战。

    对汉字书写将分等级一事,东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郑和新认为,在键盘输入汉字成为时尚、“书写”正日渐被边缘化的今天,提出拯救汉字书写确实很有必要。郑和新说:“现在年轻人中很少有人提笔写字,这样发展下去,汉字的书写水平会越来越低。作为中国人写不好汉字,这似乎有些说不过去。更何况中华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任其逐渐消失,未免太可惜。”

    郑和新认为,汉字书写分等级,最终的目的应该在于提倡书写汉字,一方面是检验标准,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人们书写好汉字,提升汉字的社会价值。